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康有为对李鸿章、张之洞的态度来看,他怎么折腾也成不了大气候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1-09-21 23:49 已读 1847 次 1 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早在变法之前他的名字已经响彻南北。当然,康有为的名气主要还是体现在他的思想上,在政坛上他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是作为新兴的维新派,如果康有为能与李鸿章、张之洞这两位大佬联手,其结果将大不一样。


实际上,康有为有过这样的机会,而且李鸿章、张之洞都是伸过热脸来拉拢他的,只不过康有为行事太过操切,不懂政治,错失了这两次良机。

1895年,康有为在当年的殿试中高中进士,不过却得了个候补主事,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升任程序,康有为至少要等上几年才能成为真正的官僚集团。这对于他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他想更早地发挥自己的热量。

于是,在他的主持下,与张权、沈曾桐、袁世凯、杨锐等人组建了强学会,倡导变法、自强。随后几个强学会的成员发起了义捐,最初的捐款为2000两银子,此后,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朝廷大员各捐了5000两银子。


这个时候,已经失去往日权势的李鸿章也表示愿意加入强学会,并且主动提出捐银2000两相助,可是这遭到了康有为的拒绝。李鸿章之所以要加入强学会,一是因为他早有变法图强的思想;二是因为甲午战争给他造成了强烈的刺激,他有意探寻国家自强之路。 6park.com

可是,康有为认为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时声名狼藉,这会给强学会带了负面影响,因此,拒绝李鸿章的加入。从后来的形势发展来看,康有为拒绝李鸿章这样的人物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另外一位重臣张之洞同样也是主张变法自强的。张之洞既有在京为官的经历,也长期在地方上担任封疆,对晚清的政局有着深刻的认识。

甲午战争后,朝中出现了主张变法的浪潮,康有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因此当康有为发起强学会的时候,张之洞主动捐了5000两银子。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支持康有为高举变法大旗,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希望联合康有为为代表的新的政治势力。


起初,康有为和张之洞最初的联系还是积极主动且富有成效的。当年,康有为离开京城,特地到了两江拜访两江总督张之洞,一老一少谈的很投机,其后,他们共同决定在上海和广州两地合办强学会,资金方面则有张之洞来提供。

以这个形势来讲,对康有为极为有利。可是矛盾最终又爆发了。当年11月,康有为与张之洞的幕僚梁鼎芬等人来到上海,筹办了上海强学会。他们计划出版《强学报》,康有为还将自己门下的最得意的弟子徐勤、何树龄调来担任主笔。

次年1月,《强学报》第一刊出版,报上刊登了康有为代张之洞起草的《上海强学会序》,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报上的封面所署的出版日期为“孔子卒后两千三百七十三年”、“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对皇权发起赤裸裸的挑战。古往今来,以皇帝的年号纪年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以孔子纪年的方式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康有为难道不知道这犯了大忌吗?作为天子门生这点常识他岂能不知,之所以要这么做,主要还是他坚持“孔子改制”思想,主张“托古改制”,希望通过孔子纪年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宣传自己的主张,如果将这次事件认为是康有为在造势也未曾不可。

但是,康有为这个举动给张之洞带了很大的政治风险,在官僚集团看来,这就是“不奉今王之正塑也”,就是想改朝换代。要是放在康雍乾时代,康有为和张之洞就是有一万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康、张两人的矛盾就此引发且一发不可收拾,张之洞考虑到与康有为政见不同,他马上下令关闭了上海强学会。两人从此分道扬镳。


康有为主持变法的思想路子是对的,不过他走的有些匆忙,在政治上没有足够的支撑。和李鸿章、张之洞所不同的是,康有为下的是猛药想彻底根治大清朝的顽疾。而后者不同,他们支持变法但又很注意节奏,保住身家性命和功名是首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职权做一些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