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因四人帮牵连撤职,这个历史中消失的人,为何会被百姓记住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1-01-17 10:47 已读 6048 次 3 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在近代安徽的历史中,出现过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领导人物。

但在文革时期,安徽却有一段十分尴尬的历史。要弄清这段历史,就必须要提到宋佩璋。

1967年,时任12军副政委的宋佩璋随着部队来到安徽省支左,这本来是一个副职,却意外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混乱的文革中,他被推上了安徽省省委书记的位置!

这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自他1969年执政安徽,到1977年以“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的名义受到清查后,他的名字就消失了……


一生的败笔:面对文革的无能

建国后,安徽的历史还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先后经历了曾希圣放卫星的时代,李葆华拨乱反正的时代,再到文化大革命后李德生的高压时代。

李德生是12军的军长,执政能力十分突出,在动乱开始时,就用铁血手腕治理了安徽。这样的治理虽成就了他的声名,也使他被迫撤回北京。

李德生一走,作为12军副政委的宋佩璋就突然从一个服从命令的军人变成了安徽省的省委书记,安徽从此进入了一段尴尬的历史。

为何尴尬?这要从宋佩璋说起!

1938年,宋佩璋因为民族抗战参军,历任12军的指导员,从营到师,在1955年被授衔开国大校。

历数12军参与的战争,可以说不计其数,可这其中却难以看到宋佩璋独当一面的信息。这一点,明显可以看出,宋佩璋其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服从命令。

可李德生走后,面对硝烟四起的文革造反派和安徽百姓生存困难,宋佩璋就捉襟见肘了。

6park.com

李德生

而他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在文革面前的无能为力!

在李大钊被打倒后,李大钊的后辈纷纷受到了批斗,其中就有儿子李葆华一家。

1972年春的一天下午,李葆华的夫人田映萱作为被批斗人员的家属来找宋佩璋书记汇报个人情况。

这时,李葆华正在合肥街头接受批斗。

李德生在安徽时,对于这位被批斗的同志十分同情,面对来势汹汹的造反派也决不妥协,还亲自把李葆华接到省委党校,加以保护。

可轮到宋佩璋后,却无能为力,只能任造反派将这位拨乱反正的安徽省委书记押到街头。

田映萱女士来的时候,无能的宋佩璋不敢接待,只能让秘书传话:他正在安排省委重要会议,接待重要群众。

田映萱并不在意,只说了句:“好。”

而后不紧不忙地表达了了两层意思:一是她在 “文革” 中受到打击迫害的大体情况,要求甄别平反;二是请求组织上尽快落实政策,给予安排工作。

秘书回答说:“请放心,我一定把你说的事情如实向宋书记汇报。”

出于对田映萱的同情,秘书还安慰说:“佩璋书记和你家葆华同志还是河北老乡呐,他对你的事情一定会重视的。”

事情一直拖到第二天,不露面的宋佩璋表示:“这一情况我会先给省委组织部说一下, 让他们予以重视,研究后提出意见向省委常委汇报。”

田映萱离去的时候,说了声谢谢。


宋佩璋执政安徽,合肥街头批斗李葆华

其中谢字,颇为暧昧,李葆华一直到宋佩璋离职后的1977年才最终平凡,这个所谓的谢字更像是没有被添麻烦的如释重负。

安徽的冤假错案,在宋佩璋的时代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被叫做李青天的李葆华,还有杨效椿等人,依旧在街头。

在混乱的年代中,没有思考,尽管对被批斗者心中同情,却无法拨乱反正,还坚持着文化大革命的思想,不得不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文革中安徽省委领导(李德生,宋佩璋,梁辑卿少将)

执政八年:道路四通八达

虽然能力不足,但宋佩璋在安徽期间,真的没有功绩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安徽执政期间,宋佩璋最大的功绩是修路!

对于工作,宋佩璋还是延续了军人时代的一丝不苟,在担任省委书记期间,他年年都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调研和督查,一共跑遍了安徽l5个地市,72个县区。

在大量的考察与调研之下,他看到了淮北地区交通的发达,就将经验运用到了安徽各地。


宋佩璋时代所修的文革路

1973年时,宋佩璋在宣城考察,当时交通不偏,下基层时,他只好徒步登山,上山途中正好看到一班乡亲们扛着竹木下山,他下山时,又遇到了一群乡亲用箩筐挑着买回来的粮食上山。

在亲身考察到乡民们的不便时,他下达指示:一定要将公路从山下修到山里。

在宋佩璋的指示下,一条两车道的简易公路在皖南开始修建。

没有拨款,只有一个简单的设计与一些工程机械,以及雷管、炸药。在这样的困难下,安徽各地开始自发组织修路。

短短几年时间,安徽的山区竟然开始四通八达,这在全国都堪称是一个奇迹,甚至最偏远的金寨县都将山里山外通了公路!

那时,金寨县的乡亲们靠着一双手,花了一年多时间就将二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造好了。通车的时候,淳朴的乡亲们还将照片寄给宋佩璋。


抗战时代的宋佩璋

就连现在,还有很多山区老人听到在宋佩璋的名字依然十分激动,指着身边的路说:这就是宋省长那时候修的。

如今的安徽有很多公路,甚至是新世纪的“村村通”工程中开始建设的新路,在早前都使用宋佩璋时代的旧路。

如果说修路,是宋佩璋的执政的辉煌成就,那小水电就是他另一个贡献。

在今天,安徽金寨县中随处可见的小水电设施,就是宋佩璋修建的。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实现了山区用电,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


消失的历史:不收一斤茶叶

1970年代,是党风民风较好的时期之一。

那时,党中央提倡的是争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服从命令的宋佩璋也不例外,下基层时,官员之间送礼再正常不过,可宋佩璋不仅不肯收礼,还时常询问身边的秘书和警卫有没有私下收过什么物品?

关于宋佩璋的清廉,还有一个小故事。

那是1972年4月,宋佩璋到东至县检查工作。正值春天,一切都令人感到清新优美。

东至县生物资源丰富,尤其是东至独具风味的山里特产,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翻山越岭,走村访户,紧张忙碌了两天,即将离开时,县政府办公室的两位同志突然送来四斤 “云尖” 新茶,并一再强调:“这是东至的名茶,刚刚上市,送一点给省长尝尝。”

宋佩璋当面拒绝说:“不行, 我们有茶喝, 你们拿回去吧。”

可无论如何拒绝,对方就是不肯拿走,还说什么:“这是我们县委领导 的心意,你们不收下,我俩回去不好汇报。”

无法推迟,宋佩璋就从私人工资里拿出这笔钱买下了茶叶,还将茶叶分给了随同的秘书和警卫。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一斤好茶叶,喝下去没事,可是好的东西喝习惯了,手就会开始伸了。”

这样朴素的作风,一直保持在宋佩璋执政期间,就连晚年患了严重的糖尿病,还不忘工作,在考察时,时常冒雨前行,还将日程安排到很晚,却起的很早。


左六宋佩璋

因为文革的原因,宋佩璋十分厌恶“群众运动”,可在文革后,又掀起了一波批林斗孔的运动。在文革中的无力,让他和四人帮扯上了关系,经常被批斗!

一群人围着桌子,问他:“宋佩璋老实交代,你同林彪,李德生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何问题?”

宋佩璋一针见血:“我是12军的副政委,李德生是我们的军长,他调到中央工作后,我们是正常的工作关系和上下级关系。而12军不隶属林彪,反右中,军管安徽,和林彪没有任何联系,怎么无缘无故扯在一起?”

运动的群众不甘心,继续质问:“某人是反林彪的英雄,他被无辜杀害了,省委是罪魁祸首, 你们该怎样平反,赔罪?”

宋佩璋说:“这是司法部门按照工作程序进行的,在对他判决前,省、市党委听取过汇报,认为其定性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是恰当的。后来情况变化了,司法部门按照新的政策规定,已对他作了平反处理。”

这样的回答,并不让人满意。


于是,“打倒宋佩璋!宋佩璋不老实!”的口号,传遍了安徽。

1977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派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军区第一政委。

宋佩璋从此退出了安徽的历史舞台!

从安徽离开之后,宋佩璋被中央冷藏12年,最终在1989年去世,享年70岁。

宋佩璋下台后,被无情的抹去了存在的痕迹,可安徽的历史,却绕不过宋佩璋。

其实在文革的大环境下,能够做出善举的,无疑是敢于看清本质和挑战规则的人。可遗憾的是,宋佩璋没有这样的能力。

尽管,宋佩璋的八年执政对安徽历史而言十分尴尬。可历史,不应该被遗忘,无论是非功过,都应该堂堂正正保留给后人!

感谢阅读!本文章仅代表个人意见,若有不同想法欢迎随时吐槽!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