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子路:作为孔子最宠爱的学生,为何会被剁成肉酱?
送交者: 好好学习12345[★★声望品衔9★★] 于 2022-09-07 11:13 已读 1199 次  

好好学习12345的个人频道

“君子死冠不免”,这是子路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

在孔门众多的弟子中,子路以勇武冲动而受到孔子的重视。相比于孔子最重视的大弟子颜回来说,性格爱憎分明,直爽冲动的子路则更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深刻。子路最后在卫国的内乱中被乱刀剁成肉酱,其实还是由于自身性格导致的。



一、穿着儒服的武士

子路本名仲由,子路是他的字,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他的早年经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出生社会下层,“好勇力”,喜欢打架斗殴。是一个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狠人。早年的子路可以说是鲁国街头上的一个喜欢打架的混混,然而对待双亲,子路却十分孝顺,后来子路曾对老师孔子诉说过自己年轻时奉养双亲的故事:

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孔子家语》

可见,好勇斗狠的子路从小就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在父母生前拼了所有的力量也要让父母不挨饿,父母去世后又能保持着思念。正因为子路具备这样美好的品德,故此他也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一个主角。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为人孔武有力,性格冲动。当时孔子正在鲁国宣讲自己的儒家学说,许多人都拜他为师。比孔子小九岁的“野人”子路则看孔子不顺眼,不知是因为身材高大的孔子引起了子路的斗志还是对孔子所说的理论不了解,反正子路经常欺负孔子。具体的情形史书上只用了四个字来形容——“陵暴孔子”。按照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来看,说不定子路还和孔子打过架。

但是孔子毕竟是主张“有教无类”的,无论贵族贫民,只要是能够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中对“复礼”有用的人,孔子都愿意教导。子路的勇猛受到孔子的重视,于是孔子用自己的礼乐思想去诱导子路,子路在了解儒家追崇的礼教后佩服的五体投地。干脆穿上儒生的衣服,托孔子的弟子们说情,愿意拜在孔子的门下。孔子也不计前嫌,愉快的收下了这名冲动莽撞的弟子。

子路侍奉孔子后,对于那些喜欢辱骂孔子的人会毫不客气的报以老拳,或者据理力争。这样一个狠角色的出现,极大的震慑了一些嘲笑孔子的人,孔子也在回忆子路的时候说过: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文质彬彬的孔夫子与血气方刚,好勇斗狠的子路的相遇,也真应了那句俗话:“不打不相识。”而此后的岁月中,子路认真的接受孔子的教导,加上自己风风火火的性格,听到教诲后就要忙着去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孔门弟子中的行动派,孔子十分喜欢他,同时也十分担忧这个徒弟总有一天要吃了认死理且冲动的亏。

二、有个性的子路

子路性格鲁莽,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作为老师的孔子了解这位学生,常常批评他的固执冲动,希望他向别的师兄学习,凡事谦虚谨慎。子路很认同孔子的一些思想,对这位老师绝对的尊敬,并且跟随孔子周游列国,驾车执鞭,在颠沛流离中不离不弃。然而子路毕竟是子路,他的冲动和固执一点也没有改变,如果觉得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那他就会板着脸质问老师为何言行不一。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仰慕孔子,于是请孔子前来相见。南子是个妖艳的大美人,名声也很不好,但是这个女人却是卫国的实际掌权人。

孔子估计是求官心切,便答应邀请前去拜见。弟子们知道后,心里十分不爽,老师作为一个讲究礼法,洁身自好的君子,怎么能与南子这样的女人来往,这种做法与他平时教导大家的君子之道完全违背啊?然而大家心里虽然不爽,但都不敢在孔子面前表露出来。只有子路毫不遮掩,在孔子与南子会面后亲自质问老师为何言行不一。逼得孔子在众人面前发誓:“我跟南子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如果有的话,老天爷也会厌弃我啊。”

孔子和弟子们在陈蔡受困,粮食也吃完了,弟子们也病倒了。孔子也是苦中作乐,独自抚琴排解忧愁,子路却十分恼火,他直接问孔子说:“君子难道也有如此困顿的时候么?”这已经有一些怀疑孔子儒家理论的意思了,面对子路的质疑,孔子也只得无奈的说:

“君子固穷,小人穷厮滥矣。”—— 《论语~卫灵公》

在后世称为七十二贤人的孔门弟子中,敢这样当着老师的面质问的,唯有子路一人而已。孔子也常常指出子路的性格问题,希望他改正,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子路虽然忠诚于孔子的儒家教条,然而却始终不能改掉冲动,固执,认死理的脾气。孔子对这个弟子既爱又恨,也是很无奈。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这便是孔子教导子路的千古名言,从中可以看出子路日常和孔子没少斗嘴,才让老师有些生气又有些关爱的说出这么一句劝诫的话。而整本《论语》中,惹孔子骂人最多的就是子路。子路尊敬老师,但是又随时都对老师的教导保持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尊崇不敢怀疑。这真是子路个性鲜明的表现。

这对师徒就在相爱相杀的状况下一起扛过了无数艰难困苦,虽然骂归骂,但是师徒之情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共同的患难与共而越发深沉。

三、君子死而冠不免

子路的死,死的有些迂腐,却也有些悲壮,然而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子路的性格。子路信奉儒家信条,并且是个坚定的行动主义者,为了实践自己心中的大道,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孔子早就看出子路会被自己的性格所害,但却始终不能改变这一切。

孔子带着徒弟们推行儒家仁义的过程中,虽然碰壁无数,但也向当时的诸侯们输送出一批儒家的人才。勇猛善战的子路便被卫国的权臣孔悝看中,做了他手下的官员。

当时的卫国虽然对外是个弱国小国,可是国内的风云变幻一点也不逊色。先是卫灵公宠爱南子,造成南子当政的局面,后来又是卫灵公的太子蒯聩(kuai kui)与南子不合,想要除掉南子。南子知道消息后便向卫灵公告状,蒯聩担心自己被南子所害,便出逃到了宋国,之后又辗转去了晋国依附赵简子。

卫灵公死后,卫国人立蒯聩的儿子卫辄为君,是为卫出公。卫出公刚继位,他的父亲蒯聩便在赵简子的护送下准备进入卫国争夺君位。卫出公也不傻,虽然是自己老爹,但这卫国君主还是得自己来当,于是发兵阻挡蒯聩。一心要和儿子夺君位的蒯聩只得躲起来等待时机。

卫出公继位后,重用表兄孔悝(kui)。原来孔悝的母亲正是蒯聩的姐姐,卫出公的姑姑。孔悝的父亲孔圉(yu)死后,母亲与父亲的家奴浑良夫私通。这在当时是有违礼法的事情,浑良夫与主母私通可是死罪。蒯聩得知后便潜回卫国,暗中与姐姐和浑良夫商议,要他们胁迫孔悝助自己夺回君位。三人一拍即合。

但孔悝不愿意帮助舅舅蒯聩反对自己的表弟,死活不答应,吓得躲在厕所里不出来。蒯聩则建立了歃血为盟的土台子,姐姐和浑良夫则拿着武器命人将孔悝从厕所里拖出来。因为事情仓促,找不到牛来当祭品,他们慌忙的杀了一口猪以作盟誓的祭品。

孔悝的家臣眼见事情不妙,纷纷逃出城外。卫出公听说父亲回来准备发动政变,也不组织人反抗,而是迅速的逃离了都城。子路听说后,抱着“食其食者不避难”的决心,火速入城解救孔悝。

子路在城门外遇到刚从城内出来的师弟子羔,并诉说了自己要入城救孔悝的想法,子羔劝说子路说:“此时城门已经关了,况且城中即将大乱,师兄还是快随我逃离这是非之地吧。”子路不为所动,趁着有使者入城的机会跟随而入。子路赶到孔悝的住所,见到蒯聩等人正逼着孔悝答应一起夺位的要求。

子路高声对蒯聩说:“太子您为何一定要逼迫孔悝呢?您即便把他逼死了,别人也会反对你的这种行为啊,请释放他吧。”

蒯聩不听,子路听说蒯聩生性胆小,便在土台下放火,逼迫他释放孔悝,蒯聩恐惧,命身边两个年轻力壮的武士石乞、壶黡(yan)从土台上冲下去,除掉子路。此时的子路已经是一个六十三岁的老翁,自然斗不过这两个武士。打斗中,子路的帽缨被打断,子路对着敌人说了这样的话:“君子死而冠不免。”意思是说:“一个君子,即便在死亡来临的时候,也不可以不注重自己的仪表。然后受伤的子路将帽缨重新结好,对方也丝毫没有减缓攻击,子路就这样被剁成了肉酱。

而远在鲁国的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的消息后,伤心的说了一句:"子羔估计是会逃回来的,但子路恐怕是没命了。”确实,正如老师所预料的那样,固执的子路为了实践儒家的理念,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成为了这次政变之下的亡魂。

喜欢好好学习12345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好好学习12345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