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女性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她,23岁,月薪4.5万”:这3件事,决定了你的人生层次
送交者: 一次搞大[♂☆★★腚能搞大★★☆♂] 于 2019-12-19 6:32 已读 1282 次  

一次搞大的个人频道


在这个浮躁焦虑的时代,网络上到处充斥着看上去效果惊人的速成课:



20天瘦身二十斤;



一星期学会弹吉他;



5天教你轻松赚百万零花钱;



……



对于成功这件事,每个人都希望有捷径可走。



但很遗憾,靠走捷径成功的人,全世界大概也不到1%。



那些光芒万丈、惊艳全场的人,都是靠着1个小时、1天、1年慢慢积累出来的。



所有教你学完一次就能成功,就能升职加薪的课程都是胡扯。



能否坚持做到这3件事,才是决定你未来人生层次的重要因素。







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30岁前,你还有多少成功的机会》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



一个名叫王辉的小伙子,23岁的年纪,就当上了上市公司的总监,月薪4.5万,奖金还另算,可以说是年轻有为的典范了。



据说这个年轻人,在大四那年,就申请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管培生的Offer,因为表现优秀,一个月后就进了总裁办工作。



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另一位总裁办的同事安排工作日程。



老前辈告诉他,他们的工作不累,一切按照之前的体系来安排就行。



但他接触了几天流程以后,就发现了问题,比如很多流程很浪费时间,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于是,为了多学习一些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知识,他买来了书,每天充分利用挤地铁、吃午饭、睡觉之前的一些碎片时间来学习。



过了两个月,正值“十一”,总裁要去外地谈合作。



王辉负责准备出行的车票。



在使尽浑身解术都没买到直达车的车票后,便精心安排了一个换乘的方案:



先到XX站,再到XX站,等车的时间可以用来开视频会议,或者处理公司之前的合同……



这样虽然比直达要多花3个小时,但这3个小时的时间都没有浪费。



从那之后,总裁便开始注意他。



后来,王辉趁势用之前学习的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方法,做了一份总裁办流程计划。



三个月后,他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裁助理。



两年后,他成了公司最年轻的总监。



王辉的成功,除了归功于他迅速发现问题的洞察力,更多还是取决于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和积累。



如果没有这些积累,即便发现了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



虽说碎片时间无法进行深度学习,但知识的积累,都是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



我们在碎片时间中积累的每一点知识,都可以在系统学习中,用逻辑的线条,串成一个整体。



当零碎的知识变成整体时,这个整体的功效就大于部分之和。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好:搬走一块砖容易,但用10000块砖垒成的知识体系的大厦,却是不可撼动的。



有人统计,我们每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每天长达4-5个小时。



你用它来打游戏,那么你的就一直在上班混日子、下班打游戏的生活中无趣地循环着;



你用它来阅读,就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气质和谈吐都有质的飞跃;



你用它来学知识,就会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慢慢实现目标,过上想要的生活。



你是选择利用时间,还是打发时间,得到的是不一样的结果和人生。







合群,只选优秀的群体



合群,是人的本性。



为了在群体中不被孤立,每个人似乎都有过一段刻意合群的经历。



明明想要去学习,当舍友蛊惑你一起打游戏时,你却情愿或不情愿地答应了。



最后你的成绩一落千丈,好大学,好工作都与你无缘,这才后悔莫及。



可如果再让你选一次,或许你还是会和以前一样,为了合群,心不甘情不愿地跟着舍友一起堕落。



叔本华说过:



“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与真正的自己相处,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会因为盲目合群而迷失了自己。



一个人越优秀,就越孤独。



为了迎合群体而放弃最想做的事,是愚蠢的行为。



合群应该是买一双适合自己尺码的鞋子,而不是削足适履。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说湖南师大附中一个寝室里,6名男生全部考入了清华、北大。



这几个男孩子都比较喜欢化学奥赛,自从高一来到同一个寝室,就共同制定了一个寝室公约:



晚上11:50熄大灯,11:00不能聊天;11:50后开小灯,不影响别人睡觉等。







共同努力的这三年,6个男孩最终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3人考入清华,另外3人保送到北大的同一专业,友谊得以延续。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优秀的人并不是不合群,而是不合平庸的群。



《奇葩说》第五季中有一个辩题:我不合群,我要不要改?



正方的陈铭提到一个观点:

“改”就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字的范围其实很大,你不想改变自我,那就改变环境,换一个新群。



拿行走的牛群来说,如果里面有一头野牛想要抬头看星星,而不是跟在牛群后面看屁股的话,它可以找一头同样喜欢看星星的野牛一起走。







喜欢合群,那就找到一个和自己相合、和自己共鸣的圈子;



找不到,就坚持自己喜欢的事,直到成为更好的自己,圈子不请自来。







不纠结,先干起来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一边想做好一件事,一边却什么行动也没有。



自媒体作者吕白曾提到过自己参加《奇葩大会》的经历。



过了初选面试后,在定稿环节面试之前,他就突然变得极度焦虑起来。



总是想着自己能不能写好稿子,万一失败怎么办?



每天80%的时间都花在自己的焦虑上,根本写不了稿子。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逻辑思维的CEO脱不花曾提到过一个“鲁莽定律”,她说: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是停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



而去做,就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不纠结,先做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这就是鲁莽定律的精髓。



脱不花人生的一次转折点,就来源于这个定律。



1998年的一天,脱不花路过一个酒店会议室,发现里面正在搞培训,她就溜进去坐在里面听了起来。



老师讲的内容让她深受震撼,于是想着自己也组织一个这样的公开课。



课程结束后,她就冲上去找老师交流,说如果自己公司也举办公开课,能否请他来讲课。



没想到老师竟然答应了。



脱不花很激动,但其实她并不知道怎么做公开课,连场地都没有。



可既然决定了要做成这件事,她就没犹豫。



她开始慢慢找酒店工作人员打听,询问租金、讨价还价,又转头去找老师询问讲课费。



最终,酒店工作人员同意了一个只有原价五分之一的租金价格;和老师也商定了一个极低的讲课费。



就这样,她一下子搞定了场地和老师。



凭借着一股子鲁莽劲,连最困难部分——招企业家学员,她也想办法给解决了。



最后公开课很圆满,有个学员因为对课程满意,在脱不花举办第二次课程时,还带了十几个公司高管来听课。



后来,这个学员又请她带着老师回企业做内训,那家公司成了脱不花的大客户。



这个学员就是牛根生,他当时在伊利做副总裁,听课后的第二年从伊利离职,创立蒙牛。



回过头来看,脱不花组织的第一次公开课,并没有什么完美的计划,但她却用一流的执行力做到了圆满。



所以说,有什么想法千万别耗着,别等着。



因为那只会让人在无尽的焦虑中煎熬,面对焦虑,只需要尽力地去执行,去推进,推着推着就有出路了。







那些牛人的成功,你以为是套路。



其实不过是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在优秀的圈子里,大胆行动、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罢了。



共勉。

喜欢一次搞大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一次搞大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女性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