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个怪异的宋史切片
送交者: 好好学习12345[★★声望品衔9★★] 于 2022-12-25 9:02 已读 1295 次  

好好学习12345的个人频道

1个怪异的宋史切片

01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

太原保卫战中,甘肃安定张氏的杰出代表张达阵亡。

张达长子张中孚带着手下十余人,冒险深入金军腹地,寻回父亲遗体。

随后,他带着兄弟张中彦一把火把家给点了,南下投奔新君赵构。

张家哥俩对西北一带熟悉,朝廷安排他们在西部军区名将曲端手下担任副手。

泾原一线在曲端治下,成为抗金前线“稳固的侧翼”。

可是大宋历来忌讳武将独当一面。

没来头的,派了一个叫王庶的“搅屎棍”,美其名曰:节制陕西六路兵马。

实则收了曲端的兵权。

曲端生性桀骜,容不得外行指指点点。

二人摩擦不断,把大部分精力耗费在内斗上,导致在与金军的小范围交火中,屡次失机。

不得已,南宋政坛新星、知枢密院事张浚(非大将张俊)以“空降”身份莅临泾原。



张浚

张浚晓得曲端是个刺头,主动示好,搞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宣州观察使。

不久,金人转攻陕西,打算借道四川,迂回灭宋。

张浚催促曲端出兵拒敌。

曲端也是老兵油子了,以“避其锋芒”为由拒绝。

张浚便借此免去曲端兵权,打发到万州(今重庆万州)吃烤鱼......

最终,张浚以“指责皇帝”的罪名逼死曲端。

02 

张浚的到来,成了张中孚兄弟的人生转折点——

张浚对张中孚很看重,提拔他为镇戎州(今宁夏固原)安抚使,甚至当自己外出巡视时,还一度让张中孚代理帅府事务,相当于总助。

不过,张浚此人是有名的志大才疏,对于军事调度、统兵打仗,几乎是白给。

建炎四年(1130年),宋金双方在富平进行了一场惨烈大战。

张浚刚愎自用,强令五路大军全线出击。

永兴军(负责人吴玠)

环庆路(负责人赵哲)

熙河路(负责人刘锡)

秦凤路(负责人孙渥)

泾原路(负责人刘锜)

结果被一举击溃,失地千里。

捡回一条命的张浚事后追责:

环庆路负责人赵哲临阵先退,斩!

熙河路负责人刘锡作战不力,贬!

这引起了众人不平。

赵哲的手下更是心怀怨恨,献出环州(今甘肃省庆阳市),投靠了西夏人。

张浚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让泾原路负责人刘锜北上夺回环州。

这让原本就薄弱的泾源腹地——渭州雪上加霜,直接暴露在金军铁骑下。

而留守渭州的正是张中孚、张中彦兄弟。

两兄弟本就对曲端的死、张浚的赏罚不公心存怨念,更兼瞧不上“小字辈”的刘锜。

再者,原本局势尚可的川陕一线,被张浚瞎折腾,实在是不堪。

他们思之再三,也献城投降了!

对于能主动归附的宋将,金人总是不吝封赏:

张中孚被任命为镇洮军节度使、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安抚使;

张中彦也封了个秦凤路经略使。

03 

宋军虽然不经打,但是真扛打。

拖了好几年,金人一直吃不下去。

反而折腾出岳飞、韩世忠这样的狠角色。

金人决定改变计划,转做长线——

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关中平原这一区域内安插傀儡政权,作为战略缓冲。

被选中的代理人正是刘豫,国号:伪齐。



伪齐建立 - 1130年形势图

当汉奸,没点儿穷凶极恶的技能是不行的。

扶持你可不是仅仅充当吉祥物,关键时刻得冲在前面(为大金国的统一事业当炮灰)。

刘豫很擅长这块业务。

比如,为了壮大炮灰队伍,搞征丁入伍:

“以每五户为一保,任命各村寨的大户作为话事人;一户人家若有两个男丁,则出一人参军;若只有一丁,则只承担夜巡任务。”

弄得辖区内人人自危。

再比如,刘豫为敛财,力推“什一税”。

“什一税”这玩意儿,最早是和井田制相伴相生的,西周时就有。

规定:在井田之外的土地上耕种,种出多少按照十分之一的比例纳税。

这实在有点不讲道理,到西汉文帝时就被取消了。

陕西被划归伪齐管辖。

张中孚的泾原路自然也在其中。

张中孚对刘豫的这一套“组合拳”很反感,借口区域内土地贫瘠,且老百姓早已习惯北宋的户籍管理办法(保甲法),如今贸然更改,势必导致人口流失。

拒不奉命。

由于张中孚坐镇陕西,可以直接遏制宋将吴玠、吴璘在川蜀地区的进兵,并有利于诱降关陕地区的宋军,金国上层对他很看重,没追究抗命。

后来,张中孚一直坐到了陕西诸路节制使的位置,俨然一个“西北王”。

04 

绍兴八年(1138年)年底,金与南宋首次和议。

按照最新的双边协议,南宋向金称臣,贡献岁币,金要把河南、陕西的土地“赏赐”给小老弟。

那么问题来了——陕西方面的负责人张中孚该如何安置?

南宋方面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以宰相吕颐浩等为首,觉得应该对张中孚“谕以德意,许之久任,庶不致疑”,好吃好喝好招待,承诺一个“铁饭碗”,人心不就收揽了?

坐镇川蜀的吴璘则不这么看。



吴璘画像

老吴的观点很犀利:

张家兄弟手握重兵,不可轻信(吴璘亲眼见证了张氏兄弟的叛逃),一旦金人毁约,他们立马就成为敌人安插在川蜀地区的一把刀子,后果不堪设想。

总之一句话:张中孚就是个变了质的烂番茄!

宋高宗原本是认可张中孚的,但也认为吴璘的判断不无道理。

但拒绝接纳张中孚,势必引起金人怀疑。

怎么办?

有人出了一个主意:

“欲望因其自请,别与差遣。”

接纳归接纳,但另有安排。

绍兴九年(1139年)岁末,张中孚、张中彦回到了阔别近十年的故土。

他们直接来到了临安。

西湖美景三月天咧,春雨如酒柳如烟……

这是张家哥俩有生之年第一次来到大宋行在,很快就被山外青山楼外楼给迷住了。

05 

这就有些奇怪了——

张家哥俩不只是“归正之身”,更是当年的叛逃者。

如此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怎么可能成为座上宾?

而且从赵构开始,包括秦桧等重臣在内,对他们都额外关照。



宋高宗赵构半身像

赵构接见张中孚时,“命坐甚渥”,直接以高档面料的垫子赐座,别硌了屁股。

金银珠宝,赏赐无数。

至于官职——

张中孚被任命为检校少傅、宁国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后加赠开府仪同三司,提举宫观;

张中彦则先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做起,后来担任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实职、虚职一应俱全。

张中孚还希望能把当年战死在太原的老爹一并追封。

宋高宗照单全准。

大半个临安城的人都在感慨:叛徒神气什么!?

甚至传出打油诗:

“张中孚、张中彦,江南塞北都行遍,教我如何做列传?”

予以讽刺。

06 

一年后,金国的主战派完颜宗弼掌握大权,撕毁双边合约,起倾国之兵南下,烽烟再起。

中原乱成一锅粥。

岳飞部连战连捷,故都开封有望收复。



岳飞画像

正当关口,秦桧施展出“暗桩”的技能,借宋高宗意图偏安的执念,上下使劲,强令岳飞撤军。

接着又与完颜宗弼约定,再度启动双边和谈。

绍兴十一年(1141年),第二次宋金和议达成。

此刻,在临安城享受退休待遇的张中孚、张中彦,突然接到任命——出任大宋浙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和福建路兵马副总管。

意不意外?

两个不断变换身份的人,两个在三年前还是金国封疆大吏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大宋的军区司令!

真是宋高宗看中了二人的才能?

这里面肯定另有深意。

完颜宗弼在千年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他赶紧派人去召回张家兄弟。

宋廷不便挽留,千叮咛万嘱咐,礼送二人出境。

更诡谲的是,回归金国的二张,居然没有被政治审查隔离,依然得居高位。

若干年后,张中孚进封崇王,59岁去世。

张中彦回到了陕西,75岁病故,“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07 

回看张氏兄弟的一生经历,甚是蹊跷,解释不通。

是宋高宗故作姿态?

希望给予北方有想法归顺的金国人士做出一个“样板”?

还是利用张中孚兄弟的特殊身份,来达什么目的?

金国又打得什么算盘?

鉴于哥俩不断切换的身份,民间有了不少段子,演绎出他们的传奇经历。

其中,宋末文人周密编撰过一本史料集《齐东野语》,记载说: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也就是张中孚回到金国二十年后,完颜亮起兵南侵。

作为牵制力量,悍将徒单合喜(“徒单”是女真人姓氏)奉命从陕西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入川。

张中孚担任副手。

这位合喜将军一向是个器械控,对汉人的武器装备很有兴趣。

他听说镇守四川的宋将吴璘擅长使用神臂弓,就打算让手下有样学样,安排五千人,昼夜练习。



练了一段时间,举办了一次装备演习比赛。

一阵金鼓齐鸣,金军的神臂弓万箭齐发。

合喜很满意,问身旁的张中孚:“怎么样?”

老张摸着胡子,一阵坏笑:“不怎么样。他们(其中很多是河南河北人)万一临阵倒戈,第一个就会射杀你......”

合喜被吓得,赶紧下令撤掉了这只模仿秀队伍。

其后,合喜还打算越过散关突袭吴璘。

张中孚吓唬他:“兀术当年就没拿下蜀地,知道为啥嘛?蜀道难啊,稍不留神,就陷入死地,还是谨慎性好!”

合喜真听话,乖乖中止了行动。

不久,宋金正式开战。

陕西一线分外焦灼,身患重疾的吴璘抱病迎敌。

多亏有张中孚的情报传送,化险为夷。

张中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周密说,张中孚其实是秦桧指派的间谍,暗中相助宋军。

至于,宋人为啥指着后脊梁骨骂老张“奉先再世”?

根据《齐东野语》——

这年年底,完颜亮死于内讧。

宋廷打算趁机北伐收复失地。

重臣虞允文坐镇四川,效仿诸葛亮由此进兵入关中。

有人推荐张中孚。

虞大人很高兴,许诺保奏以王爵,希望他能直接归顺。

老张激动不已,当即宣布易帜。

可虞大人虽在之前采石大战中立下奇功,但毕竟一介书生,用兵是硬伤,精锐一战拼光,前景一片困顿,举国一片哀叹。

当然,作为偶像级人物,虞大人不能轻易被否定。

所以,最终的“锅”都指派给张中孚来背。

原文如下:

完颜亮败盟寇蜀,主将合喜孛堇,张仲孚副之。先是,吴氏守蜀时,专用神臂弓保险。孛堇曰:“昔我军皆漠北人,故短于弩射。今军士多河南北人,何不习 阅以分南人之长。”遂择五千人,昼夜习 之。一日,设射,于石岩下张宴,以第其中否,岩皆如粉飞坠。酒酣,问仲孚曰:“果何如?”仲孚实秦相陰遣,虽吴氏兄弟,亦不知其谋,每欲剿其族,故金人信之不疑。仲孚欲散其谋,于是缪谓孛堇曰:“用中国人集长兵固善,第虞一旦反噬,则恐无以制之耳。且我每佥中原兵,常制以女真,正虑此也。”孛堇闻其说甚恐,乃渐散之。自后,和好既成,蜀备久弛,有以吴无备告堇,请劲骑数千,先事长驱而入者。仲孚为蜀危之,又谓孛堇曰:“自四太子时,犹不得蜀,设不如意,出危道也。”堇又为之止。

其后,下秦州,取德胜,所至降附,其力为多。时王瞻叔驻绵州,总饷事,王刚中为制帅,治成都。瞻叔请遣重臣镇蜀,时虞雍公方奏采石功,遂以兵书开宣幕。虞知仲孚不忘本朝,欲显招之,乃以王爵告命使持与之,仲孚乃径自屯所归于虞。

既而雍公舍险,出兵平地,一战而败,丧将校七十二人。凡吴所下州郡,不能抚有。及致金人责免敌钱,故所在皆叛。而仲孚屡为画策,亦不见用。中原之民,以为误己,大怒,因不复信之,以至于败云。

09 

《齐东野语》是野史。

“双面间谍”的脚本,也是孤证。

而且,这个疑似“双面间谍”如果存在的话,也只能是张中彦。

因为张中孚其实在完颜亮南征之前就已故去。

不过,不说真假吧,倒是可以解释通了张家兄弟的蹊跷人生。

老王:

不妨大胆揣测一下:

张中孚、张中彦是不是一个人,用了两套人生简历?



喜欢好好学习12345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好好学习12345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