[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电影也是种战争,美苏冷战中那些意识形态对峙的著名大片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20-07-08 8:12 已读 2908 次 2 赞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冷战指的是从1947年至1991年间,以美国及英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之间长期的政治对抗。双方在此期间不仅在外交、国际政治领域交锋,还在文化领域掀起意识形态的争斗,不同阵营的电影也在有意无意地对冷战的对手进行异化。 6park.com


美国部分:
不同历史时期好莱坞对冷战的表现内容和方式不同,我们选取了19部电影,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反苏反共为主题;60、70年代对冷战开始反思,成为故事片盛行的背景;80年代因里根政府强硬态度又出现对冷战的怀旧情绪,崇尚暴力的影片票房大卖。 6park.com


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美苏冷战爆发,对峙势态迅速上升,美国国内反共反苏气氛日渐趋浓,这也成为了银幕上的一个常见主题,图为1951年《我为联邦调查局充当共党分子》,刻画了所谓的美国“共产党分子”形象:阴谋分子,在背后策划各种暴力活动。 6park.com


在1947年至1954年间,有五十多部含有反共、反苏主题的影片在好莱坞出产,这些反共影片在五十年代更是直接迎合了当时社会中把任何“邪恶”的东西都与共产主义挂起钩来的简单思维逻辑,图为1952年《大个子杰姆?麦克莱恩》,也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6park.com


在此类影片中,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从思想“深度”上来看,最值得一提的是一部1952年的影片《我的儿子约翰》,这部电影则更像是一部情感伦理片,而情感的冲突则发生在母亲和儿子之间。 6park.com


除了一些反共宣传电影外,冷战也为五十年代的一些影片提供了故事背景,与冷战有关的一些事项则成为了电影的主题,如神秘的核材料以及人们对核力量的恐惧。1955年的《死亡之吻》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这部影片采用惊悚和恐怖片的模式,非常巧妙地表达了这种恐惧心理。 6park.com


用冷战作为电影故事叙述的背景也成为了一些大导演的常用手段。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在五、六十年代拍摄了一些与冷战有关的一些影片,如《冲破铁幕》(1966),冷战从背景走向了前景,有关东德的描述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缺乏自由、生活拮据、很多人向往西方世界的国度。 6park.com


在对冷战作出正面表述的同时,对于冷战的反思、乃至批判也开始在银幕上出现。1960年的《我们的人在哈瓦那》对冷战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影片讲述了一个假特工卷入真实谍战的故事,他编造出的一些假特工们成为了真实间谍战的牺牲品。 6park.com


如果说上面这两部冷战电影中的故事都发生在美国以外的地方,那么1962年的《满洲候选人》则是一部与冷战中的美国紧密相关的政治讽喻片。部影片情节复杂,构思奇异,讽刺意味浓厚,既讽刺了麦卡锡之类的政治丑角,也把矛头对准了美国共产党,打了一把“红色恐惧”牌。 6park.com


闻名遐迩的007系列影片在今日仍在拍摄,最初的007就诞生在冷战时期,其原型也是谍战中美国阵营的一员,在1963年的《007之俄罗斯之恋》中邦德不费吹灰之力俘获了众苏联美女的芳心。 6park.com


冷战中对核力量的崇拜和恐惧是一个重要话题。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则更是让人们看到核武器对世界的毁灭性危险近在咫尺。1964年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用奇异的手法想象了核武器可能对人类产生的致命打击,在捍卫国家利益的名义下,人类极有可能成为这种疯狂行为的牺牲品。 6park.com


冷战偏执狂形象也出现在同一年的《贝德福德事件》这部电影,舰长封蓝德是这样一个偏执狂,他要征服的他的对手和敌人——苏联潜艇,这种偏执狂来自一种狂热的信仰,本能地认定对方是要将自己置于死地的敌人,而保护自己的办法则是首先将对方置于困境。 6park.com


与此相反,冷战中的英雄形象也出现在银幕上。1968年的《冰封“斑马站”》就是这样一部歌颂冷战英雄的电影。电影中船长表现出的克制避免了与苏联人更多的武力冲突,这或许也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双方要求缓和的姿态。 6park.com


作为冷战时期的“热战”,越战这一题材在70、80年代也风靡一时,对越战的反思占据主体,如1978年的《猎鹿人》,片子直接与战争有关的镜头只有寥寥几个。 6park.com


1979年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由马龙·白兰度领衔,讲述了越战背景下众人的疯狂, 除了展现不同层次的疯狂的断面,科波拉还通过威勒德一行人的行为心理变化展现了疯狂发展的过程,展现了人类是怎样一步一步从所谓的现代文明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中去的。 6park.com


1984年米高梅公司出品了一部大胆想象苏联入侵美国的影片《红色降临》,八十年代被称为“第二次冷战”时代,里根上台后要重振国威,大幅提高军费开支,对苏联态度强硬。1983年在一次演讲时称苏联为“邪恶帝国”,同年提出要建立反导弹战略防御计划,这些都是直接针对苏联。 6park.com


1987年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刻画了越战时期两名普通美国士兵的命运,“傻瓜”比尔在军训期间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在新兵营毕业前夕枪杀教官后吞枪自杀。 “小丑”随后分到了军队新闻组。他在采访中看到了当时的同伴们都已经变得麻木、残忍。 6park.com


这一时期自然少不了传统的“大无畏、以一敌百”的美式英雄好汉,史泰龙因80年代的《兰博》系列成为影星,他在1985年《兰博2》中以个人之躯勇斗越军和苏军,看的观众是热血沸腾,但在影片结尾,他借人物之口道出“:希望国家爱我们,就和我们爱她一样多。” 6park.com


超级英雄兰博在1988年又回来了,《兰博3》中史泰龙现身阿富汗,更多的爆炸,更大的场面,再加上冠冕堂皇的“圣战”口号,再次将苏军击溃。 6park.com


1985年的《洛奇4》是史泰龙导演和主演的影片,该片主人公洛奇与苏联大力士进行拳击比赛,洛奇以智慧和人格最终战胜了“北极熊”。这部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影片曾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冷战影片的高潮。 6park.com


1986年的《伤心山岭》则是把现实中发生的实际行为——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搬上了银幕,以达到为冷战宣传的目的。影片通过伊斯特伍德的硬汉形象表达了美国军队和军人的英雄气概,为冷战后期里根时代重振国威坚持冷战遏制的政策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 6park.com


苏联部分:

与美国流行的商业电影截然不同,苏联电影虽然少在正面反击美国的异化行为,但其在战争片中着重表现苏联军队和苏联人民的光辉形象,有意无意的弱化美国,并且通过几部优秀的故事片赢得国际赞誉,是对美国的绝妙还击。我们选取了14部电影来展现这一时期。 6park.com


苏联在冷战初,斯大林当政期间,主要拍摄以弘扬社会集体主义和苏联在二战时的丰功伟绩主题的电影为主,1947年的《乡村女教师》讲述了一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时间最终桃李满天下,展现出的不平凡的精神。该片着重渲染了个人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 6park.com


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蕴含在电影之中,是苏联电影的常用创作手法。1948年的《青年近卫军》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慷慨激昂的基调,以主人公的英雄主义和为祖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激励和教育人民。这绝然不同于好莱坞拍摄的丑化苏联的电影,在国际上树立了自身的光辉形象。 6park.com


1949年的《攻克柏林》是一部典型的为领袖斯大林歌功颂德的电影,影片长达近五个小时,分上下两部,处处着重突出最高统帅的高瞻远瞩。这场实际主要由朱可夫将军指挥的战役,影片中丝毫没有他的影子。当时朱可夫已经因为功高震主,被罗织罪名,发配到乌拉尔军区去了。 6park.com


1949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部长达近五个小时的上下部史诗巨片,这部电影调用了军队、群众,各种物资,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在这部突出领袖统帅才能的影片,同样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起关键性的领导作用的朱可夫只字未提。 6park.com


苏联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最集中于“二战”题材的影片中。苏联战争题材的创作不仅在苏联电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电影中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些表现苏联人民英勇抗战和无私热爱祖国的影片在世界范围中无疑起到宣传苏联的作用。并且在影片中有意无意地弱化西方阵营。 6park.com


赫鲁晓夫上台后,政治上的“解冻”所导致的创作观念的解放,使苏联电影在二十大后涌现出一股“新浪潮”,在解冻之后,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得到了人道主义的关怀,1956年的《第四十一》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红军女战士形象,既革命当先,又人性张扬。 6park.com


解冻时期出产的苏联电影逐渐摆脱只能歌颂领袖、英雄、大人物的的束缚,不同于好莱坞的妖魔化,苏联电影逐渐赢得世界荣耀,1957年的《雁南飞》讲述身处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对热恋中男女青年的悲情爱情故事。 6park.com


本片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世界影坛,以其绝美的光影对比,绝佳的镜头运用,荣获195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该片体现了享誉世界影坛的“诗性”艺术特征。导演卡拉托佐夫认为:“产生一部影片的思想和意图,应当通过广阔的诗的色彩表现出来。真正的电影必须是诗电影!” 6park.com


1959年的《士兵之歌》描绘了19岁通讯兵阿廖沙的爱情故事,该片包含战争,乡愁,爱情,友情,母亲,牺牲,是一个男孩的史诗。值得一提的是此片荣获1962年第3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6park.com


勃列日涅夫主政时期,从政治角度出发的反自由化斗争。对解冻期中出现的反斯大林的倾向、人道主义倾向等倾向进行了纠偏。一些“新浪潮”时期受到赞誉的影片和主创人员受到了批判。创作开始收紧,但是出现了经典的《解放》,该片分5集,长8小时,融史诗性和纪实性为一体。 6park.com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十年里,苏联党和政府新领导层开始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出发,对电影的政策逐步进行调整。从单一的教育功能转为承认它的娱乐功能,1972年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无形地把爱国主义教育隐性化、完美地展现在光影世界中,感动了无数人。 6park.com


在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处处洋溢着诗情,使叙事和抒情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凝重的悲剧气氛和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精神完美地融为一炉,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在当时均令人震撼。该片获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6park.com


在针对形式与政策教育上,苏联集中拍摄了一批为专门配合苏联对外政策的影。苏联官方曾指出:应当拍摄专门表现国际舞台上的政治事件的影片,它应当成为国际舞台上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如1973年《这是个甜蜜的字眼──自由》,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表现革命斗争中的两条路线。 6park.com


1973年的《礼节性访问》,剧本通过描写苏联黑海舰队一艘火箭巡洋舰在地中海某国进行的所谓“礼节性访问”,公开发出了要同美帝争夺海上霸权的声音,为苏联的国际政策宣扬。 6park.com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1975年又拍新版,重新塑造了大无畏精神、钢铁一般的意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保尔·柯察金,苏联文化中集体主义道德色彩突出,再加上俄罗斯文化中浓厚的人道主义传统,两者的有机融合,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美好的憧憬。 6park.com


1977年的《黑夜笼罩着智利》也是一部对苏联对外政策图解的电影,这些电影由于主要反映国际阶级斗争,并没有多少国际上的影响,在国内也并没有受到观众的欢迎。 6park.com


1981年的《德黑兰43年》是这些电影中的一个例外,影片以真实历史为背景,以跨时空的手法记述1943年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在德黑兰会晤期间的间谍故事,该片题材宏大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苏德特工斗智斗勇的主线始终是淡淡地展开,没有好莱坞大片的哗众取宠。 6park.com


这部电影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合拍片,之后随着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电影届不仅禁映了一批斯大林时期的影片,同时也开禁了一批在之前被视为异端、幽禁多年的影片,这一时期电影浪潮的主题是“黑色”。苏联电影遂转而反映国内真实状况,不再与美国隔空掐架。 6park.com


纵观这一时期双方电影,不难看出美国重在异化苏联,而苏联重在弘扬自身。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催生了涉及冷战多个方面的冷战电影,它们是冷战的见证者,也是冷战的参与者,更是冷战文化的传递者。冷战的轨迹或多或少可以从这些影片中得到印证。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