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科技频道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德“双元制”产学研用融合新格局
送交者: sunnyvale12345[★品衔R5★] 于 2022-09-30 10:43 已读 2037 次  

sunnyvale12345的个人频道

中德“双元制”产学研用融合新格局——暨第二届长三角双元制国际合作研讨会观后感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连续举办了15届的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是中德双方高度重视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9月29日,笔者有幸在线参加了第二届长三角双元制国际合作研讨会,本届活动“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中德双方开展“双元制”国际合作交流成果的重要平台和展示窗口,现将观后感记录如下:

 

“双元制”向高等教育升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法》的相继出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掌握更复杂和综合技能人才的需要,而随着职业教育类型的确定,未来,职业教育将发生三个转变,“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近年来,中德两国总理5次探讨职业教育合作,两国教育主管部门签署了4份相关合作文件。中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正逐步从点状辐射、理论研究向大规模师资培训、本土化实践之路转型。



 

工匠之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计划

得益于教育部与BMBF(联邦)和KMK(各州)签署的协议,“工匠之师”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赴德培训计划得以成功实施。该项目采取伴随式地实践“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从同一学校、同一专业选拔多名老师组成教学创新团队,从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团队建设、校企联络等,全过程参与式——讲授式培训,开设了新兴专业主要有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物联网技术等六个专业领域。

从政府到民间,中央财政经费已经逐步下放到地方,学校可以自己在国际化战略中实施项目。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等双元制元素。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010年以来,院校、行业、民间组织、私营部门熟悉国际合作基本操作,政府退居幕后,制定游戏规则。TTT培训师资项目的开展,让老师们可以在这里学到国际一流企业实践的新工艺、新方法。

文能上课堂,武能下企业。作为全国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高职院校之一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了解决双师型特征,让年轻老师入职第一年到去企业去,了解一线生产情况,并且每年必须通过1门的实践课程,这是他们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分享。

而同济大学中德合作“类双元”课程,也将卓越工程师培养成为同济大学对德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创工业4.0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引领,社会生产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在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的推动下,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中国30多所应用科学大学与数十家德资企业组成高校联合会(DHIK),共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该项目的培养采取3+1中外合作模式,开展了3个专业,分别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产学研用融合”之路

职业学位不是学术学位,“职业学士”不能直接攻读高校硕士学位。对此,60%的行业协会表示反对,认为会对传统Master造成冲击。未来,“双元制”的升级会带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合,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综合性大学的混合,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双元制”正向高等教育升级,逐步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用融合”新格局,而应用型高校对“职业教育”的称谓也不再敏感。

值得一提的是SGAVE中德职业教育先进合作项目,这是“双元制”本地化示范的优秀案例。前期,通过与中国教育部、德国五大汽车厂商、德国联邦经济合作部合作,在中国成立了26所SGAVE项目院校,8家SGAVE区域示范中心,重构了人才培养体系;然后,已经将专业拓展到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大数据等领域,同时,招生规模扩大到了289所学校;最后,德国政府机构(GIZ)退出,德国企业退出,更多合资企业、中国企业加入合作。

西门子培训版块专家向我们介绍,一个完整的工艺,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学习,因此,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传递,学习之旅是一条通向知识的路径,通常他们会根据不同的知识深度,通将培训分为3个层次:

一是培训目的。让学员以正确的心态进行学习;

二是技能培训。这里,同样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在职培训;

三是培训策略。针对蓝领和白领员工设置不同的培训计划,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向新型综合平台转型

合作办学并不是德国公立教育政策的支持的领域,但与德国一流大学联合办学,开展中德学院(硕士层次)培养,向新型综合平台转型,却是“示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个新的尝试。中德学院一方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波鸿鲁尔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背靠10余家国际一流企业,先后成立了中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中德机械工程中心、中德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中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等。

以安徽大众先导中心为例,2021年,安徽大学与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签订《关于样板中心现场工程师资质培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将从安徽大学相关年级和专业选拔学生,为入选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双方开展课程置换及学分认定,共同培养学生。公司为通过选拔的学生开设企业培训课程,并负责教学和考核;学校为学生选拔工作提供场地、人员等方面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并为学生参加培训项目提供课程协调等方面便利。校企双方还将定期沟通学生在海外期间的情况。

实操大于一切。6年制的人才发展计划是在企业服务2年,可以申请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班;工作满4年,配德国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因为德国专家在国内服务是有期限的,所以,再过2年,培养的年轻人才就成为德国老专家在国内的接班人。

这个模式,有点类似师徒制,获取知识的渠道靠动手练习,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自主工作和学习、可靠、有责任感,能够接受组织安排工作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趋势观察与挑战

既要动手,也要动脑。中德“双元制”一直受到合作身份的困扰。在过去,德国人眼中FH是为准备进入社会的准职业人准备的,表面看来,职业教育是社会承认的,但在高等教育学校对“象牙塔”理想的坚持,FH一直与职业教育划清界限,所以,理想的状态是中职与“双元制”合作,高职与FH合作。德国FH的核心在于其身后的“企业集群”,而中国的应用型高校难以匹配高水平的FH伙伴,缺失了“企业集群”作为核心竞争力。

企业深入参与是核心,在大学和工厂之间,持续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传递。未来,“双元制”办学模式将承载更多创新模式。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校方输出知识,学分转换,不断实操,校方和企业共同定制的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从发展援助到发展合作,再到互利共赢,服务院校、服务企业人才需求才是根本。

 

 

 

(撰稿/供图: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蒲源教授)

 

喜欢sunnyvale12345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unnyvale12345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科技频道首页]
sunnyvale12345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