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史海钩沉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都是命——那些被小冰河期毁掉的王朝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4-05-01 16:46 已读 2041 次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关于明亡,我们都知道是因为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撵得崇祯皇帝朱由检没处跑,只好在煤山上吊,与他的大明江山同归于尽。 6park.com

李自成进京可不是打进去的,而是近乎兵不血刃就稀里糊涂进城了 6park.com

但这里边有个疑点——自从明成祖朱棣迁 都北京以后,这座大明朝的京师就命运多舛,先后3次被重兵围困。第一次是在正统年间,瓦剌太师也先挟土木之变的余威、以明英宗朱祁镇为质也未能撬开兵微将寡的北京城,最终还在于谦和各路勤王军的联合打击下落得个惨败而逃的下场;第二次是在嘉靖年间,鞑靼的俺答汗从古北口入关后兵围北京,并四处烧杀抢掠。对此朱厚熜君臣不敢出战,只能打着谈判的幌子拖延时间,一直拖到俺答抢够了、吃撑了撤退为止,史称庚戌之变;第三次是发生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的己巳之变,皇太极率满蒙联军再度兵临城下,与孙承宗、袁崇焕为首的明军展开连番血战,最终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只能悻悻退兵。

李自成确实很猛,但也不敢说就能强过也先、俺答和皇太极,尤其是回头就在一片石(今辽宁绥中)被满洲人和吴三桂联手打了个全军尽溃。那么连续3次将诸多强人撞得头破血流的北京城,李自成是怎么攻破的?

答案很简单——守城太监曹化淳和兵部尚书张缙彦等人直接把城门打开了,李自成一脸懵逼的以近乎兵不血刃的方式,就进了北京。

那我们该指责曹化淳和张缙彦软骨头吗?好像也不太行,因为他们也是没办法。 6park.com

当时的北京守军和百姓因为瘟疫都快死绝了,哪还有余力抵抗李自成? 6park.com

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起,河北就闹起了瘟疫(后世专家认为是腺鼠疫),并迅速蔓延到京师、山西、陕西等地。其中尤以京师最为严重,甚至到了“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的地步,至少20万人殒命。而作为守御京师当仁不让的主力、原本拥有10万精兵的京营,在李自成杀到时还能喘口气的已不足半数,2.7万匹战马中只剩下千匹可供骑乘,内外城墙的15.4万个垛口,平均每个士兵要守5个……即便侥幸存活下来的士兵,也“衣装狼狈,等于乞儿”,虚弱得即便军官用鞭子抽打,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更要命的是,以前京师被围,最终都要靠大同、蓟州、宣府等地的边军回援才能解除危机。可这回“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美一脱者”,各大军镇自身难保,即便有心勤王,也无力回天了。

所以曹化淳们想不出任何办法守住京师,又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去殉国,那就只能投降了。

要是没有这次天灾,李自成就算能打到北京,能否攻陷这座坚城还真不好说。

不过这场毁了大明京师的鼠疫,只不过是这场天灾的一部分而已。可能是朱由检上辈子刨过老天爷的祖坟,从他即位开始,就水、旱、蝗、瘟等各种灾害连绵不绝,几乎覆盖了整个北方。百姓只能“大饥,人相食,草木俱尽,土寇并起”(《烈皇小识·卷六》)。 6park.com

明朝固亡于人祸,但要没这场天灾,再撑个百八十年也并非难事 6park.com

若非如此,也闹不出“闯逆”,“建贼”也不至于那么疯狂的南犯。

而这一切,都跟一种名为“小冰河期”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大明朝,并非这个可怕的魔鬼吞噬的第一个食物。


01

所谓小冰河期,就是指历史上那些相对较冷的时期,会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而根据竺可桢先生的研究成果,我国历史上共经历过4次小冰河期,分别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东汉末年至五胡之乱、唐末到宋初以及我们都很熟悉的明末清初。 6park.com

每一次气候的剧烈变化,都会引发改朝换代以及异族入侵等重大事件 6park.com

每一次,天下都乱了套,占据着中原的华夏王朝无一例外的都遭到了外敌入侵。

殷商末年,帝辛、也就是我们更熟悉的纣王面临的就是这一局面——北有冀州的有苏氏(传说中妲己的娘家)造 反,南有江淮土著夷方作乱,东有东夷始终不服管,更不用提西边的老冤家周部落了。

根据近年来考古取得的成果发现,武王伐纣与正义、仁德没多大关系,帝辛也并非传说中的那样昏庸暴戾。周部落早在100多年前、也就是姬发的爷爷季历那辈就开始持之以恒的大挖特挖殷商的墙角,两者间的战火就从来都没停息过。最后姬昌、姬发父子之所以成了高大上兼伟光正的代表,而帝辛成了跟夏桀并列的大昏君,完全是成王败寇的结果。

而四面八方的诸侯为啥都跟帝辛过不去?因为伟大的孔夫子删述六经的原因,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从后来的历次小冰河期的结果倒推出原因来。 6park.com

武王伐纣跟正义、仁德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自己饭不够吃,去抢别人碗里的 6park.com

那就是天气变坏了,粮食减产了,大家都吃不饱饭,那就只好去抢别人家的饭吃。

至于这么干缺不缺德,生死面前,又算个毛线?


02

东汉末年,同样的事情再度上演。

事实上这次小冰河期的“前戏”无比漫长——早在西汉末年各种自然灾害就层出不穷,再加上那时非常流行天人感应,所以大家都觉得刘氏天下药丸,还是赶紧让位的好。这种舆论风潮是如此的深入人心,就连汉哀帝刘欣都一度产生了要禅让的心思。 6park.com

王莽能顺利篡汉,必须感谢老天爷帮忙 6park.com

这也是王莽能那么轻而易举篡汉的重要原因,只可惜他玩砸了。

刘秀虽然复汉成功,但因为他的起点太低,所以为了成事向世家豪强让渡了太多的利益。这就导致东汉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皇权不振,世家豪强尾大不掉,土地人口兼并严重,吏治不靖,百姓生活困苦等等,看上去就是一副要亡 国的熊样。

可即便如此,东汉仍然存续了近200年。到了桓灵二帝时,上述情况即便变得更坏,也没到足以引发质变的程度,那为啥黄巾突然就起义了,还把大汉朝一下子就给闹崩了呢?

当然是倒霉催的遇到了一连串的天灾——洛阳地 震、渤海海啸,各地要么狂风 暴雨外加大冰雹,要么连续数年滴雨不落,导致无数百姓受灾。而以当时东汉朝廷低下的效率,救灾措施聊胜于无,连大量因灾死亡的灾民尸体都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于是瘟疫等次生灾害再度横行。

根据史书 记载,东汉末年仅因瘟疫就导致超过1000万人死亡,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20%以上。而张角兄弟趁机以散施符水,救治百姓为旗号传播太平道教,这才有了起事的机会。 6park.com

又一波老天爷的亲儿子 6park.com

而在这场天灾中倒霉的还不止中原汉民,像匈奴、鲜卑、乌桓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命运,其实更加悲惨。

这事其实很好理解——小冰河期嘛,位于南方的中原都变冷了,更何况气候本就更加恶劣的塞外?早已乖乖的甘为汉之北藩100多年的匈奴人,都被寒冷和饥饿逼得不得不南下劫掠,更何况更加桀骜不驯的鲜卑、乌桓、羌人?只不过大汉朝虽然完蛋了,但人家可是“独以强亡”的,接过强汉衣钵的北方霸主曹操抄起家伙就冲进一众蛮夷的老窝里杀了个三进三出,直到把他们统统打服了为止。

打又打不过,留在原地只能等死,于是匈奴、鲜卑等蛮夷便纷纷打着内附的旗号进入内地,要么当牛做马,要么给俩大馒头就替人卖命,当起了雇佣军。

因此在三国混战、晋灭吴蜀以及西晋八王之乱等内战中,便出现了无数异族骑兵的身影,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历史的走向。

而等到中原衰弱时,前一刻还恭顺如忠犬的这些异族人,就露出了他们锋利的牙齿。

于是,五胡之乱就来了。


03

唐朝是个底蕴非常深厚、统治基础异常扎实的王朝,所以哪怕在因安史之乱盛极而衰以后,又面临皇权不振、藩镇割据、阉宦之祸、朝中党争等热闹程度不亚于东汉的一系列无解难题,仍然有惊无险的延续了150多年的国祚。而且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又接连搞出了会昌中兴和大中之治,俨然给这个已经立国200多年的老旧帝国带来了新生。 6park.com

祸乱大唐的胡人就一个安禄山,汉人却有无数个 6park.com

可是一个黄巢站起来,大唐王朝就栽进泥坑再也爬不出来了。

而唐末接二连三的爆发农民起义,与天灾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起的10年间,中原地区水旱蝗灾不断,朝廷很快就无力赈济,结果逼得庞勋率徐淮戍卒反于桂林,首开唐末农民起义之始。而黄巢之所以能成事,也有赖于老家曹州(今山东曹县)爆发了大规模的旱蝗灾害。关于这一点,时任唐朝宰相的郑畋在他那篇著名的《讨黄巢檄》中说得很清楚:

“近岁螟蝗作害,旱暵延灾,因令无赖之徒,遽起乱常之暴。”(《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七·讨黄巢檄》)

唐亡之后,中原大地陷入了五代十国的大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代里边,最能熬的也熬不过十几年,短命的不足3年就没了,为啥会如此动荡?

层出不穷的野心家固然是理由,但只要有人挑事就有大票的人马追随,那么只能说明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谁的日子都不好过、都饿,都想抢别人碗里的饭填到自己的肚子里。 6park.com

北宋没有步五代后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天爷消停了 6park.com

这也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基本统一全国后,除了念念不忘的燕云十六州外,对西南、西北的大 片中原故土弃之不顾的重要原因。因为再不好好的抢险救灾、整顿内政以填饱无数子民的肚子,他的大宋朝迟早也得步五代的后尘,成为“六代”。


04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在我国历史上经历的朝代变迁中,不乏人 祸所致,但天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倒霉的赶上了老天爷不给面子的时代,就算秦皇汉武复生、萧何诸葛再世,也没有多少机会能扭转时局。 6park.com

那些所谓的明君雄主,其成就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拜老天爷所赐 6park.com

这也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在传统的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一个农民辛辛苦苦的耕耘土地,一年的收获在缴纳税赋后很可能也仅够果腹,没准在青黄不接时还得挨饿。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天灾,百姓基本没有能力自救,只能依赖官府的赈济。而一旦灾害连绵不绝,直到耗干官府的救灾能力时,百姓要想不被饿死,就只能造 反去抢别人家的饭吃了。

所以对一个王朝来说,粮食就是天大的事。与此相比,什么异族入侵啦、诸侯内战啦、土地兼并啦、朝廷党争啦都是小case,要命但不一定致命。可一个朝廷要是不能让自己的臣民吃上饭,那就绝对离死不远了。

所以历朝历代但凡脑子里装的不全是浆糊的统治者,都在拼命的囤粮:

“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储,十八 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 流 亡也。故国无九年之储,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储,谓之穷乏。”(《淮南子·卷九·主术训》)

也就是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家拼命干3年,才能攒出1年的产出。而一个王朝要是不能攒出9年的产出,就不敢保证自己的江山稳如泰山;要是攒不出6年的产出,就无法应付突发状况;要是连3年之积都存不下,那么恭喜你,可以赶紧把自己洗白白然后等死了。 6park.com

哪怕到了今天国家仍在拼命储备粮食,就是这个道理 6park.com

这就是所谓的“三年之积,九年之储”。相比明君贤臣、坚甲利兵,这才是真正的镇国之宝。

可是这样的储备,面对常规的自然灾害能做到自保无虞,可一旦遭遇像小冰河期这样无论在时间长度和破坏深度上都远超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能应对的超级天灾时,结果就只能是然并 卵了。

据史书 记载,截止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明朝开垦的耕地面积达到了1225万顷(约等于12亿亩),远超此前历朝,更是达到了以富足著称的两宋最高田额的2.33倍。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可以说要不是在崇祯年间连续闹了十几年的大灾荒,李自成也未必生起造 反的心思,满洲人更不一定非得那么急吼吼的南下避寒,大明朝没准能比两宋熬的年头更多。

可这种倒霉事偏就让朱由检赶上了,你让他找谁说理去?更让人无语的是,随着大明崇祯十七年被改成了大清顺治元年(同为公元1644年),那场始于崇祯六年、持续了10年有余,吞噬了陕晋冀3省至少千万人生命的大瘟疫就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没出现过一样……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此前肆虐了大半个中国几十年的这次小冰河期,也逐渐变得和缓,随即无影无踪。

可能,这就是命吧。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史海钩沉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