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八佰》的亮点,枪械道具基本没差错,这在国产战争片里很难得了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0-09-01 4:27 已读 2546 次 2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老周

摘要:影片《八佰》尽管剧情很糟糕,但是却有一个很不错的亮点,就是枪械道具基本没差错,甚至可以说相当到位,这在国产战争片里很难得了。


图1:《八佰》最大的亮点就是枪械道具基本没差错

以淞沪会战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为历史原型的影片《八佰》,无疑是今年最火的影片,老周认为该片的剧情设计,槽点多多,例如枪杀日军战俘、湖北保安团逃兵、日军从水道偷袭等等,都是毫无历史根据的胡编乱造。有人说,电影不是纪录片,是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这是没错,电影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当然可以进行艺术加工。但如果仅仅是以抗战为背景,战斗、部队番号、人物都是虚构的,那自然可以天马行空,只要符合逻辑和当时的基本情形,都是可以的。但《八佰》是有真实的历史原型的,那就要对历史有一点敬畏之心,艺术加工也得有个度,不能脱离当时历史真实而随意编造。

例如,当时杨惠敏送国旗是从西藏路桥过去的,你艺术加工一下,改成从苏州河游过去,这自然可以。但你要是编出个击毙日军少将,那就太胡扯了,超过了所谓艺术加工的限度。

所以,对剧情就不多说了,但在枪械道具方面基本没有差错,甚至可以说相当到位,这一点在国产战争片里很难得了。很多抗战剧里,在抗战初期就出现了1942年以后才问世的M3冲锋枪,这好歹还能理解,毕竟还都是二战时期。像《大决战》这样大制作重点献礼工程,都出现了解放战争就用上了50年代才问世的56式冲锋枪,相比之下,《八佰》的枪械道具绝对算是国产战争片的一流水准了。


图2:《大决战》里出现了56式冲锋枪

首先出场的是湖北保安团,他们拿的是“老套筒”。所谓“老套筒”就是汉阳兵工厂仿照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 88)的国产版,正式的型号应该是八八式。由于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所以在中国民间被形象地称为“老套筒”。虽然“老套筒”也是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但“汉阳造”通常上却是指1904年之后汉阳兵工厂参考了德国1898式步枪进行改进,特别是去掉了枪管的套筒的改进型,所以,“老套筒”和“汉阳造”是两种枪,“老套筒”不仅有套筒,而且生产时间更早,在1904年之前,“老套筒”名副其实。


图3:“老套筒”枪口特写


图4:“老套筒”(上)和“汉阳造”(下)

从1896年到1904年,“老套筒”的总产量超过100万支,1900到1930年代中国各派系军队都有广泛装备,尽管这枪性能很差,连德军自己很快就淘汰了,但在中国却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历经军阀混战、北伐、抗战、内战,可谓老而弥坚。

湖北保安团就是湖北省政府编组的地方部队,汉阳兵工厂又是在湖北,他们使用 “老套筒”,一点毛病都没有。但当时湖北省政府对保安团非常重视,不但保证军饷足额供给,不拖饷不欠饷,而且训练很充分,不是简单地练练把式,还要到武汉进行为期九个月的集训。装备上也并不差,除了步枪还有机枪迫击炮,整体水准在全国的保安团里,绝对是一流的,甚至比一些杂牌部队都要强。所以,像影片里那样,一上战场就被日军冲垮,可能性并不大。而且事实是,湖北保安第5团是整建制补充到88师262旅524团,并没有以湖北保安团的名义上战场。


图5:剧中“小湖北”背的就是“老套筒”

接着就是中央军88师装备的中正式步枪了。中正式其实就是巩县兵工厂生产的德国标准型7.92毫米毛瑟步枪的中国版,1935年定型,所以最初命名为“二四式”(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由于蒋介石对这款步枪的仿制和生产极为重视,还曾两次到巩县兵工厂视察,并对“二四式”提出了改进意见。因此就以蒋介石的名字(名中正,字介石)来命名了。中正式枪身紧凑,枪长较短,便于携带,但“一寸长一寸强”,枪身短在拼刺时就吃亏了,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特别采用了575.5毫米的加长刺刀,但即便如此,枪身和加长刺刀加一起还是不如日军的三八大盖,拼刺时还是有些吃亏。但中正式其他性能都还不错,尤其是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威力大大胜过三八大盖。


图6:中正式步枪


图7:剧中朱胜忠拿的中正式

说到步枪,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当年就算是德械师(其实德械师只是后世的俗称,当时正式的名称是“二十四年调整师”,简称“调整师”,而在影片《八佰》中,剧中人多次提到“德械师”显然是不可能的),除了教导总队是装备正宗德制M1924式毛瑟步枪外,其他部队全部都是国造步枪,如87师、88师装备的是中正式,36师装备的则是仿制1898式毛瑟步枪的巩造九八式步枪。

实际上德械师真正的德械装备就只有驳壳枪了,驳壳枪在中国可谓是鼎鼎有名了,其实就是毛瑟军用手枪的统称,毛瑟军用手枪有多种型号,口径也有好几种,所以在中国民间根据不同型号不同口径以及外形的特点,就有了很多形象的绰号,有的甚至比官方名称都更加广为人知。


图8:大名鼎鼎的驳壳枪

中国最早1912年购买毛瑟手枪时的名称是“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七密里六三”是指口径7.63毫米,而“自来得”才是枪名。因为采用木质枪套而叫“盒子炮”,因为枪身平滑光亮叫“镜面匣子”,因为有单发和连发转换功能而叫“快慢机”,因为弹匣容量20发就叫“二十响”……

由于驳壳枪在中国极受欢迎,不仅德国,其他欧洲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等,都有仿制生产,基本上都是针对中国市场,中国也有大量山寨仿制,不但正规兵工厂仿制,甚至连一些民间的枪械手工作坊都有仿制,当然在所有驳壳枪里,德国毛瑟公司原厂生产的质量最为上乘,最受追捧。南京国民政府在1930年代中德军事合作期间,为德械师基层军官配备驳壳枪,一次性就向德国订购了两万支。


图9:手持驳壳枪的德械师官兵

也只有在德械师才会见到一水的正宗德国原厂驳壳枪,而在有的神剧里,八路军二线的军区独立团都能随随便便凑出二十支德国原厂驳壳枪,根本就是胡扯,别说八路军地方部队,就是十六个有正式番号的头等主力团,随便哪个团要想凑出二十支德国原厂驳壳枪都不件容易的事情。

在影片中,由魏震饰演的七班长朱胜忠就是用的一支驳壳枪,不过,班长用驳壳枪似乎还不够格,通常至少要排长才有资格配驳壳枪。


图10:朱胜忠手里就是一支驳壳枪

片中四行仓库守军使用的轻机枪是捷克ZB-26式,因为是捷克制造,所以俗称“捷克式”。这不仅是德械师、中央军标佩的制式轻机枪,很多杂牌部队也有装备,是中国军队最常见的轻机枪,在当时的各种轻机枪中,性能算是十分优秀的,完全碾压日军的歪把子。唯一的缺点就是弹匣容量20发,实在有些少,在火力持续方面有所不足。


图11:德械师使用的捷克式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八佰》中的捷克式都是20发直弹匣,这在以往抗战剧里是不多见的。绝大部分抗战剧里,捷克式道具枪都是用布伦式轻机枪的30发弯弹匣,或者干脆用56式弹匣——解放后大量老式机枪被改造成可以使用56式7.62X39毫米步枪弹,这样就能以通用56式冲锋枪的弹匣,这样56式弹匣就很普遍,所以图省事,那就直接用56式弹匣。


图12:剧中的捷克式也是20发直弹匣

相比之下,《八佰》中出现的重机枪就有点小瑕疵了。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重机枪绝大部分都是仿制德国1908式马克沁重机枪的二四式重机枪(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仿制成功并定型,所以叫二四式),枪型没有错,连枪管外装冷却水的套筒也表现出来了,还有剧中人的对话也提到了水冷式,可以说相当细心了。瑕疵就在于给重机枪供弹的弹链,德国马克沁重机枪是采用金属弹链,但是金属弹链贵呀,所以金陵兵工厂在仿制时就改用了帆布弹链,尽管帆布弹链肯定不如金属弹链好用,还容易卡壳,但是国力羸弱的中国,能装备重机枪就很不容易了,至于不那么重要的附件,就能省则省吧,所以国造二四式重机枪全是帆布弹链,而片中却偏偏用上了金属弹。


图13:剧中的二四式重机枪使用金属弹链


图14:抗战时中国军队的二四式重机枪都是帆布弹链

就算是徳械师,装备的手枪、步枪、轻重机枪,只有手枪是真正的德国货,所以叫“徳械师”显然名不符实。倒是单兵装具,如钢盔、子弹包、防毒面具等都是正宗德国货,所以有些史料称为“德装师”还更确切一些。在《八佰》中还出现了88师士兵随身携带的德制防毒面具,装在外形独具一格的棱形条状凸起的防毒面具筒里。不过,日军在进攻四行仓库时根本没有使用毒气,因为距离租界太近了,使用毒气很可能飘到租界,会留下证据。


图15:剧中士兵背着的防毒面具


图16:二战德军的制式防毒面具

在《八佰》中,面对日军飞机的扫射,守军除了机枪,还使用了机关炮还击。当时调整师每个步兵团都编有一个装备6门20毫米瑞士索罗通机关炮的小炮连,守军有20毫米机关炮也是有可能的。但实际上88师并没有给254团1营配属机关炮,本来师长孙元良还准备给1营加强一个迫击炮排,但最终也没有。所以524团1营进入四行仓库的也就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没有机关炮也没有迫击炮,重武器就只有4挺重机枪。有些资料称524团1营是加强营,实际上调整师步兵营的标准编制就是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并没有任何其他部队的加强。


图17:剧中还出现了索罗通机关炮

至于片中四行守军还有火焰喷射器,从时间上说没有错,火焰喷射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问世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出现火焰喷射器,完全是有可能的。不过中国军队装备火焰喷射器,基本上要到1942年以后得到美国援助才有,之前还没有看到有装备的记录。再说,火焰喷射器主要用于进攻,尤其是对藏身在碉堡、坑道、洞穴的人员有极大杀伤威力。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岛屿登陆战中,就大量使用火焰喷射器来肃清躲藏在坑道、洞穴里的日军。


图18:剧中士兵手拿火焰喷射器

影片的一个泪点就是守军官兵排着队,身上绑满手榴弹,高声报出自己籍贯和名字,然后纵身跳下楼,与敌同归于尽。而实际上,真正有史可查这么做的就只有陈树生一人。不过,手榴弹倒真是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最有效的武器。不但因为手榴弹造价低廉,生产简单,而且使用不需要什么技术,哪怕是文盲,只要有把子力气,简单培训一下,就能熟练运用。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堪称抗战的功勋武器。在整个抗战中,中国总共消耗了3000万枚手榴弹,分摊到八年全面抗战,平均每天消耗1万枚!在很多日军士兵的回忆中,都经常会提到中国军队的“手榴弹雨”,可见手榴弹在抗战中的作用。


图19:剧中一名士兵身上绑满手榴弹

当时中国军队引进的手榴弹,有德制、法制、日制、苏制、意制等,在进口的各种手榴弹中,以德制M24手榴弹为最佳,主要装备了德械师。在国产手榴弹中,主要有太原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济南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四家,八路兵工厂也有生产,就是《亮剑》里李云龙提到的“边区造”,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比这四家差远了。其中巩县兵工厂以德制M24手榴弹为蓝本,进行了改进,长度缩短,重量减轻,使之更适合中国人使用,同时对装药配方也进行了改良,使得装药量减少威力反而提升了,因此巩造手榴弹深受部队好评,1941年成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手榴弹,年产量超过500万枚。在《八佰》中,88师虽然是德械师,但用的还是还是巩造手榴弹,这也不奇怪,德制M24手榴弹数量少,加上又长又重,并不适合体型小臂力弱的中国人,还是相对更短更轻的巩造手榴弹更好用。


图20:德国M24手榴弹


图21:国产巩造手榴弹


图22:高举手榴弹的中国士兵

最后还得说说大刀,老周在之前文章里就已经吐槽过了,今天再深入说说。抗战初期,大刀队,尤其是29军大刀队,简直被神话了,据说日军甚至被大刀吓得要戴“铁围脖”。如果大刀真这么厉害,为什么29军的战绩却并不辉煌?长城抗战不如中央军25师,卢沟桥之后短短半个月就将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都丢掉了?

回到《八佰》,背大刀的是由姜武饰演的老铁,一个从36师辗转到了88师,但36师和88师一样,同是警卫军系统演变而来的中央嫡系部队,同样接受德国顾问训练,同样是最精锐的调整师(也就是俗称的德械师),怎么可能会用大刀?


图23:姜武饰演的老铁背着大刀

退一步说,就算他得过高人传授,耍得一手好刀法,上战场非要带把大刀,但刀把上弄块红绸带,就说不过去了。这种类似于流苏的飘带,纯粹是为了好看,银光闪亮的大刀,鲜艳如火的绸带,这样耍起来,还真煞是好看,但这就是典型的耍把式了,因为这么长而飘洒的绸带,很容易被突出物勾住或者挂住,而在战场上,生死搏杀决于瞬息间,一旦被勾挂,只要慢上半秒一秒,可能性命就没了。谁会为了好看拿自己性命来玩酷?所以,抗战时期大刀队的历史照片,即便是为了宣传,也都没有红绸带。所以,如果说大刀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这红绸带绝对就是败笔了。


图24:当年的大刀上都不会有红绸带

所以,应该说《八佰》在武器道具方面还是比较用心,除了个别小瑕疵,基本上都比较到位这在国产战争影视剧作品里,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关于《八佰》中的日军装备,老周下次再来解读点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