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如果这个运动成功,幕府将军将摇身一变成日本首相,天皇继续无权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1-05-06 19:37 已读 1223 次 1 赞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幕府

明治维新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关于其性质,现在史学界认为是革命,毕竟见血了,发生了战争,旧权威也被推翻了。但倒幕并不是日本一开始的追求,日本最初追求的是和平改革,这就是幕府绝境中的自保——公武合体运动。


幕府高官会议

一、外样登场

在德川体制中,大名分亲藩、谱代、外样三类。亲藩,和德川家有亲戚,地位高、封地大,但在幕府的官阶不高;谱代,是德川家最信任的外姓,在中央幕府能当大官,但他们封地少,实际能力也有限。外样,是幕府最不信任的异己势力,被严格限制在西南偏僻地区,地位全无,但因为天高皇帝远,所以他们发展走私贸易,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实力强大。


大名

以1853年佩里叩关为开端,幕府中央受到了巨大的外来压力。当列强大军舰开到东京湾,幕府慌作一团,指示交涉官:“不能失国体,又要慎重”。西方殖民者逼幕府签开国条约,幕府无计可施穷于应对,放松了对国内藩国的管辖。可以说列强的到来打破了幕府二百年的平静和秩序。


影视剧中的佩里

按照惯例,幕府制定政策,召集中央高官,老中、大目付等人商量一下,提交个报告,将军盖个章就完事了。但现在面对列强全面威胁,这种多人寡头做出的决定,因为有害国家,可能不能被地方执行。实际上,当佩里要日本开国的时候,老中阿部正弘召开了重臣会议商讨,之后阿部收到了亲藩、谱代等有资格给幕府提意见的大名的50封建议书,其中34封要求拒绝洋夷,14封模棱两可,2封主张接受。


日美交涉

阿部权衡利弊,为了防止因接受开国而引火烧身,只能公开佩里的要求,征求所有大名的建议。阿部的算盘是,最后的决策,是大家一起商量的结果,卖国一事,大家都有份,谁也别想往外摘。


和洋人交涉的幕府官员

二、公家登场

原本,德川体制下,《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规定天皇公家政府只能从事文化。1856年列强逼幕府签通商条约,通商一旦成立,日本会受到西方更强烈的冲击,日本大名普遍要求拒签条约。但幕府自知无力抗衡列强,列强还用英法联军侵华做由头,说侵完华就来侵日,还是提前签约吧。

幕府为了压制不安势力,希望和外国的条约能取得天皇“敕许”。按幕府的想法,天皇公家就是个摆设,幕府让他干啥他就得干啥,现在意思意思,让公家按幕府的要求同意条约,公家也不敢有异议。但没想到百年来不出声的公家,突然勇敢了起来,坚决不卖国。为此,幕府宰相之一的堀田正睦亲自去京都游说,结果公家更端起了架子,堀田入京一事被公家当成幕府向朝廷投降而被大肆宣扬。朝廷俨然幕府的上司。

就这样,被德川家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天皇公家政府,又被德川家抬了回来。除德川幕府外的强藩、公家两股势力,也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京都

三、将军继承问题,递给强藩和公家的一把刀

堀田上洛(就是上京都)一事暴露了幕府权威的不足。被压制几百年的外样大名和公家,重新发现了自己的重要,开始在外事和内政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

此时幕府又屋漏偏遭连夜雨,1858年初,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病危。谁继任新将军,成了幕府内部的大问题。为此,幕府内部,以中央幕府利益为主,秉持旧幕府封建体制的人,以井伊直弼为头目,主张拥立纪伊藩庆福,是为“南纪派”;接受西方部分知识,主张开国革新、统一全国的人,则拥立庆喜,他们以水户藩主德川齐昭为头目(齐昭本身也是个幕府利益者,但为了让儿子庆喜当将军,才加入这些人的阵营),他们被称为“一桥派”。


一桥庆喜

围绕继任将军问题,两派明争暗斗,同时拉拢其他势力,壮大自己。南纪派代表亲藩、谱代利益,所以得到广泛的既得利益者的支持;而一桥派勾搭上了九州的萨摩藩等强藩(以萨摩为代表的外样,前面说了在旧幕府体制下毫无权力,但他们能发展走私贸易,实际积累了大量财富)和无权力而有权威的朝廷,为了得到这两股势力的支持,一桥派许诺进行体制改革,要公武一体,幕府不再独裁,而是吸收强藩和公家公卿,参与幕政,革新日本。如此公武合体初现原型。


支持公武合体的萨摩藩

四、南纪派的接盘

1858年4月,南纪派头目井伊直弼取得了大老称号,这个称号是幕府最高称号,一般不设立。7月,在家定瘫在床上等死的时候,井伊不等朝廷敕许,就签订了“通商条约”。8月,家定死了,朝廷下了《戊午密敕》,谴责井伊卖国和无视朝廷,表示要排除井伊,暗示庆喜才是新将军。但经过幕府实际掌权者大老井伊的全盘策划,庆福还是当上了十四代将军,恼怒的一桥派又联合了攘夷愤青、公知、大V、键盘侠、五毛等,让他们一起骂井伊卖国,鼓动全国人民反井伊。

对此大老井伊不再心软,直接诉诸武力,开始了安政大狱,将异己声音公知、键盘一概杀死。井伊终于遭到了愤青们的报复,遇刺身死。


井伊直弼

经过安政大狱,幕府和朝廷、强藩等矛盾扩大,这不利于新将军的统治,所以为了标榜与民更始,新幕府任命了相对和气的安藤信正为首席老中,安藤推广一桥派曾倡导的公武合体运动,以便将反对势力吸入幕府,加以控制。

其实自堀田上洛后,京都朝廷也分裂了,一部分赞同一桥派的公武合体,主张天皇君临天下而不掌权,设立以将军为首席的召集天下人才的列侯会议,这个会议中有旧大名,有公卿,也要有各藩推荐的人才,和君主立宪下的议会十分类似。另一部分人则转向了攘夷反幕,代表就是三条实美。


三条实美

1860年,安藤积极促成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下嫁将军之事。公家一侧,孝明也不是个反幕府的人,他也赞同公武合体,所以表示了赞同。1862年初,和宫嫁入江户。1863年初,将军庆福(改名家茂)上洛拜谒天皇,这样公武合体形式上成立,之后将军陪同天皇驾临贺茂神社,一起祈福,公武合体运动达到极致。而在将军上洛前,70余家有实力的大名已经进入京都,等着召开以将军为首的列侯会议,商讨权力的再分配,这也意味着京都才是权力中心。


和宫

当年8月,自以为公武已经合体,日本空前团结的孝明天皇指使臣下驱逐攘夷反幕分子,以会津藩主松平容保(德川亲藩、京都守护职)和淀藩主稻叶正邦(德川谱代、京都所司代)为主,依靠外样强藩萨摩的藩兵发动了八·一八政变,抓了部分死硬攘夷反幕分子,三条实美等公卿逃亡长州。此后京都朝廷被公武合体派占据,幕府赢得了短暂辉煌。


萨摩藩兵

文史君说

都说清朝的皇族内阁预备立宪是骗人的把戏,但是放到日本公武合体身上,何尝不是这样。1863年后列侯会议的确召开了,公武也合体了,但是列侯会议是靠实力和支持度说话的。在列侯会议中,幕府就是最大的强藩,而能参与会议的大部分都是幕府的亲藩和谱代,实际还是对幕府言听计从。萨摩等少数外样大名参与列侯会议,可自己的意愿很难被赞同,所以实际上还是幕府独裁。为了改变这种花瓶地位,萨摩也逐渐加入到了反幕阵营。可反幕成功后,萨摩不依旧和长州垄断政权,排斥异己嘛?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