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长津湖战役后,彭德怀想休整,毛主席不同意,事后看来真是英明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21-10-31 3:26 已读 10847 次 9 赞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1950年12月31日下午,临津江两岸,寒风怒吼、雪花如席。一辆机盖上涂有白色五角星的吉普车停在了江南岸,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身穿美军空降兵战斗服、脖子上还挂着两个手雷的美国将军。

此人正是刚刚到任5天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此刻亲临前线视察。

站在大雪盈尺的临津江南岸,李奇微举起望远镜朝北面望去。 6park.com


虽说是刚刚来到朝鲜战场,但是李奇微对这片区域并不陌生。战争爆发之初,56岁的李奇微曾任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如果不是因为第8集团军前任司令沃克翻车身亡,李奇微临危受命,恐怕就该转正了。

从战争爆发到接到调令的6个月里,李奇微这位专门负责作战事宜的副参谋长每天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里面对着巨大的朝鲜半岛地图办公,对战场状况的了解比起他就读西点军校时期的校长、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像熟悉自家后院一样熟悉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

正是因为这一段经历,为李奇微在今后的作战中力挽狂澜奠定了基础。

但是此时此刻站在临津江畔的李奇微,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只是寒流涌动、冰雪覆盖下傲然耸立的崇山峻岭,并无一丝一毫的人影晃动。作为一位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久经沙场的老将,李奇微有理由认为地处战场最前沿的寂静意味着什么,可是眼前的情景让他也无法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下午3点,带着满腹的疑虑,李奇微离开了前沿阵地回到设在汉城的指挥部。

此时此刻,身在战场的20多万“联合国军”从将军到士兵恐怕谁也不会想到,从临津江北岸到半岛东海岸这一带积雪盈尺、寒流涌动的崇山峻岭之中悄然隐蔽着31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他们身后一个叫君子里的矿洞里,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和他的战友们也在围着用炮弹箱堆成的会议桌上审视着地图、对照手表,准备在两个小时候下达攻击命令!
一、惊魂未定的士兵,方寸大乱的总统

我军自1950年10月25日以“志愿军”的名义跨过鸭绿江、发起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以来,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连续发起两场大战役,趁着麦克阿瑟麻痹大意的机会,连战连捷,将20多万“联合国军”从鸭绿江南岸一口气驱赶到三八线以南,取得了歼敌5万余人的辉煌战果。

特别是从11月上旬到12月下旬的长津湖战役中,我军第9兵团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里爬冰卧雪20多天,突然出现在一路高歌猛进的美军王牌——海军陆战队第1师面前。

在我军泰山压顶般的攻势面前,陆战1师夺路逃窜。麦克阿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调动了美军在远东地区几乎全部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阴风怒号的环境下轮番飞临长津湖战场,这才将几乎陷入绝境的陆战一师从鬼门关前救出。

但是陆战一师的溃败如同瘟疫一样席卷了整个战场上的几十万“联合国军”部队,在我军排山倒海般的冲击之下,敌人风声鹤唳,一口气逃到战争发起之地的三八线南侧,这才惊魂未定的喘着劫后余生的粗气。

麦克阿瑟在第二次战役前对全世界说的“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孩子们回家过节”的“豪言壮语”也随着10多万美军在冰天雪地争相逃命被狂风暴雪卷的无影无踪。

战报传出,世界轰动!

“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这是美国建军史上最丢脸的失败”充斥在美国报纸头版头条的文章放在了白宫、五角大楼这些美国军政两界的大佬们面前。 6park.com


作为战争的发起者之一——杜鲁门政府十分尴尬,灰头土脸、气急败坏之余的杜鲁门几乎精神失常,居然在答记者问时说出了“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的浑话。

此话一出,在已经被失败的恐惧所笼罩的盟国当中又一次掀起了轩然大波,在众多盟国的质问面前,杜鲁门才不得不做出“并不是说已经决定要使用原子弹”的澄清声明。

堂堂大国领导人,说话如此颠三倒四,也就注定了美军在朝鲜战场的结局。
二、领袖高瞻远瞩,将帅心领神会

就在杜鲁门方寸大乱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毛主席,面对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则表现出了一位伟大领袖该有的从容镇静和高瞻远瞩。

毛主席在会见金日成时谈到杜鲁门要使用原子弹的话题时说:

“这是一种恫吓,是赤裸裸的核讹诈!今天的中国人民,已经是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站起来了的人民,不会再屈服任何外来的压力!”

对于原子弹,毛主席早在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中就已经想到并且找到了解决办法:

“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最后打败你!”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不是一种诗人般的浪漫辞藻,而是经历了数十年反帝反封建斗争后凝结起来的高超智慧和宏大气魄! 6park.com


正如毛主席在延安时对采访的美国记者斯特朗说的那句豪气干云的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战争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话丝毫不差!

在20多年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战火硝烟中一路鲜血、一路胜利走过来的几百万人民军队,还怕不敢同远涉重洋、来到家门口的几十万侵略军较量,保国安邦的勇气和决心吗?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毛主席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之一,决策之难在于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首次进行的一场国际性战争,政治因素和军事因素并重,甚至前者更重,该使用何种战略战术?

问题摆出来后,争论只是在最高决策层小范围的泛起了一些波澜,而在即将开进战场的几十万大军中,没有任何人有二话。即便是决策层中有个别持有成见的人,也随着大军军刀出鞘、枪弹上膛而迅速放弃成见,迅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工作中去了。

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令每一个人将毛主席那句“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至理名言如同烙印一样打进了脑海心田。既然是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这几位带着广大指战员一路走向胜利的伟大领袖敢于决策出兵,那就一定是有信心、有办法打好这一仗的。军人们所要做的只是坚决服从命令、奋勇杀敌! 6park.com


前两次战役的结果证明,我军有信心、有办法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原先压在人们头上那些对战争前景渺茫的些许阴霾,也在志愿军指战员的胜利欢呼声中被半岛上空涌动的寒流吹到了一溃千里的敌人头上。正如毛主席两次战役后说的那样:

“事实证明,我们不仅可与美军交战,而且能战而胜之,看来原来的担心不必要了。”

在指战员们胜利的欢呼声中,无论是身处后方统筹全局的毛主席,还是在前线挥师杀敌的彭德怀,此刻都陷入了对战局的沉思!

因为敌人的强大还是实实在在的摆在面前——武器装备精良,我军的短板也是越来越明显——后勤补给不足。更重要的是,随着战线推进到了战争的起始点——三八线,国际性战争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出来——一些不明就里的13个亚非国家出来搞“调停”了。

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战场上和扑朔迷离的政治格局中掌握主动权,这就更需要更加高超的战争艺术和政治智慧。如同两条腿走路,缺了哪一条,即便是巨人也会倒下!

所幸的是,以毛主席为首的那一代领导人,都是两者兼得的伟大领袖! 6park.com


对于13国的“调停”,同帝国主义斗争经验丰富的毛主席一眼看穿了那是杜鲁门政府的雕虫小技——打着“和平”的旗号给弥漫着失败情绪的美军争取恢复士气,然后卷土重来的时间。同时还想把“战争罪魁祸首”的皮球踢过来。

老话说“凶拳不打笑面人”,尽管毛主席能看到这些中小国家的笑脸背后是面目狰狞、手持利刃的帝国主义分子,但是既要让寻求和平的使者心悦诚服,也要让贼心不死的战争狂人凶相毕露。

对于任何一位领导者来说,这是一道“鱼和熊掌兼得”的巨大难题!

而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两位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结成的生死搭档,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宏大的气魄,短短几天功夫就将这个难题的答案找出来了。 6park.com


周总理针对战争爆发的前因后果向13国家代表一口气提出4个“为什么”,将杜鲁门踢过来的足球轻而易举地“传”了回去。而毛主席则命令彭德怀,准备发起第三次战役,一举跨过三八线。

但是接到毛主席命令的彭德怀心里却在犯嘀咕。

从跨过鸭绿江,我军在天寒地冻、缺吃少喝的情况下连续行军作战两个月,虽说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部队减员接近10万人。特别是长津湖一战,拥兵15万人的第9兵团因为减员近5万不得不全军休整。如今能够打仗的部队只有13兵团的6个军以及刚刚恢复战斗力的人民军4个军团,总兵力31万人左右。由于我军深入到远离后方的半岛中部,让原本就十分孱弱的后勤补给更加雪上加霜。面对三八线两侧稳住阵脚的25万敌人,谁能保证有取胜的把握?

本着“不打无把握之仗”的铁律,彭德怀在长津湖战役结束后,向毛主席发了一份电报,请求参战部队就地休整,补充粮食弹药,等到来年开春,再进行新的战役。

可是电报发出后,整整4天,也不见有新的指示下来,这让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人十分不解。如果是换在过去,部队付出这么大的牺牲,毛主席肯定是同意休整的。而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前后方的电报始终没有间断过,前方当天请示,毛主席马上就予以批复。如今4天过去了,却杳无音信,这是怎么回事?

几位身经百战的将帅等不到毛主席的回音,但他们都清楚毛主席考虑问题始终是站在战略全局的层面上进行,不把问题想通、想透,再想出解决办法,他是不会轻易发出指示的。 6park.com


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人,总是把自己分内的事(战略布局、指导思想)做好了,再由干部们去完成剩下需要动手的部分。干部们做起事来,自然是干劲十足,工作也会顺利完成。相反,工作一塌糊涂、干部们看起来个个庸碌无能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当领导的把自己分内的事搞砸了,然后把烂摊子交给下属去做的结果。

而伟大领袖毛主席无疑就是第一种领导人!

接到彭德怀的电报后,毛主席一方面关注着与13国代表会谈的情形,另一方面审视着前线敌我两军的态势。

外交方面有文武全才的周总理亲自坐镇,自然是万无一失。关键是,外交胜利的果实只能停在纸面上,仗着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绝对不会被几句外交辞令就退兵而去。要维护好政治上的有利态势,战场上就必须有所作为。反之,政治上的胜利也就变得平淡无奇。

望着地图上敌我两军的态势和前线电报中汇报的有关我军的现实情况,沉思一阵的毛主席眼前一亮,对我军的下一步行动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经过两场战役,我军对敌人的特点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那就是擅长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美军战斗力较强,而临时配上美式武器的南朝鲜军几乎是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而无论是战斗力强的美军还是乌合之众的南朝鲜军,都不是不可战胜的,而且此时都处在大败之后、士气萎靡的状态下。正如毛主席在战前对敌我两军的评价:

“我们钢少气多,敌人钢多气少!”

而两次战役之后,敌人的“气”几乎为零!

李奇微到任后当天视察了部队,当晚给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电报中直言不讳的说:

“我很清楚,我们的部队已失去信心。从他们的眼神、步态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从他们的长官的脸色——从军士到上层军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们反应迟钝,不愿意交谈,我必须从他们那里了解情况,可他们完全缺乏那种在士气高昂的部队身上可以发现的警觉性和进取精神。”

失去信心、反应迟钝、缺乏警觉性和进取精神,哪一个不是打败仗的前兆呢?

因此,毛主席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第三次战役是绝对是一个恰到好处的英明之举。不仅我军有突破三八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给敌军原本就极为低迷的士气再来一记重拳。既然是维护既得的政治利益,歼敌数量多少倒在其次,因为就算歼敌再多,美军凭借庞大的综合国力也可以迅速补充。关键在于摧毁敌人的士气,瓦解其战斗意志。 6park.com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一路撤退,与其说是李奇微主动撤退,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之举。不然如何解释在第四次战役中,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美军面对连续经过3场战役、远离后方的38军防守的汉江阵地,每天才能前进一公里却要付出近千人伤亡的情景?

身在万里之外的毛主席虽说无法得到美军士气低落的一手资料,但是作为一个戎马生涯数十载的伟大军事家,从前线发来的战况也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所以,结合战场局势和国际形势通盘考虑,思考了整整5天后,毛主席提笔写下了主张发动第三次战役的电文。

在电文中,毛主席对当前的国际局势做了一个简要说明,然后谈及第三次战役的必要性:

“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

从一路战火中搏杀出来的彭德怀、邓华等将帅,自然明白毛主席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指导思想的深刻含义。

对于作战目标,毛主席考虑到目前我军的现状,也做出了合理的安排。

从敌我两军态势来看,敌人在三八线南北两侧到三七线北侧一共布置了两条防线,20多万大军按照南朝鲜军在前、美军在后的部署配置在两条防线上。

南朝鲜军虽说战斗力远不及美军,但在“联合国军”中却是仅次于美军的一支力量,美军也不能不依靠。如果南朝鲜军垮了,对于“联合国军”无疑也是一次毁灭性的创伤!

所以,毛主席在第二封电报中指出:

“我应专找伪军打。就总的方面说,只要能歼灭伪军大部或全部,美军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

毛主席伟大的战略眼光和一针见血的洞察力,令人叹为观止!他不仅仅为彭德怀指明了战役原因、交代清楚了战役结果,更重要的是为开阔了彭德怀的战略视角。

这就是一位优秀领导人极为难得的品质,不仅交代给干部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工作中开拓思维!

毛主席做完了自己份内的事,接下来的彭德怀和邓华、韩先楚、洪学智等将帅心里更加透亮,可以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三、美军走马换将,志愿军秘密行动

前文说过由于“联合国军”在两场战役中全线溃败,导致士气低落,还搞得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但是混乱归混乱,无论是杜鲁门还是麦克阿瑟,都不甘心就此罢手,毕竟主力部队还在。

于是,杜鲁门一方面操纵13国大放和平烟雾,一方面在国内发布“紧急动员令”,征兵征粮。与此同时,五角大楼调李奇微到第8集团军任职。

李奇微临走前,老上级柯林斯带着几分伤感对他说:

“伙计,对于现在的战争局势来讲,胜利一次太重要了!”

对于骁勇善战的李奇微来说,这个“胜利”绝对不是一件轻松地差事!

李奇微到达前线的当天,特意命令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沿着敌我两军对峙的最前沿飞了一圈。南面是“联合国军”阵地,此刻数十万官兵和劳工正在寒风呼啸下构筑工事,而在北面,李奇微除了能看见被冰雪覆盖着的像刀刃一样耸立的群山和蛇形一样的峡谷外,一个我军的影子也没有。

群山峡谷给李奇微带来了一丝恐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这样的战场,对以徒步机动的共产党军队来讲,是最好的游击战活动场所和最理想的战场。而对以车辆机动的我军来讲,这将是一个悲惨的地方。”

李奇微所说丝毫不差。“联合国军”士气低落源于在两次战役中被我军连续打败。而我军在两次战役中的打法基本上大同小异:隐蔽突袭、穿插分割、近战夜战。

尤其是长津湖战役,第9兵团10余万人在冰天雪地中隐蔽待机20多天,期间美军无数侦察机天天飞行侦察,一无所获。直到战役发起前一天,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才从3个已经被冻得奄奄一息的志愿军官兵中获悉这一可怕的消息。

战役发起后,陆战一师无论是前进还是撤退的途中,都遭到我军利用有利地形的层层截杀。杨根思率一个排顶住数千美军的进攻,战至最后只剩他一个人的时候,依然抱起炸药包与冲上来的美军同归于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令美军胆寒,以至于他们都没有从杨根思守卫的阵地上经过。 6park.com


战争结束后多年,美军军史回忆这一段经历时依然心有余悸地说:

“陆战队历史上,从未经历过如此悲惨的艰辛和困苦。这简直是一次地狱之行。”

就在李奇微乘坐飞机向机翼下张望的那一刻,我军已经开始按照预定部署向战场前进了。

李奇微说到底也是个明白人,上任的几天里就针对如何提升士气的问题对部队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整顿。大到撤换师一级军官,小到下令拆掉吉普车的篷布,就连官兵衣服上的纽扣,李奇微都要求必须随时擦亮。

但是要想把几十万官兵从失败的阴霾中拯救出来,单靠撤换干部和整理内务是远远达不到的,必须是在战火中锤炼并且取得胜利后才能办到。

李奇微也深知这一点,他在整顿部队时也大谈特谈进攻问题。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美军在战争之初的目的是要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在被我军连续打败两次后,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将战线划在了平壤至元山一线。而这一线正好是我军结束第二次战役时集结的地区。

因此,杜鲁门政府操纵13国搞和平谈判的首要条件就是“先停火后谈判”。换句话说,即便是谈判没有结果,我军也没有立刻发动第三次战役,美军也是至少要推进到这一线才肯罢休的。第四次战役李奇微的部署也正好是以这一线为总目标。

不得不说,这就是毛主席要求迅速发起第三次战役的又一个英明之处!

试想,如果没有第三次战役将敌军赶到三七线附近,那么第四次战役敌军的前进基地就在三八线以北。经历了80多天的攻防作战,李奇微的部队在付出了7.8万人的巨大伤亡后才勉强推进到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的出发阵地,然后就成了强弩之末。从此之后,直到战争结束,敌我双方都围绕着这一区域边打边谈。

而如果没有第三次战役的及时进行,那么面对养足气力的敌人,战线极有可能会在平壤至元山间固化,这对今后的战局只能是弊大于利。

所幸的是,毛主席英明决策,彭德怀坚决执行,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避免了这一不堪设想的后果。 6park.com


1950年阳历的最后一天,下午17时,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忙于整顿士气的李奇微对我军的战术还没有完全吃透,再加上第一线的南朝鲜军再度一触即溃,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李奇微下令放弃汉城,且战且退。

第三次战役历时8天,我军成功跨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取得歼敌1.9万多人的巨大战果。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