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清雍正朝文字狱,背后隐藏了多少真相?
送交者: thegnailer[♂★★声望品衔9★★♂] 于 2021-07-07 18:16 已读 2421 次  

thegnailer的个人频道

中国有一句老话“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可是在清雍正朝,却发生过一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有个文人叫汪景祺,因为惹怒了雍正皇帝。不仅他本人被杀了,他五服以内的亲戚也都受到株连,贬官的发配的卖作官奴的无一幸免。可是雍正皇帝还不解气,又下旨把汪景祺的人头挂在城楼之上示众。 6park.com

6park.com

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汪景祺的人头一挂就是十年,可是雍正皇帝就是不让拿下来,直到他驾崩了这事才算完。如此酷烈的惩处方式,堪称是空前绝后。历史上就这么一回,足见雍正帝对汪景祺恨得有多深。汪景祺是什么人?他到底干什么?以致于雍正帝如此之痛恨他?

根据史料记载,汪景祺是浙江钱塘人,也就是杭州人。出身官宦之家,此人从小以才情而出名,在当地算是个名人。不过可惜,虽然有才却不会考试,科举考了很多年一直考不上。直到康熙53年,也就是他42岁那年,才中了个举人。再往下,进士是怎么都考不上了。也就是汪景祺终其一生,也是一个混得至少是不如意的文人。他到底干了什么,以致于雍正要用那么极端的手段来惩处他? 6park.com

6park.com

史料记载,雍正当年在圣旨里说,是因为汪景祺大逆不道,在书里骂了我爹康熙,而我是个大孝子,他骂了我爹,所以我要灭了他。怎么骂的,圣旨里没有详说。对于雍正的这道圣旨,有学者研究认为雍正明显撒谎了。学者研究发现,其实所谓汪景祺骂康熙,完全是因为汪景祺在书里收录了一篇标题叫《诙谐之语》的文章,里头写了一个关于康熙皇帝的笑话。

说当年康熙南巡到无锡,当地有一个书生写了一首诗献给皇帝。康熙读后觉得不错,就亲笔题了几个字赐给这个书生,提的是《千家诗》的第一句“云淡风清近午天”。事情很快就传开了,而有一个人还不知道是谁,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也写了一首诗。诗是这么写的“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清近午天”,意思是说康熙题字,不就是想显摆自己的学问吗?可是他肚子里又实在没有什么墨水,所以只会写小孩都会背的《千家诗》的第一句。 6park.com

6park.com

诗确实是讽刺康熙的诗,但是这首诗并不是汪景祺写的。他只是收录了这个笑话而已,可是雍正却在圣旨里说,是汪景祺骂了他爹。收录了一个笑话,就把人给杀了还株连五服,这不是文字狱吗?汪景祺案就是一起文字狱案。可问题是在这起案件当中,雍正为什么要在圣旨里撒谎?仅仅只是收录了一个笑话,雍正为什么会那么痛恨汪景祺?以致于要把汪景祺的人头挂在城楼之上长达十年之久?

雍正3年9月,雍正朝发生了一件大案,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被抓了。能够下令抓他的人,当然只有雍正皇帝本人。年羹尧,汉军镶黄旗人,进士出身。本来是个文官,曾任四川巡抚。康熙末年,因为在川藏一带平叛有功,被封为定西将军,兼理川陕总督。 6park.com

6park.com

雍正初年,青海的萝卜藏丹津发动叛乱。雍正皇帝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去平叛。年羹尧也的确有用兵之才,一举平定了叛乱,帮助雍正稳定了朝局,他本人也因此爵封一等功。另外,年羹尧的妹妹还是雍正的妃子。按说雍正和年羹尧君臣相知相携,本该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可是雍正为什么要下令逮捕年羹尧?

还得说年羹尧实在是有点“狗头挂不上二两肉”,因为平叛有功,帮助雍正稳定了朝局加上又是国舅,年羹尧很快就飘了。史书上说他“骄横跋扈日甚”,对地方官员是随意任免处置,这就犯了众怒了。这还不算,最要命的是他“居功藐上”。说是平叛回来,他带着有功的将士上朝拜见皇帝。雍正皇帝看这些将领还穿着盔甲挺辛苦的,就说把盔甲卸了吧。皇帝说话不管用,那些将领根本就不动或者说没感动。直到年羹尧傲慢地说了一句“既然皇上让你们卸甲那就卸了吧”,将领们这才把盔甲给脱了。 6park.com

6park.com

要知道军队谁发工资?朝廷发工资的,也是皇上。这可倒好了,皇上说话不管用了。随后不久,借着百官的弹劾奏表,雍正对年羹尧是一路贬职。一直贬到守城门的小官,最后是逮捕抄家令其自裁。年羹尧案跟汪景祺有什么关系?关系就出在抄家当中。

雍正3年9月28日这天,接到雍正的旨令,杭州当地的官兵迅速查抄了年羹尧在杭州的家。其实对于抄家,年羹尧是早有准备了,早就处理了家产安置了家人,并且把过去的书信都烧掉了。但是在查抄他的书房的时候,负责抄家的官员翻出了一本书叫做《读书堂西征随笔》。翻了一看,当即发现这本书大逆不道,浙江巡抚于是火速奏报雍正皇帝。雍正看了什么反应? 6park.com

6park.com

读完之后,当即批了一行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噬此种得漏网也”意思是说荒唐透顶,再也没有比这更大逆不道的了,可惜我现在才看到。把这个书留下来日后处理,绝不能让这个杂种漏网了。通过这行御批,今天我们都能够非常明确地感觉到雍正皇帝当时的怒火。

学者认为,正是因为这本书才促使雍正下旨让年羹尧自裁的。本来还不一定会杀他,但是因为这本书,年羹尧非死不可。这本书到底怎么个“悖谬狂乱”至极?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谁写的?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汪景祺。 6park.com

6park.com

汪景祺一直科举不第,到了42岁才中了举人,可是后来一直就死活考不上进士。慢慢地这个人心态就变了,变得狂傲不羁目中无人。他曾经自述说“悠悠斯是,无一可为友者”,就天下之大,当世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够资格做我的朋友。用当时的话来说,他是成了狂生一枚。可问题是他又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混下去,那怎么办呢?他放眼一看,全天下也就一个人他能看得上眼,这个人就是年羹尧。

于是他就跑到西北,投奔到年羹尧的帐下做了幕僚。不过在年羹尧那,起初他也没有得到重用,只是帮年羹尧抄抄写写打个下手什么的。作为一个狂生,汪景祺当然不甘心,可是怎么才能够让年羹尧重视自己?于是他在西北随军的两年里写了这本书,献给年羹尧《读书堂西征随笔》,书里对年羹尧那是歌功颂德歌颂备至。什么说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位人,古代的名将郭子仪、裴度这些人,跟年大将军相比,货比货得扔。原话是这么说的“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荧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 6park.com

6park.com

意思很直白,反正就是拍马屁,而且是肉麻至极的马屁。年羹尧对于这本书什么态度?有人夸赞,年大将军当然很受用的。但是对一个落魄文人的马屁,他会当真吗?不可能会很放在心上。汪景祺的这本书,估计他也就随手扔在了书房里。既然年羹尧对抄家早有准备,以前的来往书信都烧掉了。可是这样一本极其容易落下话柄的书,他为什么不处理?是他忘了吗?

学者认为不是,年羹尧应该很清楚,只要抄家,这本书雍正肯定会看到。而书里有一篇文章,应该正是他想让雍正看到的,这篇文章叫《功臣不可为》。什么内容呢?汪景祺的大意是说,他总结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功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君主对功臣最后都会猜疑,所以他劝告年羹尧要低调做官要明哲保身。学者认为,年羹尧之所以留下这本书在书房里,应该是想通过这篇文章曲折地向雍正表达自己心中的那种委屈,毕竟他对朝廷,对雍正是有着巨大功劳的。可是从权力的高峰一下跌落,跌得那么快,没有任何防备,能够没有委屈吗?可是这种委屈谁能体谅呢?当然只有主子您。 6park.com

6park.com

年羹尧留下这本书,应该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而让雍正对他念念旧情。但是年羹尧万万不会想到,这本书最后的作用是适得其反。不仅让雍正皇帝愤怒至极,而且间接加速了他自己的死亡。因为《读书堂的西征随笔》一书,作者汪景祺很快也被抓起来抄了家了。而在汪景祺家中发现另外一篇文章《历代年号论》,则直接挑动了雍正的敏感神经。汪景祺在这篇文章里面说,他发现历朝历代,但凡年号带有“正”字的皇帝几乎没有好下场的。

比如金朝的海陵王年号正隆,金朝末代皇帝金哀宗年号正大,元朝末代皇帝叫元顺帝年号至正,明朝英宗年号正统,明朝武宗年号正德等等。这几个皇帝要么是亡国,要么是年龄不大就死了,要么被敌国俘虏,要么被政变干掉。为什么会这样?汪景祺在书中说,其中原因是“正”字拆开来是“一止”,而“止”就是终止。学者认为这才是雍正皇帝要处死年羹尧和汪景祺的真正原因。 6park.com

6park.com

雍正的年号就有“正”字 ,这不就是一起来恶毒的诅咒朕吗?如此大逆不道都得死。表面上他不能这么说,因为这显得他太小气。于是汪景祺书里那个讽刺康熙的笑话,便成为了雍正下旨的理由。所谓“一止”案,到这里没有结束。汪景祺被处置仅仅一年之后,又有一个人撞了枪口上了,引发了雍正朝又一起著名的文字狱“查嗣庭案”。查嗣庭何许人也?浙江海宁人。

估计一说到浙江海宁,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当代著名的小说大家金庸先生。金庸就是浙江海宁人,原名叫查良镛。注意到没有,他们都姓查。什么关系呢?查嗣庭就是金庸的先祖。查嗣庭正牌文人,进士出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此人不仅才学出众,他在朝中也是颇有背景。雍正登基之初,当时有个权臣叫隆科多,很得雍正信任。这个隆科多就曾经向雍正举荐过查嗣庭。查嗣庭怎么犯的事呢? 6park.com

6park.com

雍正4年秋闱,查嗣庭奉旨担任江西乡试的主考。按说出任地方主考,本是胜眷正隆的表现。可是谁都没想到,乡试当中查嗣庭出的试题惹来滔天大祸。雍正甚至说查嗣庭和汪景祺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查嗣庭出了什么试题?关于查嗣庭案,民间一直说查嗣庭出的试题叫作“维民所止”。维民所止“维”和“止”就是“雍正”两个字把上面去掉了,寓意“雍正砍头”,这种说法其实是误传。

清代科举考试是有固定程式的,八股文要从四书五经里出题。查嗣庭到底出了什么试题?最犯忌讳的主要有三道。第一道出自《易经》“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二道也出自《易经》“其旨远,其词文”,第三道出自《诗经》“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6park.com

6park.com

这几道题能看出来问题吗?估计大家是看不出来的。甚至有学者认为,单凭这几道,雍正不应该会弄出查嗣庭案来的,因为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雍正为什么要查抄查嗣庭?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雍正查抄查嗣庭,其实只是一个幌子,雍正真实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打击隆科多。

雍正登基之初,比较信任隆科多。但是雍正3年,隆科多开始失势了,雍正免掉了他的太保头衔。因为他和“八爷党”有联系,而到了雍正5年,皇帝一道旨意将隆科多永远圈禁。查嗣庭案发生在雍正4年,就在隆科多从失势到被圈禁的中间。既然隆科多曾经举荐过查嗣庭,找到理由来查抄他,不就是为了打击隆科多收集证据吗?表面上看这种说法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事实上,经不起推敲。 6park.com

6park.com

清史学者冯尔康曾经专门指出,雍正4年9月,查嗣庭案事发,雍正并没有就此整治隆科多。第二年5月,查嗣庭案审结,雍正也没有借此整治隆科多。隆科多是怎么被革职拿问?雍正5年6月,因为私藏玉谍,也就是皇家族谱这件事情,隆科多才被革职拿问。而处置隆科多的整个过程,雍正从来没有提过他举荐查嗣庭的事。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在雍正朝初年,隆科多权倾一时,巴结他的人太多了,其中不乏高官和皇族。

查嗣庭虽然官也不算小,但是毕竟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汉人的纯文人而已。隆科多真要办什么大事,估计也用不上他。他当时举荐查嗣庭,不过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腕而已。查嗣庭案和隆科多案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所以查嗣庭出事确实应该是他的试题给自己惹下了祸端。 6park.com

6park.com

从表面上看,看不出查嗣庭的试题有什么问题,但查嗣庭案的源头又确实就出在试题之上。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试题的第一道题第一个字是“正”字,而第三道最后一个字是一个“止”字,问题就出在这两个字上。雍正为什么那么痛恨汪景祺,不就是因为这两个字吗?这才过去多久,刚刚一年查嗣庭又来撞枪口,雍正能够放过他吗?

雍正也太敏感了吧?这两个字是在两道试题里不相关,怎么也能扯到一块?雍正有解释。他在上谕里说“去年正法之汪景祺,其文稿中有《历代年号论》一篇。辄敢为大逆不道之语,指正字有一止之象。今查嗣庭所出经题,前用正字,后有止字,而易经第三题则用其旨远其词文,是其寓意欲将前后联络,显然与汪景祺悖逆之语相同”。 6park.com

6park.com

雍正的这番解读,直接就坐实了查嗣庭的罪证。雍正是怎么处置汪景祺案的吗?他公开的说法是汪景祺骂了他爹,压根就没有提过“正”“止”这两个字。既然没有说,查嗣庭当然就不知道这个忌讳了。可是现在雍正又说,他跟汪景祺的悖逆之语相同,这不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吗?雍正当时到底是个什么心态?

有学者研究发现,雍正当时想得的确是比较复杂。查嗣庭案发的时候,雍正首先当然是抓人。查办查嗣庭的同时,雍正还有一个动作,迅速派人前往浙江查抄查嗣庭的老家,甚至明确提出把所有写过字的东西都给我搜出来。有没有夹墙地洞暗藏也要仔细搜查不能遗漏。雍正为什么这么做?就因为处置汪景祺案,他没有说真实的原因。可是查嗣庭所出试题,却让他感觉和汪景祺案子是如出一辙的,所以雍正怀疑他们私底下很可能有联系,搞不好还是一党。查到了什么吗? 6park.com

6park.com

其实并没有搜出什么线索,但是因为这件事,浙江的文人却遭殃了。在查嗣庭的老家,虽然说没有搜到查嗣庭和汪景祺沟通的证据。但是搜出了很多参加科举的浙江考生,给查嗣庭写的请托信件。而因为这个发现,雍正竟然下旨在浙江专门设了一个官叫浙江官风整俗使,到浙江整顿文人风气。紧接着他干脆把浙江士子的会试乡试都给停了,不让浙江人考科举了,说是等风气整顿好了再说。

查嗣庭案表面上是一起文字狱,但是这起案件的背后牵动了雍正另外一根神经,那就是科甲朋党。打击浙江文人,才是雍正真正的背后的目的。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雍正算是一个勤勉的皇帝。据说他在位的时候,每天工作不下十五六个小时。他为什么辛苦?因为康熙一朝背后的繁荣都是假的,国库早空了。当年雍正出道,靠的不就是冷面无情催缴纳库银。所以他登记之后,一直锐意改革,推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还有士绅一体纳粮当差等等这些举措。 6park.com

6park.com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这些改革举措,当时对国家确实是有益的,但是他的这些举措常常遭到官员的联合抵制。这让他非常之狂躁,怎么办呢?当时雍正采用了一个办法。他重用了很多不是科举出身,但是能干事的人来担任官员加速改革。比如河南巡抚田文镜,他只是监生出身。两江总督李卫更不用说,是个捐生,捐钱买的官。可是雍正大胆地启用了他们。

但是他的这种用人政策,又遭到了传统正统文人的批评,说这么干是没了规矩辱没了文人。所以这就导致雍正当时对于科举官员非常恼火,说他们是一帮“腐儒”。他为什么要借查嗣庭案来打击浙江人呢?其中确实有原因。清朝初年,浙江这个地方的抗清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出过朱三太子等等好几桩反清大案。所以雍正从骨子里,对于浙江人一直就没有好感。 6park.com

6park.com

可偏偏在科举当中,浙江历来是科举大省。浙江科举出身的官员,比其他省尤其比北方人多太多了。还记得明朝朱元璋的时候,有过一个“南北榜案”吗?当时第一场科考,上榜的浙江人特别多,而北方几乎无有士子上榜。朱元璋就以为有人舞弊了,专门派人彻查,可是查出的结果是浙江读书人就是多,而且书就是读得好这是事实,到清代依然如此。

雍正借查嗣庭案大做文章,就是想借以打击浙江文人来打击科举官员,这也是查嗣庭案为什么这么有名的原因。其实不光查嗣庭案,在雍正一朝,文字狱共有25起。表面上看,很多案子是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比如谢济世案、陆生楠案,可事实上,雍正都是敏感地认为这些人是在搞朋党,最后将这些人一革职下狱。 6park.com

6park.com

雍正朝大兴文字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雍正皇帝如此的神经过敏?有学者认为,这主要跟他的上位经历有关。精彩绝伦的“九子夺嫡”的故事,自打康熙皇帝废除太子,雍正兄弟九个对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真可谓是明枪暗箭步步惊心。而整个过程长达整整10年,这就导致了雍正对谁都不信任。再加上雍正本身性格就有明显的缺点,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更何况在他上位之后,“八爷党”仍然处处与他为难。雍正皇帝的神经过敏,心态出现偏激也就是情理之中。他的家人兄弟都不值得信任,甚至于一天到晚还憋着劲要害他,他又能相信谁呢?

喜欢thegnailer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thegnailer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