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越来越热了,天气也越来越极端了,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在我们周围,到处是热浪翻滚,高温酷烤着人们。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地球的环境也开始恶化,许多生物因此而死亡,甚至灭绝。
每个人都渴望大气中多一些氧气,少一些二氧化碳;殊不知,即使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氧气,也不是越多越好。 地球上氧气过量的时候,灾难接踵而至,让人毛骨悚然。那么,在距今约30亿年前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让我们来听听科学家们的看法吧!一,恐龙灭绝的原因1.化石证据表明,当时地球上没有足够的氧气。2。《石炭纪》中氧气过剩造成的恐怖环境,你很可能听过,但请相信我,这也是小儿科。
如果有太多二氧化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二氧化碳过多的恐怖环境。二氧化碳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球各地。如果没有这些气体的存在,人类就无法生存下去了。那么,二氧化碳到底有没有危险呢?答案是肯定的!二氧化碳被认为具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这个术语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我国地球上的热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在地表后,一部分反射到空间,另一部分被地表吸收,为地球增温。 而温室气体能够从地表吸收反射辐射,截留这部分热量,保存在大气层内。当大气层中的这些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全球变暖,从而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那么,为什么要让大气加热呢?因为地球是个“热岛”国家。原本反映在空间里的热量不能散去,地球上的气温自然就高了。
(图一)温室效应原理示意图。
我认为,多年来的温室效应向我们充分表明了这些温室气体的恐怖能力。温室效应不仅对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而且也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安全。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一点在亚洲尤其明显。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创纪录或接近创纪录的全球平均温度,冰川和冻土大量融化令人担忧。
诚然,除了认识到气候恶化的恐怖后果外,人类的工业生产能力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大程度,即使我们不得不对此嗤之以鼻。不过,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地球变暖带来的灾难。事实上,全球变暖导致了很多极端天气和灾害事件。比如,今年夏季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尽管地球在心理上明显变暖,但全球平均气温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即使签署了旨在将工业化前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的巴黎协定,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也没有那么大。
当然,尽管变化幅度很小,但温室效应还是使地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生物因此而灭绝。在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频发的大背景下,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气温升高会使海平面上升;干旱将导致森林消失、土地荒漠化;洪水泛滥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等。很难想像,如果温室效应再增强,地球会变成怎样恐怖的世界。
(图为金星是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
就在数千万公里之外,有一个生动的例子——金星。
金星大气中含有96.5%的二氧化碳,可怕的温室效应使它成为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其最高温度接近摄氏500度。
不过,这并不妨碍科学家们对这个星球进行探测和研究,他们已经发现,如果让火星来做参考的话。
我们人类可能无法将地球的温度提高那么多,但即使气温再升高几度,也可能引发全球大灭绝事件……
假定氧气过量;
说到氧气过多引起的变化,我们不需要看其他行星,只需要回到地球。
在3.55亿年到2.85亿年前石炭纪,地球的氧气含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高峰,45%的大气层充满了氧气,是今天的两倍多。
当时的空气似乎“更甜”了。
可是,那时的氧气含量并不高,只有1/4左右,而且很容易被氧化分解。当时的人们只能依靠植物来提供氧源,所以植物的种类很少,几乎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现在有些国家没有足够的氧气,如果你呼吸那个时代的空气,你可能会多活一会儿。
问题是,在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人类觉得空气“香”,动物也觉得空气“香”。 那个时代的动物由于氧气的充足和体内新陈代谢速度的提高而惊人的庞大。
然而,在距今约46亿年前,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生物了,而此时,大型恐龙却还活着呢!那么,当时的环境是否真的适合它们生存?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如果一个人在那个时候走在地球上,他们会被那个时代的巨型昆虫吓得每分钟都要哭。
(图:巨脉蜻蜓)
如果你抬头看,你会看到巨大的蜻蜓有着可怕的血管。
有的时候,蜻蜓的翼展只有10厘米左右,而巨脉蜻蜓的翼展接近1米,嘴角有锋利的牙齿,飞行速度可达60km/h。
巨脉蝶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蛾之一,它可以在空中飞行4个多小时;巨脉虫是最凶猛的昆虫了,它可以从几千米高的悬崖上飞到地面上来。
如果他们生活在今天,我担心即使是猫也会成为他们的猎物。
走在路上,你会看见巨大的马陆——或许你也不得不抬起头,因为马陆长达3米,它直立着前半部分的身体与人差不多高。
(图片来源:马陆)
在低头的同时也应注意,因为在地面上可能爬出巨大的蜘蛛;
这不是传说中的巨型蜘蛛,而是一种名叫“巨蛛”的蜘蛛。它们是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里的远古物种,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捕食者之一。
这种史前蜘蛛的体型与大人的头部大体相当,别看它吃人不吃饭,单看一眼就足以把人吓得够呛。
(图1)石炭世巨蛛。
每次我说到它,都会有人说: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就会变得更大,我们人类害怕什么?
问题是,现代研究表明,呼吸过于纯净的氧气似乎在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会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
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几乎都是靠吸入空气中的氧生存的,即使在距今约30亿年以前,我们仍然生活在缺氧环境中。但是现在不同了!
因此,如果人类确实回到石炭纪,他们甚至没有机会担心这些昆虫,但是他们会在高浓度氧气的重压下自己倒下。
你觉得这就是结局吗? 更多。"
由于空气中含氧量过高,地球上物品更容易燃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燃烧速度加快,火焰蔓延开来。如果是闪电放电,那后果不堪设想。闪电一旦出现,瞬间产生巨大能量,可以直接击中建筑物和树木;同时还能引起火灾。
一声惊雷,就能将当地的植物点燃,继而引发恐怖的森林大火。
这样一幅令人望而生畏的图画,常常能演绎出声色俱厉的效果,试问有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图片说明高浓度氧气使山火更加频繁)
氧气多了;
关于石炭纪的内容,网络上已经有很多,相信你也基本看过。
但是,在谈到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问题时,却很少有人提及这一话题。其实,这个话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所以说很有必要提一下。
但是,这并非是我们所要谈的。 毕竟,地球上有了氧气,也就有了更严重的后果。
直到25亿年前,即地球形成前大约20亿年,古老的地球才有了大量的氧气。 当时的地球上,只有一些比较原始的低级生命。
那时的海洋是一个巨大而透明的蓝色星球,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氧和二氧化碳。由于这种条件,所以当时的人类能够生存下来。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接着,一种改变了地球命运的生物出现了:蓝藻。
(图:蓝藻)
蓝藻本身是厌氧生物,但可以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不得不说,蓝藻的杀伤力是非常战斗力的,地球上的氧气含量飙升。
大约30亿年前,当我们还处在原始环境时,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时,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植物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大型藻类。
当时,地球大气中仍然有大量的甲烷,这是一种威力更大的温室气体; 氧气与甲烷发生反应,导致甲烷大量消耗,削弱温室效应,并迅速使地球温度降温。
冷却后的表面覆盖着大面积的冰,冰是白色的,最擅长辐射反射,导致地球吸收的太阳热量较少。
当地球温度降低时,大气中的氧分子逐渐减少,而氧又不能被植物利用,于是便产生了“温室效应”。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在空气中,造成全球变暖。
与此同时,甲烷和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雨水溶解为碳酸,腐蚀岩石,将磷从岩石中带入海洋,为蓝藻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促使蓝藻继续疯狂生长,产生氧气。
在这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地球的温度不断下降。
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雪球时代”,而不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冰球时代”.地球上有生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没有生命!
生物们不用担心全球变暖会造成什么危害,只需忍受整个地球都被冰雪笼罩的恐怖严寒——这就是着名的雪球地球期。
(图片来源于雪球地球)。
不错不错,氧气的出现确实为当今高级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契机,但是它又险些将地球完全摧毁,使复杂生命体根本无法出现。
拯救了地球,却拯救了今天看来可能毁灭整个世界的火山; 雪球地球时期火山喷发产生的高温使地表冰层消融;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面慢慢融化,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湖,这就是现在被称为“雪球”的冰川。而这个湖泊又以每年5厘米左右的速度扩大着自己的体积。
同时,它还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的热量得以重新保存,冰封的地球得以复苏。
总结归纳;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1.空气的温度要高一些;2.二氧化碳的浓度要低一些;3.氧气的含量要少一点。 即使像氧气这样的气体也不能太多,否则必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其后果并不比温室效应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