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几万中国士兵饿死病死在野人山谁负主要责任?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8★★★★♂] 于 2022-10-05 23:44 已读 1101 次 2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这事其实挺复杂,很难简单地把责任归咎在某个人身上,在1942年4月29日的联合军事会议上,杜聿明已经跟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闹翻,因为就在这一天,日军第56师团秘密奔袭腊戌得手。这就意味着,中国远征军撤退回国最近最安全的路线“滇缅公路”,已被敌人彻底切断,远征军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6park.com

(新38师师长孙立人) 6park.com

面对日军整整一个师团的凭险据守,中、美、英三方的司令官们,都认为远征军主力几乎没有什么希望能够杀开血路,再经滇缅公路退向云南了。最佳的方案是就地折向西北,然后退入印度东部,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日军在该方向尚无重兵。

但是英国人的话说得很难听:鉴于日军攻占腊戌的严重局势,英国政府允许远征军及其装备到印度“避难”,按照所谓国际惯例,远征军官兵入境前要申报“难民身份”,由英军予以收容,并在指定地点集中管理。

此时罗卓英已经到任,还没等这位远征军司令长官开口,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首先就爆发了,娘的,我们是你们英国人邀请来“联合作战”的,怎么从战场撤退还要成为“难民”?当然这都是心里想的,发言仍然是克制和客气的: 6park.com

(亚历山大将军) 6park.com

“先生们,我的部队不能接受亚历山大将军的好意,既然我们从中国来,就要回到中国去,我想我有自己的国家,不必上印度去做难民,我相信日本人挡不住我的道路,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话”,根据史料记载,杜聿明发言完毕:“戴上军帽,凛然退场”。

罗卓英倾向于撤往印度,可问题是他跟杜聿明不是一个系统的,而杜聿明掌握着实际兵权,并且也有直接“上奏”的权限,换句话说,他实际上指挥不动杜聿明。

无奈之下,罗卓英只能跟随史迪威,带着远征军司令部机关西行,于5月23日到达印度英帕尔,期间不断发电劝说杜聿明西来,可是没什么效果。 6park.com

6park.com

说明一下,远征军当时并非全部集中在一起,其中张轸的第66军主力(军部加两个师)已经在滇缅公路上溃败(腊戌就归第66军防守),被日军撵着退往滇西方向;而甘丽初的第六军在遭受重创后,所部三个师沿中缅泰交界地带,自“景栋路线”撤回云南。

因此杜聿明率领的部队,是第五军全部(军直属队、新22师、新96师、第200师)加临时指挥的第66军之孙立人新编38师,共计四个师60000余人。盖因第五军编有战车、重炮、汽车等直属部队,无论人员装备,都是第一期中国远征军的绝对主力所在。

这也是罗卓英带不走杜聿明的原因之一,毕竟第五军只听后者的。也是在4月30日当天,重庆直接电询杜聿明:撤回国门有无把握?杜光亭仍然信心满满,表示已命令军主力抢占缅北重镇密支那,撤回国内“可望成功”。 6park.com

(注意两个蓝圈的位置) 6park.com

从这一天起,史迪威、罗卓英率领的司令部,跟杜聿明的军部加四个师正式分道扬镳,一个向西,一个向北。其实杜聿明率部北上的途中,也有若干向西的岔路,均可撤往印度,然而第五军官兵完全无视,坚决一路向北。

气节固然可佳,笔者却不认为杜聿明的选择是个好主意,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滇缅公路中断的态势下,第五军即便顺利到达密支那,也是要翻越中缅边界海拔5000米的高黎贡山,才能返回云南境内,那将意味着,第五军必须放弃全部的坦克和重炮,轻装爬山回国。

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机械化第五军,那是抗战初中期中国军队的宝贝,装备了从国外进口的大部分坦克、装甲车,同时编有重炮团,这样一支部队抛弃重装备翻山回国,损失实在太大了。那些坦克、装甲车和大炮,可是勒紧裤腰带买回来的。 6park.com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6park.com

此间杜聿明也有所动摇,于5月7日再次致电重庆请示行止,得到的回电是:“我军应即向密支那、片马转移,勿再犹豫停顿”。校长的意思很明确,第五军绝不能去印度,既然腊戌走不通,那也必须通过缅北再翻山回国,第五军于是遵令继续北上。

仅仅一天之后,杜聿明就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日军第56师团主力,再次长途奔袭已经占领密支那!杜聿明惊愕之余,命令余韶的新编第96师立即攻击前进,企图夺回密支那,然而日军在飞机的助战下,轻易击退了余韶的进攻。

现在一道难题摆在了杜副司令长官面前:可以转向西,执行罗卓英的命令退入印度,但是那么做既没有面子,也违背了校长的意旨;可以继续强攻密支那,杀出一条血路来,然后翻越高黎贡山回云南;也可以绕过密支那,部队穿过胡康河谷再靠向中缅边境。 6park.com

6park.com

第一方案,被杜聿明首先pass掉了,第二方案其实是可行的,战后查明,日寇第56师团到达密支那的是大约两个联队的兵力,算起来也就7、8000人,而第五军加新38师拥兵60000余,还有优势的炮火和装甲部队,决死一战应该能够突围成功。

可惜在这一瞬间,杜聿明缺乏强攻的勇气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冒险精神,被新编第96师的进攻挫败所影响,也放弃了第二方案,最终选择了窝囊而又危险的第三方案:全军绕过密支那,钻入胡康河谷撤退,而胡康河谷原始森林密布,又被称为“野人山”。

1942年5月9日的夜里,第五军军部在“卡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杜聿明宣布了作战计划:军部和直属队附新22师为一路、新96师和第200师各自为一路,绕过密支那翻越高黎贡山分头回国,孙立人率新38师在卡萨以南,负责阻击日军的追兵,掩护全军撤退。 6park.com

(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杜聿明) 6park.com

孙立人大为不满,一是认为钻进野人山是条死路,二是认为杜聿明偏心眼,生死关头要拿新38师垫底,加之他本就不是第五军的将领,于是抬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要求单独率部撤往印度,一番争吵下来,孙立人和新38师终于离开第五军的战斗序列,兀自西去。

就这样,第五军军部和所属的三个师,踏上了艰难的归国之路:戴安澜的第200师,从密支那的东边穿越山林,向高黎贡山前进,沿途遭遇日军多次的截击和伏击,戴师长战斗中重伤,在距离祖国几十里的地方牺牲,全师最后仅余2600余人。

余韶的新96师担任断后任务,于5月16日退入野人山,先向北再向东,总算翻越高黎贡山,于8月17日陆续抵达滇西的剑川,全师仅剩2000余人。而第五军军部和新22师,在进入胡康山谷之前,接到了杜聿明那道悔恨终生的命令:弃车上山。 6park.com

6park.com

根据这道命令,所有战车、重炮、汽车部队卸下了重装备的关键部件,比如瞄准镜和内胎等等,然后将所有战车、火炮和汽车炸毁,人员携带轻便武器,牵着一些骡马,分头钻进了无边无际的热带丛林,各种装备扔得满路都是,怎一个惨字了得?

更要命的是,这是一条充满沼泽、瘴气、无粮的死亡之路,不时还要遭到日军的偷袭,所以第五军军部、新22师和新96师损失非常惨重,仅廖耀湘的新22师就有2500余人倒在了野人山里,加上军部和新96师的损失,远征军在野人山牺牲者应该在万余人左右。

因此也需要澄清一下,第一期中国远征军在败退时,伤亡损失不都是在野人山造成的,司令长官部、第六军和第66军根本没有踏入野人山,包括第五军的200师也没有进入胡康河谷,大部分的损失都是在分路撤退中,出现的病患和战斗伤亡。 6park.com

6park.com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兵力九个师103000人,伤亡56480人,损失率高达55%,其中战斗伤亡仅20000余人,余皆因为撤退组织不力所造成的,确实令人唏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杜聿明的军部和新22师,最终也未能穿过胡康河谷前往高黎贡山,而是在罗卓英、孙立人的接应下,于7月25日撤到了印度。

随后新22师留下来,跟新38师一起组建了“驻印军”,差点因病饿而死的杜聿明,是不久坐飞机回国的,身体也遭到巨大损害。 6park.com

6park.com

这就是第一期远征军的悲惨撤退史,一定要分清责任的话,战略上的责任肯定应由英军承担,如果英国人认真履行盟军的义务,与10万远征军努力配合作战,日本人根本不可能迅速取胜,又何来仓促撤退的一幕?

“领导责任”蒋校长则是没跑的,不顾实际强令第五军回国,政治上的考量多于军事,让数万将士埋尸异域。“直接责任人”当然是杜聿明,罔顾缅北的军事形势和复杂地形,一味执行校长的命令,让远征军遭到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话说回来,损失多少官兵并不打紧,杜聿明表现出来的“忠诚”却更为重要,所以从这时起,黄埔一期的杜聿明弯道超车,成为炙手可热的嫡系将领,不久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卫总司令。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