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73年上海女知青为报救命恩,嫁给贫穷残疾人,相守40年两子皆成材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2-11-28 16:02 已读 1040 次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1992年,安徽蒙城县藕塘镇小潘村的知青沈锡美回到了上海的娘家。

邻居亲戚都不能理解,受过良好教育、长相出挑的沈锡美不仅嫁到了穷乡僻壤,还选择了一个哑巴做丈夫。

这次她回来就是因为小潘村遭了水灾,家中颗粒无收,沈锡美不得不让丈夫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她则回到上海打工。


左1为沈锡美

她并不是乞求娘家的可怜,也不会想要娘家来补贴她的生活,她离别故乡多年,现在回到这个城市,做点小生意,也干过勤杂工,当过保姆,甚至在外滩卖唱……不过就是想要让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和生活。

沈锡美的侄女邀请她去喝咖啡,沈锡美到了之后发现同桌的还有一位穿着体面的老板。

她原来没有怎么在意,聊天之中才意识到侄女这是想要把她介绍给对面坐着的这位大老板,要她和丈夫离婚。

这次“相亲”回去之后,沈锡美大发雷霆,她对家人说:“我的不幸和我的婚姻有很大的关系,但到现在我也不后悔,老闷救过我的命,我不能做对不起他的事儿。”

沈锡美说着说着就哭了出来,家人们终究还是放弃了让她离婚的想法。

这条路是沈锡美自己选的,她就是吃再多的苦也要走下去,她的一生坦坦荡荡,虽然辛苦但是心满意足,从没有觉得自己嫁错了人。

至于那些总是在背后议论的人,沈锡美根本不在意,如果为了钱,她当年就不会下定决心留在农村,她的至情至性,也成就了一段至美至纯的知青爱情故事……

1971年秋天,沈锡美和三名同学一起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到了小潘村。

这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和繁华的上海有着天差地别,整个村子也不过只有十来户的人家,人口80多人。 6park.com


女知青们刚来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住,队长就带人把生产队三间废弃的牛屋打扫打扫干净,让知青们能住进去。

上海的姑娘穿得很漂亮,说话也细声细语,乡亲们就像是看什么大人物一样,远远地围观着他们,弄得几个姑娘非常不好意思。

队长最后也很无奈,对乡亲们说:“大家都回去吧,别围着看了,把人家姑娘都看得害羞了。”

于是,村民们都回去了,牛屋的门口就十几个孩子还在看着她们嗤嗤直笑。

沈锡美还注意到,孩子身后还有个小伙子,他没有走。

队长对那个小伙子说:“老闷,你回去赶紧让你娘烧火做饭,几个姑娘已经饿坏了。”

小伙子点点头,一声不吭急忙忙走了。

沈锡美听队长说,这个小伙子叫郑德聪,是个哑巴,所以村里人喊他“老闷”,郑德聪家就住在沈锡美她们的宿舍隔壁,所以队长就让郑家的母亲给她们做饭。

几个女生没想到郑德聪看起来眉清目秀的,竟然是一位残疾人,都唏嘘不已。晚上郑德聪给姑娘们送饭的时候,沈锡美看到郑德聪一直脸红着,觉得这个羞涩的小伙子实在太过可惜。


郑德聪用手比划着请几个姑娘吃饭,姑娘们已经饿坏了,抓起花生就吃了起来。

这天晚上,沈锡美和三个同伴怎么都睡不着。

这里的居住环境太差了,土墙透风就算了,墙上还残留着牛粪,屋子里有着根本就清除不掉的尿骚味儿。

单单是这种味道就已经让她们受不了,沈锡美第一个哭了起来,四个姑娘一夜未眠。

第二天就下雨了,女知青们知道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她们必须在冬天之前改善自己的生活,而第一步就是要适应环境,学会照顾自己。

队长说,你们都是成年人了,乡亲们都很忙,不可能安排人每天都来帮你们做饭,你们必须学会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

这天轮到沈锡美做饭,水缸里面又正好没有水,她要去挑水。

水井在村的南边,距离他们住的地方有40米远,这秋雨一连下了好多天,农村的地不好走,现在又特别泥泞。

沈锡美一路踉跄着走到了井边,结果腿一打滑,整个人都摔了下来,水桶和扁担都甩出去了。

郑德聪正好路过,赶紧走了过来,他依旧是满脸通红,朝着沈锡美笑了笑,赶紧将桶和扁担捡起来,扛在肩膀上,帮沈锡美挑水回去。

从这件事之后,只要轮到沈锡美做饭的那一天,郑德聪都会过来帮她挑水,并且将一缸水都装满。

几名女知青的到来,给贫困荒凉的小村落带来了生机,原来村庄闭塞的环境让人们日复一日过着一样的生活,知青们为他们讲述城市之中的新鲜生活,一下子成为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人。


除了孩子之外,郑德聪作为她们的邻居,也成了最常来知青点帮忙的人。

村子的四面都是河,如果想要去赶集或者平时买点东西,就要趟着河走出去。

这对刚来的几名女知青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困难,她们根本就不敢下河。

这天,沈锡美一定要出去买点生活用品,她站在河边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把鞋子脱了下来,准备走着过河。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郑德聪过来了,他用手比划了半天,沈锡美才知道他的意思是说可以背着沈锡美过河,他经常走这里走,非常清楚怎么走好走。

沈锡美有点不好意思,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郑德聪就这样背着沈锡美过去了,沈锡美很感动。

虽然村子里的这几天过得很不好,和上海的生活简直是天差地别,但是这里的乡亲们对她们真的很包容,也很照顾。

到了河对岸,沈锡美询问郑德聪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过河的,郑德聪却没有朝着沈锡美比划,而是嗯嗯几声就走了。

等到沈锡美回来的时候,郑德聪竟然已经在河边上等待着,再一次将沈锡美背了回去。

后来只要沈锡美过河,郑德聪都会把她背过去。

郑德聪如此照顾沈锡美,别说是沈锡美,就是住在一起的同伴们都看出了郑德聪的想法。


她们询问沈锡美:“每次被老闷背着过河是什么感受?”

沈锡美无所谓地说:“就和坐船坐车一样的感受,不过就是过河嘛!”

嘴上这么说着,沈锡美心中其实是又甜又酸的。

她能感受到郑德聪的格外关心,但她将来是肯定要回上海的,不可能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过半辈子。

更何况,郑德聪是一位残疾人,做朋友就算了,如果做爱人将来要承受很多非议,以及生活之中的不便。

郑德聪也是一个自卑的人,他只是默默地喜欢着沈锡美,情不自禁地为她做着自己能做的一切,他似乎也明白,沈锡美就像是偶尔飞来的蝴蝶一样,早晚会离开,他从来不会向沈锡美索求什么。

就这样,沈锡美熬过了这年的寒冬,最终迎来的春节,姑娘们告别了乡亲们,暂时回到上海和亲人团聚。

郑德聪已经习惯了每天都能看到心上人的日子,他从来都没有什么妄想的,只要看她过得好一点,他心中都会满足一点。

明明知道沈锡美回上海要比在这里过得好,但他的心却空落落的,干活儿都没有一点精气神。

这大概是郑德聪长这么大过得最孤单的春节,整个人都蔫蔫的。

刚刚过完年,他每天都会到小河边站着,远远看着,等着沈锡美回来。


他怀念从前可以背着沈锡美过河的日子,他甚至有点暗暗窃喜,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他可以和沈锡美靠得这么近,有着两人单独的美好回忆。

在浓烈的思念之下,郑德聪也在一直告诫自己:我是配不上人家的,我不能阻止她走向属于她自己的未来。

过了正月,沈锡美回来了,郑德聪将她背过了河,再一趟一趟帮她搬过行李。

他没有让沈锡美知道,其实他在这里等着她很久很久了。

沈锡美这次从上海回来给郑德聪带来了很多糕点,送到郑家,和郑家妈妈说这是感谢平时郑德聪将她背过河和挑水的,也谢谢邻居一直以来对她们几个人的照顾。

郑家妈妈很高兴,一直对沈锡美笑着,弄得沈锡美都不好意思。

1973年夏天,到了雨季,河水暴涨,一下雨地里就很难行走。

沈锡美正在田里劳作,因为中暑感觉到头晕目眩,她走到河边,想要洗一把脸,没想到一蹲下来就感觉到天旋地转,就这么直接栽进河里了。

郑德聪正好在沈锡美附近的田埂上锄地。

他一抬眼看着沈锡美好像不舒服的样子,正犹豫着要不要来问一问,就见她“扑通”一声落水了。

郑德聪就像发疯了一样跑过来,他不能喊,只能急切地“啊啊”叫着,跑到河边直接跳到河里。

刚刚下过雨的河水很湍急,幸好郑德聪水性好,又使出了全力,最后找到了沈锡美,将她背上了岸。

沈锡美已经没有了意识,其他几个女知青听说后也赶紧跑过来,急得直哭,又没有什么办法。

郑德聪把沈锡美背着,把她架到了一头驴子旁边,让她脸朝下趴在驴背上。


郑德聪牵着驴一直走着,走了很久很久,村里的孩子们都跟在后面喊着沈锡美的名字。

郑德聪眼泪落了下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已经走了半个小时了,围观的乡亲觉得已经没有希望了,只是没有人敢上前劝郑德聪。

也许是上天怜悯郑德聪,沈锡美突然哇一吐出了脏水,然后哭出了声,她竟然起死回生了。

女知青们赶紧围上来将她带回了家,村里的几个妇女也赶去烧水照顾,也有人去请了乡村赤脚医生来看看。

郑德聪还是像从前一样,只是远远地看着。

沈锡美感觉好点之后,姐妹们跟她说是郑德聪把她救上来的,沈锡美在心中一直犹豫不决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从前沈锡美觉得,郑德聪的后背就像是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只是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让她觉得自己和郑德聪是有缘无分的,但这次她落水,为什么就正好是郑德聪救了她呢?

她觉得上天就是安排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郑德聪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对郑德聪也有爱慕之心,她决定要嫁给郑德聪。

沈锡美和娘家人提起这件事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甚至在1974年11月24日沈锡美和郑德聪结婚的时候,娘家人一个都没有来。

沈锡美的母亲甚至说:“你要是非要嫁到农村,以后就别回娘家了。”


沈锡美却回答母亲:“他救了我的命,我嫁给他没有错,再多的苦和累我都会一个人扛着。”

沈锡美的父母还让大哥来到小潘村劝阻,大哥说了很多,也将父母的意思都带到了,但沈锡美却对大哥说:“老闷人是很好的,对我真心,除了他之外,我谁都不会嫁。”

小潘村迎来了这个大喜事,善良美丽的沈锡美嫁给了憨厚老实的郑德聪,家家户户都为他们高兴,在结婚当天都为他们贴上了喜字。

在这个贫穷的村子里,郑德聪家里的经济情况还要算是倒数。

家里只有三间破草房,床是用杂木板子打出来的,家里最值钱的家具就是这个,连饭桌都很粗糙,这就是这对夫妻俩的新房。

一年后,沈锡美和郑德聪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为了省下几十元的接生费,沈锡美舍不得去医院,就在家里冒着生命危险生下了孩子。

原本自卑的郑德聪觉得人生突然就圆满了,妻子和孩子是他最为骄傲的“财富”,他经常赶着牛车带着妻儿走在乡间的路上。

可就在孩子两岁的这年冬天,孩子身上突然冒出了很多疹子,高烧不退,沈锡美和张德聪赶紧将孩子送到镇上的医院,可还没等张德聪把孩子背过小河,孩子就夭折了。

张德聪说不出心中的悲痛,用棉袄抱着孩子闷声痛哭着。而沈锡美当时就晕了过去,好久都没有缓过来。


1978年夏天,和沈锡美一起来的三个姐妹都要走了,现在只剩下了沈锡美一个人。

在上海的母亲说着和女儿断绝关系,但听说女儿吃了这么多苦,还承受了丧子之痛,心中很是心疼,一直挂念着女儿。

沈锡美的妈妈退休后,曾经亲自来小潘村找沈锡美,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女儿的家,作为母亲怎么可能不心酸。

她劝沈锡美能够回到上海顶替自己的工作,沈锡美没有同意。

她没有办法放下丈夫不顾,从前没有因为贫穷而嫌弃他,现在也不可能因为更好的机会而抛弃他。

“妈妈,如果我抬脚就走了,他怎么活呢?”

沈妈妈最终没有办法,还是失望地离开了小潘村。

沈锡美后来又生下了两个健康的儿子,郑德聪虽然穷,但是人很勤奋,他们一家子的日子眼见着越过越好。

分田到户后,沈锡美夫妇分到了2亩田地,但沈锡美和郑德聪都不太会种地,别人家的田一亩地能打几百斤麦子,他们家只收了几十斤。


贫贱夫妻百事哀,大儿子那时候7岁,小的才4岁。眼看着大儿子就要到上学的年龄了,沈锡美无奈将大儿子送到上海,寄养在娘家。

生活太艰难了,大的不在身边,小的每天都在喊饿,沈锡美最抗不过去的时候,曾经躺在床上吞下了半瓶安眠药,静悄悄地等死。

就在这个时候,小儿子突然跑过来,一边喊妈妈一边说想要尿尿。

沈锡美顿时不想死了,她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自己,丈夫是有多么悲痛欲绝,儿子要怎么活下去。

她赶紧强迫自己把吞了的药呕吐出来,那一晚之后,她再也没有想过去死,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活出个人样。

沈锡美在娘家也是被娇惯着长大,在农村的日子也养成了坚硬的性格,沈妈妈终究还是舍不得女儿,也会给孩子一点钱,希望能够改变她的命运,但都已经退休的母亲哪里有多少钱呢?沈锡美几乎不会在母亲面前说自己的苦。

1983年,为了改变这个贫苦的家,沈锡美借钱买了一头集体的“退休”的牛,可是第二天牛就死了。后来几年,沈锡美一直尝试着养牛,先后死了6头牛,欠了不少钱,丈夫因为养牛的过程太过辛苦,身体也很不好。

别人家早就通了水电了,沈锡美的两个儿子还在煤油灯下面写作业,喝水都要郑德聪去一里地外挑水。


沈锡美和丈夫

1992年安徽发了大洪水,沈锡美离开了丈夫和儿子到上海打工,生活很艰苦,她换了好几份工作,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从没在大城市之中迷失自己。

她赚到的钱都用来还债,或者用在儿子身上,夫妻虽然分隔两地,却从来没有变心过,就这样一直走过了40年的光景。

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后来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在大都市定居,娶妻生子,夫妻俩也到了享福的年纪,在家含饴弄孙,依旧非常恩爱。

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女知识青年,嫁给了一名残疾的农村汉子,一辈子吃了很多苦,但夫妻俩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

他们的故事让很多同龄人唏嘘不已,也许人生的选择有很多,但是无悔的人能有几个?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