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什么是鬼方国?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1-03-16 16:45 已读 1694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鬼方是商周时期的一个神秘方国,最早的记载是在《周易·既济》: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高宗”指商王武丁,而武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征服鬼方,可见它曾经是个 强大的国家 。

但苦于史料匮乏,古人们对它的所在及演变莫衷一是,观点众说纷纭,直到近代王国维先生才考证出鬼方大致活动的范围: “其族西至汧 (qiān,陕西汧河) 、陇,环中国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间,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 后世学者的研究均以此为基础,通过新的发现对前人成果进行修正—— 山西、陕西东北部 和 内蒙古中部 的黄河两岸地带。从地域中不难看出,鬼方是 半游牧半农耕 的族群。

鬼方国与商的位置(虚线表示商的边界)



“鬼方”的来历

认识鬼方,首先要明白“鬼”字的渊源。沈兼士先生指出“鬼”之本义乃是“类人异兽”,即 野兽人 。但真正的野兽人是不存在的,因此就有了衍生义:不同于华夏族的异族人。同时,它还有畏惧之意,“鬼”与“畏”同源,王国维也认为“鬼方”该为“畏方”。综上,想来是鬼方一度产生过巨大的威胁,商朝心有忌惮,故以“鬼”称之。

鬼方一族最早可追溯至 三皇五帝 的时代,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迎娶鬼方氏之妹女 嬇 ,他们的第六子季连便是楚国人的祖先。此时的祝融氏并未南迁,仍然生活在如今河南的新郑,联姻证明两族间的距离并不远,鬼方生活在山西、陕西一带可以说在情在理。


无独有偶,《山海经》也记载了一个神秘国度——“鬼国”,可能指的就是“鬼方”。鬼国之人,威姓,乃是少昊的子孙,只以一只眼睛示人,经中还说道这只眼睛长在面部的中央,因此鬼国又被称作一目国。去除怪力乱神的成分,真实的鬼方人应该是用头盔或者面具将自己的脸遮盖,只留一个小孔用以观察,如此打扮可以起到惊骇敌人的作用。

如此打扮可以起到惊骇敌人的作用



西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十字军东征中的

“麻风王”,其铁面具仍然令人胆战心惊



至于鬼方人的社会形态,史书没有给出任何解答,我们只能从考古寻找答案。1983年,陕西清涧县李家崖村出土了一座古城遗迹,并且考古学家发现了“鬼”字陶文,确认这就是鬼方文化的遗存、“鬼”也是鬼方一族的 自称 。


鬼方 深受商周的影响 ,出现了贫富分化,拥有了文字、城市、宗庙和军队,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文明。同时,《小盂鼎》的铭文还记载了周康王 (一说为周昭王) 征伐鬼方时,俘获了鬼方军13081人,足以证明其曾经的强大。

周昭王



与商周的和战

这么一个强大的方国,势必与商周二朝发生冲突。但它又没有强大到能打赢战争的程度,而商朝也 没有能力直接控制 鬼方。因此双方就维持着一种打打停停的状态,鬼方穷则臣服,达则反叛。

在青铜器时代,中原王朝尚无大规模的甲械,

更多依靠个人的武勇和技击之术



武丁继位时的商朝处于诸夷皆叛的窘境,对鬼方的征伐正是武丁中兴商朝的重要一环,鬼方被征服后,商朝内部的面貌焕然一新: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外部的氐族羌族也望风臣服。关于武丁的征伐过程,仅仅在《竹书纪年》中提及: “三十二年(公元前1219年),伐鬼方,次于荆。三十四年,王师克鬼方。” 意思是武丁大军先完成了对“荆”的征服然后才与鬼方交战,争议也从此产生。

古人们看到了“荆”字就不由自主想到 南方的荆楚 ,就有人认为鬼方是在荆楚之南,实则不然。金文中的“荆”通“井”,武丁时期恰好有一名为“井方”的方国,位于现在河北的邢台,是 向商朝称臣 的友邦。这样,武丁伐鬼方的路线就清晰了:从殷都 (今河南安阳) 北上至井方,然后向西进攻鬼方。

进攻鬼方



鬼方被征服后 发生了分化 。一部分人继续为敌,在武乙三十五年 (公元前1113年) ,周王季历 (文王之父) 讨伐西落鬼戎,俘虏二十翟王。周灭商后,鬼方的威胁尾大不掉,《小盂鼎》说俘获了鬼方军13081人,证明鬼方实际集结的军队比这还要多,也证明继续为敌的部分占据着多数。

可能的鬼方军队原型



另一部分则 接受了商朝的册封 ,且地位尊崇,商纣王以西伯昌 (周文王) 、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就是鬼侯,对应《封神演义》中的东伯侯,与商王存在着联姻关系。在相州滏阳县 (今河北邯郸磁县) 西南五十里处坐落着九侯城,它与殷都近在咫尺,离朝歌当然也不会太远,可以证明臣服的那一部分鬼方人在武丁的威压下 背井离乡 ,世世代代生活在商朝的监视中。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不能逃过纣王的暴虐,九侯父女均被杀害,《百家姓》中提到这一支改姓为“仇”。而西伯昌设法逃回西岐,为儿子武王伐纣积蓄力量 。

鬼方国被商征服



怀姓九宗与隗姓赤狄

武王灭商后,为巩固新生的周朝而大行分封。但在成王八年 (公元前1035年) ,唐国发生叛乱,冬十月,周公旦与叔虞率王师灭掉唐国,将原唐国的贵族迁往杜地。两年后,叔虞成为唐国的新国君,后来发展为我们都熟悉的晋国。成王分封给他的不仅是土地于人民,还有一支特别的族群——怀姓九宗,分九个氏族:河宗氏、冯氏、復氏、㝬 (hú) 氏、宝氏、邯氏、有氏、何氏、 倗氏。

有观点认为“怀”通“隗” (wěi) “媿” ( kuì) ,他们既是原古唐国的遗民,相传也是鬼方的后裔。野史《穆天子传》更为其增添了神话色彩,周穆王在西去昆仑的路上途径阳纡之山,河伯冯夷的居所。冯夷的后代河宗伯夭在燕然山迎接天子,同天子大军一起祭拜黄河,还为天子寻访西王母充当向导,最后还被天子册封为“河宗正”,河宗氏看起来是整个怀姓九宗的大宗。实际上正史对他们的记载少之又少,因此其鬼方后裔的地位存疑,但也找不到什么依据去证伪。

叔虞建立起晋国



图源.pexels

仅有的一次记载是在春秋时期,怀姓九宗被卷入了晋国的内乱——曲沃代翼。《左传·隐公六年》 (公元前727年) 记载: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 翼是当时晋国的都城,是大宗,曲沃是小宗,但曲沃的贵族从桓叔开始就盘算着夺取晋国国君的位置,挑起内战。

怀姓九宗就是活跃在第三次内战中,并且站在国君鄂侯这一边。当时,曲沃庄伯已经将晋鄂侯赶出翼城,而怀姓九宗出身的嘉父在随迎接并保护了鄂侯,帮助他赢得了这次内战的胜利。但来自曲沃的晋武公最终还是夺取了国君的位置,怀姓九宗作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就此湮没,史书中再也没有他们的身影。


而未向中原臣服的另一支鬼方,到了春秋仍然是 心腹大患 。他们的后裔被称作赤狄是受到公认的—— “鬼方之后,在春秋时为隗姓之赤狄。” 赤狄共由东山皋落氏、 潞氏、甲氏、留吁、铎辰和廧咎如等多个部族组成,但是部族之间互不统属。

从鲁庄公三十二年 (公元前662年) 开始,赤狄大规模肆虐中原腹地,首当其冲的是邢国,齐国的管仲指出: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戎狄好比是豺狼,不可能满足,而各诸侯国都是同胞,不能抛弃,极力劝说齐桓公出兵救援邢国。不仅是邢国,卫、晋、郑、宋、鲁以及齐等靠近赤狄的国家也都多次遭到蹂躏,甚至周王室都因此发生内乱。

齐桓公九合诸侯,打着襄助天子的名号号令诸侯



图源.pexels

解铃还须系铃人,赤狄爆发式的侵略很可能是源于晋国的扩张政策。晋国软硬兼施,针对白狄实行“和戎政策”,表面通过和平交易对白狄的土地巧取豪夺。而针对赤狄则实行“启土政策”的武力手段:鲁闵公二年 (公元前660年) ,晋献公命太子申生讨伐皋落氏,但申生并没有将他们一网打尽,只是在稷桑 (今山西运城垣曲县) 击溃了他们就回国了。在晋国的挤压下,赤狄不得不向东迁徙争夺生存空间,仅比侵略邢国稍晚两年而已,很难想象两者之间不存在什么关联。

战车的运用使得击败戎狄更加成为可能



完成吞并赤狄的自然也是晋国。晋国利用了赤狄各部互不统属的弱点,将饱受赤狄压迫的其他狄族拉拢过来,成功孤立了赤狄。鲁宣公十五年 (公元前594年) ,晋景公 的姐姐—— 潞氏首领潞子婴儿的夫人被执政 酆舒杀害 ,景公以此为名命荀林父率军讨伐,在曲梁一举消灭了赤狄最大的部族。第二年,晋军乘胜追击,又灭甲氏、留吁和铎辰三部。再过五年,仅剩的廧咎如部被晋卫两国联军消灭。解决了内忧后晋国的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继续与齐楚争霸,在整个春秋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国。

而鬼方一族的历史至此结束,那个令诸侯国们谈虎色变的赤狄也不复存在,最终成为了华夏族的一份子。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