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白崇禧为何看重黄维却看不上擅打巧仗的胡琏?黄维的战略执行力强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4-04-07 1:25 已读 1799 次  

hgao的个人频道



黄维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1948年9月,当黄维被任命为十二兵團司令官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结果是老蒋、陈诚、白崇禧、何应钦等几位军中大佬互相之间达成的妥协。

不然,就以黄维这种只会打“呆仗”的人岂能当上这么重要的一个重兵集团的司令官呢?

胡琏受委屈了!

这话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全对。

确实,在白崇禧、老蒋与陈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白崇禧不同意在他的华中“剿总”有一支不受他控制的重兵集团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当陈诚提名,老蒋首肯,“土木系”头号大将胡琏要出任12兵團司令官的时候,遭到了白崇禧的反对。

那么,白崇禧反对的究竟是胡琏这个人呢还是反对由“土木系”大将出任司令官呢?

12兵團的战斗序列内,共有18军、10军、14军、85军,除第85军是汤恩伯的部下外,其余几个军都是“土木系”的部队,从“土木系”的大将中挑选司令官也是应有之意。

就算是白崇禧,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到12兵團去当司令官。

这也就是说,“土木系”大将当这个司令官是肯定的。

由此可见,白崇禧反对的就是胡琏这个人了。

那么,白崇禧为何这么看不上胡琏呢?

严格来说,在抗战时期,白崇禧对胡琏还是很赏识的。因为胡琏打仗灵活、狡诈如狐,很对白崇禧这个“白狐狸”的胃口。

可在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对胡琏的看法发生了巨变,由欣赏变成了厌恶,对他的评价也由打仗灵活变成了“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了。

在蒋系将领中,要论用兵狡诈,首推汤恩伯,其次就是胡琏。

可这两人在获得这个“殊荣”的同时,也收获了另外一个负面的待遇,那就是人缘、口碑太差,几乎没有人愿意和他二人在同一战场作战。

为何?因为这两人过于自私自利,每逢大战,总是以友军的损失换来他们的胜利。

更有甚者,在友军被围的时候,这两人并不是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而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实在躲不过的,也会创造出各种理由为不去赴援找借口。

久而久之,二人的名声就臭了。

要论战术,二人是比较高明的。

可战争并不仅有战术,还有战略,并且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再好的战术如果不能够为战略服务,那就像南辕北辙那样,车夫的经验再足,技术再好,也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一场战役中,战略不出错,未战就能获得三分胜算,战术对头,再添三分胜算,其余四分,留给战斗。

因此,作为一个兵團级别的将领,不仅要有精良的战术,对战略执行力的要求也非常高。而胡琏则恰恰在战略执行力方面欠缺得很。这才是白崇禧为何看不上他的原因。

那么,胡琏究竟做了哪些让白崇禧看不上的事情呢? 6park.com

胡琏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一是宿北战役,胡琏坐视整编第69师戴之奇部被全歼。

在宿北战役时,胡琏的整编11师与戴之奇的整编69师推进速度很快。可相对于要成为头一个进入山东的师长,胡琏则显得很谨慎。

这一谨慎不要紧,整编11师就与整编69师拉开了大约20公里的距离。

战机出现了。

当时,山野1纵与8师为左翼,直插整69师侧后,切断它和整11师的联系;山野2纵和7师为右翼,对整69师实施向心突击。

可突然,北犯的11师向南溃退,1纵立即出击,要拖住11师,使其无法退至宿迁。

可1纵3个旅南下后,仗却越打越不对头了。为何?当面的11师非但没撤,反而就地宿营了,并且还在构筑阵地。

1纵据此判断,11师并不是撤退,而是发现我军企图后收缩兵力。因此,1纵司令就下令把部队撤回来。

可1纵的部队突进速度过快,当命令传达到前卫两个团的时候,已经撤不回来了。

既然已经撤不下来了,那就打吧。1纵两个团一仗就歼灭了整11师的直属工兵营、骑兵营,并击溃了整11师炮团。

面对巨大的损失,胡琏发生了误判,认为1纵攻击的目标是他,而非整编69师。于是,他窝在修好的工事内再也不出来了。

其实,隔在整编69师与整编11师之间的仅有1纵3个旅,既要担负起拦阻整编69师突围的任务,又要阻击来救援的整编11师的任务,兵力是不够的。如果胡琏不是出现误判,而是拼命增援正向他靠拢的整编69师,这个仗的结果还真的不好说。

可胡琏呢?只把战斗力比较弱的18旅派去增援。而且,18旅还突破了1纵的两道阻击线。见在第3道阻击线受阻,胡琏害怕了,赶紧把18旅撤了回来。

1纵本来就兵力不足,见18旅主动撤退,立即把阻击兵力用于拦阻突围的整编69师。

这支增援部队刚到,整编69师的败兵就到了。若是稍晚一会,1纵的阻击部队很有可能会面临69师和18旅的前后夹击,能否堵住敌人尚是两说。

就这样,整编69师全军覆没。

战后,白崇禧就嘲笑胡琏,“就你这样的,还敢称名将?”

宿北战役后,侥幸逃脱的蒋军上书老蒋,要追究胡琏的见死不救之责。

老蒋没办法,只能把侍从室主任俞济时派去调查。

其实,这种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调查,见死不救是明摆着的。

可又能怎么样呢?胡琏是陈诚的心腹爱将,又执掌着“土木系”的核心部队,哪能这么容易就被处分?

后来还是俞济时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公道话”,“以往整11师作战,稍有取巧。”

哪里是“稍有取巧”啊?明明是见死不救好不好!

1948年3月8日,洛阳战役打响。

在3月7日,白崇禧就察觉到我军有进攻洛阳的意图,急调胡琏的18军从许昌出动,增援洛阳。

许昌到洛阳有多远呢?170余公里。

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至多不过5天就可以赶到。

可胡琏害怕我军“围点打援”,用了5天时间才赶到距离洛阳50公里的登封。如果胡琏真的下定决心要救援洛阳,一天可至。

要知道,胡琏带的可是机械化部队。

可胡琏呢?不仅没有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反而去游览嵩山和少林寺了,而且一玩就是一整天。

就在当天晚上,突然天降暴雨,原本可以在部分河段徒涉的伊河水位暴涨,又无法在激流上快速架桥,胡琏只能望河兴叹。

很多人说,这是天意。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天意啊?若胡琏有一丝一毫想要救援洛阳的意图,他也不会在战事紧急的时候还有闲情逸致地去游玩。

这可不是显示大将风度的时候! 6park.com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3月17日,胡琏才抵达洛阳。而此时,邱行湘的青年军206师早已全军覆没了。

宿北战役和洛阳战役,胡琏两次见死不救,其自私自利、丝毫不把袍泽的死活放在心上的恶行已经暴露无遗了。

按理说,像这种将领,即使不军法处置,也应将其免职或调离一线部队。

可胡琏仍然安坐他“五大主力”军长的位置,没有人能够动摇他的地位。

究其原因,还是派系利益在作怪。

可带来的恶果仍然在持续。

1948年6月17日,豫东战役打响。

老蒋下令守军死守开封4天的同时,严令邱清泉和胡琏率部分路增援,限定4天内到达。

可开封守军从6月17日一直坚持到22日,打了5天,也没等到援军。

那么,援军哪去了?

当时,胡琏驻军漯河,距离开封150公里,以18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4天肯定赶到了。因此,老蒋才会要求开封守军死守4天。

可6月17日中午老蒋给胡琏下达命令,直到傍晚胡琏才回复,表示立即出兵有困难,需要把18军几百名伤兵安置妥当,并且粮弹补充完毕才能增援。

确实,18军刚与中野打了一仗,有800多人的伤亡。可18军是个拥兵近5万的嫡系主力啊,损失800多人就不能打仗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样的“五大主力”还要它作甚?

果然,老蒋发怒了,严令胡琏立即增援开封。

可一直到了6月19日,胡琏才回复老蒋,表示可以出兵救援,可同时又提出了条件,是否能派出一支友军协助作战?

先不说老蒋能否再抽调出一支部队来助战,就算能抽调出部队,就以胡琏那种自私自利的个性,有哪支部队敢做他的友军?有哪支部队敢配合他作战?去了,注定会被胡琏推到前面去做“替死鬼”。

就这种条件,老蒋也硬着头皮答应了。配合18军作战的友军没有,可派出一支部队负责押运粮弹接济胡琏还是能做到的。

这样总行了吧?

可让老蒋没想到的是,直到开封失守的6月22日,胡琏也没赶到。老蒋就纳闷了,胡琏跑哪去了?

查,马上查!

一查才知道,胡琏不仅没有到开封救援,反而南下到了上蔡。

原来,胡琏见增援开封已经无法避免,就想了一个歪点子,给指挥他的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打电报,声称华野主力似有在他北上途中攻击他的企图,请白长官准予他把部队集结于汝南、遂平、驻马店间,来个“逆向增援”。

什么叫“逆向增援”?就是说胡琏不去增援开封,而是要击破要攻击他的华野部队,这不就是变相地增援开封了吗?

白崇禧也装糊涂。

胡琏的18军是他华中“剿总”的主力部队,他也害怕18军在赴援途中被吃掉,于是就同意了胡琏的计划。

可是,胡琏的小聪明却瞒不过狐狸般狡猾的白崇禧,他虽然可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装糊涂让胡琏占点小便宜,可让胡琏执掌拥兵10余万人的一个兵團,他是不放心的。

在白崇禧眼里,胡琏至多是一个战术家,充其量能够指挥一个军,如果让他指挥具有战略价值的兵團,是万万不能的。

为何?还是那句话,胡琏的战略执行力太差。

上述三个战例的战略都是救援,可胡琏为了害怕损失兵力的一己之私就放弃救援,这是严重违背战略意图的行为。

如果遇到战略级别的会战,胡琏执掌一个兵團在关键时刻做出违背战略意图的事情来,那危害将是致命的。

因此,当白崇禧得知陈诚和老蒋要任命胡琏为12兵團司令官的时候,丝毫不给面子,当着老蒋的面就指责胡琏“行止乖张、不服命令”,坚决反对胡琏当司令官。 6park.com

白崇禧 图片来自网络 6park.com

胡琏不行,那谁行?

论资历,14军军长罗广文够资格。

可罗广文得知资历比他浅的胡琏要被任命为12兵團司令官后负气离去。

陈诚反复在“土木系”大将中扒拉,都没有合适人选。

后来实在没办法,陈诚只能把黄维推了出来。

论资历,黄维是够的。可黄维一来被大家认为是个只会打“呆仗”的人,能否指挥大兵團作战是个未知数;二来,黄维本人也对指挥部队作战不感兴趣。

在蒋系将领中,有三个人很另类,都不愿意指挥部队作战,这在视兵如命的蒋系将领中很少见。

他们分别是张文白、俞济时和黄维。

张文白不愿意指挥部队作战是不愿意打红军;俞济时不愿意带兵打仗是因为他自知性格有问题,在部队中有威无恩,很难获得部下的真心拥戴;黄维则纯粹是不愿意打仗,而喜欢教书。

可在其他人眼里被视为打“呆仗”的黄维在白崇禧眼里则是另外一番评价。

白崇禧认为,黄维虽然战术能力偏弱,指挥僵化,但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战略执行力强。

这种看似“死板”的人一旦认可了某个战略,那就将不折不扣的执行。

当然,让一个战术能力不强的人担任兵團司令官是不够的,还需要给他配一个战术能力强的人做副手。而胡琏恰好战术能力强,二人如果能够配合得好的话,12兵團能够发挥出的战斗力是很强悍的。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以黄维和胡琏担任12兵團正、副司令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搭配。

可事与愿违。

胡琏虽然对黄维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内心是不舒服的。从他担任11师师长时开始,他就采取各种手段挤走了叶佩高、方天,好不容易才当上了18军军长。

眼看就要当上兵團司令官了,半道里又冒出个黄维,他心里岂能舒服?

可他又没有办法。因为从淞沪会战开始,他就一直是黄维的老部下,他哪里有资格反对黄维?再说了,这还是陈诚的意思。

既然明着顶不行,那就暗抗。于是,胡琏以父亲重病为由脱离了部队。

从淮海战役中黄维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是一个战略执行力很强的人,因为他的任务就是北上徐州救援黄百韬。他指挥部队不顾一切向北挺近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战略任务。

在黄百韬覆灭后,他又率部在双堆集死拼中野,为徐州杜聿明部的突围创造机会,为蒋军在淮海战役翻盘提供了可能。

在这一点上,白崇禧没有看错。

可黄维战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同样也暴露无遗,身边又没有胡琏这个战术能力比较强的人协助,这才屡屡失误。

后来,虽然胡琏赶赴战场想要挽回败局,可已经晚了。

战后,胡琏,包括18军军长杨伯涛都把12兵團全军覆没的责任推给黄维,这是不太客观的。

黄维的指挥能力差是众所周知的,把胡琏配给黄维做副手,就是为了弥补黄维的“短板”。可胡琏作为精通战术的副司令,在大战已经打响的时候仍然滞留武汉,不肯赴前线,就是在看黄维的笑话,想要用黄维的失败来证明白崇禧的眼光差,从而抬高自己。

当12兵團被包围在双堆集的时候,胡琏终于知道坏了。

为何?因为12兵團除第85军外,皆是“土木系”的精锐,若全军覆没,则意味着“土木系”将要一蹶不振。若18军没了,他还凭什么在蒋军中立足?

可在大势面前,一人之力又能起到什么作用?等待12兵團的注定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别看胡琏在突围后大肆宣扬12兵團的覆灭都是黄维的责任,但明白人还是有的。

宿北战役、洛阳战役、豫东战役,尤其是淮海战役12兵團的损失责任究竟在谁身上,别人不知,难道老蒋会不知?

别以为老蒋是个傻的。

胡琏逃台后不受重用的根源就在于此。他终其一生,也只是个战术高手,距离战略高手还差得远呢。 6park.com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