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海军往事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1-03-01 6:15 已读 16005 次 13 赞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1864年,湘军攻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



此后三十年是晚清历史上有名的“同光中兴”,直至甲午战争爆发。



在这一时期,清廷为“巩固海防”,筹划了三支海军舰队: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粤洋水师。



其中,又以李鸿章大人的北洋水师实力最强、最为出名。



1875年5月30日,慈禧太后谕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得到上谕后,李鸿章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铁甲舰,揭开了北洋水师筹建的历史大幕。




赫德是个出生在北爱尔兰的英国人,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即海关总署署长)长达半个世纪,掌控清末海关财政大权。赫德官拜从二品,死后清廷追赐优恤,加尚书衔、太子太保





1879年,李鸿章再次向英国订造撞击巡洋舰扬威、超勇。



次年,李鸿章又派清末著名外交家李凤苞出使德国,以三百万两白银,向德国伏尔铿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定远镇远二舰是排水量7000吨以上的铁甲战列舰,也是同一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福州船政局参考英国进口的“超勇”和“济远”号,首次自行设计建造了全钢甲军舰“平远”号。



这艘舰造价白银524000两,排水量2,150吨,吃水4.4米,航速10.5节,是19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登峰之作。



平远号1894年参加黄海海战,次年北洋水师投降后被日军接收,1904年日俄战争时在旅顺对开海域触雷沉没。



而中国下一次自主建造2000吨级的军舰,要到很久很久之后了。




命途多舛的“平远”号,1888年1月于中国福州船政所下水,1890年编入北洋水师战斗序列,满载排水量2640吨





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下辖7000吨级铁甲舰2艘,2000吨级巡洋舰6艘,1500吨级巡洋舰2艘。   

    

1891年,光绪的老师、户部尚书翁同龢上奏光绪皇帝《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建议停止购买海军军械两年。



以后,北洋海军未能新增一炮一舰。



十九世纪是帝国主义疯狂扩张的时期,海军技术也伴随着突飞猛进。



至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加之旧舰过量使用,军舰改造工程也未能施行,舰队总体实力已落后于日本。




定远号铁甲舰是当时北洋主力舰,也是北洋水师的旗舰



这一时期,面对日本的疯狂扩军行为,清廷方面也并非完全没有察觉。



李鸿章曾上述光绪帝,直陈利害——  



东洋蕞尔小邦而能岁增铁舰,闻所制造专与华局比较,我铁舰行十五海里,彼则行十六海里。定、镇大炮口径三十零半生特(厘米),彼松岛等四舰则配二十四特大炮并放快炮,处处俱胜我一筹。现在英订购之头等铁甲船,又是何项新式。盖以全国之力专注于海军,故能如此,其国未可量也!





不过清廷并未重视李鸿章的奏折。



从北洋海军成军至甲午战前,清廷为修建颐和园花费白银约八百万两。



1889年光绪皇帝大婚,花费白银540万两,仅此两项即可购买十艘定远级铁甲舰。




光绪皇帝肖像。光绪等之所以停建海军,目的是省下银子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看似“不识大体”,但其实在当时修颐和园是一项政治工程。因为慈禧曾亲口许诺光绪帝待园子修好,她就去颐养天年,不再过问政事。即“修好颐和园”直接等同于“光绪亲政获得实权”,所以帝党一派这一时期集全国之力修建颐和园,目的是让慈禧尽快进园子养老



丰岛海战,北洋水师五舰沉没。



这次海战中,日本海军极其振奋。



松岛舰的三等水兵、下甲板前弹库员三浦虎次郎在重伤弥留之际,询问长官“难道定远还没有沉吗?”



得到回答:“我们把它打得动弹不得了。”



后来,日本诗人还据此写了一首军歌——《勇敢的水兵》。



这次海战也是世界海军发展到铁甲舰时代后的一次大规模海上舰队决战,给了西方军事与造船工业以巨大启发。



此后世界各国更加注重火炮倍径与口径的提高,海军进入“大舰巨炮”时代。



在作战战术方面,日军的“分队战术”被各国海军一致认可。



一战、二战中,各国海军基本都承袭了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采用的分队战术。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灯笼游行,庆祝威海卫海战战胜



甲午战争中,直至驻朝清军北遁鸭绿江、朝鲜全境为日本所控,李鸿章上折要求提取从1888年起打着海军名义筹备、实际一直被中央扣在手里生息以建颐和园的260万两银,方才获准。



北洋遂获得150万两紧急军费。



马关条约签署后,李鸿章被撤职。(参考阅读:《台湾往事》)



不久,光绪皇帝下旨撤销海军衙门,撤销北洋海军的编制,撤销各地海军学堂,解散战后幸存的海军人员。



1899年,面对列强在海上一次又一次的寻衅,慈禧太后又召见前北洋海军副将叶祖珪、参将萨镇冰,开复他们的革职处分,命令其重新整理残破的海军。



这支甲午海战打剩下的残破海军,在这段风雨飘摇的时期,也曾一声长笛、扬帆出海,驱逐前来挑衅的意大利海军军舰,捍卫祖国的海疆。




萨镇冰,北洋水师“康济”练船管带。甲午战争期间,曾率“康济”水手守卫南口日岛炮台,奋勇抵抗日军,苦战10天,直至奉令撤回。也负责将海战阵亡的数位管带浮尸捞起,带回港埋葬



作为北洋水师的管带,萨镇冰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理,民国海军上将。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攻克汉城,92岁的萨镇冰得知此事,回想起半个多世纪前的甲午悲歌,还曾作诗一首:



    师入三韩大有声,

    海东形势一番更。

    美军屡败终难振,

    华裔方兴孰敢轻。

     结日阴谋违夙约,

    援朝义举治群情。

    中苏两国临斯世,

    同德同心致太平。




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威海卫刘公岛为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所在,被视为海军根本。



1895年2月12日,丁汝昌服鸦片自杀身亡。



丁死后,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选道牛昶眪把丁汝昌大印交给了美籍洋员浩威,假借丁汝昌的名义投降,浩威亲自起草降书。



14日,牛昶昞签订《威海降约》。



北洋水师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舰船皆被编入日本海军;仅练习舰康济号载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等人灵柩返回烟台。



至此,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威海卫之战结束。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洋水师一直是中国海军的“巅峰之作”。



要是按照世界海军排名来评价,可能要一直到2008年之后,中国海军才重新夺回北洋水师当年的“排位”。



甲午战败后,清廷虽然也曾零星的建设和整顿过海军,但终究是在废墟上修修补补,再也难现昔日的光辉。



待到辛亥革命爆发,海军军官们大多支持革命政府,没有意愿保卫清廷。



就这样,清朝末年历经数代人心血建立的海军,包括军舰和人才,都顺利的转移给了呱呱坠地的中华民国。



这也就成为民国海军最初的“家底”。




孙中山在永丰号(中山舰)上与船员的合影。中山舰(1912年-1938年)是一艘钢木结构的军舰,永翔级炮舰的2号舰。舰长65.837米,宽8.8米,标准排水量780吨。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重要事件发生在这艘军舰上



北洋政府成立后,将原清朝的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广东水师重新编为  中华民国海军第一舰队、中华民国海军第二舰队和中华民国海军练习舰队。



由于这一时期“城头变幻大王旗”,民国海军的控制权也在一次次的政治动荡中不断易手。



1918年,张作霖统一满洲。



之后,东北奉系的力量逐渐强盛,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持着北洋政府主导权。



海军是个极其烧钱的玩意儿。



“饱暖思淫欲”,腰包见鼓的张作霖父子开始着手筹建自己的“东北海军”。



张氏父子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民国时期的“海军名将”沈鸿烈。



沈鸿烈1905年以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考取了日本海军学校,并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



归国后,沈在黎元洪部下从军,曾在武昌起义中策动长江中的清朝舰只起义成功。



1910年代末,沈鸿烈转于张作霖旗下担任奉系海军将领,1923年成为东北海军中将海军司令。

    



北洋政府时期海军部

    

东北海军最初是一支黑龙江上的“江防舰队”,主要“假想敌”是虎视眈眈东北的沙俄远东势力。



1919年7月,吉黑江防筹办处成立。



1920年4月,吉黑江防筹办处将商船“江宁”、“同昌”、“江津”号分别改装为浅水炮舰“江平”、“江安”、“江通”,并向中东铁路局借调巡船6号,改名为“利济”,江防舰队遂初具规模。



后来俄国革命愈演愈烈,西伯利亚陷入内乱。



北洋政府决定壮大江防舰队的实力,遂从长江流域调“江亨”、“利捷”、“利绥”三艘炮舰及武装拖轮“利川”号,组成北上舰队开往东北。



1920年深秋,北上舰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哈尔滨,与“江平”、“江安”、“江通”、“利济”四舰组成东北第一支常驻的正规海军舰队,正式命名为吉黑江防舰队,编有舰船8艘,总排水量约2200吨。



 这便是东北拥有海军的开始。




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

二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占领海军重镇青岛,原本属于直系的整支渤海舰队被张宗昌收编。



当时的渤海舰队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有巡洋舰“海圻”、“海琛”、“肇和”,永翔”、“楚豫”(均800吨),炮舰2艘,驱逐舰“同安”号等众多大型舰艇。



1926年1月,东北江海防总指挥部改组为东北海军司令部,司令部所在地设于奉天(现沈阳),统辖江海防两支舰队,沈鸿烈被任命为东北海军司令。



巅峰期的东北海军舰队总计有军舰26艘,其中包括中国第一艘飞机母舰“镇海号”(可搭载两架水上飞机),实力独步神州。




东北海军时期的军舰,相较北洋水师时期退步明显



在历史上,东北海军并不仅是一支“存在舰队”,它曾经大规模投入过实战,而且战绩很不错。



“中东路事件”爆发后,1929年10月12日,苏联以800余骑兵、3000余步兵,配合以40余辆坦克,向中国境内同江守军发起进攻。



同时,苏联阿穆尔河(即黑龙江)舰队出动8艘舰艇,由指挥官斯加斯克率领,进攻尹祚干率领的中国东北海军江防舰队。



由于开展地区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故又名三江口中苏海战。



面对实力强大的苏联海军,沈鸿烈沉着应对,积极迎战。



东北海军一度偷袭敌舰队旗舰“雪尔诺夫”号得手,击沉包含此舰在内的三艘苏联军舰、重伤两艘,与苏军形成僵持之势。



后来由于苏军空军出动15架飞机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战局急转直下。



最终东北海军6艘江防舰艇5艘被击沉,1艘重伤退出战场,“东北江防舰队”从此作古。



苏军随即渡过黑龙江,并占领整个黑瞎子岛。




关于黑瞎子岛的历史详细参考《中国边境往事 东北篇》



中俄冲突只是那个年代的小插曲,这一时期中国最大的敌人当然是日本。 



甲午之后日本海军急剧膨胀,到二战前夕实力已经是世界超一流水准、远胜日本陆军的排名。



1941年,日本帝国海军拥有十艘战列舰,十艘航空母舰,三十八艘重型和轻型巡洋舰,一百十二艘驱逐舰,六十五艘潜水艇和其它舰艇,综合实力仅次于美英。



反观当年的对手中国,北洋水师覆没之后,海军从此一蹶不振。



直到抗战爆发,中国海军手里的舰艇还有很多清朝留下的古董。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东北海军海防舰队主力驻青岛、长山列岛,远离奉天,所以并未落入日寇手中。



1937年日本侵占青岛,沈鸿烈决心实行“焦土抗战”,下令将东北海军舰船沉在青岛港内。



曾经盛极一时的东北海军就此全军覆没。




东北海军时期创办的青岛海军学校和大连海军学校,是中国海军人才培养的摇篮

    

从清末开始,以长江口为界,海军即分为“北洋”和“南洋”。



后来移交给民国,自然也沿袭了南北洋的划分。



前面讲述的东北海军是“北洋”的继承者;而中国海军的“南洋”一脉,在也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海号轻巡洋舰是中华民国海军的一艘轻巡洋舰,为宁海级轻巡洋舰首舰,标准排水量2526吨。本舰为国民政府向日本订购,在九一八事变后两国交恶的情况下于1932年进入中华民国海军服役





1928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胜利后,在军政部之下设立海军署,任命陈绍宽为署长,下置总务处和军衡、军务、舰械、教育、海政五司。



次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海军署扩建为国民政府海军部,下设总务厅及军衡、军务、舰政、军械、海政、军学等六司,并开始培养海军。



在民国历史上,1927~1937年间的十年被称作“黄金十年”。



这一时期,海军部长陈绍宽拿着“化缘”来的经费,四处求购军舰。



陈曾先后接洽过英、美、德等国,寻求建造一款吨位适宜的巡洋舰。



碍于囊中羞涩,陈绍宽四处碰壁,多次空手而回。



正巧当时日本播磨造船所因为世界大萧条而陷入经营困难,主动向中国政府抛出了一份价格颇为低廉的订单,并同意进行相关的技术转让。



双方一拍即合。



其实当时中日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但双方依然签订了相关合同。



首舰“宁海号”造价432万日元(当时约合146万美元),以东北大豆折价支付。



经过近十年的筹建,乱世之中的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夕拼凑出一支总排水量约3万吨的舰队,尚不及日本一艘战列巡洋舰的吨位。



更为可悲的是,当时民国海军的“精锐”主力舰,大都购自日本。



1937年8月,这支乱世中的舰队尚未筹建完毕,等待他的历史使命就匆忙赶到了。

    




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寇试图顺长江西进从淞沪战场“背后”登陆、对前线我军形成夹击态势。



鉴于此,国军高层筹划了著名的“江阴封锁线”。



1937年8月12日,国军两个舰队主力在江阴江面集合完毕,在岸基炮台的配合下,决心与日寇决一死战。



这次海战,国军第一第二舰队倾巢而出,成为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海军的第一次对外大型动员。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日军出动了大量主力战舰对我海军进行打击,其中包括“加贺号”在内的三艘航空母舰。



大部分国军的舰艇连日军军舰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空中袭来的舰载机击沉。



9月25日夜,四艘残存的国军舰艇进行了最后一次航行。



在封锁线附近集结完成后,国军最后的四艘军舰在凄凉的汽笛声中打开海底门,静静地沉入长江。



自刘公岛之后,中国海军又一次全军覆没。






时间来到1949年初,解放全中国的曙光就在眼前。



面对渡江战役和之后解放东南沿海诸岛的迫切需求,筹办海军的事宜开始提上日程。



我党高层“办海军”的想法刚刚产生不久,善解人意的国民党就送来了一份“大礼”。



这份“大礼”便是“重庆”舰。



重庆号巡洋舰    



重庆舰曾经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功勋战舰,在二战中击沉过数艘德意军舰。



二战结束后,为补偿数艘战时在香港被英军征用的中华民国海关缉私船,英国人遂慷慨的把该舰送给了中国。



1948年5月19日,中英双方在朴次茅斯港举行军舰交接仪式。



该舰在接收前曾由蒋介石亲自从“金陵”、“大同”、“重庆”三名中圈选出舰名“重庆”。

   

三个月后,“重庆”号回国,成为当时中华民国海军最大的战舰。



好景不长。在重庆号归国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国军兵败如山倒。



1949年2月25日,“重庆”舰官兵发动起义,舰长邓兆祥率领574名官兵在上海吴淞口倒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倒戈后的重庆舰向北驶向解放军控制的山东烟台。



听闻重庆舰起义的消息后,蒋介石震怒,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击沉重庆舰。



由于当时的军舰防空火力较弱,在国军空军轮番轰炸下,重庆舰最终自沉于葫芦岛港内。


若干年后,重庆舰在苏联的帮助下被打捞起来,但已经失去修复的价值。



报废后的重庆舰,两部主机处理给浙江省电业厅驻沪办事处;4台锅炉分别处理给天津供销合作社、湖北省商业厅和河南省工业厅;火炮移交军事院校作教具。



重庆舰的报废让中国海军伤心不已,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海军的主力都是千吨以内的小艇。



直到1999年引进原苏联现代级驱逐舰服役,解放军海军才获得比重庆舰更大的军舰。




千吨级的扫雷舰和几百吨的猎潜艇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中国海军的代表舰只

    

建国后,解放军手里接收了部分国民党海军的装备。



由于民国海军在江阴之战中全军覆没,所以当时我军接收的,也只有抗战胜利后的三年里英美等国赠送国军的少量旧船,难堪大任。



在世界各国战后大裁军的年代,英国人曾急于廉价抛售二战旧船。



我海军高层原本想通过香港渠道购买英国的退役旧舰船。



谁知朝鲜战争的爆发让海军的接洽成了泡影,西方世界从此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对华禁运。



不得已,海军只能转向苏联购买旧舰。



1952年4月22日,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率团赴莫斯科,谈判购买驱逐舰等海军装备,但苏联拒绝出售驱逐舰。



之后,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又先后两次率团赴苏联商购驱逐舰。



经过几番艰难困苦的谈判,罗舜初电告萧劲光,苏方同意出售的都是“废铜烂铁”,而且价格奇高。



当时我军正筹划解放东南诸岛的作战,急需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



在激烈的渴望下,有总比没有强。



于是萧劲光回电称:“废铜烂铁也要!”




退役后存放于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的鞍山号驱逐舰



1953年,中苏签订了关于海军技术援助的协定。



根据该协定,中国以每艘17吨黄金的价格向苏联购买了四艘苏联海军即将退役的07型驱逐舰,北约称作鞍山级。



经过一番翻新维修后,四艘苏制驱逐舰分两组驶抵青岛港,海军将其命名101鞍山舰(原舷号201,后改舷号为101)、102号抚顺舰、103长春舰、104太原舰。



这就是人民海军史上著名的“四大金刚”。



这四艘军舰一经入列,随即成为整个海军的图腾式装备。



新中国海军第一次获得了排水量2000余吨的中型水面舰艇,极大地提高了北海舰队的整体实力,成为拱卫京畿地区海上安全的重要力量。




055型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12000吨以上,北约代号刃海级巡洋舰,采用全燃动力、射频综合集成及112具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

2019年4月23日,在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国际阅舰式中,101南昌号055型万吨大驱首舰首次亮相,成了阅舰式中驱逐舰的领衔舰。



南昌舰“101”的舷号,就是曾经的“四大金刚”首舰鞍山舰退役后重新启用的。



人民海军成立最初的二十多年里,由于装备落后、强敌环伺,只能在岸基火力的范围内活动;不但对于南海诸岛鞭长莫及,甚至连台湾海峡的航行权都没有。



就在这种形势下,人民海军迎来了第一个远海的作战对手——南越海军。




南越海军军官登上美国移交给南越的陈光启号巡防舰(HQ-02),该船前身为美国海岸防卫队的白令海峡号巡逻舰  



1973年对于越南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深陷战争泥潭八年之久的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



美国人撤军有个特点,一般会把大量难以带走的武器装备移交给当地的“代理人”。



就这样,南越政府接收了大量美军的装备,其中就包括若干艘美军的近海战舰和海军基地设施。



这些军舰虽然在美军中只是近海作战用的“小船”,但动辄一两千吨的排水量已经完全可以傲视南海了。



在巅峰时期,南越海军一度以官兵42,000名、两栖舰船672艘、反水雷舰20艘、巡逻舰450艘、勤务船56艘和戎克船242艘的规模,成长为当时世界最庞大的海军之一。




西沙永乐群岛



翅膀硬了的南越开始打起了西沙群岛的主意。



当时南越方面不仅占据着几乎整个南沙群岛,而且牢牢控制着西沙群岛最西边的数个岛屿,并在珊瑚岛上有常驻部队,与我永兴岛的驻军针锋相对。



从1973年8月份开始,南越军舰开始在西沙海域不断地驱赶和抓捕中国渔民,企图占领岛屿。



我方则使用了边防斗争中一贯的策略,派出武装的渔民(民兵)坚持在永乐群岛从事传统的渔业生产、登岛避风,与南越军队针锋相对。



七十年代正值中苏交恶最紧张的时期,苏联红军一度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因此整个中国的国防力量高度向北倾斜,南海舰队面临很多困难。



就在这种形势下,南越海军骤然升级对抗,开始炮轰我西沙群岛上的设施和国旗,并于1974年1月17日派陆战队占领了金银岛和甘泉岛。




我军参与西沙海战的主力舰艇——037型反潜护卫艇




我军参与西沙海战的主力舰艇——6610型扫雷舰





越军打响第一枪的次日,中央军委授权南海舰队自卫还击,西沙海战爆发。



1月19日,中越海军在永乐群岛激烈对峙后开始交火。



解放军前期参战的只有下图中的前4艘舰艇,与南越海军展开“二对二”的PK。



当时双方的情报工作比较落后,海战中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双方都误判了对方的指挥舰。



根据我军传统,指挥舰通常冲锋在前,因此我军判断敌编队的首舰是指挥舰,遂集中火力攻击敌4号舰“陈庆瑜”号。



而南越海军的传统是指挥舰“坐镇在后”,因此也误判了我军指挥舰。



在激战数小时后,我海军在援兵281、282编队的增援下击退南越海军,击沉其10号舰怒涛号(前美军扫雷舰)。

    

次日,我步兵分队在海军舰艇和渔轮输送下,向被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逐岛发起攻击,至下午1时许收复三岛,全歼了驻岛的南越军队。




西沙海战参战双方舰艇



西沙海战之后,我军完全控制了整个西沙群岛。



又过了14年,南海舰队以“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观测站”的名义,派出护卫舰舰队巡航南沙群岛,再次与越军交火。



这次,占据了吨位火力优势的南海舰队以1人轻伤为代价,夺取了南沙群岛赤瓜礁等6个重要岛礁,并几乎全歼了参战的越南海军。




曾参加赤瓜礁海战的“鹰潭”号护卫舰舰(舷号531)退役后存放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南沙314海战是解放军最后一次对外军事作战。



倏忽间,三十多年又过去了。



今天,再也没有人拿中国海军和越南海军作比较。



曾经对中国海军来说遥不可及的日本海自,也已经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最近几年,中国海军一年入役的舰艇吨位,即相当于一个英国皇家海军。



“太平洋足够大,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



上峰的这句话,或许就是他对海军的期许吧。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