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谈股论金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本次危机会演变成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吗?
送交者: wmx_q[♂★★声望品衔10★★♂] 于 2020-04-07 21:36 已读 1113 次 2 赞  

wmx_q的个人频道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类型:职场学习类

经济增长的童话都是骗人的……

1/6

一个悲伤的童话

从3月初美股的第一次融断开始,就有人把它跟192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随着巴菲特惊呼“活久见”,随着“八融八耻”,随着越来越没有下限的各国一季度经济负增长预测数据,再加上实实在在的消费冰冻,全球经济危机似乎不可避免了。

想要知道这次疫情会不会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就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全球经济危机;想要理解为什么会有全球经济危机,就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想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就要深入分析为什么工业革命之前全球经济一直没有增长?

而这一切都要从一个经典的经济增长模型开始说起。

宏观经济学估计大家也没兴趣听,就从我以前为儿子读过的一篇童话故事说起吧。

小熊和小猪是好朋友,这一天,森林里赶集,小熊做了饼干,小猪做了面包,想拿到集市上卖。

没想到来早了,一个人都没有。小熊等了一会儿,集市还没有开始,肚子却饿了,摸到身上刚好有一块钱,就买了小猪的一片面包。过了一会儿,小猪也饿了,就用这一块钱,买了小熊的一块饼干。

再过了一会,集市还没有开始,小熊又饿了,翻出那块钱,又买了小猪一片面包,然后是小猪买小熊的饼干,小熊买小猪的面包……

集市终于开始了,小熊和小猪不但提前把面包和饼干卖光了,还都吃得饱饱,两个小伙伴手拉着手,边走边想:“真是一个幸福的早上啊。”

让我们用宏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一下这个童话:

假设这个交易是一日三餐,那么每天的就是2*3=6元,一年GDP就是2190元。而且每一年的GDP都是一样的,因为小熊小猪的胃口每天都是一样的,它们俩也只有一块钱,交易规模也只能达到如此。

所以,这种状态下,经济永不增长。

可是,童话都是骗人的,生活的真相是这样的:

有一天,小熊生了一个小小熊,每餐的面包需求量增加到一块半,但它只有一块钱,所以小猪只能卖给它一片面包。小熊苦苦哀求,但小猪也没有办法,这不光是一块钱的问题,小猪只有这么多面粉,只够小熊一个人吃的。

为了让小小熊吃饱,小熊天天都是半饱,后来就死了。

这就是工业之前经济与人口关系的真相。人吃饱了,就要生孩子,人口就会增长,可生产食物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食物渐渐不够了,一旦发生饥荒和瘟疫,就容易爆发战争,等战争把人杀死一批,食物够吃了——恢复均衡状态,社会又开始了新一轮发展。

经济增长的原始驱动力在于人口的增加。人,既是消费者也是劳动者,即创造经济需求,也提供生产供给。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是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利用能力(面粉的供给与面包的生产能力),还有资本 (只有一块钱)。

工业革命之前,人们解决不了这两个制约因素,造成了人口周而复始的增长与毁灭,经济增长水平只能长期停滞。

那么,工业革命是如何让这个悲伤的童话变成增长的童话呢?

2/6

增长的童话

小熊生下了小小熊后,森林里来了两个人,一个是贪婪的银行家,一个是聪明的科学家。

银行家借给小熊一块钱,让小熊有钱向小猪多买半块面包。但小猪还是没有足够的面粉和生产能力啊,科学家说“看我的”,他就发明了一种可以提高面包生产效率的方法。

当然,扩大生产规模,小猪也要有相应的资本投入,于是银行家又借给小猪一块钱。

虽然小猪和小熊要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分给银行家和科学家,但因为整个经济规模增加了,所以每个人都更有钱了,可以消费更多的产品。小小熊长大后,不再做饼干,而成了艺术家,又扩大了产品供给的种类。

这就是最原始的“生产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的转化”的经济增长模型:人口不停的增长,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与消费需求、科学家不停地发明新技术,公司不停地生产和升级产品,银行家提供一切资金需求,而增长又产生了更丰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然而,这个看上去很完美的增长童话中,却隐藏着危机的种子。

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3/6

危机之源

四个人都希望能多生产,多赚钱,但小熊、小猪和科学家都有一些限制,让他们不能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想发明什么就发明什么。可银行家却是个例外,只要他愿意,他是想借多少钱,就可以借出多少钱。

大部分人对银行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银行是把储户手里的钱吸收进来,再把这些钱借给企业。

这是大错特错了。

最简单的证据:如果银行把你存进来的钱,转手借给企业,那么你存在银行的钱是不是应该减少了?实际上你银行卡里的余额,一分钱都不会少。

真相是:银行放贷款的钱,根本不是你存进来的钱。如果不是金融法规的硬性约束,银行根本不需要你的存款也能放贷款。

那么银行到底哪儿来的钱放贷款呢?答案很魔幻,但却是现代经济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钱是银行凭空“变”出来的。

放1千万贷款的过程是这样的:银行会计先在贷款科目上增加1千万,再在企业存款账户增加1千万,Bingo!就这么简单,整个国家的钱就凭空多出1千万,这就是俗称的“放水”。

很多人问,如果企业把1千万用于进原料买设备,这1千万是不是就消失了?

并没有消失,那就变成了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央行之间的往来了。

当然,现实中银行放贷款是有很多约束条件的,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等,但总体上而言,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比企业扩大生产容易多了,而央行的放水能力更没有硬约束。

银行家凭借自己的信用能力,不停地鼓动小熊小猪扩大生产规模,把普通饼干升级成皇家曲奇,把普通面包升级成牛奶吐司;同时建立很多风险投资基金,加速科学家成果的转化能力;还能让小小熊的一幅画价值上千万,创造虚拟财富;并向所有人提供信用卡,发放住房信贷,再编一个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买房故事,鼓励他们提前消费,以接住不断扩大的生产能力……

正常经济增长是这样的:人口增长——需求增长——资本扩张——生产扩张——经济增长——人口增长……

信贷刺激下的经济增长是这样的:资本扩张——需求增长——资本扩张——生产扩张——经济增长——资本扩张……

人口增长速度是有限的,资本扩张的速度是无限的,当然后者推动的增长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资本扩张有“反身性”,资本扩张刺激了生产与消费,而生产与消费的增长又给银行家一种经济繁荣需要大量资本的虚假信号。相互刺激的反身性,让银行家产生了一个错觉:资本是救世主,而不是万恶之源。

当越来越高的增长率被看成是正常的,甚至是下限,这一切就成为危机之源。

 

4/6

金融危机背后的经济危机

事出反常必有鬼,银行的钱当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的,到底是哪里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贷款都是要还,这一“还”,一笔存款和一笔贷款同时消失,财富也就烟消云散了。

你大概明白了,银行借出的钱不是钱,而是信用,是“未来的钱”。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钱,绝大部分跟古代的钱不一样,是一种信用。

前面说了,在贷款没有收回之前,企业把借来的钱用掉后,这笔钱实际上就成为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央行之间的借贷关系。

这些“未来的钱”在各大金融系统之间奔涌,不想也不能被消灭,因为人民把增长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对失业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些未来的钱一旦消失,无论是选票还是维稳的目标,都将岌岌可危,而这一切,都需要经济高增长来维持。

但“未来的钱”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预期变好,银行家就会选择让“未来的钱”在现在产生足够的收益;可一旦预期变坏,银行家就会选择回避风险,收回信贷,让“未来的钱”消失。

金融魔术结束的一刻,只剩下目瞪口呆的观众失去了他们所有的钱,企业家身陷债务,还有几个来不及从游戏中逃走的银行家。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是,工人收入越来越低,没有钱消费资本家生产出来的商品。这可以解释马克思时代的经济危机,就像小熊没有钱给小小熊买面包,引发危机,但却无法解释银行出现之后危机。

银行家主宰世界后的经济危机都是金融危机——银行家利用小熊小猪们想更快拥有更好生活的愿望,过度投入资本,创造了一个虚假的增长魔术,魔术结束,未来的钱消失的同时,又让本应支持经济正常增长的资本一起消失——这就是经济衰退。

假设经济增长是一条直线,银行家出现后的增长就变成先向上过度增长的虚假繁荣,又向下过度恐慌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就始终处于过度繁荣和过度萧条的周期性,如钟摆,在正常位置停留只有一瞬间。

所有经济危机都有一个导火索,但本质是都是之前长时间的过度繁荣过度增长产生的危机“势能”:

上个世纪70年代危机的导火索是油价上涨,真实原因是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是索罗斯做空泰铢,真实原因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泡沫。、

不过,2008年金融风暴的导火索是房地产次级债危机,在风暴边缘的欧洲,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在风暴发源地的美国,却并没有引起经济危机。原因在哪儿呢?

这个原因,正是判断本次疫情导致会不会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答案。

5/6

两次危机的异同

本次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跟2008年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次危机之前,都有过度繁荣的局部泡沫,2008年泡沫是房地产次级贷款过度发放造成的房地产泡沫;而本次疫情前,美股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单边牛市,股价上涨的推动因素中,除了业绩上升之外,主要是公司回购股份和减税带来的虚假增长。

两次金融危机的过程都是典型的流动性危机,短期内资本大量逃离,“未来之钱”的大规模消失,带来投资品的超跌。

不同的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路径,2008年是因为波及到银行信贷,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相当于森林里的银行家带着钱跑了;而本次疫情真正的影响是“社交疏离”造成的消费需求暂时的下降,相当于小熊生病了,既不能生产饼干,也没钱买面包,整个经济体系暂停。

此时,银行家是一个真正的正面角色,提供的是真正的救急钱,让小熊在生病时能有钱买食物,让经济体系不会因为暂停而休克,这才有美联储开启“无限QE”模式。

那是不是说疫情过后,消费需求恢复,经济就能走上正常轨道?

这就不一定了。前面说过,外部事件只是导火索,会不会引起长期经济危机,本质上要看之前是否积累了足够多的虚假繁荣。

2020年之前的全球经济增长,必然有一部分是虚假繁荣,问题在于虚假的成份有多少,是不是足以形成一次新的经济危机?

我个人的判断倾向于乐观,因为真正让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变成经济危机的力量,是本文之前提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科学家。

6/6

经济增长真正的SuperHero

银行家可以让小熊的食物从黑面包变成牛奶吐司,需求成倍增长,也可以让小猪的工厂产能增长一倍,但他无法让小熊去消费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商品,它对小猪面包房产能的提升也是有限的。

换成经济学的说法,资本可以刺激短期需求,但它无法改变长期供给水平。

长期而言,制约经济增长的就是供给水平,包括劳动力和资源的利用水平,所以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短期看需求,长期靠供给。

再来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人口的增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提升生产供给水平的,就只有科技水平的提高。

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方法,就像亨利▪福特说的:“如果你在汽车没被发明的年代,问人们需要什么交通工具,人们只会告诉你,他最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

如果汽车没有被发明(任何发明都是偶然的),现代经济就少了汽车产业链——无论消费者有多么强的出行需求,这一部分GDP都不复存在。

同样。如果没有PC,没有人觉得自己需要个人电脑;如果没有电子商务,没人觉得逛街有什么不方便的;如果没有Iphone,没有人觉得功能机不好。

短期而言,世界由能激发需求的营销专家、提供消费信贷的银行家主宰,但长期看,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某人创造了一样划时代的东西,于是整个世界突然向前前进一大步。

如果银行家总是一次次的制造危机又拯救经济的捣蛋鬼,那么科学家才是真正维持世界经济增长的SuperHero。

回头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所以积累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没有引发长期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不到两年的停滞后,又开始快速前进,其最重要的支撑力量是新技术革命,硬生生地把泡沫变成真正的世界,创造了更多“真实的需求”去留住原本属于“未来的钱”,缩短了衰退的时间。

所以,基于同样的逻辑,我对疫情不会引发长期的经济危机持乐观的态度(前提是疫情能在今年被控制住,疫苗或特效药在一年内开发成功),因为我们仍然处于技术变革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繁荣期。

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可以更乐观,因为处于技术变革的更前期,可以创造的价值比已经创造的价值更大,泡沫的程度弱于增长的潜力。

唯一的不安定因素是国家对民营企业家产权的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是高风险的活动,必然需要有对产权的绝对保护,不能老是喊,别让这个跑了,别让那个跑了。

留人心,靠制度,这可是比一万个基建项目更重要的事情……


贴主:wmx_q于2020_04_07 21:39:16编辑
喜欢wmx_q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mx_q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谈股论金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