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小朋友在日本参加机器人大赛 全程炸场点评
送交者: 索探[★★★网络贵族★★★] 于 2017-08-04 7:29 已读 1140 次  

索探的个人频道

“中国孩子生病了被送回大本营,日本孩子生病依然坚持到底;中国孩子不愿背包不懂做饭,日本孩子愿意吃苦生存意识强……”20年前,一篇对比中日孩子在夏令营中表现的文章引发了热议。文中的中国孩子,无论在意志力还是生存能力上,都远远逊色于日本孩子。 

此后,又陆续有人感慨“日本孩子从不浪费,中国孩子剩饭剩菜”、“中国孩子娇气怕冷,日本孩子更能吃苦”……当然,也有人认为中国孩子在英语水平、反应速度上皆优于日本孩子,人们不应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但无论如何,中日的小朋友似乎总是逃不脱被人比较的命运。近日,一场新鲜感十足的“比拼”又开始了。

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一场RoboCup机器人挑战赛上,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生团体进行的“机器人比拼”,成为了本场比赛的一大亮点。

RoboCup即是“机器人世界杯”,各国科学家通过训练机器人踢足球,来推动机器人科技的发展。

本次新增了“可编程教育机器人挑战赛”环节,旨在推进STEM教育,STEM为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单词的缩写,旨在让小朋友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综合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这个环节里年纪最大的参赛小朋友也还不到十岁,在场的不少中国媒体都在感叹,六岁的小朋友就已经来参加国际挑战赛,而我六岁的时候……算了。

有记者发现,整场比赛中,中日小朋友展现了不同的特点:有的中国小朋友表现非常炸场,喜欢点评日本小朋友的作品——“我觉得这个伺服电机运用得很巧妙;它这个重心可能不太稳,但整体设计很好;它的这个编程可能没调太好”,中气十足;而日本的小朋友们相对腼腆,喜欢用“我觉得他们的想法特别好,他做的动物的尾巴特别好看”等点评。

在团体赛中,中国小朋友不光倾向于把固定任务做好,还特别喜欢做出一些创意;而日本小朋友们的设计更简单,目的性很强。

但中国小朋友似乎也更在意裁判的规则,也会因为求胜心而时常争吵,这种任务驱动式的风格使得产品成功率、完成度更高;日本小朋友们则更多地表现出“玩”的心态,做一个任务不紧张,但如果失败了,听到全场给予的掌声,也会特别开心……

当然,双方小朋友最后都得到了中日专家的高度评价,“两方小朋友们的表现都超出了预料,原本我还担心可能一个都做不出来,没想到大家的思想、技术和想象力都很厉害。”

以下是PingWest品玩(ID:wepingwest)8月4日发布的报道,作者为王飞,观察者网经授权转载:

虽然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STEM可编程教育机器人,但看到一群10岁以下的小朋友拼出你我都可能拼不出来的机器人,并通过逻辑、工程、创意来解决问题时,我觉得这事儿实在太有意义了。

1997年RoboCup第一届在日本名古屋举办;时过20年,RoboCup再次回到名古屋。那些笨笨的机器人、连站起来都吃力的原型产品的背后,是科学家们的希望,他们试图通过持续的研究、比赛,在2050年,制造出一支足以与人类队员同场竞技的机器人足球队。

不同以往的是,针对12岁以下学生的“可编程教育机器人挑战赛”环节,成为了这一届RoboCup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希望,通过使用可编程教育机器人,让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生团体来一场“机器人比拼”。

不过这并不是一场“非胜即败”的赛事活动,举办方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推动STEM教育,让编程、机器人、简易工程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部分。

小朋友们的作品,恐怕你我都拼不出来

这场国际挑战赛共历时两天,第一天是个人赛,第二天是团体赛,而两天的比赛又分为低龄组(六岁左右)和高龄组(十岁左右)。

第一天进行的是个人的主题赛,比拼的主题是“神奇的生物”——小朋友们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作品(动物机器人),要在当天一天展示,并阐述设计理念、为什么要这么做、哪些地方比较难、哪些地方下了很大功夫;

而第二天的团体赛则是三人一组,通过制作特定的装置完成搬运小球的任务,比如从A点借助轨道上滚下的一个球,运送到一米外的B点的指定位置。

当然你可以制作一辆铲车、你也可以制作一座大桥,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弹射开关直接弹射进门。两天的比赛都会有评委进行打分,评分依据几个维度——完成度、设计、工程技术以及创意等。

在场的不少中国媒体都在感叹,六岁的小朋友就已经来参加国际挑战赛,而我六岁的时候……算了。

从我们现场的观察来看,高低龄组并没有太多明显的差距——有可能低龄组的小朋友的设计思路、想法更好,高龄组的小朋友拼搭的技巧、动手能力更好。

来看看第一天,中日小朋友们展示的几个作品:

日本这位小朋友拼的是一只羊驼,虽然实现的动作(工程技术方面)并不是太多,但他给这只羊驼设计了毛发,最终得分也非常不错:

这位小姑娘在介绍自己、以及自己的产品的时候,还时不时的要偷看一下自己在本子上写好的台词;不过一到了自己的产品的设计理念和DEMO环节,话就多了起来,小朋友突然变得十分自信……

这只蝎子的外形、创意以及机械工程都非常好,被中国媒体团认为是绝对的冠军……不过,这位日本小朋友面对围观的人潮时却又十分腼腆。

中国小朋友拼搭的鳄鱼,论外形、工程设计,可一点不比日本小朋友的差啊:

中日小朋友,展现出的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中国龙

在产品形态上,中国小朋友喜欢用龙、凤凰(还佩戴中国结)等一系列传说中的动物来展现“神奇的生物”这个主题。而日本小朋友则有海边的贝壳、长臂猿、乌贼以及粪金龟等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来表达这一主题。

在比赛中,中国小朋友们看起来更放得开。一位中国小朋友不光用日语和日本小朋友打了招呼,还特别积极地去点评日本小朋友们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小大人”,表现非常炸场……

中国小朋友喜欢点评日本小朋友的作品——“我觉得这个伺服电机运用得很巧妙;它这个重心可能不太稳,但整体设计很好;它的这个编程可能没调太好”,中气十足……

而日本的小朋友们相对腼腆,喜欢用“我觉得他们的想法特别好,他做的动物的尾巴特别好看”来点评中国小朋友的作品——只要一拿起话筒,站在摄像机前,日本小朋友们就很羞涩,讲话支支吾吾。

不光是作品形态展现、点评思路上不同,就连第二天的团体挑战赛中,也可以看到中日小朋友团体中展现的迥异风格。

点击查看大图

日本团体通过设计一座桥来搬运小球

比如在第二天的团体挑战赛中,中国小朋友团体中不光倾向于把固定任务做好,还特别喜欢做出一些创意,比如搭一个门、做一个龙头,在编程以及拼搭方面的复杂度更高;而日本小朋友们的设计更简单,倾向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好,目的性很强。

点击查看大图

中国小朋友做了一个带轮子和舵机的铲车

当然,在比赛结果上,中日小朋友团体均有失有得。日本的一名大学教授讲得非常好——“比赛就是这样,有些人失败、有些人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过程中有设计、有思考,就已经学到了东西,你们都很棒,这才是目的所在。”

我们注意到,在现场,日本小朋友们更多的是一种“玩”的心态,做一个任务不紧张,但如果失败了,听到全场给予的掌声,也会特别开心,他们更多的是在享受自己的作品。

中国小朋友,甚至随行的家长功利心都较强——比如我们也看到家长大声喝止正在拼搭机器人的孩子的情况——“xxx,裁判的规则你听清了么!不要这么做!”

团队内的中国小朋友经常会引发激烈的争吵,求胜心很强。

总体上看,中国小朋友任务驱动式的风格使得产品成功率、完成度更高;日本小朋友们玩乐的心态会帮助他们创作出很多有意思的创意设计;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背后是两个国家教育文化大背景的差异。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提到,“两方小朋友们的表现都超出了我的预料,原本我还担心可能一个都做不出来,没想到大家的思想、技术和想象力都很厉害。”双方所展现出来的作品,也都获得了全场观赛者的鼓励。

喜欢索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索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