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灵魂伴侣到撕逼不断,印度&尼泊尔的控制与反控制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0-12-12 0:08 已读 4779 次 3 赞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尼泊尔是个地缘政治极其封闭的国家,一共只有中印两个邻国,由于这俩邻国体量实在太大,夹在中间的尼泊尔,被戏称为“两块巨石间的洋芋!”

从地缘的角度上说,北方的喜马拉雅山脉实在不够友好,严重阻碍了中尼关系的发展,而印度国土则从三个方向,对尼形成了半包围态势,这种傻子都能看出来的地缘结构,导致尼泊尔长期被印度钳制。

我们总喜欢站在经济总量次席的位置,嘲笑三哥的蜜汁自信,其实从南亚的角度上说,印度的国土面积、人口基数、经济体量、科技水准,远超所有南亚邻国的总和。

正是这种“鹤立鸡群”的地位,才让尼赫鲁喊出“要做一个有声有色大国”的口号。这目标如果加上“南亚”做前提,到也不算夸张,但要放眼全球,就显得有点心大了。

另外,尼泊尔虽然是佛陀故乡,但国教却印度教,国内印度教徒的比例高达85%以上,信佛教的只有7%。

难怪印度首任总统表示“两国是超越肉体的精神关系 ”,指的就是同信仰的精神伴侣。

当然,三哥对尼泊尔的别样心思,还源于大英的政治遗产。

当年日不落大妈手里,可是捏着整个南亚,等英婆收拾细软飘然而去,三哥便以财产继承人自居,用大哥的心态俯视周边小弟。

所以,印度建国后动作频频,在西边削弱巴基斯坦,在北部吞并锡金,用经援钳制不丹,对南方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施加军事影响,甚至公然将缅甸西部领土列入作战范围。

对于尼泊尔,印度无法复刻锡金和不丹的套路,因为尼泊尔的疆域相对较大,且对外存在建交关系。

但印度不能忍受,周边有个不听话的小国存在,尤其是夹在中印之间的小国家。

尼赫鲁在谈到两国关系时,曾非常露骨的说:“尼泊尔与印度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联结在一起,(尼泊尔)对外政策应与印度相协调 。”

为此,印度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通过大量经济援助培养依赖、通过教育优势拉拢国内精英、防务合作渗透军队指挥权、通过人口“自由流动”改变种族比例。

应该说印度的前进策略很成功,尼泊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印度的附庸国,几乎没有自主发声的话语权。




另外,印度与尼泊尔的关系里,中国因素也不可忽视。

毕竟是“两块巨石间的洋芋”,一块巨石更在意另一块的存在,而不是洋芋的感受。

随着解放军向西藏进军,印度开始变得非常敏感,有点像个更年期的大妈。

尼赫鲁一边对英美喊话,“西藏局势的变化,意味着共产主义的新威胁”,一边积极准备在尼泊尔搞事儿。

就在解放昌都战役的同时,尼泊尔国王与执政的拉纳家族间,突然爆发了权利争端。

此前100多年尼泊尔政体,国王是个虚位领袖,实权由英国人扶持的拉纳家族把持。知恩图报的拉纳家族,不仅派雇佣兵跟着英婆南征北战,还曾帮助镇压印度人的起义,但这次印度人把手伸回了尼泊尔。

1950年7月,一些军官突然甩开拉纳家族,直接向国王效忠。叛乱平息后,拉纳家族宣布国王已退位,由其3岁孙子贾南德拉继位。印度马上表示反对,派飞机将国王一家接到新德里,并用国家元首的待遇迎接。

随后印度控制的尼泊尔议会党组织了1500人的“志愿者”向加德满都进军,尼南部与印度接壤的特莱地区,几乎都被反叛者攻占。

在英美印等外部压力之下,尼泊尔被迫接受了“民主制度”和印度的特权。

1951年2月,尼泊尔试行君主立宪制,国王特里布巴纳回国执政,其下由十人组成的“大臣会议 ”,一半人选由拉纳家族任命,另一半由尼泊尔议会党推选。

这次具有转折点意义的改革,既标志着王室重回政治中心,也意味着控制尼泊尔百年的拉纳家族烟消云散。

由于在尼泊尔国王复位过程中出过大力,尼泊尔在1951-1955年间,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印度非常热情的“借给”给了国王三名官员,分别担任“行政顾问”、“私人秘书”和“财政顾问”。

在此基础上,印度加强了对尼泊尔的全面控制,机场和公路由印度援建和维护,中尼边境检查站有印度军队驻扎,甚至采购军事装备都要得到印度同意。

但这些在印度人看来是“睦邻友好”的做法,在尼国内带来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向北谋求平衡的诉求暗中累积。

1955年3月,特里布文国王病逝,继任国王马亨德拉对民主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多党制和党派斗争并不适合尼泊尔。

他在继位后,立刻便终止了临时宪法,收回全部权力。1960年12月更是干脆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解散内阁和议会,逮捕首相和政党领袖,亲自执政。

在寻求更大权利的过程中,马亨德拉也在谋求“南北平衡”,或者说“以北抑南”。


马亨德拉国王夫妇访华

在他继位的首年,尼泊尔便与中国正式建交,次年又派首相阿查里亚访华。但马亨德拉绝非要从一边倒向另一边,当他发现阿查里亚过分亲华时,立刻将其撤下,换上一位亲印的首相,随后新首相又因为过分亲印而遭撤职。

1961年9月,马亨德拉国王夫妇访华,签署了两国边界协议和经济合作协议,中尼公路也正式立项。

就在中尼关系走近之时,中印关系却日渐冰冷,1962年10月印度遭遇建国以来首次军事惨败,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

吊锤三哥是一件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让很多人重新审视南亚地缘政治的格局。

在中印冲突中,处于印度控制下的尼泊尔宣布中立,表示置身事外没有态度。印度则重新认识尼泊尔的战略地位,开始调整对马亨德拉“独裁统治”的强硬政策,两国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1962年11月,尼大会党一贯的反国王宣传戛然而止;

印度对尼的非正式经济封锁也被解除,两国边贸重新恢复;

大量印度援助开始进入尼泊尔,1963-1969年间,印援高达4.581亿印度卢比,还完成了76个援建项目。

印度加大筹码的同时,中尼公路于1963年7月破土动工,1967年5月全线贯通。

1969年,马亨德拉要求印度撤走,派驻在加德满都的军事代表团和北部哨所的军事人员,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举动。

所以,中印边境冲突中,置身事外的尼泊尔成了实际上的受益者,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

1972年,比兰德拉国王继位,他更积极地推行中立与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两次提出将尼泊尔建成和平区的建议(不加入军事同盟、不许别国在尼建军事基地、不许从尼国土上对别国采取敌对行动),但这项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支持建议,两次均遭印度的否定。

尼泊尔寻求平衡的外交努力,再次招致印度的报复。

1976年两国的贸易和过境条约到期后,印度有意拖延条约续签,给尼泊尔经济造成了剧烈的震荡。

1987年4月,尼泊尔从开始实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制度”,规定所有在尼外国人必须取得许可证才能就业。

这一制度矛头直指印度,尼泊尔建国后一直限制跨境人员流动,但印度人除外。这导致靠近印度的特莱地区,移民人口比例激增,很多尼泊尔人认为“印度正在用印度人淹没尼泊尔”。

1988年,尼泊尔推进了“武器来源多样化”的政策,从中国采购了一批军事装备,印度顿时暴跳如雷,指责尼泊尔违背了《和平友好条约》。

1989年3月,印度再次推迟续签贸易和过境条约,并在单方面宣布条约“失效”的同时,封锁了15个尼泊尔运输过境点中的13个,不准第三国货物进入尼泊尔,对石油、煤炭和食盐实行禁运。

在印度长达14个月的经济封锁下,尼泊尔工业陷于瘫痪,旅游行业因缺乏燃料停滞被迫停业,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和日常生活。

1990年7月,尼泊尔被迫接受了废止印度人的工作许可证、拓宽印度人在尼就业范围、印度人有权“自由地”购买和出售动产和不动产、尼部队重新由印军训练、武器装备从印度购买、两国军队联合在北方边界巡逻、确认1950年《和平友好条约》的有效性等条件,印度才重新开放过境点,同意签订贸易条约和过境条约。

这次签署的《全面恢复两国关系》条约,几乎将尼泊尔此前几十年的努力归零,但尼泊尔也是没有办法,毕竟国家要运转,百姓要吃饭。

1990年尼泊尔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时任国王比兰德拉解除了党禁,重回君主立宪制。

由于有印度背景的大会党赢得了议会过半数的议席,印度得以通过政党手段影响尼泊尔政治,两国关系开始明显转暖。

但开放党禁,也让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和毛主义)走上了政治舞台,成了另一支影响政局走向的力量。




1991年—2008年间,尼泊尔国内爆发了多次政治危机,出现过国王王储同日殒命、新任国王解散政府,逮捕各党领导人、军警向示威者开枪、尼泊尔共产党发动武装斗争等恶性事件。最终,尼泊尔各势力坐下来达成了一致,正式废除君主制,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

此后尼泊尔共产党主导了政坛,三个共产党派别开始轮流(联合)执政。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

2009.05--2010.06、2011.02--2011.08、2015.10--2016.08、2018.02--至今。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

2011.08--2013.03。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2008.08--2009.04、2016.08--2017.06。

就在共产党执政期间,尼泊尔与印度爆发严重利益冲突,印度再次实施了封锁。

2015年6月,尼泊尔新宪法颁布,国内主要政党在全国省份上达成一致,但印度却借口未满足马德西人“独立成邦”的诉求,表示强烈反对。

马德西人是近代移居尼泊尔的印度后裔的统称,号称占尼泊尔3000多万人口的27%,他们要将整个特莱平原“单独成邦”,并要求国家议会按人口比例分配议员席位。

前文曾提及,尼泊尔无力阻止印度人的“自由流动”,这导致土地肥沃气候温暖的特莱地区,有大量印度人涌入。

该地区人口占尼总人口比例,从50年代的35%,上升到1991年的47%。所以尼泊尔人才会感觉,印度正在用印度人淹没他们。

感受到特莱地区已成了印度控制尼泊尔的一种手段,尼议会自然不会接受独立成邦的要求。印度先是提出了对新宪法“七点修改要求”,在遭到尼共拒绝后,便以边境安全为由,对尼泊尔实行了“非正式禁运”

随着马德西人暴乱的不断升级,印度对所有边境口岸进行了封锁,愤怒的尼泊尔人公开焚烧莫迪的画像。

印度的封锁,让半年前刚遭受地震打击的尼泊尔几乎瘫痪,通胀率达到了12.1%,食品价格暴涨了9.3%,其他商品上涨了10%,外国资本纷纷撤出。尤其是燃料的短缺,再次引起大面积的停工停产,为缓解压力尼政府紧急从中国进口了1000吨汽油,以解燃眉之急。

但来自中国的物资,并不足以改变印强尼弱的现状,尼政府被迫与马德西人政党展开谈判,接受了马德西人提升议会席位的要求,两个亲印马德西政党的领导人,分别担任了政府副总理,随后印度逐渐放松了禁运措施。




印度屡次用过境贸易的“软肋”,教训不听话的尼泊尔,反过来促进了中尼经贸关系的发展。

禁运风波结束后,尼总理访华签署了10项协议,2016/17财年贸易额达到了11.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占尼泊尔总贸易额的12.3%。

随着贸易的迅速发展,原有的中尼公路已不能满足需求,2016年公路拓宽工程启动、两国共同投资的航空公司成立、吉隆至加德满都的中尼铁路开始规划设计。

2018年,中国还允许尼泊尔使用4个海港(天津、深圳、连云港、湛江)和3个陆港(兰州、拉萨、日喀则)进行国际贸易,打破印度对尼泊尔对外贸的长期垄断。

尼泊尔也开始将重要的基建工程,交给中国企业建设,2016年中工国际公司承建了博卡拉国际机场、2018年葛洲坝集团承建了尼泊尔最大的布达甘达基水电站工程,投资总额25亿美元、2019年中国海外工程公司负责的巴瑞巴贝引水隧道贯通,总长12.2公里,该项目首次穿越了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尼铁路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两国的军事合作也不断展开,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尼“珠峰友谊”特种部队联合训练在加德满都举行。

即便中尼合作日渐升温,即便尼左翼联盟在17年选举大胜,即便印尼两国存在领土和水资源的争端,印度在尼泊尔的权重,依旧远超中国,国内更是有大量亲印的势力。

尼泊尔谋求平衡、以北抑南的道路还很漫长,甚至可说,尼泊尔向北的联络,就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而不是要倒向中国。

毕竟对于尼泊尔来说,中国和印度分别是“远亲”和“近邻”,邻居即便心怀鬼胎,但搬不走也只能忍着。

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还将继续上演!

评分完成:已经给 Michaelliu888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