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顺利 新增观测站360个
送交者: 笑鸠[♂★★★声望勋衔14★★★♂] 于 2019-05-11 22:02 已读 1110 次  

笑鸠的个人频道

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顺利 新增观测站360个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魏玉坤、叶昊鸣)“一年来,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进展顺利,已在实验场新增观测站360个,并积累了一批观测数据。”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10日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一周年发布会上表示。


什么是地震科学实验场?郑国光介绍,地震科学实验场是地震科技的野外实验室,其任务是针对地震孕育、发生和致灾各环节的科学问题,特别是那些需要通过野外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地震科学实验场?郑国光说,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对地震安全有了更高需求。地震科学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既需要室内的研究,更需要野外的观测和验证。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民地震科学认知水平,我国于2018年5月12日宣布在川滇地区建设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实验场属于基础研究,兼顾应用,将为地震业务体系提供基于科学研究的新业务能力。例如,在监测预报方面,通过数值地震预测模型,推进从经验预测到理论预测的转变等。”郑国光说。


我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特色是什么?郑国光称,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强调大陆强震,重点关注从地震孕育发生到工程结构响应的全链条防震减灾科技问题,致力于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实现地震灾害防治目标。


一年来实验场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郑国光表示,截至目前,在实验场新增观测站360个,美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参加地震科学实验场,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17个专家团队已开始科研工作,在研项目近60个。近期,《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学设计》已通过权威论证并予以发布,明确了实验场的科学目标、科学思路和研究重点。


郑国光说,未来将加快实验场建设,争取在3年内建成多口数百米至1000米地震井下观测台阵,获取更丰富的地下结构和介质观测数据。建立数据共享合作机制,为科研团队提供观测仪器、野外观测服务和数据信息共享。在实验场区开展科学研究,发布地震活动断层分布和重力、地磁、地壳运动等地球物理场变化图像,产出一批地震孕育发生和地震风险评估的相关科学模型及应用示范,推动实现防震减灾工作从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变。

喜欢笑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笑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