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数码家电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雷军的「鸡汤」,喂得饱「小米汽车」吗?
送交者: talvez[★★★介于石不终日★★★] 于 2022-08-14 14:04 已读 3356 次  

talvez的个人频道

最开始在社交网络上看到雷军的演讲预计长达 3 个小时,那一刻我从心底里是拒绝的。

自 2020 年的「相信自己,一往无前」开始,经历了 2021 年的「我的梦想,我的选择」,到今年「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已入天命之年的雷军,创立至今已经 12 年的小米,似乎总有讲不完的故事。


把听播客当做最大爱好的这些年,已经听了太多人讲过太多的故事。所以,晚上这会儿只想早点儿看到秋季新品如约而至,然后决定是否花钱。

只要在京东 618 抄过一拨底价,就会明白不首发立省一大笔的道理。

6park.com

所幸演讲开始之前,雷军没有忘记在微博上按头安利这次的「One more thing」,以至于没有让汽车媒体老师们反向成为漏网之鱼。

除了自动驾驶路测视频的播片,雷军口述了小米造车的进展:

从 2021 年 3 月 30 日官宣造车至今,小米进军汽车行业已经 500 天。

「义无反顾」地选了自动驾驶,作为小米电动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

小米从最开始就下决心全栈自研——顺带点了一拨儿同行们:「今天其实没有几家主机厂,有这个决心全栈自研」。

小米按规划首期将投入 33 亿元研发费用,而且已经组建了规模超过 500 人的专属团队,同时还有小米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同学团队、手机相机部等团队和部门的协力。

至于全国各地被目击到的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正是第一阶段规划中的 140 辆测试车的一部分。

以及小米自动驾驶的第一个目标: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两年,在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如果不是心里对雷老师的语言模式有点儿数儿,多少会让人以为那句「做车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是在开玩笑。对于小米造车这事儿第一次公布进展,我们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自动驾驶也有速成班?

也许是扛过了 L3 艰难落地的 2021 年,最近关于自动驾驶的「狂言」不少。

周一,李彦宏刚说,在自动驾驶方面,「集度领先特斯拉一代」;周四,雷军就说,小米自动驾驶的目标是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一年前,当雷军宣布小米造车时,网友高呼「用户型企业鼻祖来下场教学了」,没想到小米汽车的软实力还没得以展现,就一头扎在了自动驾驶这个最硬的骨头上。

如果说李彦宏放话的底气,多多少少来自百度 Apollo 过去 7 年的积累,那雷军的底气是谁给的呢?

在年度演讲上,雷军播放了一段长达 8 分钟的自动驾驶测试视频。高速、城市道路、泊车,上下匝道、跟车、掉头、避障、自主泊车,基本涵盖了目前自动驾驶测试的标准场景。简洁明了的故事线,清晰稳定的点云图像,为了让网友理解功能,甚至通过上帝视角来直观的展示操作效果.....至少从传播效果上雷军赢了。


不过,从这个精心剪辑的视频中,我们很难看出小米自动驾驶的真实实力,整体的策略比较「谨慎」,跟车距离较远,以至于路上多次被加塞儿;礼让行人和红绿灯时,出于安全考虑刹车也比较猛。

「属于行业入门水平,算法有点粗糙。」——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我们采访了几位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对于这段 demo 视频的看法后,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这个「粗糙」体现跟车距离较远、容易被加塞,无保护掉头没有礼让行人,礼让行人和红绿灯时,刹车也比较猛等等细节上。这些在测试中似乎无关大雅的瑕疵,就是实车测试甚至量产中难以突破的关卡。

在发布会上,雷军讲了个「一个促销员七天速成」的故事。


雷军作为技术研发人员,7 天体验站店卖货,了解用户需求,不仅速成了销冠,也帮助他打造出更接近用户的产品。接近用户,体察用户需求,是雷军,也是小米过往产品成功的秘诀之一,更是小米造车能否弯道超车走捷径的关键。

不过很可惜,自动驾驶没有捷径。能够在测试车上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只做了 60%、70%的早期工作;要让功能上车、实车测试、量产、让消费者接受,需要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测试,0.1%、0.01%的点滴积累,真金白银投入的反复打磨。就像郭德纲形容说相声,「门槛在门里边」,进了门才看到漫无边际的天梯要爬,自动驾驶也一样。

从 2021 年 4 月宣布造车,到如今自动驾驶 demo 亮相,只经历了 500 天。如果从 500 天这个纬度来衡量自动驾驶的水平,从 0 开始打造,那小米的速度的确算是速成了。不过,去年七月小米收购了 DeepMotion 深动科技,深动科技在 2018 年时就对外宣称,「较复杂的中心城区道路的高精地图自动化程度,已经能达到 90%」。如今小米展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也建立在 DeepMotion 过去 5 年的成果上。

你看,就算是做到如今的效果,也不是短短 500 天能达到的,自动驾驶不仅没有捷径,连速成班都没有。

这样看来,雷军要实现「2024 年第一梯队」的目标,2 年的时间从现在的效果打磨到实车量 demo 再到量产,小米还有得赶。

不知道 2024 年是雷军「第一梯队」的目标先实现呢?还是小鹏「飞行汽车量产」的目标先实现呢?

CyberOne 亮相

从「雷布斯」到「雷斯克」?

原以为自动驾驶这是重头戏了,没想到最后雷军还亮出了「王炸」——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 CyberOne。

初见这个 CyberOne 我有点恍然,这个场景,好像在一年前大洋彼岸的 AI Day 上似曾相识这个相似度,你告诉我 CyberOne 是在特斯拉 Optimus 发布后灵感突现,一年内立项打造出来的,我都相信。



像的何止这个场景,自动驾驶、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自动泊车的机械臂自动充电桩…… 如果只看这几个词,我还以为是特斯拉的 AI Day 提前了。

CyberOne 这个高 177cm,体重 52kg 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上,集成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空间感知能力,小爱同学的认知能力,以及机械层面的协同难题。


说到这儿突然发现,有段时间没听到「雷布斯」的说法了。从「雷布斯」到「雷斯克」,小米的重心也从手机上转移到了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身上。

雷军说,「哪里有用户的痛点,哪里就有创业者的机会。」现在看到哪里最「痛」了吧。


当然说到痛点,不得不说一个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机械臂充电桩共同的痛点:如何商业化?

去年在特斯拉发布机器人时,就有如何商业化的质疑,马斯克甚至要把机器人投放到自家工厂,用它代替生产线的工人自己创造需求空间。那对于小米的人形机器人,它的商业化落地需求在哪里呢?

从机器狗,到机器人,到自动驾驶;从「雷布斯」到「雷斯克」,如果说前几年小米被调侃为「轻研发」,对研发的投入不够,那最近几年在这些创新技术上的投入,似乎代表着小米在研发和技术创新上的加码。去年小米研发投入 132 亿,预计今年将达到 170 亿,增长了近 30%。终于赶上华为研发投入的十分之一了,恭喜恭喜。


而未来五年,小米研发将投入 1000 亿。当然,这些不只是汽车的预算,对于准备全栈自研、自建工厂的小米造车来说,这个投入也并不夸张。


过去的 500 天,雷军都在干嘛?

昨晚的演讲,雷军谈及对互联网的初印象,「真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与互联网的开端失之交臂或许让雷军后悔不已,后来那些事先让雷军看不懂的事,他也会尽量参与其中。即便认为「李斌是个骗子」,他还是站在了蔚来的身边。


前有「七日速成销冠」后有「百天学习造车」。小米于 2021 年 3 月官宣造车,最初的一百天里,雷军来了一次中国汽车产业链深度游,陆续走访了多家车企,包括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等,还有博世和宁德时代这样的供应商。

此番动作之后,圈内因猜测小米造车而划分出的众多阵营逐渐合并,整理出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路径。造车模式上会更倾向蔚小理的模式,更多的人认为小米会以「找代工」或「收购已有工厂」的方式让实车落地。对于下场造车的 IT 或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智能生态,选择以更「轻」的方式解决造车问题无疑是最有利的。

除此之外,大家还在猜测,以供应链见长的小米在造车逻辑上会与威马类似,威马的高管团队中,多位出身于供应链的工作,所以采取依托供应链「攒车」的方式。

越往后发展,我们发现小米汽车完全偏离了我们最初的猜测。

2021 年 9 月 1 日,小米成立小米汽车公司,随后也爆出多位资深汽车从业者加入小米的消息。有趣的是,小米汽车的核心人物比小米汽车更出圈。前有与车主对线的前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后有与理想公关对线的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从一家初创车企招贤纳士的节奏中就能看出他们是认真还是儿戏。

据业内人士透露,与胡峥楠一同出走的还有部分吉利「联电帮」的核心成员,他们主导搭建了吉利的 SEA 浩瀚架构,在架构方面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失去心腹的吉利也「造手机」这件事上对小米还以颜色,互换核心团队的两家企业进一步加快了抵达目标的步伐。

2020 年,雷军在年度演讲中提到,在小米创办的第一年,他 80%的时间都花在了招人上面。今天的小米相较于十多年前,对人才有着更高的吸引力,也不再需要「三十次顾茅庐」。不过,从 3 月立项到 9 月确定核心团队,雷军还是花费了半年时间在招贤纳士上。


从种种动作中也不难发现,小米并不准备在整车领域完全出让灵魂,在电子电气化架构趋向域融合的时代,具备核心架构的研发能力能够进一步强化智能化优势。

时间来到 2021 年 11 月 27 日,小米汽车与北京亦庄开发区签订合作,小米智能汽车项目将涵盖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 30 万辆的整车工厂。这也打破了我们对小米会找代工的猜测。


自建工厂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更强的成本控制,不过,压过多重资产在制造上会带来更多压力。如果小米汽车短期内无法独立上市,那么对小米的现金流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当然,雷军在花钱这件事上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上一个背负重债造车的是贾跃亭,大家懂得都懂,因此分两期搭建制造体系尽可能的分摊压力。

相比于 2024 年自动驾驶技术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小米在造车上的布局更加务实。

写在最后

今天看到很多人说,雷军讲自己的故事是在给大家灌鸡汤。

我们倒觉得,要是能给疲惫不堪的心灵带来力量,纵然是碗鸡汤又何妨。

纵然身边没有了作为营销圣手的肱股之臣「阿黎」黎万强,小米的故事依然可以讲下去,雷军自己亦然。当看到新品礼盒 13999 元的价格时,我们就知道,讲讲如何从最开始的 1999 元一路走来,相信也会是个不错的故事。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之路并不平坦,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缩水的大环境下,「以机养车」策略是否能够走远,也还是个问号。

自动驾驶不相信鸡汤,正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如果说非要讲一个全部从零开始、努力刻苦就能实现的成功学故事,不知道在全国各地的路上玩儿命刷着里程的百度 Apollo 和小马智行们怎么想。

喜欢小米的人很多,不喜欢小米的人也很多。对于小米在做的事情,倒不一定要看衰。

毕竟 500 天对一门崭新的生意来说,也才刚刚开始。一如方才在线上书城上架、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前言中所说的:

「就像我年轻时听过的鲍勃·迪伦的歌里说的那样,『答案在风中飘荡』。」



喜欢talve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talvez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数码家电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