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被一张照片改变一生:8岁飞渡怒江溜索上学的女孩,如今怎样了?
送交者: 曾经的我们[☆★★★声望勋衔15★★★☆] 于 2024-01-16 22:48 已读 6275 次 4 赞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2007年,一张小女孩上学的照片,触动了无数人的心扉。

照片中,这个一米多点的小女孩背着书包,从两座大山之间沿着一根绳索划过,下方就是汹涌的怒江。 6park.com

6park.com

然而,小女孩却并没有害怕的表情,这种上学方式,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随着记者团的跟访,这片神秘而又危险的地方暴露在人们眼前。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里的小朋友们都是通过这种溜索的危险方式上学。

如今,已经16年过去,这片地区会有怎样的变化?迎接孩子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6park.com

6park.com

本文内信息来源于(人民网)2022年7月11日,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穿越怒江的学子

这位溜索道上学的小女孩叫余燕恰,属于傈僳族,她居住的地方是云南省怒江市的马吉乡。

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正值余燕恰八岁,上小学一年级。

虽然年龄不大,但余燕恰已经有两年的溜索道经验,据她后来回忆到,那时候耳边是呼啸的风声,身下是波涛汹涌的江水,每次滑的时候,心脏都在剧烈的跳动。 6park.com

6park.com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生活在怒江两岸的山民来说,这道天堑是进出大山的唯一通道。

世代生活在此的傈僳族人们,不光要有翻山越岭的脚力,还要锻炼这种在两山之间飞跃的本领。

慢慢的,溜索也就成为了他们的主要出行方式。 6park.com

6park.com

不过溜索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像那种比较平行的就安全一点,速度也比较平缓,不会很快,这种叫“平溜”。

当然还有与之相对的“陡溜”,也就是倾斜角度比较大的钢索,凭借重力,滑行会非常快。

后者的危险性让人胆颤心惊,就连成年男子都容易在到达时撞伤,后来聪明的他们选择薅一把草垫在绳索上,以减缓速度,于生死攸关间完成一次惊险的穿越。 6park.com

6park.com

开始的时候这种出行方式只有大人才会用,他们通过飞索过江进行购买物资,打工赚钱。

后来对面地区建立了学校,孩子们也加入了进来,于是,这一岸的家长们只得将这项惊险的技能传承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这条独特的道路去求学。

不过,小朋友们只能选择相对安全的“平溜”,还有与之相匹配的小号滑轮。 6park.com

6park.com

就比如余燕恰小朋友,她穿戴使用的小号设备,可以极大的减少危险,甚至余燕恰在惯性作用下只能到达江中心,也幸亏这小姑娘胆大,一点点的用手往对岸挪,最终到达对岸。

余燕恰可谓是“溜索学子”的代表,她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对大自然的征服,也是对知识的渴望。

当然,随着小姑娘的出名,她的命运,乃至这片山区中傈僳族人命运,都将会改变。 6park.com

6park.com

命运改变

2007年,一支记者团队从昆明出发,穿越了横断山脉,跨过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地,一路艰难险阻,来到了余燕恰所在的布腊村。

在见识了这里村民困难的生活环境,和余燕恰小朋友在怒江上滑行的瘦小身影时,记者们心中很不是滋味。 6park.com

6park.com

记者们分成了几个小队,分别去不同的人家进行采访,他们发现,每家每户都有着好几个这种滑轮。

据山民们说,一般小孩子们到了五六岁就要学着自己飞了,全家老小一天飞个五六趟都是正常现象,就连余燕恰上学一天都要来回两趟。 6park.com

6park.com

这条绳索不仅承载了人们的出行,还有各种生活用品。

所以说记者们不仅可以看到老乡们背着锅碗瓢盆,甚至还有背着沙发彩电,或者背着一头猪从天而降的神奇景观。 6park.com

6park.com

记者们想体验一把余燕恰小朋友的溜索经历,然而还没滑行,仅仅是看着山下急流,就已经吓出一身冷汗,最终在周围人的安慰下,闭着眼体验了一把,记忆犹新。

为时九天的采访结束,记者戴玲燕、陈振宇等人带着很多素材回去,他们马不停蹄的进行整理,最终将怒江边上那群“飞人”跟余燕恰小朋友的事迹报道出来。 6park.com

6park.com

一时间,全国多家媒体纷纷跟进,将山民们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尤其是那个小女孩淡然在滑索上飞过的照片,击穿了无数人的内心。

江苏广电中心率先发起了用爱架桥的行动,与此同时全国多家媒体也纷纷跟进,携手捐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凭借国人们友善的爱心,短短两个月,就筹集了140多万。 6park.com

6park.com

戴玲燕还总是收到各地方打来的电话,不停的询问那群怒江边孩子们的情况,甚至一位常州的企业家专门找到戴燕玲,希望能速速与云南当地取得联系,他想尽快帮助把桥建起来。

在人们浩大的声势下,短短几个后,“人马吊桥”便成功建立起来。

这座爱心桥代替了钢索,成为了连接两岸的新道路,村民们非常高兴。 6park.com

6park.com

根据余燕恰回忆,那个时候她第一次站在桥上,却有种心惊胆战的感觉,但在慢慢走到对岸时,她的世界观刷新了,她觉得桥是这样美好。

从那之后,余燕恰跟其他小朋友们再也不用滑索了,一群人可以手牵着手快快乐乐的到对岸去上学。 6park.com

6park.com

但是,人们的爱心依旧没有停止,这片地区陆续出现了第二座,第三座爱心桥,让人们的通行更加方便。 6park.com

6park.com

有位爱心人士还带着余燕恰去昆明,北京等地方游玩,这位小女孩被外面的世界震惊到了,他一直以为山外的世界也跟自己一样。

从这开始,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了一个梦想。 6park.com

6park.com

学业有成

余燕恰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而且,余燕恰的家中虽然贫苦,但父母却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加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余燕恰成功的从大江对岸的初中,考到怒江市的重点高中。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路走来,余燕恰的玩伴不断减少,很多小伙伴没能坚持下来,辍学了。

但余燕恰绝不放弃,2018年的时候,余燕恰以高考568分的成绩进入了昆明医科大学,她是全村十年来唯一的大学生。

此时,她的那颗梦想终于发芽,余燕恰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怒江人民医院进行工作,虽然外面的世界很好,但家乡更需要自己。 6park.com

6park.com

山村的改变

在余燕恰外出求学的几年中,家乡的建设一直没有停下,她的家从山上挪到了半山腰,又挪到了江边的新房里。

在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下,这里的江面上已经有了现代化的大桥,而且山民们也不再住在高高的山里,而是搬到了山脚下。 6park.com

6park.com

2020年,余燕恰所在的县区1.73万户全部脱离贫困,57个贫困村摘掉了帽子,他们也体验到了现代化的便捷生活。

当记者跟着余燕恰再次回村时,简直被震惊到了,这里盖起了各种各样的小洋房,生活质量直线上升。 6park.com

6park.com

而且,怒江两岸的人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那就是种草果。

这种果子非常适合湿润的山区,长得好,销路也不用愁。

面对记者的再次采访,余燕恰说道,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孩子,她非常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和各位记者。 6park.com

6park.com

不只是她,还有很多曾经溜索道上学的孩子们,如今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建设着家乡。

喜欢曾经的我们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曾经的我们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