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苏联不够大?还要控非洲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0-08-07 6:16 已读 1724 次 1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NO.244大福/文

对于苏联这样脚踏两只船的行为引起了索马里的不满,1974年埃塞俄比亚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索马里领导人就对苏联表示:“埃塞俄比亚领导人是犹太复国主义实力有联系的沙文主义者”


校/捕风者 画/脸壳 图/地缘谷

对于欧洲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自维也纳起形成的“欧洲协调”主宰世界的机制彻底崩溃了,世界进入到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

趁此天赐良机,作为欧洲殖民地的非洲各国掀起了独立浪潮。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一个又一个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对于独立后的非洲各国而言,如何在两极格局下生存是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960年共有17个非洲国家摆领导人齐聚一堂,欢庆摆脱殖民地地位,获得独立国家的身份,来自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冷战也逐渐从欧洲扩散到世界各地,西欧各国退出非洲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而独立的非洲各国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苏联天生亲近,借助这些有利条件从赫鲁晓夫时代起苏联便开始了扶持非洲部分国家。目的在于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盟友或至少确保其不会加入美国的阵营。


苏联巅峰时期非洲势力范围

苏联介入非洲事务的突破口是埃及,1952年纳赛尔率领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建立共和国。为了推进本国经济建设,纳赛尔开启了建造阿斯旺水坝的计划,该计划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反对,苏联趁机对埃及给予经济、技术支持,这是苏联在非洲、中东事务上得到的第一分,加上在随后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苏联与美国一起声讨英法以的入侵,苏联算是在非洲找到了一个不怎么稳固的盟友。


苏联提供技术、经济支持,埃及提供人力,资源来携手共同来修建这座对埃及命脉意义重大的水坝,来自shutterstock

有了第一桶金,以此为契机苏联开始在非洲广撒网。1958年向法国施压促进法阿两方停火;通过对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经济援助以及调解索马里、苏丹两国冲突打造“埃塞俄比亚包围网”(此时埃塞俄比亚亲近西方)。

除了亲自上阵,苏联还通过扶持古巴来对非洲事务进行干预,比如在1963年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发生边界冲突之际,古巴就在苏联的支持下派出了六百余名雇佣军。


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争议边界


古巴在苏联的支持下派出了六百余名雇佣军,各个都身经百战,来自shutterstock

与相对谨慎的斯大林相比,赫鲁晓夫在扩大苏联国际影响力方面要主动的多,对于赫鲁晓夫来说向非洲(以及整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派遣顾问是证明苏联制度强于美国的证明,只是受限于实力赫鲁晓夫时期在非洲的扩张是有限的。


和赫鲁晓夫谈笑风生的纳赛尔,共同庆祝阿斯旺大坝建成,来自shutterstock

全面进攻的时代

进入到勃列日涅夫时代,伴随着苏联实力达到鼎盛,再加上美国陷入经济危机,苏联遂在非洲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

1967年苏共政治局批准《外交政策备忘录》和《对外政策方针及美苏关系状况评价》中明确提到要对与苏联有战略意义的国家要积极展开各方面关系,以作为构建苏联霸权的网络。


外交上更是不惜放低身段,频繁亲自出访非洲各国,来自shutterstock

安哥拉是这一时期苏联在非洲取得的重要成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安哥拉开始掀起了独立运动,围绕着独立后国家发展前途其独立势力分裂为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为“人运”)和美国支持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民阵”)。


来自shutterstock

1974年双方爆发内战,苏联一方面调解“人运”矛盾,一方面决定不直接干预安哥拉内战,而是采用苏联顾问加古巴正规军的方式进行干预。于是通过苏联武装训练的7000名古巴正规军进入安哥拉,迅速扭转战局,不光是打败了“民阵”的军队还在南部击退了本地白人武装和前来干涉的南非军队。


1974年安哥拉局势


这次轮到卡斯特罗和安哥拉兄弟谈笑风生了,来自shutterstock

到1975年安哥拉内战大局已定,同年11月“民运”领导人内图就任安哥拉总统,并在次年宣布安哥拉内政和社会经济纲领是“指引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苏联在安哥拉取得了胜利


在安哥拉内战中结束战斗载誉归乡的古巴志愿军士兵,来自shutterstock

如果说苏联在安哥拉取得了成功,那在非洲之角的得失则充分显示非洲政治的复杂性。上文提到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有意孤立亲美的埃塞俄比亚,于是索马里作为非洲之角国土面积仅次于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受到了苏联的青睐。

一开始索马里奉行中立政策,即接受苏联的援助也接受西方的援助,但1963年在于埃塞俄比亚的边界冲突中,美国明显偏向于埃塞俄比亚的态度激怒了索马里。苏联立刻借机伸出橄榄枝,答应为其提供35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是美国愿意提供军事援助价值的三倍),并答应为索马里训练军官、派遣顾问指导军队建设。

索马里大喜过望,双方关系不断升级,最终于1974年签订友好合作条约,索马里正式成为苏联盟友,苏联向索马里出售米格15、米格17、T-54等武器,索马里则允许苏联使用柏培拉港作为回报(这个港口正好弥补了苏联于埃及交恶的损失)。


因为财政和战乱原因,索马里至今仍保存着当初的米格-17作为战斗机使用

就在苏联-索马里正式建立同盟关系时候,埃塞俄比亚也发生了政变推翻了皇帝海尔·赛拉西的统治,新的政府宣布实行社会主义,最初苏联对此持观望态度,但随着埃塞俄比亚与美国关系恶化,苏联开始关注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之角中最大的国家,苏联认为拉拢埃塞俄比亚能够进一步巩固苏联在非洲之角的优势地位。

1976年埃塞俄比亚派遣代表团访问苏联,开始了苏联对埃塞俄比亚的全面援助。但苏联与埃塞俄比亚关系的发展也引起了索马里的警觉,一直以来索马里都与埃塞俄比亚存在领土争端,在得到苏联援助后索马里军力大涨,对埃塞俄比亚态度也日趋强硬。



访问苏联的埃塞俄比亚领导人

对于苏联这样脚踏两只船的行为引起了索马里的不满,1974年埃塞俄比亚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索马里领导人就对苏联表示:“埃塞俄比亚领导人是犹太复国主义实力有联系的沙文主义者。”还表示索马里绝对不会放弃有争端的领土。


大字报必须要贴出来炮打一番苏修,来自shutterstock

果然,1977年索马里以“索马里西部民族解放战线”的武装为先锋,从南北两路攻击埃塞俄比亚,1974年-1976年索马里从苏联得到了2.3亿美元军事援助,无论坦克还是战斗机都几乎两倍于埃塞俄比亚,结果可想而知,埃塞俄比亚明显处于劣势,失去了厄立特里亚80%左右的领土和欧加登地区的许多重要城市。这使苏联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论支持索马里还是埃塞俄比亚,都有可能失去另一方。



埃塞俄比亚专家在研究击毁的索马里军队的苏制坦克,但收效甚微,来自shutterstock

经过一番抉择,苏联决定制止索马里的侵略行为。在呼吁双方停火失败后,苏联转向支持埃塞俄比亚抵抗索马里,1977年10月埃塞俄比亚领导人门格图斯秘密访问苏联,随后苏联向埃塞俄比亚派遣1000军事人员和2000名有作战经验的古巴老兵(这些人大部分是坦克兵、炮兵这样的技术兵种)。


得到老大哥援助的埃塞俄比亚军队迅速发起反击,来自shutterstock

得到援助的埃塞俄比亚发起反击,于1978年将索马里军队驱逐出境(苏联对埃塞俄比亚的纵容也仅仅到此而已),而气不过的索马里则选择废除与苏联的友好合作条约,而倒向美国。


气不过的索马里领导人迅速出访美国,希望加入其势力范围,但很明显美国对此虽然同意,但意见很大,来自shutterstock

除了在安哥拉和非洲之角外,苏联在埃及等地也有许多尝试,比如在埃及第三次中东战争受创之后,为埃及提供武器并帮助训练部队。但1972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驱逐了在埃及的苏联专家,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开始倒向美国。


萨达特拒绝了苏联的以退让求和平,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获得胜利才是埃及以色列和平谈判的重要前提,当然,也少不了美国的调停,来自shutterstock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苏联在非洲的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损失同样也很大,有很多国家像索马里、埃及这样与苏联友好但最后又分道扬镳,还有一些国家因为苏联代理人的颠覆行为而与苏联关系恶化。

全面撤退

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已越发力不从心,对内经济停滞,对外里根上台后美国一改前几任总统的防御倾向,重拾遏制战略,将非洲作为遏制苏联的“第三个中心地带”,这意味苏联在非洲的处境开始恶化

实际上此前苏联在非洲的扩张已经给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1978年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高达300多亿美元,是对苏联经济极大的负担。进入80年代苏联已经无力在非洲扩张势力,1985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提倡“新思维外交”,实际上希望退出美苏争霸,从非洲的撤退也提上了日程。


戈尔巴乔夫开始和里根谈笑风生,提倡所谓“新思维外交”,来自shutterstock

1988年苏联、古巴与南非达成从安哥拉撤军的协议,标志着苏联在非洲代理人战争的结束,同时苏联撤出了在埃塞俄比亚的军事顾问和投资项目,苏联基本上完成了从非洲的撤退


冷清的的撤离,埃塞俄比亚人不感谢苏联的军事援助,更看不起其在与索马里冲突中的两面三刀,来自shutterstock

总的来说苏联在非洲的扩张并没有给苏联带来预期的利益,一方面是在于和美国方面相比苏联经济实力严重不足。即使是在苏攻美守的阶段,苏联对非洲援助也远远比不上美国,比如1976年-1980年苏联对非洲援助总金额仅为美国同期的十分之一。80年代非洲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困难使其更加倾向于美国。

另一方面,在冷战期间虽然大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小国,但小国仍然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可以说非洲国家在倒向苏联或美国具有一定的主动权。比如埃塞俄比亚作为苏联的盟友,但也和西方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埃及可以先接受苏联的援助交恶后又倒向美国;索马里在苏联与其利益发生冲突情况下也可以废除了苏联的同盟关系而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可以说这种政治不确定性给苏联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浪费了许多的资源,这也说明妄图扶持代理人、侵犯他国主权的霸权行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参考资料

五十年战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与苏联 . 理查德 · 克罗卡特

勃列日涅夫十八年 . 叶书宗

冷战时期美苏在非洲的争夺 : 动因、历程及影响 . 纪洪娟

再探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之影响 . 张英姣 孙启军

大国的兴衰 . 保罗 · 肯尼迪

论冷战背景下肯尼迪政府在非对苏缓和政策 . 张现民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