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清末的乞丐是怎么挺过北方寒冬的?多亏了“鸡毛房”,才没被冻死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7★★★★♂] 于 2020-07-09 23:57 已读 1768 次  

wwwyu的个人频道



乞丐这种职业自古就有,他们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常常形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一直以来乞丐问题都是各朝历代不可避免的,乞丐多了还可能造成犯罪率的攀升,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对于乞丐实行制度化管理,不仅将乞丐编入地方保甲组织,还为其打造丐户牌册。


“鸡毛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属于栖流所的一种,专门救济乞丐贫民。最初鸡毛房还会配备温暖的棉被,但随后人们就发现乞丐或贫民们会将被子拿去变卖,或者自己做成御寒的冬衣,给救济组织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麻烦。




但也不可能不放置被子,那和不救济也没什么区别了。于是后来慈善机构的负责人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在地面铺满厚厚的鸡毛,并用滑轮将一床足以将整个房间盖住的巨大绒被吊在天花板上,形成一个帐篷似的顶棚,晚上等关门睡觉时再放下来。


这个办法的效果立竿见影,被子偷不走,乞丐们半夜也不会着凉。清末法国传教士古伯察曾经专门考察过这种鸡毛房,并在他的传记《中华帝国纪行》中做了描述:“入夜,在这个羽毛的海洋里,人人可以尽兴地经营与享用自己的安乐窝。”




在北方朔风凛冽的冬夜里,小小的鸡毛房给穷苦的乞丐们带来了一丝温暖,也带来了生的希望。他们不必在桥洞中、小巷里仅靠破旧的单衣蔽体,也不必担心一睡就在寒冷中再也无法醒来,这种简单又实用的救助场所,在清代不知救了多少乞丐的性命。




在古伯察的传记中,还特别提到了鸡毛房的收费问题,认为这“一文钱住一夜”的收费标准非常人性化。虽是给乞丐住的慈善事业,但鸡毛房还是坚持收费,其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为了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完全免费,则有可能长期被一些本不需要鸡毛房救急的人霸占,变成“先到先得”的场所而失去秩序性。


第二是告诉乞丐们,这里不是你们的长留之所,即使迫于无奈需要短暂的救助,人也不可能一辈子活在他人救济之中,最终还是需要靠自己双手打拼,来寻求一个永久的安身之处。




做慈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最终才能真正地帮到需要帮助的人。好在自从国家富强起来后,真正无家可归的人越来越少,鸡毛房这种建筑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大道之行也》中描绘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蓝图,相信终有一日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来源:兔大圣公社 6park.com

6park.com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