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明朝第12个皇帝很没存在感,在位仅6年,却赚回了全世界50%的白银
送交者: 核酸检测[★★★声望勋衔13★★★] 于 2022-07-23 14:23 已读 1350 次  

核酸检测的个人频道

明朝第12个皇帝很没存在感,在位仅6年,却赚回了全世界50%的白银

说到明朝的皇帝,大家有三个很深刻的印象。

一是残暴者,杀尽功臣,诛灭十族,剥皮楦草。

二是好玩者,不理朝政,大事小情全仰仗太监。

三是有骨气,号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些标签使得民众会误解明朝似乎没有几个正常皇帝。


事实真的如此吗?绝对不然。

明朝也有盛世,比较著名的有: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的仁宣之治,明宪宗时期的成化新风,明孝宗时期的弘治中兴,明武宗的正德时期、明世宗时期的嘉靖中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盛世,他是明朝第12个皇帝明穆宗朱载坖一手开创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六年,但却承上启下,意义非凡。真要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功绩的话,那就是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大搞对外开放,他和他的继任者把全世界一半的白银赚到了中国。

6park.com

明穆宗是用什么手段将这些银子赚到中国的?

明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和思宗朱由检,其余的皇帝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和善,缺乏存在感,相对低调,明穆宗朱载坖更是如此。

明朝大多数皇帝的生育能力很弱,子嗣不多,有时候少到连皇位继承人也没有。

比如明武宗就没有儿子,死后不得不兄终弟及,让穆宗的父亲朱厚熜捡漏,当了皇帝(嘉靖)。


明穆宗朱载坖也是如此,皇帝差不多是捡来的。

他的母亲是个贵妃,他在兄弟们中间排行老三,跟皇帝之位原本无缘。可是大哥朱载基小小年纪就夭折了,二哥朱载壡被立为太子,17岁那年却意外去世。

似乎是老天安排,本来没有任何希望的朱载坖天上掉馅饼,当了皇帝,是为明穆宗。

对于朱载坖这个皇帝,大臣们普遍不看好,或者说,大家心里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接班人是需要培养的,一个皇子一旦被定为太子,皇帝就要给太子请最好的老师,进行上岗培训,教他们如何治理天下。

说白了,就是培训他们如何使用帝王术,驾驭大臣。


而因为母亲杜康妃不受嘉靖皇帝待见,即使老二身亡,作为老三的朱载坖也没有希望当太子。嘉靖皇帝看好的,是卢贵妃所生的老四朱载圳。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继承皇位的规矩,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都是庶出的皇子,要分长幼的。尽管嘉靖皇帝宠爱老四朱载圳,但真要把他定为太子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说不出口。

没办法,嘉靖皇帝就只好硬耗着,不敢立老四为太子,也不想立老三为太子。如此久拖不决,皇帝不急大臣急,有人站出来说话了。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大臣郭希颜上书说,皇上您也53岁高龄了,也该考虑接班人问题了,早立太子,有利于国家稳定。嘉靖皇帝本来心情还不错,一听这话急了,心说我身子骨还硬朗,你是盼我死吗?

嘉靖帝一怒之下,这个没眼色的大臣惨遭处斩,再也没有大臣敢对太子的问题说三道四。但是朝堂上不说了,背地里大家还是议论纷纷,说嘉靖皇帝不按照“过往方针”办。

嘉靖心虚理亏,为了杜绝朝野的议论,在次年让四儿子景王朱载圳出居安陆。也许是天生没有当皇帝的命,被皇帝老子看好的朱载圳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病死,朱载坖才得以成为事实上的储君。


可怜嘉靖皇帝只有八个儿子,七个都不在人世,只剩下朱载坖一个健在。在别无选择之下,嘉靖才让自己并不喜欢的儿子当了储君——总不能放着儿子不传,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兄弟吧。

即便如此,嘉靖皇帝跟儿子的关系也很冷,连见都懒得见,找借口说“二龙不能见面”。

父子关系如此糟,根本谈不上对儿子的培养。因此,朱载坖对皇帝业务一点都不熟,这个皇帝很难当好。

朱载坖的父亲嘉靖皇帝就因为没有接受过岗前培训,上任后不理朝政,成为炼丹皇帝,整天采集宫女精华,差点被宫女给谋杀。

崇祯皇帝也是如此,他也没有接受过帝王术教育,在哥哥死后仓促上任,结果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葬送了大明江山。


朱载坖同样没有上岗资格,继位的时候已经29岁,即使派人辅导,也没有了可塑性。加上其母不受宠爱,他在宫里地位也不高,整天夹着尾巴做人,养成了自卑的性格,做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没有朱元璋的刚愎自用,也没有朱棣的霸气。

但是凡事都是两面的,太霸气的皇帝难免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遇到这样一个皇帝,大臣整天战战兢兢,上朝时大气都不敢出,根本不敢发表不同意见。

即使发表了,也不会被采纳。

皇帝独断专行,很容易蛮干,翻车坠入深渊的可能性很大,路上就是不出车祸,也会走很多弯路。


而朱载坖的性格使得他行事非常低调,也非常谦逊,遇事能跟大臣商量,集思广益,实行民主决策机制,能制定出最科学的政策,有利于国家的长足发展。

但是因为执政时间太短,存在感太低,很多人竟然不知道这个皇帝,连他的名字都弄错了。很多的文献资料里把朱载坖的名字误以为是朱载垕,甚至煞有介事地论证孩子一生下来,嘉靖就打算让他接班,给他取名的意思是“皇天后土”。

因为《皇明大政记》、《国榷》、《明史·穆宗本纪》这些权威的著作把朱载坖的名字写作朱载垕,所以后来的史料就以讹传讹,将明穆宗的名字写作朱载垕,造成历史“冤案”。


后来的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考证了明穆宗的名字是朱载坖。

不过明朝还真有个叫朱载垕的人,他也是朱元璋的后代,确切地说是明武宗时期齐东温惠王朱厚炳的庶长子(被封为齐东安和王)。此人存在感更低,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因此不会“撞名”,把朱载坖叫朱载垕也没有大碍。

不管怎么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59岁的朱厚熜驾崩,他那原本不待见的三儿子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明王朝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隆庆皇帝继位之后,随即以大无畏的勇气,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嘉靖皇帝迷信方士、尊崇道教,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把朝廷弄成了炼丹场,让骗子大行其道,没少把国库里的钱拿出来买单。皇帝不务正业,朝政被奸臣严嵩把持,忠臣不是被杀就是被贬。

奸臣当道的后果就是有法不依,权贵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百姓水深火热。

奸臣当道还有一个恶果,那就是边事废弛,军队战斗力下降。

如此一来国防形势严峻,东南沿海有倭寇侵扰,长城以北的鞑靼武装虎视眈眈,大明王朝危机四伏。


隆庆皇帝(明穆宗)继位后,彻底将道士赶出皇宫,嘉靖原来宠信的道士全部被抓了起来。与此同时,彻底剪除了严嵩为首的奸党,肃清其余毒,为忠臣平反昭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兴大明。

同时隆庆皇帝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免除所有农民次年的一半田赋,将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全部免除。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意味着朝廷财政紧张,赤字增加,要勒紧腰带过日子。

纵观中国历史,有哪个皇帝免除过百姓之前所欠的税赋?

对于来自北方鞑靼部落的威胁,隆庆皇帝采取了务实的外交政策。

这时候大明王朝已经建立200年左右,任何一个王朝到了这个阶段,军力下降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尤其是对于彪悍的鞑靼骑兵,敌强我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隆庆皇帝决定利用鞑靼部落之间的内部矛盾,以非军事手段解决与矛盾,与对方和平共处。


蒙古部落与明朝发生战争,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没有手工业生产,缺乏相关商品,中原王朝不提供交易的平台和空间,他们只能夹缝里找空间,能抢就抢。

明朝政府就对症下药,放开边境贸易,双方互通有无,互利互惠,不再需要提着脑袋干抢劫的事。如此一来皆大欢喜,双方握手言和,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成为历史。

此举缓和了边境紧张局势,为双方迎来了近百年的和平。

除此之外,隆庆皇帝还在沿海贸易上推出了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加强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

具体措施是在沿海地区设立月港,设立“海关“——(督饷馆),派官员负责管理海外贸易,进行征税。

除了官方贸易,还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在此之前,官方禁止沿海对外贸易,走私猖獗,造成国家税收流失,犯罪现象猖獗。

明朝时期,倭寇猖獗,屡打不绝,甚至越打击反而越剧烈,其最主要原因是明朝的海禁政策。为此,明王朝消耗了大量兵力、物力,疲于应付,成了心腹之患。

这一时期明王朝实行的严厉禁止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政策,落后于时代,不得人心,违背了经济规律,也侵犯了广大人民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利益,给明朝社会经济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巨大损失。

更可怕的是,它将中国阻隔在世界文明之外,让中国更加闭塞落后。


隆庆开放海禁,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增加了国家税收,也打击了犯罪,纺织业和瓷器业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据史料记载,隆庆时期贸易全盛时,来往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六分之一还多。

这些船舶来的时候满载银子,去的时候则装满中国纺织品、陶瓷、茶叶和铁器。当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工业革命还没有到来,西方向中国输出的商品不多。也可以说,明朝对外贸易基本上是顺差,这就为明王朝换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据不完全统计,从1567年开始到明末,海外流入明王朝的白银的数量达到了三亿三千五百万两。当时全世界流通的白银,总共也不过大约七亿两,这就等于说,明王朝坐拥世界上近一半的白银。

在西方曾经有本非常流行的畅销书,名字叫《麦哲伦是中国人》。

作者的观点是: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冒着生命危险发现了新大陆,并通过血腥的奴隶贸易为美洲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可笑的是,他们所开采冶炼加工的白银,却大部分流入到了明朝。

由此可见,明朝拥有世界一半的白银不是无稽之谈。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朝廷财政盈余大大增加,如果在那个时代搞个GDP排名,明朝绝对是雄踞世界榜首。


开放海禁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度却很大。因为对皇帝来说,如何维护统治稳定,让江山千秋万代,才是他们的首选,而开放海禁,就有可能威胁他们的政权。

这也是明清两朝大多数皇帝死也不敢开放海禁的原因,除了刀架在脖子上没有办法了,才对外开放。

清朝大部分时期,更是把沿海广大地区变成无人区,不让百姓下海打鱼,更不让百姓进行对外贸易。

说到底,还是格局太小,没有自信。

开放海禁可能带来短期的不稳定,但是长期来说对国家肯定有益,民富了自然也会带动国家富裕,皇帝的统治还会延续更长时间,而禁止沿海贸易,闭关锁国,经济凋敝,百姓缺少生路,皇帝的统治早晚还是要被推翻。

不管怎么说,隆庆皇帝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明朝拥有了大量的白银,国力蒸蒸日上,为儿子万历皇帝时期出现“万历中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无形中延长了明朝的国祚。


这样看来,隆庆皇帝朱载坖确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尽管他在位时间只有六年,但是他的影响不可低估。

70年后,明王朝还是灭亡了,但它绝不是亡于开放海禁,是亡于吏治腐败和统治集团对百姓的巧取豪夺,亡于利益分配不均,贫富悬殊,激化了官民矛盾

喜欢核酸检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核酸检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