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孟姜女故事战国时即已流传,经历千年后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送交者: MyNarcissus[♂★★★声望勋衔13★★★♂] 于 2022-10-05 18:29 已读 833 次 1 赞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孟姜女哭长城”乃是民间流传的著名故事之一,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称“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而该故事同时也成为了秦始皇残暴的一个侧面证明,那么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实际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与秦始皇和秦国均无关系,该故事经过长期的修改和完善,其实早已脱离了原本的面貌。

原型早于秦始皇三百年,且与修长城毫无关系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乃是“杞梁之妻”,最早见于《左传》,其中记载了“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莒人形成,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一段故事,这段故事不仅比秦始皇早了三百年,而且发生与秦国并无关系。

春秋时期,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齐国大夫杞梁率军讨伐卫、晋两国,回师之后,又于次年率军跟随齐庄公攻打莒国。身为先锋的杞梁,与华还率少数甲士夜出隧险,突击至城郊,莒君以重赂约和,杞梁拒不接受,后在交战中被俘身亡。

齐庄公率兵归国途中,于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便向其吊唁。而杞梁的妻子却拒绝道:“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优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齐庄公于是便前往杞梁家中,正式举行了哀悼仪式。


虽然《左传》并未记载“杞梁之妻”的真实姓名,但从其所作所为来看,显然是个知礼、知节的烈性女子,然而透过其事迹不难看出,这个故事不仅与秦始皇和秦朝毫无关系,与修长城也是毫不相关。

战国以后故事屡遭更改,秦始皇从唐朝开始背黑锅

如上所述,“杞梁之妻”这个故事与后来的“孟姜女哭长城”简直毫无关联,究其原因便是这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早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接下来,我们就简单梳理一下,从战国至明朝,“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的修改历程。

1、战国时期:“哭戏”开始出现。《孟子·告子下》有载,“淳于髡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锦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由此可见,到战国中期,约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年)左右,故事便已经开始发生改变,甚至由此导致“杞梁之妻”的哭腔成为了齐国的时尚,导致齐国上下纷纷效仿,进而演变成了齐国的“国俗”。这股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西汉时期,西汉时期尚有很多人对此予以了赞美,例如枚乘《玉台新咏》中的“谁能为此曲,无奈杞梁妻?”再如王褒《洞箫赋》中的“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 6park.com

2、西汉时期:哭塌城墙情节出现。西汉中期后,随着新儒家思想的诞生,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开始广为流传,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杞梁之妻”的故事再度被重新创作。刘向的《列女传·齐杞梁妻》有载“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諴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君子谓杞梁之妻贞而知礼。”而后世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更是直接指出孟姜女哭崩了莒城。由此,烈女节妇的故事,开始向着凄美爱情的故事不断发展。


陈琳

3、三国时期:与长城开始关联。在陈琳创作的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中,深刻反映反应了修筑长城给当时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后经王翰作曲,开始在民间广为传唱,其中言道,“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饮马长城窟行》中本无具体人物,但因有“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几句,于是便有人将之与“杞梁之妻”联系了起来,其中“死人骸骨”变成了杞梁的骸骨,“贱妾”则被具体为杞梁之妻,杞梁夫妇的故事就此被与长城联系了起来。

4、北齐时期:杞梁从武将变成了民夫。在北齐天保三年(552年)至承光元年(577年)之间,北齐为防止突厥、契丹南下和北周西进,曾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前后超过八次。繁重的徭役,使得民间怨声载道,于是百姓们便充分发挥想象,将北齐朝廷的暴政,与秦代修筑长城的苦役相联系,使得“杞梁之妻”的故事又开始逐渐带有了反筑城徭役的意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杞梁开始从为国捐躯的武将,逐渐演变为了深受徭役之苦的民夫;杞梁之妻也开始向着寻夫认骨、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开始过渡。

5、唐朝时期:孟姜女故事基本定型。唐代《雕玉集》收录的《同贤记》中,记载了孟仲姿的故事,其中写道:燕人杞良为逃避秦始皇筑城苦役,逃匿至孟超家后园树上,见到了正在池中洗澡的孟女仲姿,孟仲姿因身体被杞良看见,于是便以身相许。婚后,杞良又返回筑城,主典怒其逃走,遂将其打死,并将尸体筑于城内。仲姿寻夫,至城下痛哭,城墙崩倒,露出尸骨,不能辨认。仲姿刺指血滴骨,终得丈夫遗骸,收回安葬。在这段故事中,齐国的杞梁变成了燕国的杞良,故事情节也更加生动感人,而且故事也开始与秦始皇修长城联系了起来,就此奠定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的基调。


贯休

6、唐朝时期:明确被哭倒的就是秦长城。唐朝僧人贯休在《杞梁妻》中写道,“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寒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这首诗词对春秋以来杞梁夫妇的种种传说来了个大汇总,并开创式的提出了“秦时死于筑城的范郎”的新传说。唐朝中后期,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乱和繁重的劳役,这个新的故事开始广泛被百姓们接受,并以此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7、唐末宋初:“送寒衣”情节出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石室里发现的一批唐代、五代珍藏书卷中,有一批以当时说唱文学故事为底本的“变文”,被称为“敦煌变文”。其中《敦煌掇琐》中有“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子不复归。造的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之语。按照所述,秦始皇从今天甘肃、宁夏附近征调了大量民夫去修长城,征夫生活在西北寒冷之地,到天气寒冷之时,妻子们便会将做好的厚衣服送去给他们,这便为故事增添了送寒衣的情节。

8、明朝时期:故事得以彻底完善。到明朝时期,由于明朝大修长城,不堪徭役重负的百姓们虽然心中不满,但却不敢对当朝者说三道四,便只好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在了一千多年前、同样以修长城而闻名的秦始皇身上,这使得“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再度拥有了广泛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戏曲小说的广泛流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得以进一步完善,其中杞梁又被改为了“万喜梁”或范喜梁,其中又增添了招亲、千里送寒衣等故事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从春秋时期的“杞梁之妻”,到明朝时期的“孟姜女哭长城”,整个故事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传中,早已被传的面目全非,原本与秦始皇和秦朝、与修筑长城毫无关系的故事,最终却让秦始皇背了黑锅。

当然,也正是由于传说历经多次改编,导致全国各地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版本众多,例如仅孟姜女的名字便有杞梁妻、孟姜、孟姿、孟仲姿等,杞梁的名字也有杞良、范良、犯良、范杞梁、万杞良、范喜良、万喜良、范希郎、范士郎等,而两人的出生地、孟姜女的死法、哭倒长城的长度等同样说法众多,根本无法做到统一。

喜欢MyNarcissu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