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毛泽东“三峡梦”中最担扰的三个问题
送交者: MKE[★★★★声望勋衔17★★★★] 于 2020-10-09 3:37 已读 3067 次  

MKE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治理长江水患的战略构想,描绘出“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毛泽东的“三峡梦”,在他的有生之年终未能圆,但他的三峡情结却深深植根于心中,并为后来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先修这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毛泽东关注三峡,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1953年2月16日,农历大年初三。毛泽东冒着大雪乘火车来到武汉。2月19日,毛泽东在实地踏勘武汉长江大桥建设选址后,从武汉关码头登上了海军“长江”舰,开始向下游的南京进发。毛泽东专门“点将”林一山随行。

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的林一山,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曾担任过辽南省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从事长江水利工作,被毛泽东誉为“长江王”。

长江之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段称作荆江,号称长江流域的“豆腐腰”,每逢汛期,长江水位常高出堤内10多米,大堤一决口, 10多米的水头倾泻而下,无数的生命和财产被洪水吞噬,有民谚: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1950年10月,林一山提出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的计划。毛泽东亲自审查设计书,并批准立即兴建该工程。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毛泽东题词:“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30万军民挥汗奋战,原计划100天完工的工程75天完成。

站在“长江”舰的甲板上,毛泽东望着滔滔东去的江水对林一山说:“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大河,它脾气好坏,对国家和全体人民利益关系极大,你们可千万不能马虎啊!”

途中,毛泽东与林一山就长江流域规划和南水北调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谈。他问林一山,怎样才能解决长江洪水的灾害呢?怎样才能兴利除害? 6park.com


◆1952年,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听取林一山汇报工作。

林一山展开《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汇报长江防洪的初步设想,他指着图上大小水库说,计划在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逐步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拦蓄洪水,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除洪水威胁。

毛泽东的目光在规划图上徐徐移动,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直到长江入海的吴淞口,然后用红铅笔点着三峡出口处问:“你在上游修这么多水库,能不能抵上三峡这一个?”

林一山肯定地回答:“都加起来也抵不上三峡一个水库的作用。”

毛泽东又问:“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先修这个三峡水库怎么样?”他凝望着远方,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建三峡工程一事。我的老对手蒋介石也请过美国人帮助建三峡,只是他没有真心想建三峡,他的全部心思花在怎么吃掉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上面了。所以,他是注定搞不成的。”

毛泽东虽然认为三峡工程对根除长江水患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但当时只是提出三峡工程的构想,还没有立即实施的意图。他让林一山回去后好好研究三峡工程,并且特别嘱咐他对外不要讲,如果有了成果要首先向他报告。

毛泽东对林一山寄予了很大期望:“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有水利搞好了,农业才能长期发展。农业发展了才能更好地支援工业。你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林一山返汉后,马上组织人员对三峡进行勘察,选取坝址。在《关于治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三斗坪、茅坪等处的初步设想。
“要把三峡工程列入计划”

1954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洪水灾害。虽然荆江分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灾情严重。长江中下游五省有123个县受灾,淹没农田4800万亩耕地,灾民达1800多万,京广铁路100天不能通车。

这次特大洪灾引起毛泽东的严重不安。他遥望南国,伫立许久,坚定了修建三峡水库、从根本上治理长江水患的决心,拟将建三峡工程的问题提到中央政治局议事日程上来。

1954年11月中旬,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毛泽东说,要把三峡工程列入计划,但按我国现在的物力、财力,又不能列入五年计划,只能列入长期计划。他还对在场的一位年轻干部说,将来我死了,三峡大坝修成后,你写一篇祭文,告诉我。这表明毛泽东已决心正式进行长江流域的规划工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修建三峡大坝。

11月26日,毛泽东的专列在返京途中抵达汉口车站,林一山按通知上车汇报长江三峡工程问题,刘少奇、周恩来在座。专列继续北上,毛泽东向林一山仔细询问了建设三峡大坝的前期研究的有关情况。

由于毛泽东重视,从1955年起,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为了加强三峡工程研究的技术力量,毛泽东亲自与赫鲁晓夫商谈派苏联专家来华援助长江流域规划、设计等事宜。 6park.com


◆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对未来三峡工程的美景心驰神往,充满激情。

1955年6月,第一批苏联专家到达武汉。经过实地勘测后,苏联专家重视发电效益,主张坝址选在重庆上游40公里的猫儿峡。这与毛泽东设想的防洪效益有着较大差距。12月,周恩来亲自出面做苏联专家的工作,指出长江防洪紧迫且重要,上游枢纽无法控制洪水,三峡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苏联专家心悦诚服,赞同中方的意见,在编制长江流域规划、三峡工程设计以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毛泽东闻讯后很欣慰。

1956年 5月31日,毛泽东乘飞机从长沙飞往武汉,在乘船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后,饶有兴致地畅游长江,极目楚天,遥想三峡,宏图在胸。在下榻的东湖宾馆,治理长江、修建三峡大坝的宏伟蓝图在他如椽巨笔之下展开: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这不仅是诗人浪漫的神驰遐想,更是这位伟人心中对长江三峡建大坝的肯定性结论。
“让他们两个在会上都谈一谈”

对于修建三峡大坝工程,毛泽东始终秉持科学求实的精神,既向往,又慎重。

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专门安排几天时间研究三峡工程问题。他提议把林一山接来全面介绍三峡工程情况。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建议,电力部的李锐有不同意见,林、李二位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过观点对立的文章,争论激烈,是否请他也来?毛泽东当即表态:“好啊,把他们都请来,让他们两个在会上都谈一谈。”

于是,一架飞机载着电力部水电总局局长李锐从北京出发,在武汉停留时又带上林一山,直飞南宁。

会议室里,大家围桌而坐。对兴建三峡工程两种不同意见的代表林一山和李锐,被安排坐在毛泽东的正对面。毛泽东请他们各抒己见敞开谈,先问林一山:“你要讲多少时间?”林一山答:“要两个小时。”又问李锐:“你要几个小时?”李锐说:“我只要半小时。”

林一山先讲。他从长江洪水灾害谈起,强调三峡工程在解决防洪中的关键作用,并列举了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巨大效益,然后就三峡工程的总投资进行了估算和分析。

李锐讲得比较简洁,他认为修建三峡水库,涉及移民问题,如坝高200米,估计移民至少要105万人,极为困难;防洪能保护荆江大堤,但对武汉的作用较小;主要就是建一个大水电站,但1957年全国发电量为190亿度,而三峡是能发1000亿度电的大电站,中国可能要几十年后才有此需要;还有国防问题,可能成为敌人重点攻击的目标。

两个人讲完后,毛泽东发话:“讲了还不算数,你们各写一篇文章,三天交卷。第三天晚上再来开三峡会。”

第三天晚上,仍在原处开会。林一山的文章洋洋洒洒2万多字,李锐的文章8000字。与会者都看过了文章,作了简短发言。

毛泽东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说:“关于三峡问题,中央还没有马上修建的决定,对三峡我还是有兴趣的。”他在肯定兴建三峡工程的同时,又充分吸收了反对意见的合理部分,提出三峡工程建设要坚持“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主张“少装机,少投资,先修大坝防洪”,把利用长江水力资源发电摆到第二位。 6park.com


◆1958年,周恩来率有关负责干部和科技专家共100余人察勘长江三峡。

毛泽东转身对周恩来说:“三峡的问题,你来管吧!”周恩来谦让说:“这么大的事,还是请主席管。”毛泽东:“我那么忙,哪有这么多时间来管呢?还是你来管。”并伸出四个指头,“一年抓四次”。

南宁会议后不久,2月26日至3月5日,周恩来率有关负责干部和科技专家共100余人察勘长江三峡,研讨三峡工程问题。同行的有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在察勘南津关坝址后,于3月1日下午,乘船到达三斗坪坝址,周恩来一行到中堡岛实地察勘,他拿起一截地质钻探岩芯反复观看,说:“带一截岩芯给毛主席看看。”

3月3日,周恩来在船上主持讨论,主题是:需不需要修建三峡大坝,能不能修建三峡大坝,是不是要争取提前修建这个工程。林一山、李锐再次力陈各自的主张。周恩来让水利部副部长、水利水电专家钱正英谈谈。钱正英赞成修建三峡工程。周恩来非常重视不同的意见,他指出:“争论只要是不妨碍工作,有利工作,就应当提倡鼓励;三峡是千年大计,对问题只发展一面,很容易走到反面,为三峡搞得更好,还是可以争论。”“在今后工作中,还允许有反对意见,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要坐船走长江看看三峡”

1958年3月8日,中央在成都举行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谈到了三峡工程建设,并建议“三峡问题,就在这里解决”。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报告。毛泽东在审阅周恩来的报告时,在第一项中加了一句话:“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还在第五项中,针对要正确地处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中的六种关系,加了一条“发电与用电(即有销路)”的关系。

4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周恩来的报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是为中央关于三峡工程的第一个“红头文件”,文件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估计三峡工程的整个勘测、设计和施工的时间约需15年至20年。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

在这次成都会议上,一些决议或多或少受到“大跃进”思潮的影响,但《关于三峡工程及长江流域水利规划的意见》却是一个例外。由于毛泽东在三峡工程问题上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才使关于三峡工程的意见体现了严格的科学精神。 6park.com


◆这是1958年3月,毛泽东乘“江峡”轮从重庆前往武汉途中观看介绍三峡的材料。

成都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明确提出:“我要坐船走长江看看三峡。”1958年3月29日清晨,毛泽东乘“江峡”轮从重庆东下。下午,“江峡”轮停靠万县港。

3月30日,“江峡”轮乘风破浪驶向三峡。当“江峡”轮进入滩多水急的西陵峡时,毛泽东站在驾驶室里眺望前方,对身旁的船员说:“有些航道仍然不好。在三峡修个大水闸,又防洪,又便利航运,还可以发电,你们赞成不赞成?”船员们十分高兴地回答:“太赞成啦!修了水闸,航行就更加便利了。”

在船上,毛泽东就修建三峡大坝一事问重庆市委第一书记任白戈和万县地委书记燕汉民:“你们都是三峡地区的父母官,要在三峡修个大坝,既防洪又发电还养鱼,好不好?”

任、燕二人都说,好是好,要真的把大坝修起来,就是淹没的土地多了点。燕汉民更是坦陈自己的疑虑,“淹没了大片土地后,如何安置大量移民,这是个大问题啊!”因为他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个问题有深切体会。几年前,重庆市长寿县狮子滩修大水电站,移民到万县地区梁平县,遗留下生产、生活上的种种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好。

毛泽东陷入沉思。他似乎对这一问题考虑得很深很远,然后严肃地说:“是呀!让近百万群众搬出家园,这可是一代人为了国家建设作出的沉重奉献。大批移民得生产,得穿衣吃饭,他们的子女得受教育。这些事,今后总得要妥善安排。”

“江峡”轮驶过滩多水急的西陵峡中新滩、泄滩和崆岭滩后,江面豁然开朗,一座绿荫覆盖的小岛突然出现在江上,它就是拟选为三峡工程坝址的中堡岛。“江峡”轮驶近中堡岛,调头稳在江心。毛泽东走到船舷旁,举起望远镜从不同角度久久地观察着这被人介绍过多次的神奇小岛。虽已近傍晚,但整个小岛在望远镜中仍然清晰可见。这座船形岛屿,将长江一分为二:小江在南,宽约200米;大江在北,宽约700—800米。他放下望远镜,认真倾听周围专家们的介绍。 6park.com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乘船视察三峡。

林一山说:“将来三峡大坝的中轴线,就从这座小岛上横穿而过。这里将是三峡水利枢纽的中心地带。”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倾听其他专家介绍,“中堡岛三峡大坝,是执行我们提出的美人沱筑坝方案。这是中国专家对1944年美国专家萨凡奇提出、前不久又经苏联专家认可的南津关筑坝方案的修订。周总理亲自考察过南津关,肯定了我国专家的意见。南津关是喀斯特石灰岩地区,是建大水坝的大忌,而三斗坪是花岗岩,正好建大水坝。”

毛泽东频频点头,称赞中国专家有志气。

专家接着说:“在中堡岛建大水坝有天然优势,可利用大江、小江的有利地理条件,分两期施工,大江截流也不必另辟溢洪道。”

毛泽东越听越高兴,目睹中堡岛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条件,更增添了对修建三峡大坝的信心。他将那大手握成拳头,果断地在船舷栏杆上重重地捶了一下,仿佛是一锤定音:中堡岛就是实现“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理想之地。
“赞成兴建此坝”

毛泽东对三峡工程的考虑在逐步深化,一些关键性问题始终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一是这样大的投资,国力能不能承受;二是如何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三是怎样解决防空问题,特别防原子弹。总之,建三峡工程,利益要最大化,弊端要最小化。于是,他在三峡工程建设“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之后,又增添了四个字:“有利无弊”。

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有利无弊”?有关部门组织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反反复复地研究与论证,其时间之长,参加专家之多,涉及问题之广,为新中国大型建设项目中所仅见。毛泽东还亲力亲为,亲自安排涉及三峡工程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他亲自批准,在湖北蒲圻(今赤壁)陆水兴建三峡工程试验坝,为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运营进行试验,研究大型水库泥沙淤积问题,为三峡大坝延长使用期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撑。在北京官厅水库进行了化学爆炸模拟试验,在新疆核实验基地作核爆模拟试验,采用最抗炸的坝型设计,避免三峡大坝成为国防安全的软肋。

三峡工程一直在“积极准备”,一直在争论,在争论中一直在朝前走。1966年3月,林一山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关于修建长江三峡大坝的报告。报告说:“长江规划和三峡工程研究,按照主席所指示的‘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和‘有利无弊’的方针进行工作。最近几年,根据主席的指示,我们着重研究了建筑物防护、水库淤积和分期建设等三个问题,进一步认识到分期建设更符合于‘有利无弊’的方针,大大增加了近期建设三峡工程的可能性。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三峡工程宜早不宜迟,建议中央将这一工程列为第三、第四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项目。”

毛泽东阅后批示:“已阅。需要一个反面报告。”他并非反对建三峡大坝,而是认为如此重大的项目的决策需要特别谨慎,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以免决策失误。

1969年,水利电力部向中央建议兴建三峡工程,因这年春中苏发生了边境冲突,毛泽东认为要准备打仗,明确表态:“在目前备战时期不宜作此想。”10月,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原省长)张体学向在湖北视察的毛泽东当面陈述:为了缓解荆江洪灾的紧张形势,改善三线供电和川江航运状况,请求兴建三峡工程。毛泽东认真又不失幽默地说:“现在要准备打仗,你脑壳上顶200亿立方水,怕不怕?”

在此情况下,武汉军区、湖北省、水电部向中央提出了先修三峡工程的组成部分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议。但林一山反对上马葛洲坝工程。1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则批准武汉军区、湖北省、水电部的建议。周恩来把中央批示稿和林的书面意见一同报送毛泽东。毛泽东认为,先着手修建葛洲坝工程,可以为准备兴建三峡工程作一次试验和探索,能为三峡工程奠定基础。 6park.com


◆1979年5月,在武昌主持召开三峡工程选坝会议时,林一山(前左四)与会议代表在三峡实地考察。

1970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他77岁生日当天,作出批示:“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

毛泽东的批示下达后的第4天,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就在尚未做完设计的情况下,仓促上马,上万名建设者喊着“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与“万人设计、万人审查”的口号开进了工地。葛洲坝工程代号“330工程”,为的是纪念毛泽东1958年3月30日视察三峡。

由于准备不足,工程进展越来越被动,发生了严重的施工质量事故和长江主航道的交通阻塞。1972年11月,国务院叫停了葛洲坝工程。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成立了以林一山为主任的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设计方案和解决建设中的各项技术问题。周恩来对林一山说:“先修葛洲坝作个试验,为三峡作实战准备。这里出现的问题,在三峡同样会出现。搞好了葛洲坝,就是最大的成功。”

林一山组织中国水利界一流人才、知名大坝专家,全力以赴 “修改设计”, 用两年时间就拿出了通常要5到6年才能完成的技术设计,排查解决了葛洲坝工程中存在的一个个复杂的技术问题,使该工程终于在1974年10月正式复工。1981年1月实现了长江截流,同年一号机组并网发电,1990年胜利建成。

建设葛洲坝工程,不仅为三峡工程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技术资料,而且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大坝工程技术队伍。
“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为之魂牵梦绕的三峡工程,终于在改革开放后付诸实施。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投票表决《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就一项重点工程进行投票决定。投票结果为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决议获得通过。

1993年,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成立,李鹏总理兼任主任。1993年7月26日,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大会在三峡大坝坝址——三斗坪举行,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毛泽东的三峡梦想,在他曾亲自关注过的三峡中堡岛上,拉开了变成现实的帷幕。 6park.com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大会在三峡大坝坝址——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举行。

2006年5月19日凌晨4时起,三峡大坝开始进行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20日下午完成浇筑,至此,长达2309米、海拔高程185米的三峡大坝锁住了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这标志着三峡工程最核心建筑物——三峡大坝基本完工,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里程碑事件。

如今,西江石壁屹立,巫山云雨截断,高峡平湖出现,神女无恙,百姓安康,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梦想已经变为现实。

遗憾的是,毛泽东生前未能亲眼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但他长期为之殚心竭虑的三峡工程,创造出的辉煌足以告慰伟人:

防洪方面,三峡工程遭遇了2010年、2012年、2016年三次大洪水,洪峰流量都超过1998年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三峡工程成功地发挥了拦洪削峰的功能,从而有效地缓解了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压力,确保长江伏波安澜。

发电方面,三峡电站2017年全年发电976亿千瓦时,超过巴西和巴拉圭共同拥有的伊泰普水电站,创全球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之最。

其它方面,如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国际河流组织政策主任白好德2011年曾在美国《赫芬顿邮报》撰文称:“都江堰体现出中国顺应自然的道家哲学,长江上的大坝则是毛主义征服大自然的象征,三峡大坝被视为全球大坝的建设范本。”

喜欢MK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K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