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笑口常开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80年代小朋友,虽然没钱但很快乐
送交者: sky9[♂★★★中和★★★♂] 于 2023-12-30 19:05 已读 2006 次 1 赞  

sky9的个人频道

今天的儿童,是明天的大人;今天的大人,是昨天的小朋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美国摄影师比尔霍克(Bill Hocker),在上世纪80年代,使用尼康F2专业单反相机拍摄的中国各地小朋友。


6park.com

6park.com

四川的一位小朋友,在爸爸的陪伴下,使用体重秤,称一下多少斤重。那个秤还可以同时量身高,80后都有印象吧?学校组织体检的时候,经常这样称重。


6park.com

6park.com

苏州一位年轻的爸爸,骑着永久牌自行车,正在街头买红萝卜和红辣椒。单车是新买的,还十分崭新。小朋友穿得十分艳丽。


6park.com

6park.com

一位年幼的小朋友,被妈妈背在后背上。这是广州的一位客家妇女,客家地区流行这种使用“背带”的方法背小孩。


6park.com

6park.com

北京的四合院,小朋友想打乒乓球,但是被哥哥、姐姐们劝退了。他年龄太小,只会搞破坏,还打不了球。


6park.com

6park.com

徽州的一个街头,有卖瓜的大叔、拉煤的小哥,小朋友们也挤在热闹的人流之中。


6park.com

6park.com

徽州的一处普通人家,方桌上摆放着开水瓶、茶壶,墙上贴着国画、寿星图和小朋友画。80后们还有印象吧?


6park.com

6park.com

徽州的一处老宅子,门口摆放着书摊,不过这不是售卖图书的,还是租给小朋友们看,要交押金的。


6park.com

6park.com

徽州很多小朋友没见过老外,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美国摄影师。那个年代的小朋友,还流行穿红背心,现在没有人穿了。


6park.com

6park.com

四川峨眉山下,一群穿着打补丁衣服的村姑们,一位赤脚的女孩,也混在人群之中,在听大人聊天。


6park.com

6park.com

上海的一座公园内,两个小女孩在看河里的锦鲤鱼。


6park.com

6park.com

上海的一个公园,一个身穿西服的爸爸,正在给他的儿子拍照。80年代,家境比较富裕的家庭,才有钱买照相机。 6park.com

6park.com

雨中的街头,苏州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单车送孩子去上学。这种双人用的雨衣,别说还真实用。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的山西,年轻人在跳西方舞蹈,这在70年代是不敢想象的 6park.com



启蒙时代,理想主义,全民读诗,爱读哲学:叔本华、海德格尔、李泽厚……

这就是人们对80年代的印象,一个令人无比怀念的时代!

70年代、90年代、00年代,自然也有人怀念,但那只是寻常的怀旧。但80年代则完全不同,在很多人心中,那是一个最美好的年代。

人们刚从“特殊十年”走出来,一切重新回归正轨,人们都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对明天的中国充满憧憬。80年代的大学生,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完全没有“精致的利己主义”。

即使是80年代的中学生,也大量阅读,有一种学好本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情怀。80年代没有被物质主义污染,每个人的心灵都无比清澈。 6park.com

80年代生活尚不富裕,但人人都安居乐业 6park.com



80年代尽管生活尚不富裕,但人人都安居乐业,都相信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可以获得更美好的明天。

80年代,有一位意大利记者,是一位对华友好人士。他在80年代多次进入中国,累计拍摄了3.5万张珍贵照片。其实,早在1976年,他就第一次从意大利来中国拍摄采访,他的中国拍摄一直持续到1990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意大利记者镜头中,80年代中国的岁月静好: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人们开始喝可乐了,床上开始用床垫(当时叫“席梦思”)了,家家户户有自行车了。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的沈阳街道,当时没有私家车,只有公交车和一些公务用车。照片中有一栋高楼大厦已经在建设之中了。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的洛阳,一位大爷生病了,大娘亲自用大板车拉丈夫去医院。当时的人非常朴实,大娘身材娇小,却不辞劳苦。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的开封,两位小朋友在吃凉粉。如今四十年过去,他们都已进入晚年。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的开封,鼓励个体户自己创业,摆地摊赚的钱,比上班强很多。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还是绿皮车的时代,人们在中途停靠站下车买零食,油条、烧饼什么的。当时的人,一套中山装要穿几十年。口袋里别一支钢笔,就是知识分子。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北京的西单北大街等车的孩子们。如今,他们都进入中年了。 6park.com

6park.com

80年代,尽管北京条件比多数地方更好,但这位年轻女子居然使用这种竹和藤制作的小车,把液化气罐和儿子一起放在车里。这样似乎不太安全。

喜欢sky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ky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笑口常开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