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造成地球气候恶化之异端新说
送交者: bpcart[☆★声望品衔8★☆] 于 2021-01-12 6:07 已读 16674 次 4 赞  

bpcart的个人频道

      一、科学家应对所提错误建议承担实施后果的相应责任 6park.com

      现在科学界预测未来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都聚焦在人类制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认为只要人类能够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在某个被计算出的数值以内,那么就能阻止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的不断提高和海平面的上升等。客观世界的发展,真能犹如这些主流科学家的理论模型和数学计算预计的那么神准吗?不要惊讶,国际上毅然决然的采用了这些科学家们的意见,并实施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制定了碳排放税和控制指标,让这些科学家的意见变成了一些国家和国际的法律和规则。当前和今后在执行这些法律和规则时,必会造成一些人、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损失,例如:有些企业甚至国家必须花钱买碳排放指标。如果按这些科学家的意见,人们经努力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减少碳排放指标,但客观上未能达到阻止气候变化,如平均温度届时仍然继续攀高,海平面仍在上升,那么,说明科学家们的原先建议有误,这些科学家们是否应该承担造成那些人、企业和国家经济损失相应的责任?因海水依旧上涨而失去家园的人们,是否有权利控告这些科学家们,由于提供了错误建议,造成对策不当而使他们流离失所? 6park.com

对于地球环境的日夜变糟,各国政府只能听这些拿薪水、有头衔、有话语权、主流科学家们的建议,照方抓药,但是这个药方能治环境变差的病吗?这些专家认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快速增加,就一定是引起地球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吗?科学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确实是属于温室气体,可以起到促进温室效应作用,但就不存在其他更重要的原因造成地球温度升高吗?如果还有其他更重要因素的可能性,那么又是什么样未指明的原因?海平面上升、高山冰雪融化、雾霾天气、持续不停的暴雨、南北极温度破纪录升高,这些看似都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温室效应有关,但地球环境这些年的迅速变坏,还包括:有感地震明显增多、强度加大,世界各地山体滑坡频发,天坑事件层出不穷,南北极冰架持续崩塌,这些也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的吗?若把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南北极地区排除在外,地球其他人类正常活动区域的情况是,高温时期的夏天温度比以往更高,而低温时期的冬天温度比以往更低。不计算南北两极温度升高的异常数值,地球剩余适合人类生活地区的温度平均值,实际上应该是更低了。拥有话语权的主流科学家们,为了维护自己温室效应理论的成立和权威性,一定要把南北两极的异常温度升高拉进来,采用算术平均值应对世人的质询,但他们绝口不提南北极温度升高,根本不是温室效应的结果。因为若是温室效应导致温度升高,南北两极冰川温度升高的方向,应该是从表层开始逐步向下,温度由高变低,冰层融化从表面开始慢慢向下;而事实上南北两极温度升高的方向恰恰相反,温度升高是从冰层底部开始,逐步向上,导致冰层底部融化成水,失去基础,冰架崩塌。这充分说明南北两极的温度异常升高,不是温室效应造成的。但拥有话语权的科学家们,却故意把不属于温室效应的温度升高,算在温室效应的功劳簿里,再把其他地区温度变低的事实,用算术平均值拉高全球的年平均温度,来佐证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造成了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所以要设立碳排放指标,从而让发展中国家想发展就要当冤大头,给发达国家交科技落后税。 6park.com

二、碳排放量增加和气候暖化没有因果关系 6park.com

      碳排放量和全球的平均温度增加有关系吗?在统计学中两者存在数字正相关,在客观事物之间却没有因果关系。就像碳排放量和全球的人口数量、和有感地震的发生量、和山地发生滑坡的次数、和世界各地天坑出现的数量、和月球远离地球的距离等等,都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但有哪一位科学家敢于站出来说,这些都是碳排放量过多造成的?这些数字上的正相关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完全不搭杠的,只有在人们对事物内在联系认识不清时,才会用抽象的数字来揣摩两个事件之间的可能关系,但绝不能用可能的推测来做肯定的结论。凡是用可能的数理统计相关性,来制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策、决定,这时有一种可能是缺乏准确、完整的科学知识,不知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另一种可能是存有某种私心。就像碳排放量增加和月球远离地球两者之间有非常强的正相关性,这个正相关性数值要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与地球气温升高的相关性数值,因为去掉南北极不属于温室效应的温度异常升高外,地球气温升高与碳排放量关系并不大,更不必说许多地方冬天会更冷的事实,这与温室效应的表现呈反向结果。那么民众要对这些科学家们发问:有更强正相关表现的碳排放量与月球远离地球这两个事件之间,是碳排放量增加决定了月球逐年远离地球?还是月球和地球距离的逐年增加使得地球上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了呢? 6park.com

为了说明统计学上两个事件存在正相关,与客观世界两个事件存在因果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并引以为证,下面我们举一实例:众所周知,每当遇到下雨天,尤其是每年的第一场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发生事故的数量,会比平常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杂货店、百货商场等场所售卖的雨具,如雨衣、雨伞、雨帽等都会急剧增加。从统计学的角度,公路上的车祸数量和商店售卖雨具的数量,两者之间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性,此时有哪个交通专家或销售专家会出来说,是车祸多了雨具才卖的多,或者因为雨具卖的多车祸发生的就多了。敢说这种话的人,一定会被民众称为伪专家。因为车祸数量和雨具卖出量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都是因为天上下雨,路面打滑就容易出车祸,而人出行有露天的时间就需要买雨具,两个本无瓜葛的事件,是由于一个共同的原因——下雨,而碰巧都成了下雨事件的“果”,因此就有了数字统计上的强正相关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事件统计学上的正相关,不代表在客观世界它们存有实际的因果关系。 6park.com

回到我们关心的碳排放量和地球温度上升这两个事件上来,气象学家们就是抓着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加上温室效应可以提升地面温度,再从统计学的角度找出一些数据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后,就认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最重要原因。如此简单粗糙的推理过程,让许多作风严谨的非专业人士都看不下去,因为存在有许多地方冬天更冷的事实,这就已经基本上否决了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正相关性的结论,也就更没有可能存在客观世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处还需提醒一下持不同观点的有心人士,不要用气象学家口中的“拉尼娜(圣女)”现象来搪塞,因为拉尼娜现象不会改变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就不会影响温室效应的正常发挥。进一步提问,如果不是碳排放量的增加影响了地球温度的上升,以及其它极端气候的发生,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如今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呢? 6park.com

      三、气候变化的异端新说之地球吸引力变化 6park.com

下面讨论究竟是什么事件,成为了上面提到的许多自然现象变化的共同原因。本文作者认为,这个共同的原因,是我们大家熟知而无睹的地球吸引力发生了变化。在我们所有的科学知识中,地球吸引力在同一个地方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地球吸引力的大小,只要地球的质量没变,地球对地面以上所有物体在相同高度的同一物体的吸引力也不会发生变化。我们知道,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来自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见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开普勒行星运动三个定律里,人们可以找出行星围绕恒星运动中,有任何涉及太阳和行星的温度因素吗?没有!有谁考虑过,如果太阳温度降低了,或者太阳温度低到不能再被地球人用肉眼看到的程度,那时八大行星还会围绕太阳运转吗?在教科书中你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本文给你明确的回答——不会。当太阳的温度低到一定的程度,八大行星就不会再统一围绕太阳公转了,太阳系就散伙了。直接证据就是太阳黑子与地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6park.com

      由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出生就不含温度这个基因,也就不会涉及任何有关物体之间吸引力与温度的关系。在《行星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一书中,作者给出了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及所处环境温度都有关系的实验证据。实验表明:物体的温度高,该物体具有的吸引力就大,物体的温度低,它的吸引力就小;环境温度高,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就小;环境温度低,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就大。书中还说明,太阳黑子出现时,在什么情况下,即使只有一个太阳黑子也会诱发地球地震;在什么情况下,纵使多达十几个或更多太阳黑子也不会诱发地球地震;这与当今地震学家们的主流观点,认为太阳黑子出现与否,和地震无关的结论完全相反,地震专家们得出的此结论,正是来自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 6park.com

      出现了太阳黑子,表明太阳在此区域的温度,远低于太阳黑子以外周边区域的正常温度,当地球公转进入太阳黑子影响区域时,此区域的低温对地球的吸引力降低,让地球发生了远离太阳的动作,地球公转轨道出现跳跃式突变,当地球公转驶离太阳黑子影响区域,进入太阳的正常高温影响区,地球受太阳正常强大吸引力的吸引,又被突然加大的吸引力吸回原本正常的公转轨道,这样一次远离一次拉近的两次公转轨道突变,表现为地球公转运行中发生了来回的震荡,这种剧烈的短时间震荡,就会诱发地球地震。这个太阳黑子引发地球地震的事实,就是太阳温度的变化对太阳吸引力大小产生影响的直接证明。在太阳黑子与地震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表明,当太阳的热量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时,太阳的吸引力就会变得比现在小很多,一旦太阳的吸引力被降低温度所拖累,变得比木星的吸引力还小,那时现在的八大行星还会围绕太阳运转吗?今日的太阳系还能称之为太阳系吗? 6park.com

      知晓了物体的热量是组成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我们人类对吸引力认识的一大进步。有了这个对吸引力的新认识,前面我们提到的所有现象都有了符合逻辑的回答,也就是找到了共同的原因。如地球自身吸引力变小,对月亮的吸引力就小了,所以月亮离地球的距离自然就会增大,月亮离地球的距离每年都在增加,表明地球的吸引力每年都在减小。地球吸引力变小,不仅对月亮这种巨大物体的吸引力在变小,对地球表面以上所有物体的吸引力都会同时变小,包括空气和微小颗粒。由于空气(包括二氧化碳这个具有增强温室效应的气体)自身质量非常微小,对地球吸引力的极微小变化,都会产生十分敏感的反映,在地球吸引力减小的第一时间,空气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就会出现远离地球的动作,也就是整个空气都会向上远离地球表面,客观表现应该是大气层向上移动扩展。当空气总量不变,而空气拥有的空间被扩展增大,带来的结果就是,原本稠密的大气层变稀疏了,这就会发生我们大家看到的许多事情:1. 空气上升使原本处在空气稀薄的高山上的积雪,变得空气不再稀薄,常年的积雪就很容易受大量空气袭扰而融化掉;2. 大气层空间以立体指数形式增加,原本可以形成大风的空气流量,因为空间加大,也就是风吹过的横截面积增加,风力就会迅速减小,而原来可以形成中等或微风的气流,干脆就形不成接近地面的风,也就是静稳天气出现和增多;3. 静稳天气会带来雾霾天气,因为PM2.5、PM10之类的微小颗粒,也会因地球吸引力降低而远离地面向上扩展活动空间,成为与人共舞的亲密伙伴;4. 缺少风还会带来静稳的雨天和下雪天,也就是一些地区连绵不绝的降雨、降雪,而附近地区大地干旱;5. 为什么现在长时间的暴雨、暴雪天气增多?因为大气层向上扩展,可以储备和容纳的积雨云和雨层云远比过去多,一旦形成降水条件,就会有比过去多得多的水降落地面;6. 由于大气层增高,在无云的情况下,大气层中空气的密度就会迅速下降,空气密度的降低,夏天太阳发出的辐射能,就会比过去高密度大气层时更少衰减直达地面,而使地面温度比过去升的更高;7. 冬天地面温度高,由于大气层空气密度降低,连累温室效应降低,地面的高温空气分子很容易向上逃逸到大气层高处,而降低了地面温度,使生活在地面的人们感到冬天更冷;8. 由于空气密度降低,飞机起飞和飞行中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致使有些设计时对空气密度要求较严格的飞机,会发生发动机效率降低、跑道短了飞不起来、速度慢了升力不足会发生坠机事件,这类过去不曾发生的事故。波音737MAX的两次坠机事件,可能就与空气密度降低有直接关联,所以今后对现有机型主动减少载重量,是保证飞行安全的一个简单有效途径。至于地球上为什么有感地震增加、天坑不断出现、山体滑坡频发等等,这是地球吸引力降低,在月亮远离地球后地月双星系统共同质心发生外移,由此引发的次生型地球地质、地貌变化,随着月球的远离,这类次生型的地质、地貌变化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需要用地月双星理论的知识来解释,本文就不多谈了。 6park.com

      四、气候变化的异端新说之厄尔尼诺现象 6park.com

      前面谈到物体具有的热量和物体具有的质量一样,都是影响物体吸引力大小的因素,如果地球的吸引力在地球质量不变的情况下被降低了,我们就可以断定是地球的热量下降了。那么地球的热量是如何下降的呢?本文的回答是厄尔尼诺(圣婴)现象所致。现在主流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有许多解释,作者不予置评,但这里给出本文的又一个异端新说。人类近几十年在海洋上的大规模开采石油,使大量的海水灌入地壳内,有些海水会进一步向下灌进地幔层,地幔层的高温熔岩,就把这些冰冷的海水加热汽化,这些汽化的水蒸汽就会循某些管道聚集在某一处,这个高压水蒸汽的聚集地,恰好处在地壳比较薄弱的太平洋中部某地,形成一个高压水蒸汽存储腔。 6park.com

      这里就有必要插入介绍嫦娥5号绕月飞行的类长幅摆线了,过去人们不知道卫星或行星绕主星运动的飞行轨迹是一个类长幅摆线,所以即使对着天文科学家们解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一个具有长幅摆线特性的螺旋线,他们都不会相信,还会遭到他们的鄙视,认为你是什么都不懂的“民科”。现在有了嫦娥5号的实测绕行轨迹,大家就不得不承认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也是类长幅摆线。长幅摆线的一个特性,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全程都是处在变速运行中,《行星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一书中画出了地球在中国农历的秋分时节前后,也就是地球公转从正加速度向负加速度的转变时段,即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地球公转从一年中的最高速时段(超出音速120多倍)突然刹车降低公转速度,这就会让地壳内的高压水蒸汽腔受到内在蒸汽静压力,和急刹车惯性引起的外来挤压之力双重作用,从而诱发水蒸汽型的火山爆发,就像是高压锅保险阀被冲破一样,地壳内水蒸汽腔中的高压水蒸汽喷发而出。喷出的水蒸汽在太平洋海底遇到海水又变回液态水状,只是把周围的水加热了。被加热的水一边上升一边随洋流向太平洋东部漂移,最终这些被水蒸汽加热的海水,在当年的12月中下旬到达太平洋东岸的秘鲁、厄瓜多尔等地,随着高温的洋流飘来大量不适应水温变化的死鱼,这就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正是这个厄尔尼诺现象,我们看到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被带到了地球外部,同时也使地球自身的吸引力被降低,由此引发一系列地球自身和地表以上许多变化,包括地球气候的变化。人类若想阻止地球环境变得更恶劣,就要阻止地球吸引力的降低,也就是要阻止海水毫无节制的向地壳内倾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阻止气候变坏、海平面上升等等目的。如今推行的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策,只能是隔靴搔痒不起作用,为了阻止夏天更热、冬天更冷,人们反而要想办法增加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加强温室效应的作用,但同时要抑制和减少PM2.5之类微小颗粒的排放量。 6park.com

贴主:bpcart于2021_01_12 7:07:06编辑 6park.com

贴主:bpcart于2021_01_12 14:57:20编辑
贴主:bpcart于2021_01_12 15:29:18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bpcart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pcart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bpcart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