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生蛋比不过鸡,长肉比不过鸭,人类驯服大鹅这种家禽的意义在哪?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3-06-05 23:12 已读 1157 次 2 赞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人类驯化鸡大家都能理解,鸡肉鸡蛋速生,料肉比高。鸭也是一样,料肉比都有优势,而且鸭蛋虽然腥味重但是可以做咸鸭蛋。但是家鹅不一样,无论是成长周期还是肉料比都没有优势。鹅蛋的处理方式也很有限,人类在已经驯服鸡鸭的情况下,为何要继续驯服大鹅?


早期人类根本就没有资格挑挑拣拣,能有动物让你驯化都不错了。

我们把时间回溯到7000年前。

人们日常出门配置一条狗,没有鸡鸭,也没有驴马。

田螺山遗址,浙江河姆渡文化的一部分

这里是长江下游今浙江田螺山[1]的一个普通原始部落。

此时第四纪末次冰期刚刚结束不久,人们进入温暖的全新世,江浙地区的生活环境接近热带雨林气候。


此时的野生动物还很丰富,有野牛、野猪、梅花鹿、麋鹿、水鹿、犀牛、大雁、灰雁、野鸭、红原鸡、秧鸡……

但唯一遗憾的是,除了一万年前就自动跟随人类的狗以外,人们根本没有什么能家养的动物。


不过作为早期发展程度最高的人类聚集部落之一,河姆渡的田螺山部落战力也很充沛。

陆上可捕野牛、野猪、犀牛、水鹿,下海还能捕捉金枪鱼。偶尔搁浅的鲸鱼,简直就是天赐食物和武器。

此时河姆渡人也已经初步驯化了野生水稻,开始了农业发展。

人们发现野牛的肩胛骨又硬又结实,于是制成了骨耜用于挖土刨地。


由于野牛等大型动物还没有完全驯化,自然没有后来发明的高效生产工具——石犁。

当遇到牛啊、猪啊、鹿啊、犀牛啊等各种动物吃不完的时候,无论大大小小、成年的还是幼崽,人们选择统统圈养起来。

一开始对于这些野生动物,人们根本就没有想着什么驯化,或许会期待下下崽,但也不会抱太多的希望。

毕竟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圈养起来后,都是不愿意交配的。

但圈养的时间久了,人们竟然惊喜地发现,野猪竟然开始交配,下了一窝小猪仔。


用蔬菜和植物的块根、以及富裕的粗粮把野猪养大,人们就不用跑进丛林里冒着生命危险捕捉大型猎物了。

尝到好处的人们,第一次发现了“驯化”的巨大价值。

这一时期的人们,应该会尝试大量圈养动物,主动驯化。

但他们最终会发现,驯化动物真的太难太难了。

有的动物圈养起来后根本不交配,有的动物像犀牛这样的完全暴脾气。

然而随着种群的不断扩张,人类社会可能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内部危机。这种危机,有可能也是原始部落血腥兼并战争的开始。

熟悉生态学的都知道,当环境非常适宜时,物种种群密度会接近指数型增长。

但随着种群增大,种间和种内竞争都会越来越大,从而增长减慢,最终呈现S型曲线。


然而S曲线,仅仅是一个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会是一个比较强烈的动态平衡。


早期人类的科学技术几近于零,种群发展规模完全受限于生态法则。

末次冰期后,物种丰富,早期的人类种群数量少,带着标枪就捕获大型猎物,因此人们的确会经历类似于伊甸园般的史前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爆发,动物种群急剧下滑,在某一个瓶颈期,人类会突然进入猎物减少,蛋白质匮乏的阶段。

从史前考古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时期殊的瓶颈期,正出现在早期农业革命前后。

此时一方面不断发展的农业维持着人口基础,另一方面肉食来源的匮乏,让人们营养匮乏,甚至连牙齿都发生了退化。

这个时期,通过驯化动物来增加蛋白质的来源,显得十分重要。


然而已经初步驯化了的牛和猪,都有着各自的缺点。

牛成长慢、繁殖慢,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大量食物寻求。猪生长速度倒是折中(虽然现在的猪6个月就能出栏,但在部落时代这至少得一年),繁殖力也强,但缺点就是食量也大。而且猪不能像牛那样放养,具有较大的饲养成本。

它可以在生产力足够高时,成为优质的肉食来源。但早期还很凶猛的“家猪”,对于原始社会来说,依旧让人无法承受大量养殖的代价。

最好有一种长得很快,不需要怎么操心,什么都吃的动物。

于是,人们的目光于是盯向了禽类。

天上飞的红原鸡、绿头鸭、斑嘴鸭、大雁、灰雁都成为人们的目标。

别看红原鸡的后代,乖乖当着人类家禽之首,养着80亿人口。

但祖先性子刚烈,雄性求偶时经常斗殴致死。


早期驯化成本高,驯化收益也迟迟没不见。

哪怕在1万年前,黄河流域的中华原始部落就尝试养鸡[2]。但即真正驯化成功的时间,通常认为已经是4000年前了。

真正培养出体型大、长肉快鸡已经是近代的事情了。

至于鸭,早期野生鸭的雄性竞争,和野鸡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强烈的雌雄性竞争,甚至导致它们的器官都进化成了这个样子:

左雄右雌

再加上野生鸭的飞行能力,个性等种种原因,导致鸭驯化的时间也和鸡相当或晚1000年左右[3]。

总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都导致鸡鸭真正驯化的时间比较晚。

而7000年前的河姆渡田螺山人,在家中无鸡无鸭、猪牛驯化还处在蛮荒的时代,盯上了大雁。

此时人们种植的水稻,超过一半还是野生落粒型的[4]。

每到秋天,一群群大雁落在金灿灿的稻田里[5]。在小孩儿的欢呼声中,人们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猎雁活动。

大雁依靠人类的农田发展延续着自己的种群,人类则通过捕猎增加蛋白质来源。

由于鹅骨骼的性状和硬度上的优势,人们还把鹅骨头做成了骨针、锥子等生活工具。


为了应对缺乏新鲜蛋白质来源的冬季,人们把没吃完的成年大雁或者雏鸟剪掉翅膀羽毛圈养了起来,并尽可能地用草料把它们养得够肥。

其实此时的田螺山人,也没有很强烈的养殖概念,依旧以捕猎为主,养殖为辅。

秋天能捕猎的时候就捕猎,冬天的时候,有养的鹅能吃就直接吃了。

因此吃掉的食物中,存在不少的未成年鹅。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未成熟圈养鹅的骨骼

经过同位素检测,发现这些鹅骨的时间,已经有了7000年。


无论从骨骼的统一性,还是大量未成熟个体,都显示了田螺山人对大雁的早期驯化。

但从总的鹅骨比例来看,它们吃的主要还是狩猎来的雁。这说明了,早期驯化阶段,饲养成本依旧高于狩猎成本。由于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时期的人类可能并没有明显的驯化意识。


虽然早期的鹅需要经过过度喂食(让大雁肥胖)、圈养、减除翅膀羽毛等操作,才能养殖。但在一代代培养的过程中,对这些鹅就形成了无形的选择。那些长得快,变得更加笨重,不容易飞的鹅逐渐成了理想的养殖对象。

当基因和种群变得稳定,也就完成了驯化。

家鹅的演化,一般认为有中国家鹅和欧洲家鹅两个不同的方向:中国家鹅来源于大雁,欧洲家鹅来源于灰雁。然而,田螺山的发现,却有可能颠覆这个结果。


欧洲家鹅最早发现于4000年前的古埃及[6],但却和田螺山发现的早期家鹅相近。基因证据也表明,欧洲家鹅和灰雁的基因距离有15000年,早于除了犬类的所有驯化动物[7]。

因此,田螺山7000年前驯化的鹅,反而可能是今天欧洲家鹅的祖先。

其实无论哪一种动物的驯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几乎所有稳定的驯化动物,都有至少长达三四千年的持续驯化过程(田螺山人就已经在大量狩猎野鸭,但并没有完成驯化)。

《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

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8]。

一般认为人类总共驯化了38种动物:
狗、绵羊、山羊、猪、牛、瘤牛、猫、鸡、豚鼠、驴、家鸭、水牛、马、单峰骆驼、蜜蜂、大羊驼、蚕、驯鹿、野鸽、鹅、双峰骆驼、牦牛、亚洲象、爪哇野牛、大额牛、穴兔、羊驼、雪貂、黇鹿、番鸭、珍珠鸡、鲤鱼、家养火鸡、蓝孔雀、蛮鸽、金鱼、疣鼻天鹅、金丝雀、日本鹌鹑。


人类进入农业阶段初期,狩猎活动减少,食物获取方式向圈养倾斜。无论是具体的食物需求,还是驯养预期,都会促进人们尽可能多地驯化动物。

虽然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主要完成驯化的动物,往往具有饲养成本低、料肉比高、生长速快度、愿意圈养状态下交配、繁殖多或快、性情温和(或驯化成本低)、不易受惊、多为群居(或能大量圈养)等一种或者多种优势。

但原始人的农业生产模式、科技水平,以及动物学认知,都注定了哪些动物能被他们驯化,哪些动物不能被他们驯化。虽然驯化早晚具有不确定因素,但整体来说是和驯化难度正相关的。


如上所分析的关于驯养的知识,对我们而言不难理解,但原始人并没有这样的上帝视角。

当缺少蛋白质来源,需要驯化动物的时候,他们去驯化任何一种动物,都像是开盲盒一样。

能遇到一个能够被驯化的动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天大的恩赐。

对犬类的成功驯化,简直就像开到了一个新手大礼包。

正是因为驯化的难,获得动物蛋白质的不容易,才促使早期先民诞生出动物崇拜。

虽然鹅并没有进入12生肖,但同样存在鹅崇拜(图腾、玉器等)。

商朝的玉鹅

只不过随着驯化的动物越来越多了,再增加上耕牛完全驯化,农业生产力提高,才逐渐让人们在养动物、吃什么动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人类社会发展了,不同的人群对食物又有了不同的追求。

例如,孔夫子就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人们对食物追求的多元化,就注定了养鹅依旧具有经济价值,虽然它逐渐居于禽肉选择中的次要地位。

总之,驯化其实是一个综合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虽然直接饮食需求,是最根本的原因,但其实也可能存在人类的审美因素。从早期部落丰富的配饰就能看出,原始社会就具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审美需求。

就拿犬类来说,除了食性变化(基因突变而能消化淀粉)、群居特征、狩猎能力外,它们对主人的情感纽带,早期类似于狼的形态(符合原始人对力量的崇拜),都有可能促进人类对它们更快的驯化。

7000年前的部落人,会不会像王羲之那样喜欢大鹅,谁又知道呢?


总之,一种动物的驯化是复杂的。现在看起来那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和结果,对于原始部落来说,或许具有各种各样的非凡意义。

有的意义我们能管窥一二,从考古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甚至凭此去想象他们的生活场景,但也有的意义可能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的。

就像必然的总体趋势中,总会有一些偶然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一样。

驯化,同样如此。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