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西北刀王传奇:带伤砍翻13名日寇,晚年活到90高寿…
送交者: Michaelliu888[♂☆★★铁面钟馗★★☆♂] 于 2021-07-15 1:10 已读 2438 次 1 赞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晏阳 油画《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来源:老王撩史(ID:bimingciwei)

01

 

1937年8月的上海外滩,阴雨连绵,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进攻,死守,格杀,肉搏……

 

血色飞舞,周而复始。

 

如同这次,尚未来得及休整,哪怕打上一个几秒钟的盹儿,日军已再度发起新一轮进攻。

 

阵地上空,敌机盘旋俯冲,狂轰滥炸;他的身边,大量炮弹倾泻下来,密集爆炸,大块大块的泥土被掀翻,漫天乱飞。

 

躲身于残破简陋的掩体后,他看得真真切切——

 

此次,在坦克的掩护下,小鬼子黑压压扑来,比上一轮冲杀得更凶悍,更疯狂。

 

子弹呼啸,硝烟弥漫,不断有战友受伤,栽倒,牺牲在了浑浊不堪的泥水之中。

 

很快,泥水就被染成了红色,散发着浓烈的刺鼻的血腥气。

 

能有什么办法?敌人的装备不但精良,而且弹药充足,子弹多的好像永远也打不光用不完。

 

更要命的是,就在被强大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战友接二连三倒下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到额头像被蚊子叮了一下,随之脑中昏沉,两眼红糊糊一片,什么都看不见了。

 

是发晕,没有疼痛。

 

但他明白,“叮”他的不是蚊子,而是子弹。

 

堪称万幸,子弹只是擦伤了他的额头。



如果偏差上哪怕一厘米,恐怕就会洞穿他的头颅!

 

也就是说,他还活着。

 

“我必须得活着。我是来保卫上海的,还没杀够鬼子,没让鬼子领教我的刀法呢,我绝不能死!”

 

在心里暗暗打气的同时,他一手狠劲擦去糊住双眼的血迹,一手攥紧了肩背大刀的刀柄。

 

 

02

 

他的名字,叫于德元,河南洛阳人,出生于1917年。

 

在日军悍然挑起“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之际,于德元也还只是个年仅20岁的小伙子。

 

然而,自古英雄出少年,早在1935年,于德元就扛枪入伍,投身于杨虎城将军的西北军。



因头脑机灵身手好,遂被编入特务团(即警卫团)三营一连。




杨虎城将军

 

戎马生涯,岁月如流。



此时的他,已是少尉连副,是实打实的老兵了。

 

西北山高水又长,

男儿岂能老故乡?

黄河后浪推前浪,

跳上浪头干一场!

 

出身刀客,同样风华正茂、满怀救国之志的陕军将领杨虎城,在1936与红军、东北军组成“三位一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曾如此赋诗明志。

 

于是,在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甫一打响,杨虎城就抽调1800名精兵强将组成淞沪增援团,以决死之心,星夜兼程驰援上海。

 

事实也是,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集结重兵进行的首场大型会战,亦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烈度最高的一次战役。

 

在这场双方不断增兵、共投入100万军队的战役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因入伍西北军,被称为“西北刀王”的于德元,便是其中之一。

 

 

03

 

令人慨叹的是,这支来自西北的援军,其装备与日军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每名战士配备步枪1支,子弹不足20发;大刀1把,重约3公斤;手榴弹6颗。

 

这也就是于德元的全部“家当”。



千里驰援,到达上海后被编入88师,任务:死守外滩。

 

为减少伤亡,全体将士顾不上歇息,即刻投入战前准备,修筑工事,挖掘战壕。

 

很快,麻烦来了——

 

因阵地地势过于低洼,没挖上几锹深,战壕里就哗啦啦渗出了水。



眨眼之间,凉彻筋骨的渗水就淹没脚踝,漫过膝盖,甚至淹到了腰部。

 

触目所及,处处泥淖;天公也不作美,阴雨淅沥;鬼子则趁此机会,发动了地面进攻。

 

第一次进攻,被击退;

 

再次进攻,气势汹汹推进到了阵地前沿。



于德元和战友们或趴或跪在齐腰深的冷水里,与敌激战。

 

为坚守阵地,鼓舞士气,战士们视死如归,边射击边高喊口号,声震长空:

 

“人在阵地在,宁死不做亡国奴!”

 

“坚守到底,与阵地共存亡!”

 

就这样,在顽强阻击日军的第七次,也许是第八次强攻中,于德元挂彩了,死神与之擦身而过。

 

挂彩算什么?既然没死,那就继续拼命。

 

然而,子弹很快打光,补给无以为继,小鬼子又凶神恶煞般杀到了数米之距。

 

“我们绝不能退!和小鬼子拼了!”也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于德元一咬牙,操刀在手,率先冲向了小鬼子。

 

惨烈的肉搏战就此开了场。

 

04

 

前文已表,因于德元入伍西北军,又加入大刀队,练得一手好刀法,故赢得了“西北刀王”的称号。

 

其拿手招术,曰“破锋八刀”。




大刀队



据考,“破锋八刀”是八套刀法,由沧州武术名家马凤图所研创,专门破击日本鬼子的刺刀刺杀术:

 

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

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军敌难逃;

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

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

 

套路招式,干净利落,刀刀可中敌之要害。



如1933年3月,日军侵占承德。为夺回陷落敌手的喜峰口,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佟泽光率领4个团,人人身背大刀,实施夜袭,一举收割了近千名日军的脑袋。

 

经此一战,大刀队名扬长城内外。他们所使用的刀法,便是“破锋八刀”。

 

而于德元对此刀法,早已练得炉火纯青。短兵相接,大刀翻飞,挡刺劈拨,血浆四溅……

 

身入敌群,于德元真真的杀红了眼,也豁出了命。



他记不起战斗进行了多久,又是何时结束的,只觉阵地上变得空荡荡的,他才收住了刀,大口大口地喘气。

 

手软了,脚酸了,力气用尽了,但他仍然站着,刀尖拄地,屹立不倒。

 

这一场阻击战,于德元共砍翻了13个小鬼子,直杀得他们魂飞魄散,落荒而逃。

 

更为重要的是,于德元活了下来!

 

 

05

 

与敌搏命,脚踩鬼门关,于德元能活下来,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据战后统计,在相持、对攻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共投入精锐兵力高达60余万,自己核算伤亡30万。

 

而由1800人组成的十七路军淞沪增援团,激战至1937年10月返回时,仅剩不足600人。



三分之二的西北汉子,将满腔热血洒在了上海外滩。

 

于德元的左腿、脖子受了伤,又因长时间浸泡于冷水中,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关节炎。



但他并未下火线,随后又转战山西,继续抗日杀鬼子。

 

2006年,于德元老人去世,享年90岁。







晚年的于德元老人

 

有人说,老人能逢凶化吉,寿终正寝,皆因他当年舍生忘死,挥舞大刀杀鬼子积了功德,上天给他的福报。

 

而另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

 

无论大刀如何锋利,“破锋八刀”如何精妙,与枪端刺刀相比,终归逊色不少。

 

在29军大刀队另一次攻击中,近500名队员虽重创日军,但队员也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曾有老兵如是言:也只有在出其不意的夜袭突袭中,大刀才会发挥功用,砍下鬼子的脑瓜子。




 

是啊,如果能有优良装备,谁愿意使用这种最原始的冷兵器去跟日军拼厮杀,以命相博?

 

致敬先烈,永垂不朽。



正是他们艰苦卓绝、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终于驱赶日寇捍卫了万里河山,从此强大,国泰民安。

喜欢Michaelliu88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ichaelliu88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