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一张改变人类科学信仰的示意图
送交者: bpcart[☆★声望品衔8★☆] 于 2021-12-29 18:50 已读 30551 次 8 赞  

bpcart的个人频道

一.一张真实而又陌生的示意图 6park.com

6park.com

图1A与图1B是2020年12月12日和13日,嫦娥5号探月飞船返回地球时,由中国航天局通过新华社,先后发布的两张飞行轨迹示意图。图1A是12日,把月球看作是静止不动的中心天体,嫦娥5号飞船环绕月球飞行时的轨迹示意图,这也是人们观察宇宙空间最熟悉的示意图,这个图符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图1B是第二天(13日)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把月球一并作为运动的中心天体,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绘制出的示意图。这个真实的轨迹示意图,却不符合人们对宇宙空间观察时固有的习惯和观念,因为嫦娥5号飞船的真实运行轨迹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曲线,而是一个在数学上称作长幅摆线的特殊螺旋线,对于这条类似于长幅摆线的飞船轨迹,科学家们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个真实的轨迹示意图背离了人们现有的科学理论知识,包括它既不符合传统的开普勒行星运动椭圆定律,也违背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更与现代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产生矛盾。长幅摆线有几个显著且特殊的性质:首先,长幅摆线不是一个封闭的曲线;其次,长幅摆线在每一个循环周期中,都有一个特殊时间点,该时间点可被人为定义成物体运动周期的起始点,因为在动圆运动方向上,物体本身是绝对静止的,也就是物体在这个特殊点的运动速度为零;第三,一个运动轨迹为长幅摆线的运动物体,它的运动速度全程都是变加速运动,这种变加速运动是时时刻刻都要有巨大外力作用在运动物体之上的。但是嫦娥5号本身所携带的动力输出,不可能具有如此大的能量,那么这个作用在嫦娥5号上的巨大外力来自哪里?从嫦娥5号示意图1A和图1B的客观对比展示,我们再顺序推理一下,自然可以把眼光放大到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上,这样就有了图2A和图2B。 6park.com

二.地球公转的轨迹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图2A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示意图。无论是在教科书、科普读物、科学文献,还是在大量的网络图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此图,或此图的近似版,这个图就是大众脑海中驻留的科学知识。图2A是将太阳作为一个静止不动的中心天体来看待,也就是日心说理论下的产物。当我们正视太阳是一个运动着的中心天体这个事实时,我们就可以得到和图1B类似的图2B。在图2B中,绿色标示出的是地球环绕太阳公转所行径的不封闭螺旋曲线,该曲线既对应了图1B的长幅摆线轨迹,又对应了图2A中我们所熟悉的每一年中,每一个季节地球相对于太阳所处的位置。通过图2B,我们可以解释许多我们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在我们熟悉的图2A中是完全不可知的。图2B是如何画出来的?在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的《行星公转和自转的原理》一书中,该书作者公布了他所发现的宇宙星球之间存在的空间距离锁定原理,也就是双星系统形成原理。在空间距离锁定原理的支配下,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始终锁定在一个AU天文单位(1.496亿千米)上。通过空间距离锁定原理,让我们不仅明白了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什么可以保持不变,也知道了所有的行星,无论大小,都会与太阳亿万年保持锁定不变的距离。在地球和太阳空间距离锁定于1.496亿千米的条件下,图2B中地球就会始终处在,以太阳为中心圆点、一个AU为半径的圆周上。当太阳运动时,地球在锁定的一个AU距离上,自然会形成一个长幅摆线轨迹。尽管空间距离锁定原理把太阳和地球这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固定为1.496亿千米,但是这个锁定并不是完全刚性的,也就是说1.496亿千米在特殊情况下,是有一定的弹性空间的,正是这个弹性空间的存在,就造成了地球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出现。下面我们针对图2B进行一下简单分析,看此图所折射出的部分内涵,与大家现有的科学知识存在多大的差距,利用此图我们如何解释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些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自然现象。 6park.com

三.揭开自然界人们未知的一角 6park.com

在图2B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幅摆线那个特殊的静止点,就是有关部门编列的农历年,春分那一天(农历日期对应的公历日期每年略有不同)中的某一个时刻,这便让我们所有的人都立即明白,为什么在每一年春分前后的时间段里,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常常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皆因春分时节的某一刻,地球相对于太阳而言是静止不动的,即公转速度为零,所以春分那一天,应该定义为地球上自然年的第一天——元旦。春分过后,地球从静止启动,以正的加速度快速开始下一个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运动。与此同时,太阳一直在不停地向前运动,地球就被空间距离锁定原理制约着随太阳前行。鉴于地球的运动速度是由零起步逐渐加快,在新周期初始阶段,地球追随太阳的速度,比太阳自身前行的速度要慢,这样地球一方面在追赶太阳,一方面又在远离太阳,也就是距离从1.496亿千米逐渐加大。在地球追赶太阳的加速度维持正值一段时间后,地球公转的速度就会达到一定的高度,当地球在太阳运动方向上的运动分量,等于太阳的前进速度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就不会再被扩大,此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就是地球相距太阳能够达到的最远距离(1.521亿千米),此时地球所在的位置,就是本次地球公转周期的远日点。 6park.com

当地球越过了远日点后,由于地球仍然是以正的加速度在加速运行,所以地球在太阳运动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势必超越太阳的运行速度,并会使地球迅速回到空间距离锁定的1.496亿千米的距离上高速运行。这个以正加速度高速运行的地球,直到秋分那一天的某个时刻,地球与太阳的运动方向完全一致,此时地球达到公转的最高速度。过了秋分以后,受空间距离锁定原理的约束,地球在太阳运行方向上的速度,会急速降低且越来越慢,一直到太阳的正前方。当地球运行到太阳的正前方时,地球的运动方向垂直于太阳前进的方向,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方向的速度为零,此时地球等于是横在太阳前进的轨道上成为障碍物,如同十字路口闯红灯的自行车,太阳继续前行必然直接撞向地球。由于空间距离锁定的约束,地球只能是被短时间内压缩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然后空间距离锁定的原理就会发生作用,强迫地球弹离太阳,以确保1.496亿千米的距离,这样地球从被压缩与太阳的距离,到被弹离太阳之前瞬间的最短距离(1.471亿千米),就形成了地球的近日点。地球从被太阳前行撞击而压缩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到地球弹离太阳恢复到1.496亿千米距离的过程,就是地球发生近日点进动现象的过程。顺便多扯一点,如果大家统计总结一下会发现,在每一年近日点前后的那几天里,地球上一定会发生较密集或较大等级的地震,这就是太阳撞击地球产生进动带来的必然结果。2022年1月4日 14时55分 ,地球将掠过近日点,同时会被太阳撞击发生进动现象,大家可以拭目以待,看在近日点前后的几天里,地球上是否会有较大等级的地震发生,或者诸如火山爆发、山体滑坡、异常海潮涨落等相关事件的出现。 6park.com

从每年7月初的远日点,到9月中下旬的秋分这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段内,从图2B中可以看到,地球追赶太阳走过了2个AU的距离。两个半月的时间粗略可计作85天,由此可以算出在这两个半月左右的期间,地球仅在太阳运行方向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约是40千米/秒。如果从立秋到秋分这一个半月地球公转接近1.5个AU的距离来计算,地球的公转速度可达57千米/秒。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每年的七、八、九 3个月一定是地球上的台风季,因为这3个月,大气层中的空气随地球,以远远超过所谓的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的速度在超高速运行,地球的自转也会带动空气有旋转的趋势,两者的合力就孕育出了大面积旋转的气流,这就是地球高速公转时,全球的大洋区上空同时都会产生台风的原因。 6park.com

       在图2A中,我们只能看到远日点、近日点,和农历年节气的顺序,其他的知识就难以从图中挖掘出来。在图2B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远日点、近日点、农历年的各个节气和顺序,还能看到许多自然现象背后的故事。包括: 6park.com

1. 明白了远日点是如何形成的; 6park.com

2. 不仅了解了近日点是如何形成的,还知道了为什么只有在近日点才会发生行星进动现象; 6park.com

3. 完整、清晰揭示了在近日点,地球(其他行星同理)发生进动现象的物理过程; 6park.com

4. 懂得了七、八、九3个月为什么一定是地球上太平洋的台风季、大西洋的飓风季或印度洋的气旋季。 6park.com

四.日动说舞台上的传统理论 6park.com

通过图2B,我们还能揭示出一些现有科学理论与此图格格不入的矛盾点,包括: 6park.com

1.      三个宇宙速度的理论值得商榷,因为该图表明,从立秋到秋分这一个半月,地球的公转速度远高于16.7千米/秒的第三宇宙速度,达到57千米/秒,从八月初到十月初这个期间发射的人造卫星速度自然也远高于第三宇宙速度,但这个期间进入太空的火箭和地球本身都没有飞出太阳系; 6park.com

2.      开普勒行星运动椭圆定律认为,行星运动轨迹形成一个椭圆,但该图是不封闭的类长幅摆线,与椭圆没有相似性; 6park.com

3.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是一个被固定了的恒量“r”,但图2B中展示的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R”是一个有弹性的可变量,正是这个有弹性的可变量,才有远日点和近日点的出现,才会形成行星近日点的进动现象,这些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无法体现; 6park.com

4.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行星围绕恒星的运动是惯性运动,但以长幅摆线为运行轨迹的运动物体,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是变加速运动,广义相对论与图2B反映的客观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6park.com

通过中国航天局发布真实的图1B,可以顺序发现图2B的客观存在。从图2B的结构和逻辑分析,可以推导出建立在日心说基础上的科学理论天生的不科学之处,让世人又一次认识到,科学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当实践前进一步,科学理论就会跟随着进行自我验证。当验证的结果符合实践展示的事实时,科学理论就巩固了自己的正确性、权威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当验证的结果与实践所展示出的事实不相符时,科学理论就要修改,如果修改后仍达不到要求,可能就会发展到需重打锣鼓另开张的地步。不幸的是,日心说与日动说两者彼此对立、互不兼容,当今建立在日心说基础上的部分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无法满足由中国科学家们经过科学实践展现出的客观事实,以及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导出的科学论断,所以这部分与科学事实和论断相悖的经典和现代物理学,将可能不得不从源头开始重建。有幸的是,在科学界百年、甚至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当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亲身经历或参与大变局的过程。更让人兴奋的是,这次大变局将由中国人引领,是中国人发布的一张月动示意图,引导出日动示意图,接着就撼动了建立上百、甚至数百年、天生带有隐疾的陈旧理论,顺其自然的就会出现改变人们固有思维的新理论,让世人的科学信仰耳目一新。 6park.com

五.数学中的长幅摆线 6park.com

定义:在平面上,一个动圆(发生圆)沿着一条固定的直线(基线)作纯滚动时,在动圆之外并与动圆固连的一点m的轨迹称作长幅摆线。 6park.com

长幅摆线的参数方程为:x = a φ-b sinφ    ,    y = a-b cosφ   ;     ( a < b )  6park.com

以基线所在的为x轴,φ为动圆在基线上滚过的角度,a为动圆半径,b为动圆外与动圆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定点m与圆心之间的距离。见图3A和图3B。 6park.com

6park.com

这个长幅摆线参数方程给出的轨迹表明,动圆外那个固化的联动点m,它的运动速度,相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动圆圆心而言,是一个变加速运动,在加速度由负转正的那个拐点,m相对于动圆圆心而言,速度为零,即静止不动,对应图2B的春分;静止点过后,m进入正加速度区间,在m到达最高速的那一点,对应图2B的秋分,即是加速度的另一个拐点, m的加速度由正变负,即m的速度开始由快变慢,直至到静止点速度变为零,然后开始下一个变加速运动周期。把动圆圆心看作太阳,把m点当作地球,即可得知地球公转的一些特性。

       六.揭开一个千年的谜底

       地球为什么会公转?这是一个千古难解的谜题,科学先贤们都把这归结于早期星云收缩形成太阳系、甚至更遥远的宇宙大爆炸假说遗留的惯性,使地球至今有围绕太阳公转的能力。这种解释,让真相离我们远到不能再远,即使你是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也明白是不可能有进一步答案了,因此就让所有人,包括科学家们自己,全部都打消了就此问题溯源的欲望。现在从图2B我们观察太阳可以看出,当太阳在某一天不运动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方位是固定不变的,同样从图3A中可以看到,动圆不动,点m也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在日心说太阳是恒定不动的情况下,人们无法找到地球公转的动力。既然找不到地球公转动力的来源,而地球又在运动,科学家们只好把它归结为远古遗留惯性仍然在发挥作用,这就使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都建立在了一个不扎实的基础之上。当太阳运动时,与之对应的是图3B那个动圆运动时,才会有地球或者m点随之以长幅摆线为运行轨迹,追随着太阳或圆心一起运动。结论:太阳的运动给予了行星公转的动力,如果太阳不动,行星也不会运动。这就是行星公转动力来自哪里,这个千年之谜的谜底。

6park.com


贴主:bpcart于2021_12_29 18:52:19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bpcart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bpcart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pcart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bpcart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