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晚清老照片:朝廷大臣脑满肠肥,新娘头顶箩筐上花轿
送交者: xiaobeng[★★声望品衔10★★] 于 2021-07-15 7:59 已读 1946 次 1 赞  

xiaobeng的个人频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00多年的时长在历史上不过弹指一挥间,对个体而言却是几代人的繁衍。我们后人认识前辈的生活,除了文字记载和口耳相传的故事,还有真实可感的老照片。今天,我们就看一组晚清老照片,了解皇帝统治下的社会。

直隶农务学堂的师生在试验田忙碌。

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朝廷,在保定创办了直隶农务学堂。学堂设农业、蚕桑两科,学生上学不仅无须交纳学费,还包吃包住。1904年,学堂更名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增设高等林科和农业教员讲习科,并开始招收自费生。

位高权重的大臣那桐。

那桐曾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九门提督等要职,但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历史书写的成绩。他最“出众”之处,是食量巨大,朝野皆知。有一则掌故说道:“那体肥硕,面团团而白皙,都人戏呼为天官脸儿。其一日三餐,每餐例食馒头首十枚、红燉猪肉或牛羊肉一碗,自谓食量宏为永年之征。”看照片可知,这个人脑满肠肥,胖到看不出脖子。

妇女向外国人展示小脚。 6park.com

由于从小缠足,这位妇女的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形状,她所承受的痛苦难以想象。

疍民在河滩搭建的木棚。

这种居住方式称“四脚楼”或“提脚房”。疍民不属于士农工商“四民”中的任何一个阶层,而是属于不入籍的“贱民”,倍受歧视。他们世代居住在船上或在河边搭棚居住,条件艰苦、处境凄凉,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不与陆上居民通婚。

在家里纺线的妇女。

纺线织布是农业社会家庭手工业的重要部分,主要是自产自销,如有剩余则拿到集市上交换。各位来说说,你见过这种纺车吗?我估计年龄在40岁以上的网友都应该见过。

1890年代,福建兴化的婚礼。

兴化即今天的莆田。这场婚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在新娘的头饰上。她头上类似箩筐一样的东西,名为“新妇罩”。以前莆田女子出嫁,上花轿时要戴上“新妇罩”,此罩以篾编成小篓,用纸裱糊,上红油,入洞房后由新郎揭开。

位于天津的户部造币总厂。

1902年,清廷原本计划在北京兴建国家造币厂,但因自然和地理条件不够理想,遂改在天津选址。造币厂于1903年开工建设,1905年竣工投产。在清朝灭亡之前,该厂9年间生产了33种铜元和6种银元(每种均有多个面值)。

1893年制造的清宫腰牌实物。

腰牌,顾名思义就是系在腰间的牌子,是一种身份凭证,在出入宫廷大内时使用。守卫宫廷的护军、皇帝身边的侍卫等对出入禁门的人员严密稽查,核对无误方准放行。

内务府颁发的通行证。

这份特别通行证不同于木制的腰牌,具有临时性质,上面写着:“内务府因有特别差务员役进神武门,发给此执照,以便稽查。”

晚清拍照的场景。

摄影术传入中国,很多人持抵制态度,害怕被“摄魂”,也有一些人比较开明、有见识,接纳并迷恋上摄影。照片中的男子请人拍照,摆好了Pose,郑重其事。其实,那个年代想拍一张照片并不容易,照相机非常罕见。

喜欢xiaoben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xiaoben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