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除了挺进大别山,刘邓还有更好选择?眼前3条路,正确仅一条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0-09-10 23:02 已读 2174 次 2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作者:忘情

众所周知,1948年3月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之后,所属4个纵队由挺进大别山前的12万人,减至5.6万人左右,哪怕是算上留在大别山创建军区的3.3万地方部队,刘邓大军人数也较先前有明显下降。人员净损耗3万余人倒还在其次,更为严重的是该部重武器基本丢光,以至于攻击力锐减。许多人据此认为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有误,当初若是去豫皖苏的话,情况可能会好得多。

这种观点正确吗?我们不妨用事实说话,谈谈1947年8月初,刘邓下定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跃进大别山这个战略决心前,刘邓所部面临的形势及其可能的战略选择。 6park.com

刘邓首长 6park.com

1947年6月30日,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共计13旅,突然渡过黄河南下,在鲁西南大杀四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取得了歼灭敌军4个整编师(军)、9个半整编旅(师),约5.6万人的辉煌胜利。蒋军上下为之震动,蒋氏从洛阳、豫北、山东、汉口等地抽调7个整编师另2个整编旅驰援鲁西南,这等于是一举打乱了蒋氏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的战略部署。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6月底的刘邓大军虽然因连续胜仗而士气高昂,但部队粮食、弹药已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自身伤亡约1.3万人,若无一个时期休整并补充粮弹,实际已无力连续作战。

而蒋氏从各个战场上抽调回援鲁西南的部队越来越多,仅冲在一线的就有第5军、第7军,整编第3、40、48、58、68、84、85师及整编骑兵第1旅,共计9个整编师(军)、26个整编旅(师)的兵力。位于二线的还有整编第20、28、46、57、65、75、88师,共计7个整编师的兵力。如果有必要的话,整编第10、11、15、38、41、47、52、56师和青年军第206师也可以加入鲁西南战场。

也就是说,久战疲惫的刘邓大军4个纵队约12万人,如果继续留在鲁西南,则必须要直面背靠黄河,迎战蒋军至少16个整编师加1个整旅,最多可能多达25个整编师的庞大兵力。那么,刘邓可能得到多少友军增援呢? 6park.com

6park.com

刚结束晋南攻势,准备出击外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辖4纵、9纵和38军,共计8万人。这个战斗力颇强的生力军若投入鲁西南战场,自可给予刘邓大军很大帮助。此外,华野第1、3、4、8、10纵也于7月底、8月初渡过运河,集结在郓城附近。不过,华野7月分兵,上述5个纵队分别兵出鲁中、鲁南,均遭遇严重损折。其中1、4纵队分别减员万人以上,部队疲惫之极,已基本丧失战斗力。3纵损失约5000人,减员较少的10纵也折损了约2000人。上述华野5个纵队中,只有8纵、10纵还能保持原有战斗力,3纵战斗力则有明显削弱。

鲁西南地区是夹在黄河、运河及陇海铁路之间的一个面积不大的三角形区域,敌我重兵云集于此,机动回旋的余地非常有限,不利于我军发挥大踏步进退,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的特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急调陈谢集团8万生力军加入鲁西南战场,也不大可能像刘邓7月末设想的那样,在鲁西南继续歼敌7至8个旅。 6park.com

6park.com

7月底、8月初,鲁西南地区暴雨连绵,黄河水大涨。一旦蒋军重兵完成合围部署,我军很可能被迫在背水的情况下与强敌决战。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以当时鲁西南我方力量,在外线与敌决战,毫无胜算。

既然不能贸然与敌决战,刘邓就只剩下三个战略选择。

第一,全军渡河北上,返回豫北。这实际是被敌军逼回了内线,且与上级跳到外线、开辟新区,引敌回援,让老根据地得以喘息的战略决策背道而驰。这么做正中蒋军下怀,意味着我军战略反攻的失败,故万万不可取。 6park.com

6park.com

第二,像刘邓在7月底设想的那样,全军先挺进豫皖苏地区,获得后方接济后再适时转往大别山。这也是后世诟病千里跃进大别山通常所持的观点。但是,1947年8月的豫皖苏地区,只是个游击区,并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况且集结在郓城附近的华野5个纵队战斗力大减,难以有效地牵制蒋军。蒋军大部队必然紧随刘邓大军进入豫皖苏地区。如此一来,刘邓所部4个纵队既没有机会得到休整,也没有战略空间得以展开。反观蒋军,却可凭借控制周边交通线的有利地位,在豫皖苏周边迅速集结优势兵力,将刘邓大军合围在此狭窄地域内,迫使我军与之决战。因此,这个战略选择实际上也行不通。 6park.com

6park.com

第三,打烂一切坛坛罐罐,轻装疾进,以半月行程挺进大别山。蒋军指挥部此前估计,在其重兵合围鲁西南的情况下,刘邓所部或“就地决战”或“渡河北窜”,唯独没想过刘邓大军可能以猛虎掏心之势,直插其战略部署上的“软腹部”——大别山区。在蒋军毫无战略预判和相应兵力部署的情况下,采纳了这个战略选择,可以出敌不意,脱困而出。由于大别山区毗邻平汉铁路,直接威胁武汉,一旦发现刘邓大军意在大别山区,蒋军除派兵尾追外,还必须抽调大量兵力加强平汉铁路沿线、汉水及长江一线的防务,由此将更好地分散蒋军重兵集团,为我寻隙各自击破创造战机。

综上所述,刘邓大军之所以提前结束休整,决策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在当时敌情、民情、地形、水情情况下,所能作出的唯一正确选择。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