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前国民党中将,拒绝接受改造被关27年,逼死妻子,晚年孤身一人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3-06-02 23:10 已读 975 次 1 赞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国民党留在大陆的部分俘虏应当如何处理,成为了一个头等问题。我党一向提倡优待俘虏,对于愿意承认错误,改过自新的人,一直提倡宽大处理。 6park.com

功德林中的战犯 6park.com

在剩余的国民党人中,有人就积极改过自新,在大陆安享晚年;

有的人却固执己见,冥顽不灵,坚持抗拒改造,最终落得一个孤苦伶仃的下场。 6park.com

6park.com

同样身份,不同命运

黄维和沈醉,是同一时期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当时很受器重。

沈醉在当时与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几人一并被称为“四大金刚”,与徐远举、周养浩并称为“军统三剑客”。

作为著名的军统三剑客之一,他曾培养过很多军统特务,在他的手下曾经折损过不少我党将士们的性命。因此,在国民党战败他被俘虏以后,沈醉对于自己的未来命运一度非常担忧。

他曾经想象过,自己或许会被关起来拷打,或许会不得不粗茶淡饭,清贫一生,可以说,对自己的未来他一直做的是最糟糕的设想。 6park.com

功德林 6park.com

没想到的是,被俘虏接受改造的生活并没有沈醉想的那么糟糕。

当时,他被关进了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在里面一共关押了超过一百名的国民党军的高级战犯。

从沈醉晚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当时的国民党军高级战犯们过的都是什么样的生活。沈醉说,他们在战犯管理所内的所有生活,是由公安部进行直接负责的。

战犯们享受的生活待遇在当时可算是优越,每个月有16元的生活费,比监狱里的其他犯人高出不少。 6park.com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他们的个人自由也得到了很充分的保障,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还要戴镣铐进行严加看管。只要他们不离开战犯所,每个人可以不锁房门,战犯之间可以自由来往或是进行交谈交谈。手铐和镣铐也早更是不存在,早早地就已经去掉了。

精神生活上,管理所每周组织他们看一次电影,还有很多有助于思想改造的书籍可以让他们借阅。

虽然仍然需要劳动改造,但是改造强度并不大,更是从来没有借改造之名让他们吃苦。

高级战犯们在管理所内进行理发、缝纫等等的学习,平常也会挑饭菜开水等。

这样的优待,让包括沈醉在内的很多国民党战犯内心都有所触动,因此很多人都积极接受改造,承认错误,个别表现好的就被提前特赦,可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沈醉也是被提前特赦的人员之一。 6park.com

黄维 6park.com

而黄维的生活,却可以说与沈醉恰恰相反。

黄维是淮海战役中领导国民党军的重要将领,被俘时,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愿说。

当解放军识破他的身份,要求他认罪时,黄维却强硬地表示他什么也没做错,没有罪需要认。他说:“我认为最大的错误就是打了这一场败仗。”

说他的生活与沈醉相反,并不是说他所受待遇与沈醉相反,甚至因为他身体多病,我们的中央在当时还为他提供了额外的医疗关照。

但对于我党的关怀,黄维始终不领情,态度十分恶劣,也正是因为他对于改造的坚决抵抗态度,他辗转几个管理所,在狱中待了足足27年。 6park.com

6park.com

“最硬”国军,名称如何而来?

在私下里,黄维一直被人称为“最硬”国军,但是这个硬并不是表示对他的称赞,而是一种无可奈何,认为黄维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其实他的这种性格,在他早期带兵作战时就已经可以看出来。

黄维是在淞沪会战中的罗店之战中一举成名的。 6park.com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当时,黄维是十八军第六十七师的师长。这场战斗打得颇为惨烈,国民党军死伤严重。苦苦作战坚持一星期后,所有战士除了留下一个电报员传递消息,其余全都上前线了。

这场战争死伤惨烈,最后留下的人连一个师的编制都凑不齐,足以见损失之大。

当时有人大力颂扬黄维的忠勇坚持,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他纯粹是教条主义,不知变通,只知道跟着书本上的兵法硬打,白白折损那么多兵力。

黄维实际上是教书先生出身,因此在他带兵打仗,非常习惯于照着书打。兵法书上的每句话对他来说都要遵守。他性格的固执别扭,坚持己见,从此可见一斑。 6park.com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被俘后,黄维和其他高级战犯一样,被管押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但是他的表现和别人比起来,可谓是十分格格不入。

在这些战犯们入狱初期,为了避免有人产生情绪波动,半夜闹事,管理所在晚上是不关灯的。也怕出了什么事情不能及时发现。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老老实实地接受了。

但黄维偏偏要反对,他义愤填膺地指责这样的行为是如何灭绝人性,丧尽天良,诚心在精神上折磨他们等等。 6park.com

黄维 6park.com

根据沈醉后来的回忆录中的内容,每次管理所对黄维展开批评教育的时候,他总是在别人说话时,放一个声音及其响亮的屁,无疑就是挑衅。

但是管理员对他提出批评的时候,黄维又会说,这只是我不能控制的生理反应,如果你一定要认为我是在说你,那我也没有办法。态度之消极十分明显。

黄维进入管理所时,虽然只有44岁,但是却身患肺结核、淋巴结核等等多种疾病,这都是常年的军旅生活留下的痕迹。组织上知道他身体不好,对他其实颇为关照。

他因为腹膜结核在病床上躺了足足四年,为了补充蛋白质,更好地养病,组织上每天为他提供两个鸡蛋、一斤牛奶,他的饭菜不是人人都吃的大锅饭,而是单独给他另外做的病号饭。 6park.com

黄维 6park.com

因为生病,他无法自主行动。因此需要解决上厕所等生理需求时,经常要接受他莫名辱骂的管理员就得过来将他抱到卫生间去,每当这个时候,黄维就表现得十分不配合,身子扭来扭去让管理员不方便抱他,直到他重重的摔在地上为止。

其实在功德林管理所内,很多高级战犯都像黄维一样身体很差,患有多种疾病。当时组织上一直让管理人员尽力诊治他们,希望良好的健康状态能够帮助他们进行个人的思想改造。

就如杜聿明,他同时患有肺结核和肾结核。在那个年代,能够医治结核病的特效药是一种名叫链霉素的药。

这种药在中国并没有生产厂家,又无法从西方国家转运过来。因此政府特地派人到不辞辛苦地到港澳等地搜寻药物。这样的关照和医疗帮助,其实是花费的代价是很大的。 6park.com

黄维 6park.com

大部分前国民党将领在被捕之初,都曾有过“杀身成仁”的想法。但是他们看到政府对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关怀,从他们个人的切身利益出发,那种固执的思想不知不觉也转变过来了。

但是这份转变,在黄维身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四年多在床上养病的时光并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看着身边同一时期入狱开始改造的同僚们一个个被释放出去,或是回归家庭,或是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黄维无动于衷,因为屡教不改,他后续又辗转几个管理所,被释放的名单上始终没能出现他的名字。

黄维这样的性格,不仅让他自己、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吃苦,更是让他的妻子儿女跟着他一起,度过了十几年的艰难人生。 6park.com

6park.com

辛酸的坚守

黄维的名字,是在1975年才出现在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名单之上的。出狱当天,不少人对这个身材瘦小一脸憔悴的老头,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原因无他,只因为在监狱门口,黄维的妻子蔡若曙正带着儿女来迎接他。 6park.com

蔡若曙 6park.com

不少进行改造的人在进入管理所后,因为同外界交流困难,又不清楚究竟要多久才能释放。很多人的家属亲眷都选择重新开始生活,被特赦后变成孤身一人的大有人在。

因此,他们都非常羡慕黄维还有一个家在等待着他。但是,黄维本人却并不领情。

蔡若曙出身于有名的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者良好的教育,也可称得上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黄维身上的书卷气也是蔡若曙所欣赏的。他们二人结婚后,二人的关系虽然不说亲密无间,但婚姻生活也是幸福的。 6park.com

蔡若曙 6park.com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打了败仗后,蔡若曙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关于黄维的任何消息,当时蔡若曙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真是感觉走投无路。她跟随安排,先后辗转台湾、香港,但内心深处却一直坚信黄维并没有死。

在收到黄维只是被关进管理所进行改造的消息后,蔡若曙一下又有了希望。她带着孩子们偷偷回到大陆,决定自己好好抚养孩子,等待黄维出来。

作为大小姐养尊处优的她,自己找了一份工作赚钱养家,其中辛苦不言而喻。

对蔡若曙来说,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只要黄维好好改造,出来后他们一家团聚,眼前的苦总会过去。 6park.com

蔡若曙和儿子 6park.com

1959年,政府公布了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员名单。蔡若曙买来报纸,和几个孩子满怀期待地将名单从头看到尾,却始终没看到那个她希望看到的名字。

原因无他,当时黄维在管理所里表现出来的言行态度,确实不足以被特赦。

蔡若曙自然感觉到难以言喻的失望,然而更加糟糕的是,后来当她终于有机会去探望黄维,苦心劝告丈夫好好改造,早日出来和妻儿团聚时,得到的确实黄维粗鲁的回应:“这事不用你管!”

希望的骤然破灭让蔡若曙十分痛苦,在当时就吞了安眠药自杀,但是最终因为送医及时,再加上她想到尚且幼小的儿女,终于还是坚持了下来。

与此同时,黄维的思想发生了转移,他不再坚持对于国民党的执念,反而是转到了另一件事上——对于永动机的创造。 6park.com

蔡若曙和黄维 6park.com

在一开始,人们都认为这是件好事,沉迷于永动机的研究发明总比他一直抗拒改造要好。但是黄维那一旦认定某件事就执念过深的态度,还是让他走上了歧路。

尽管在当时已经证明,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推断,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法国科学院在1775年也宣布,不再接受审查关于永动机的发明。

但是黄维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心,不在乎别人说他沉迷于研究是为了逃避改造、违反自然科学。他拒绝接受包括妻子在内的任何人的劝解,一意孤行,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肩膀上还有照顾家人的责任。

在他得到特赦、回归家庭以后,黄维收到组织上的照顾,被安排到全国政协做文史专员,每月可以拿200元的工资,妻子和儿女也都搬到北京定居,生活问题终于被解决了。 6park.com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但黄维还是坚持认为只有发明出来永动机,才能体现他的生命价值。就连当时政府分配给他一套宽敞的房子,他都拒绝了,说要把自己的钱都用于发明永动机的试验。对于家庭,他的态度反而显得十分麻木,整日埋头在自己的研究图纸中。

蔡若曙这27年以来,都过着精神上饱受折磨的日子。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回归家庭,却对她仍然不闻不问。

她的焦虑、辛酸非但没有得到理解,反而日复一日越发严重。根据黄维的儿女后来回忆说,每天母亲都会在家里的客厅坐着,等待父亲下班回来,如果父亲因为什么事耽搁了一会,母亲就会坐立难安。 6park.com

黄维 6park.com

有一天,蔡若曙回到家,兴冲冲地向告诉丈夫关于大儿子的好消息,当时的黄维正在专心研究图纸,骤然被打扰,狂躁地对着妻子吼了一声“滚”。蔡若曙愣了片刻,转身出去了。

然后,她没有任何迟疑地跳进了家门口的护城河。

或许是二十多年的折磨,丈夫的冷漠,让她再也没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在被街坊们的喊声惊动后,不会游泳的黄维直接也跳进了河中,想要把妻子救起来,可惜为时已晚。

妻子的离去对黄维产生了很大的打击。在他的晚年,他终于认识到了永动机是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的。他这一生固执己见,最终却并没有实现任何理想。

1989年,黄维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