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B-29坎坷首战日本,日军没见过这样的庞然大物,杀红眼直接贴脸攻击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0-08-03 10:17 已读 1144 次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前言:本文节选翻译自鱼鹰社《B-29 Hunters of the JAAF》,翻译时对原文有所增删和整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原作与日本资料在一些细节上有出入,推荐对比阅读公众号SkyCaptain文章 ,该文从日军角度详细叙述了战斗经过,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经过近三年的鏖战,时间来到了1944 年,此时的日本帝国已日薄西山,各条战线纷纷告急,陆航海航陷入一场又一场的苦战。由于技术限制,日本始终无法研制出性能可与美国相匹敌的飞机,而且飞机数量和飞行员素质也大大下滑。另一方面,美军开始乘胜追击,并且投入了一款大杀器——B-29 超级空中堡垒。B-29 项目耗资30 亿美元,是战争中最昂贵的项目(有意思的是,曼哈顿计划耗资20 亿美元,诺顿瞄准具耗资15 亿美元,那架投掷原子弹的B-29 轰炸机身价超过了65 亿美元),一分钱一分货,它的性能在当时来说是首屈一指的,使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实现阿诺德将军从空中打败日本的目标。


B-29 在堪萨斯的厂房。 1944 年 1 月,出厂的 B-29-BW 不到一百架,第 20 航空队评估后认为没有一架 B-29 可以满足作战需求。先前生产的 B-29-BW 是作为训练机生产,改成作战状态需要时间且欠缺相关设备和仪器。阿诺德命令副手迈耶负责 B-29 的改装工作, 1944 年 3 月 10 日被称为“堪萨斯之战”的突击改装工作开始了,工人三班倒冒着严寒露天改装,超负荷作业 35 天之久。 到 1944 年 4 月 15 日,成功交付 150 架适用于作战的 B-29 。

生产型B-29 首先被送到中缅印战区,第20 轰炸机司令部派遣第58 轰炸机联队前往印度建立后备基地。由于距离太远,飞机需要从加尔各答飞往成都,从成都出发的B-29 作战半径能够抵达日本本土。日本大本营已经通过驻缅甸的第64 飞行战队报告,知道了B-29 轰炸机的存在,而且还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执行作战任务。


可以看到,从成都起飞的 B-29 极限航程只能到九州部分地区,而从关岛起飞,东京也在其航程范围之内。

1944 年4 月26 日,第444 轰炸大队的一架B-29 (编号No 42-6330 )在机长查尔斯·汉森少校驾驶下,正从4870 米的高度飞过了中印边境,此时一架一式战“隼”盯上了这架大飞机。一式战“隼”的飞行员是第64 飞行战队的宫边英夫,他后来成为该战队最后一任战队长,官至少佐。宫边此前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飞机,难免心中有些不安,而且美国轰炸机以坚固和自卫火力强大闻名,自己的一式战只有两挺12.7mm 机枪,火力严重不足,如果攻击大概率是凶多吉少的。


一式战隼是一款轻型战斗机,拥有极佳的机动性,转弯半径非常小,但是火力太弱,机身太脆弱。这些新式的隼准备出击,飞行员已经在座舱就位,他们隶属于第 64 飞行战队,位于苏门答腊的巨港(旧称旧港),拍摄时间为 1943 年 8 月。

即使是劣势,宫边还是发动了攻击,在半个小时的战斗中,B-29 的顶部炮塔和尾部炮塔的20mm 被击中报销,侧翼机枪手沃尔特·吉隆斯基中士受伤。然而尾部炮塔还有两挺12.7mm 机枪可以使用,机枪手哈罗德·拉纳汉中士便将子弹全部打光,他自我感觉应该击落了那架日机。与此同时,宫边上报击中了B-29 的右侧发动机,后来日军方面声称击落了该机,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损失,这就是B-29 首次遭遇日机攻击的经过。



B-29 的顶部炮塔内外图,机枪手拥有良好的视野,而且战位相对 B-17 好了不止一点。

东京方面已经预测到,一旦美军的B-29 轰炸机完成在中国的部署,日本九州岛北部的工厂就会面临轰炸的威胁,美机会乘着夜色飞过中国大陆和东海,发动突然袭击。制约美军轰炸行动的是孱弱的运输,由于地面交通早已被日军截断,轰炸需要的各种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运进中国,效率非常低下。


中国民工修建机场

B-29 、C-109 (B-24 的运输版)和C-47 飞行了超过1400 架次的驼峰航线, 不停地运输物资到中国,直到1944 年6 月才攒够了燃料、设备、补给、机组成员和飞机。B-29 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的日期定在6 月15 日,下午16 点16 分第58 轰炸机联队的68 架B-29 开始起飞,从成都出发向九州飞去,编好队形之后保持在2590 —3350 米的高度。每架飞机携带了两吨炸弹,目标是九州岛北部海岸的八幡制铁所,这将是一次漫长的任务,因此必须特别注意油耗。


B-29 的遥控炮塔,火力强劲

美军希望乘着夜色对日军来一个突然袭击,可是机群在中国境内飞行的时间太长,行踪很容易被日军地面观测站所掌握,而且东海上济州岛的雷达站也发现了这个极其庞大的机群,向本土做出了预警,八幡市早已实行了灯火管制。另外有6 架B-29 由于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早期的B-29 发动机可靠性并不高,经常过热起火。


美军地勤正在检修 B-29 使用的 R-3350 发动机。 R-3350 动力强悍,但容易过热甚至起火。中缅印战场上的 B-29 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大多由于发动机起火。

第40 轰炸机大队的雷达操作员汤姆·弗里德曼正在监听日本雷达的信号,这时一阵强烈的信号嗡嗡声从耳机响起,他后来回忆道:“我们当时一定被发现了,现在才刚刚飞出中国的海岸线,离目标还有几个小时的路程,离得越近,信号越强。那种感觉很诡异,因为你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情况,能做的只有好好监视周围和在绘图板上做好标识。”

日本方面接到预警后也马上行动了起来,组织飞机升空拦截,这个任务落到了第4 飞行战队的头上,该战队驻守本州西部的小月机场,负责九州北部的防空,是第一支在日本上空拦截B-29 的战队。第4 飞行战队参加了开战之初的菲律宾作战,1942 年11 月11 日返回小月,换装了双发的二式复战“屠龙”战斗机。该型战机设计之初是用于远程作战,但是在对地攻击和夜间行动中表现优异,而且后期型号升限提高到了10000 米,在6000 米的高度上最大速度达到了540km/h 。在此基础上,他们将8 架“屠龙”改装为夜间战斗机,其中6 架装备了20mm 机炮和13mm 机枪,两架装备了37mm 机炮。


1944 年小月机场上第 4 飞行战队的飞行员和观察员列队集合,前面的是战队长小林公二(任期为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背景是双发“屠龙”战斗机,他们即将进行夜战训练。

由于预判美军会乘着夜色前来轰炸,第4 飞行战队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夜间作战,但是战队40 名飞行员中仅有15 名有能力执行夜间任务,他们大多是飞行时长超过500 小时的老兵。为了抓紧训练,飞行员们使用在万隆缴获的B-17E 轰炸机扮演敌轰炸机,不停地演练对头攻击和俯冲攻击,还会在天上拖着靶标,让飞行员和探照灯单位训练协同作战。


战队长小林公二手持一架 B-17 模型给飞行员做战斗指导,有时候也用俘获的 B-17E 做模拟空战。当美军开始在中国部署 B-29 时,日本方面就推测 B-29 会攻击九州北部地区。注意他手里的 B-17 还是早期型号,“鲨鱼鳍”垂尾垂尾清晰可辨。

B-29 轰炸机笨拙地往目标飞去,同时第4 飞行战出动了6 架“屠龙”(一说8 架),日机拼命爬升抢占高度,他们当中很多人只完成了一半的夜间训练,而且一同出击的只有很少的老手,仅樫出勇中尉拥有实战经验。当他们看到B-29 的时候被深深震撼到了,对于后来任何拦截B-29 的飞行员来说,那都是一段相当可怕的经历。后来被誉为B-29击坠王的樫出勇回忆道:“我在九州北部的工业区上空飞行,这时战队长安部(任期为1944年1月至1944年10月)下令说,敌机来袭,所有人立即投入战斗!地面探照灯也在搜索着天空中的每一个角落。后来当我看到一架四发轰炸机后相当震惊,在探照灯的映照下,感觉它就像大洋里的鲸鱼,虽然我们知道B-29 是一架巨大的飞机,但其尺寸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相对于B-17 ,B-29 被称为超级空中堡垒当之无愧。”


日军的探照灯


这张樫出勇的照片流传较广,他身穿高空飞行中必不可少的电加热飞行服。战后他声称击落了 26 架 B-29 ,在诺门坎冲突中击落 7 架苏机,但核算下来应该只击落了 7 架 B-29 ,生涯总战果 18 架。

飞往日本的B-29 有62 架,但飞到预定目标的只有47 架,中国时间23 点38 分左右开始轰炸,飞机投下了227 公斤炸弹。由于八幡市上空云量为5/10 并且实行了灯火管制,下面漆黑一片,只有15 架轰炸机能够目视瞄准,其他飞机只能是使用雷达瞄准,这样一来仅有一枚炸弹落到了目标头上。轰炸机机组成员报告敌人的抵抗并不强烈,机枪手也没有声称击落敌机,但是日军还是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战果:第468 轰炸大队的“敏捷的杜根”号(42-6230 )被击落,这是第一架在日本领土上空被击落的B-29 。


反映“屠龙”拦截 B-29 的画作,可看到远处还有一架三式战“飞燕”,非 6 月 15 日的战斗。三式战“飞燕”是日本少有使用液冷发动机的飞机,特别好辨认。

操刀的是木村贞光军曹,他借助探照灯光发现了这架B-29 ,直到很近的距离才从下方开火,他这样回忆道:“我当时靠得非常近,大约只有20 米到30 米,敌机巨大身躯反射的探照灯光线照亮了四周,此时的瞄准具已经被它填满了。突然那架B-29 向上爬升,好像担心我撞到他们,在这个距离攻击的话我也有危险,但是我毫无畏惧果断开火,37mm 和20mm 炮弹击中了敌机,它的机鼻慢慢下坠,开始进入螺旋状态。”


日军在检查“敏捷的杜根”号的残骸,这是第一架在日本本土被击落的 B-29 。

第58 轰炸机联队在此次任务中损失了7 架B-29 ,但是只有1 架是被击落的(一说5 架),其余6 架都是故障损失,另外还有6 架被高射炮击伤,被击落的那架B-29 残骸直到1948 年才被发现。第4 飞行战队执行了他们的第一次夜间拦截作战,战斗持续了2 个小时,声称击落了7 架B-29 ,击伤6 架,其中樫出勇认领2 架,木村贞光认领3 架,另外小林公二和西尾半之进各击落1 架(一说木村贞光声称击落3 架,樫出勇、小林公二、西尾半之进和佐佐利夫各声称击落1 架),自身损失一架“屠龙”。此战之后28 岁的木村贞光被捧为日本的夜战英雄,东条英机还奖了一把指挥刀给他,他的战斗经过也登上了7 月份的航空杂志。


反映B-29 轰炸日本的画作

此次首战日本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首先就是B-29的R-3350发动机问题,虽然其动力强劲,但是容易过热的问题也困扰着所有机组成员和地勤大爷们。另外派出的68架飞机中只有47架飞临目标上空,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兵力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任务,给日本造成的损失也是微乎其微,而自身的损失相对来说是较大的,所以此战更重要的价值是其宣传意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击所需物资消耗极大,可以说一次就几乎把仓库搬空了,而驼峰航线运量有限,因此在短时间内不能再次发动攻击。

日本陆航认为37mm 机炮可以满足拦截美国轰炸机的需要,即使它还存在一些缺陷,备弹也不多。樫出勇评价说:“为了安装37mm 机炮,我们的机鼻被特地改装过,没有机枪那么好用,有时候还缺货或者配件。机炮仅备弹15 发,射速为3 发/ 分,因此我们追求一击必杀。”


第 4 飞行战队的飞行员正在接受记者(背对镜头者)的采访,小林公二、樫出勇和木村贞光均在场。

6 月15 日的战斗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越来越多的B-29 会光临日本上空,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从空中打败日本。无论是B-29 机组成员还是日本截击部队,面对的都将是一场场激烈的战斗。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