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承研深空测控系统实现1.9亿公里测控 在川央企太空中牵引"风筝线"
送交者: 笑鸠[♂★★★声望勋衔14★★★♂] 于 2021-02-10 21:26 已读 2024 次  

笑鸠的个人频道

承研深空测控系统实现1.9亿公里测控 在川央企太空中牵引"风筝线"2021-02-10 22:25:0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波  6park.com



手机访问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2月10日晚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制动,成功开启环绕火星模式。

近火制动只有一次机会,是火星探测任务的关键节点之一。制动的时机、时长、力度需要精准操控。

如何在茫茫太空获取“天问一号”的状态,并操控它执行这一系列复杂、精准的动作?这一切都离不开深空测控设备的支持。没有深空测控系统,航天器就如同断线的风筝。

这次为“天问一号”保驾护航的深空测控系统中,大国重器——佳木斯66米深空测控站(以下简称“佳木斯站”)是绝对的主力。它由在川央企中电天奥有限公司(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承研,是航天测控领域,迄今为止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连续波发射功率最强和作用距离最远的天线。

1.9亿公里测控 大国重器真容初露

早在2月5日,计划近火捕获的5天前,中电天奥(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第三事业部的技术保障团队就抵达了佳木斯。

在中电天奥(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66m深空测控设备总设计师杜丹看来,这次任务意义非同寻常,“可以说是大国重器初露真容!”

从2012年5月建成投用至今,该测控站已经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三期的测控任务,天问一号从发射至今也一直有它守护。为什么说火星捕获才是它大显身手的时机?

其一是因为远。杜丹说,火星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5500公里,最远达4亿公里以上,是月球最远轨道距离38万公里的1000多倍。

距离越远,意味着探测器和地面的往来信号越微弱;信号弱,其通信带宽就肯定有限。就像路窄了,能通行的车辆自然就少。要解决通信问题,最直接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天线口径,来提高系统接收灵敏度。


按照设计要求,佳木斯站的天线直径达到66米,深空探测作用距离达4亿公里,这一强大的“千里眼”可以直击火星。凭借其极高的灵敏度,信号捕获后建立起通信链路,就相当于修了一条从火星到地球的路;利用“大天线”和数据处理终端拓宽“道路”,提高传输速率。

此前的探月工程任务,对佳木斯站来说可谓“小菜一碟”。杜丹说,“这样的国之重器,其建设目标就是为了火星和行星际探测。”

此外,火星捕获是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火星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够被火星引力所捕获的机会只有一次。

按照轨道动力学规律,当航天器接近一个天体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它将与这个天体擦肩而过。如果想从转移轨道进入环绕天体运行的轨道,航天器就必须实施制动减速。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探测器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先调整飞行姿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前方,等时机恰当时点火开机,以此降低探测器的速度。整个制动过程的控制必须十分精准。

当探测器抵达火星附近后,如果速度过快,它会脱离火星引力继续环绕太阳运行,如果“天问一号”错过了,下一次合适的窗口期在2033年。如果制动点的轨道高度过低,可能导致探测器撞向火星表面;如果制动时间过长导致制动力度过大,探测器也会面临坠毁的风险。

同时,探测器并不是在某一个点把速度降到多少,而是在一个飞行弧段内持续减速,制动点火的时间需要精密计算和精准控制。“只有刹车时机和时长都分秒不差,才能形成理想的捕获轨道。”庞之浩说。

距离远还带来一个问题是时延。由于“天问一号”此时距离地球约1.92亿公里,与地面之间数据通信的单向时间延迟达到10.7分钟左右。这与“嫦娥系列”的任务都不同,地面无法对制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只能提前向探测器注入指令,就像为它上了闹钟,探测器到点按照时序自主执行相关操作。

探测器要实现自主操作,比如提前设计好制动时需要把速度降低多少。但这些都要靠深空测控设备对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姿态的精准测量。一旦出现偏差,将影响整个近火制动。

因此,对作为“遥控器”和“听诊器”的佳木斯站来说,近火捕获段的测控至关重要,要让上亿公里的位置测量和控制不出错,是其建成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

在近火捕获前一天,杜丹告诉记者,团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充分考虑各种可能,为近火制动准备了详尽的方案。

此次成功实施近火捕获,作为我国深空探测工程中最强大利器的佳木斯站不负众望。

九年等待 那群在太空“放风筝”的人

事实上,为了火星探测,他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获国务院批复立项,中国走上探索外层空间的道路,也开启了深空测控网的研究和建设。

深空测控,是指对将月球及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的探测。大家把航天任务中的测控喻为“放风筝”,把测控台前的操作人员喻为“牧星人”。其距离远,信号弱,和近地轨道卫星的测控相比,需要直径更大的天线和不同的信号体制。

也是从那时起,作为我国测控设备的重要研发单位,中电天奥(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就开始参与到深空测控网的建设。

2008年,66米大口径的深空测控系统佳木斯站立项。在历经3年多的方案设计、方案论证、研制生产、系统联试、入网验证后,2012年5月,佳木斯站正式建成投用。

“一开始,佳木斯站就是奔着火星探测去的”,杜丹回忆。2011年11月,我国火星探测计划的首个探测器“萤火一号”搭载在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内部,由俄罗斯“天顶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点火发射。

当时的佳木斯正是零下30度的低温,佳木斯站的建设正在进行。在极寒条件下,现场施工极其困难,往下挖是冻土,基建无法进行;搞焊接连电烙铁都无法烧热,混凝土浇筑也无法成型。

但是一想到来年春天,佳木斯站建成,就能为“萤火一号”提供测控服务,团队在现场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施工。

几天后,“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未能按计划变轨,两个多月后坠毁。“正要大展身手的时候,却扑了个空”,时隔多年,杜丹还能记起当年的失落。

这一等,就是9年。许多当时参加研制的老同志等到退休,也没等到执行火星探测任务。

这9年里,佳木斯站在探月工程中频繁亮相,测控设备和团队得到磨练。

2020年6月,针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电天奥(中国电科第十研究所)对佳木斯深空测控站进行了一次适应性改造。

由于第一次执行距离远、时延长的火星探测任务,通过国际合作,佳木斯站还在天问一号正式发射前,利用欧空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做了信号捕获演练。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正式开启了中国人自主探测火星之旅。佳木斯站开始为这趟意义非凡的火星之旅保驾护航。

据了解,“天问一号”预计5月中旬择机实施降轨,并软着陆火星表面,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进行科学探测。佳木斯站将继续为其保驾护航。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喜欢笑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笑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