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印巴分治的乱局:没人理得清头绪的一本账(开挂的印度第四十八挂)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0-08-10 10:30 已读 889 次 1 赞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开挂的印度/周五更新/杨清筠(撰文)|
19世纪后期,被殖民国家开始纷纷掀起寻求独立的大潮,南亚也不例外,一直将印度视为女王桂冠上明珠的英国人,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这颗明珠早晚有一天会脱离桂冠而去的事情了。 截止到19世纪末,印度已经发生了或大或小无数次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以前挑起鹬蚌相争的万能办法似乎不管用了,尽管印度内部各大宗教、民族派别的矛盾冲突也并没有减少。 英国人开始为他们以前做过的事付出代价了,面对南亚的一团乱局,谁都感到棘手,而英国面临着印度走向独立后移交权力的问题,所以成为了这些棘手问题"众望所归"的解决者。 南亚的情况之所以棘手,是因为涉及到很多诉求和权力中心,英国并没有将南亚次大陆彻底纳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在大的英属印度之外,还有大约500多个土邦处于半封闭半独立的状态,英国只能对它们进行间接统治。而英属印度内部,也还有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以及一些小众教派各有各的想法,它们每一个小团体很可能彼此互斥,一百年前发生过的撕逼大战都有可能拿出来当作不共戴天的完美理由,而且其中都不乏几个态度坚硬如铁、号召力还强大如风的领导者,振臂一个呼喊就能搞起来一场恐怖的教派屠杀。 所以,从20世纪初到1947年这漫长的"分治"准备期,整个印度要面临其内部各方势力彼此的各种不服,而英国所要面对的,则是内部彼此不服的整个印度对它的各种不服。

英国人与王公的交流
对于英国来说,印度仅仅是它庞大产业的一个部分,全球殖民地闹独立的话英国是后院子火最大的一个,它当然希望印度越给它省心越好。 在当时,不少人都认为,这个纷乱复杂的南亚次大陆,最好能达成一个和平的协议,建立一个说话比较算数的联邦制政府,英属印度和那些土邦都在这个联邦政府的统治之下,这个理想化的方案如果能成,那么南亚将建立一个"全印"国家,这对于英国的政治、军事战略利益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出台于1918年的《蒙塔古-契姆斯福德报告》就将印度的"未来"规划为"一个某种形式的联邦之下,各省成为中央政府统管之下的自治单位,中央政府负责处理各省共同出现的具体问题"这样的模式。就算"全印"无法实现,也可以分别建立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国家,土邦根据大多数诉求抉择加入哪一个。如果以上两种都无法实现,内部纷争矛盾难以调节的话,那么南亚次大陆就有可能成为亚洲的"巴尔干半岛",以土邦为单位的小政权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建立,南亚这个火药桶可能就比欧洲的巴尔干威力还要大了。 [iframe]"[/iframe]英国政府为了印度的未来蓝图做了不少努力,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到二战结束,长达几十年英国始终在想办法"改造"印度政府。1919年,英王乔治五世就签署通过了一份《印度政府组织法》,虽然这份法案已经在试图用西方式的政府组织方式套用印度,但是它确立了教派选举制,使得教派纷争更是愈演愈烈,绝大多数印度人并不满意英国人改革的诚意,尤其是国大党,对这份法案进行了抵制,更不用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等教派之间的矛盾纷争就没有断过,这样打打杀杀的情况下,要想建立一个"心平气和"的民主社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接下来一段时间,就进入到漫长的调查、讨论、研究阶段,英国决策者内部在争吵,印度各派别内部也在争吵,一直到二战前夕,英国在印度问题上的裁决都陷在困境中难以自拔。与此同时,发生在次大陆上各种宗教派别的斗争日益升级,无论是国大党还是穆斯林联盟,都开始有意提出教派色彩浓厚的主张,这更引导了狂热的教众情绪爆发。
面对分治被迫迁徙的平民终于到了1935年,英国再次出台了一份新的《印度政府组织法》,这份法律依然将印度规定为英王治下的印度各省及自愿加入的土邦组成的联邦,倒是尽可能地体现了英国对印度未来走向的诉求,然而对印度人来说却实在不是好主意,这份新法案和1919年那一份命运类似,它同样没有受到印度人的欢迎,甚至遭到了更强烈的抵制,不仅如此,在1935年印度政府法出台的基础之上,1937年进行了"分开选举",穆盟在选举中惨败,这也导致了国大党和穆盟关系严重破裂。 从这时候开始,英国应该已经发现,南亚比他们想象得还要棘手,曾经分而治之挑起鹬蚌之争的时候一时爽,如今这种纷争开始出现反噬,英国如何能在南亚以最理想的方式全身而退,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印度的宗教关系正是如此现实,没有给英国太多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不仅是英国,几乎整个欧洲都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放在对付战争上来,印度的远景规划在二战期间就这么耽搁了下来。 [iframe]"[/iframe]到了二战结束后,印度独立的问题才重新被提上日程,1945年,英国大选中工党取得胜利,新上台的艾德礼政府向印度派出了一个使团专门解决印度建立政府的问题,虽然这个使团表现出的诚意还算明显,但是印度各教派之间的纷争显然已经不是一个使团能够解决得了的了,国大党虽然同意参加制宪会议,但是印度教徒作为多数派始终态度傲慢,对于少数派期待的自治、自主权利相当漠视,尼赫鲁已经多次强调过中央政府权力的重要性。 相反,穆斯林联盟则对国大党的傲慢感到反感和担忧,穆斯林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拥有绝对自主权利的巴基斯坦,彻底摆脱"少数派"受制于人的窝囊境地。 就在1946年8月16日,为了建立一个"巴基斯坦",穆斯林群众直接掀起了反抗运动,这一天又被称为"直接行动日",穆斯林的反抗很快也引起了印度教徒的回应,起初的群众集会很快就演变成恐怖的流血冲突,在冲突中,丧生人数不断攀升,冲突中心加尔各答死伤就达到万余人,更不用说在混乱中被敌方教派作为战利品和前沿阵地的平民妇女,在直接行动日遭到强奸甚至杀害的女性难以计数,不少妇女为了免遭玷污,直接进行了集体性的自杀殉节活动。
面对分治被迫迁徙的平民印度想要以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问题,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就连英国人也没有想到南亚的局势居然发展得如此不可收拾。 次年,蒙巴顿勋爵接任英国总督,蒙巴顿在到达印度之前不是没有做出过最坏的打算,只是,当他带着"总不能更坏吧"的想法来到南亚时,事实才告诉他哪怕勋爵身份也不妨碍他是个弟弟,英国的殖民统治不仅无法继续,甚至连如何抽身都是个问题。虽然蒙巴顿的确设法将"统一的大印度"作为首选方案与各教派的政治领袖充分沟通过,但是他失败了,最起码穆斯林对于"巴基斯坦"就已经抱有了志在必得的坚定,蒙巴顿难以理解真纳的倔强,也很头疼其他教派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虽然后来以他命名的决策方案核心就是"分治",但蒙巴顿却实实在在为统一的印度做出过很大努力。
蒙巴顿与印度政治领袖的会谈1947年6月,蒙巴顿方案正式提出,这标志着英国最初设想的全印规划最终走向分裂。印度独立的道路是格外坎坷的,而独立以后,南亚也并没有因此得到安宁,印巴冲突继续主导了战后南亚的局势,直到今天,印度与巴基斯坦依然互相仇视,一句简单的"冤冤相报何时了"显然不可能化解这段复杂的死结。
贴主:Michaelliu888于2020_08_10 10:44:38编辑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