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发表于2007年,也就是谭晶获得中国第一个民美通融合方向的音乐学硕士次年。志得意满的谭晶在这首献给“一带一路”的庄严又新颖,充满西部风情的大歌里充分展现了她的民美通融合技术能力,迥异于金铁霖民美门派的学院派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假声变换,通过四两拨千斤的轻机能巧劲展现又飘又高又扎实有力量感,高低位共鸣都充分的高音。这首歌的演唱难度系数应该与黄霄云林志炫版《千年之恋》在同一层级。演唱与制作 楼主《丝绸之路》是一首极富西域风情的歌曲,由张连春作词、作曲,谭晶演唱。这首音乐作品意境悠远,大气磅礴,再现了千年古丝绸之路的壮美与繁华。
楼兰的正午
公元前的边关
悠悠的驼铃
回荡了几千年
古老的情人
中亚细亚草原
隔世的梦里
深蓝色的眼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诺~~言~~
我的爱情在神话里上演
你的歌声在驼背上流传
没有国界也没有路
没有你没有我只剩下永远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诺~~言~~
古老的
深蓝色的眼从06年开始到12年,谭晶的共鸣位置越来越靠前、焦点越来越集中,咬字越来越重,喉位也越来越固定,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利有弊,虽然民味的柔和感和小调感少了,但是民通作品中的庄严感和冷厉感也出来了,端的是高大上的国家台柱范,共鸣质量依然是顶级的、立体的、通透的;之所以美声包括民美女高音的音色往往比传统民族女高音要暗一些,一方面在于美声女高的高位置是松弛打开的面罩,位置更高,安放在偏后方,不必像传统民族歌手或者象邓紫棋这样受传统真声唱法熏陶的流行歌手女高音那般集中在鼻子眉心;流行歌曲包括民通作品的演绎往往强调松弛、自然、叙事感,当然还有本嗓低位置。像韩红那样唱海阔天空(民通作品)和像王宏伟那样唱想你的夜都是与流行性的表达背道而驰的,因此谭晶努力弱化高位置、强化低位置,突出咬字的颗粒感来做更对味、更具个性化的演绎。跨界与融合是两个同等重要的概念,谭晶的融合路径,有别于吴碧霞老师的“只跨界,不融合”。谭晶老师厉害的地方在于真声高音,高声压、强共鸣,在F5-B5的音域内可以花式炫技,这和用假声、哨音上小字三组、四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九儿》的渐强长高音和真混#G5,让人想起多年前青歌赛决赛《大地》B5假声转混声的神操作。一些音域跨度不大的抒情歌曲,可以用巧妙的真假声转换和气声唱法,来制造丰富的情感和听感 效果,创作能力惊人,是个艺术天赋型歌唱家。赵季平就非常欣赏谭晶的音乐能力。
《在那东山顶山》#F5,《远情》G5,《九儿》#G5
《狂雪》A5,不确定音乐剧最高音,只知道其中一个片段到了A5。
《赛里木湖的月光》A5,《欲水》B5,《大地》B5。一方面在于美声唱法以及基于美声的欧美流行音乐通俗唱法相对来说喉位低、通道长,声音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低位置泛音,共鸣更为立体混合,也更有力量感。但美声女高的低位置明显又无法和美声男高比,因为美声男高的声带肌工作要积极的多,声带拉的更紧、振动体更厚,因此从基频开始就有更多的低位置。所
以楼主这样低位置共鸣比如胸腔先天不占优势的小号女高音,动脑筋弥补的,我的一个方法就是多唱美声男高音歌曲以及女中音歌曲,让声音厚实,扎实,有爆发力量起来。
在国家队民族女高音大魔王级别人物里面,楼主非常敬佩谭晶老师的一点是,她努力尝试了最低限度消耗声带,向欧美歌手学习不同喉头位置来回控制自如的技巧,使得面罩更加集中聚焦等举重若轻,最大限度保护歌者声带与演唱生命的轻机能尝试。可能对于大多数习惯听流行的同学来讲,体制内唱民歌的都是一个味道,但事实上,整个学院派民族唱法群体里、青歌赛体系选手里和文工团序列的民歌演唱者中,像谭晶这样几乎完全放弃声带的高张力运作、追求绝对轻机能走向的,也是极少数。放弃声带的拉紧和张力调节意味着稳定性的不可控,像周深这么稳的歌手在假声演唱模式下偶尔还会有声音飘起来的时候,但我看了那么多谭晶前中期的现场,单单论发声和高位置共鸣上的底盘支撑感,几乎没见过她失手!这基本功是何等的恐怖。在我听过的国内民美歌唱家中,单纯论稳定性,谭晶绝对是保三争一的存在。我猜测谭晶应该跟我采取了相似的策略来保障稳定性,我的办法是向祖奶奶辈的歌手周璇大师鼎盛时期的1940年代学习,学习她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保持把舌位控制固定在下牙齿或门齿位置---这个位置也是非常容易运用现在风很大的咽音(New age空灵烟嗓)的。谭晶是一个非常有想法且知行合一的人,她对于声乐唱法的融合思考和探索走在了新世纪以来所有民族歌手的前面,只是人力有时而穷,一直以来,“技术”在唱功中的占比有点被人为夸大了。事实上当一个歌手建立起了足够好的基本功和发声底盘之后,所谓的技术更多时候是取舍,而非高下。她的第二重法宝在于强大无匹的高位置量感和穿透力,注意形容词,强大无匹。无匹到了什么程度?彭、宋、张、雷,在这方面都不如她。其实谭晶的号型并不算特别大,只是高位置实在是太好了,雄厚不绝的气息、充盈到爆炸的鼻咽面罩再加上强悍的咽壁力量增益,随随便便一嗓子就是顶尖的声场和穿透力。
声乐中有所谓的低频不出门,高频传千里一说,这是由声波的特性和人耳的敏感度共同决定的。“把黄绮珊和韩红绑一块才勉强和谭晶打平手”所言非虚,除非黄绮珊上来就飙G#5以上,不然就比自然声区到G5以下的穿透力,谭晶基本上是骑脸平推的。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她出众的语感了,在声带缺乏张力且没有低位置可以调节的情况下,谭晶的咬字依然可以做到清晰亲切、连贯圆润,在有限的腔体中调节出尽可能丰富的演唱情绪,实属难得。反面教材可以看一下雷佳和阿鲁阿卓,尤其是雷佳,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唱商低的发指,真正的千篇一律式唱法。声乐理论基础研究、声乐实践方法论教学、前沿声乐作品演绎这三者密不可分又各自为政,造成了现在多数的相关从业者理论和实际严重不匹配。谭晶老师探索过的道路对我们而言是宝贵的财富。
吴碧霞,龚琳娜,雷佳这些人都是金氏民美唱法,龚琳娜为什么要创新?因为她知道这种唱法的缺点,这种唱法的高音就是偏假,但听起来很优美,和谭晶这种偏向原生态化的学院派(蒋英-李双江门下)比,感情不足,不够朴实。谭晶就是这种原生态学院派的民歌吃螃蟹当代第一人,也是真声使用最多的。吴碧霞,与彭丽媛一样,本身是梨园世家子弟,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传统中国唱法真声体系的童子功。凭着这样的本钱再加上音院附中,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习,她可以从一个学民美的,通过短暂进修,就一跃成为国家队里数一数二的花腔女高音,在欧美的一系列A类国际声乐比赛中拿奖到手软,包括含金量极高的柴可夫斯基声乐比赛冠军金奖。彭丽媛是我国第一个声乐硕士,第一个民族唱法硕士;吴碧霞是第一个西方歌剧与中国民族唱法双专业主科硕士---两个科目导师分别是金铁霖和郭淑珍,谭晶则是中国第一个民美通跨界声乐硕士。所以,她们能够成为当代华语女高音的三座高峰,有机缘,也有必然。她们仨(还有出家前的李娜老师)与周璇、李香兰、邓丽君等一样,凭着真假声,高中低音都全面优质的本钱与唱功,演唱曲目极广,涉猎的声乐门类也很宽泛。比如吴碧霞的曲风就不定型,无所不能,不仅有《长相知(汉.乐府词)》、《饮酒歌》、《红梅赞》等高雅作品,更有《甩葱歌》这样魔性接地气的流行歌曲。她最擅长的,可以说独孤求败的领域是俄罗斯民歌与艺术歌曲,以及与之类似的我国新疆以及毗邻的亚洲腹地国度的西域风少数民族民歌---楼主最爱的一首,还是吴老师版本的《玛依拉变奏曲》,虽然这首歌被不少歌手翻唱过,但作为首席花腔女高音,吴老师的花腔就是绝杀啊,在《玛依拉变奏曲》里她也加入了大量花腔元素,听着就像一只百灵鸟在欢快地啼叫,改编后华丽又轻快的风格更为年轻人喜爱。王昆大师生前曾经公开反对满世界都是“金铁霖学院派民美唱法”当家一枝独秀,金大师自己也很无奈,接受了王昆的批评,自己也反思。“金铁霖学院派民美唱法”(非常酷似朝鲜的官方声乐唱法)这种唱法在以前的中国从未出现过,很优美,大气磅礴,是民族唱法的创新,但这不意味着真正中国自己的民族民间唱法不可以唱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种唱法在娱乐匮乏的时期很火,但在当下是不可能。
民族唱法本应百家齐放,现在却一家独大,这是不正常的。而吴碧霞也是王昆的干女儿,自己综合实力又杠杠滴,所以也没有落入金铁霖唱法窠臼爬不出来,最近几年,也跟谭晶,姚贝娜,李娜,彭丽媛等一样,在真声体系上下功夫,而且她眼界更阔达,不仅限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唱法,还学习了斯拉夫,哈萨克等欧亚各民族的唱法养分。吴碧霞是我们湖南人---湖南,历史上是汉族客家人聚居大省里面以男的能征善战,女的能歌善舞的著称的,同时也是出了新疆以外,西域少数民族血缘最集中的省份。所以,历来音乐学院,国家院团招考女高音歌手,湖南是重点招生省份。湖南籍的女高音,张也,雷佳,王丽达等等。但最能代表湖南籍女高音,最有影响力的除了李谷一大师,就是吴碧霞了。俩人还都是娇小玲珑,肤白貌美大眼睛,五官颇有西域与中原混血感,又长了汉族国泰民安圆圆脸的大美女,俩人还都有梨园渊源,很给湖南争面子。金铁霖门下最著名的三大女高音,只有宋祖英一开始豆蔻年华就在县里歌剧团当学员,最早入科;李谷一和彭丽媛都是学舞蹈出身,因缘际会搞了声乐---李谷一是舞蹈专业小个子毕业生,1米56,服从分配当了花鼓戏演员,演旦角成名以后再深造声乐。
恰好,吴碧霞和谭晶都有秒了韩红版的,各自有千秋的《九儿》问世,这里可以说道下。谭晶唱的九儿,气息控制的很好,感情也很丰富,很有感染力。吴碧霞技巧和音色,吐字还是比谭晶好一些,美中不足的我觉得情感没有谭晶版本的饱满。
吴老师的声音灵巧,演绎这首歌里九儿,让人觉得就像是一个小女孩,秀丽灵气十足。而这女孩的结局却不太美好。最后一句,仿佛眼前那女孩,渐行渐远。。。。。简单的说,就是吴碧霞可以唱谭晶的歌唱着玩,到谭晶唱吴碧霞的歌只能试一试……与吴碧霞相比,谭晶对于大多数声乐爱好者更具备可学性,所以本篇虽然双姝并举,但重点是谭晶的唱法。谭晶的唱法兼容并蓄的,打破了音乐中按唱法分类的桎梏,是美声、民族、流行三种技术的融合,这种兼容应该来说是非常成功,比较突出的的作品就是《如画江山》,《在那东山顶上》《白云的故乡》,由于谭晶唱法的特殊性,应该将谭晶的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结合来谈。谭晶的民族唱法以民歌小调唱腔为基础,师从朱以为,这种民歌小调比之目前流行的学院派金氏唱法来说,更加偏向原生态,具体表现是高音的真声含量高(因为经过了科学的真声训练,所以谭晶的真声很强悍)受西方美声唱法影响小,更加富有韵味,与郭兰英,王昆等建国初的民族艺术家相类似,与之相对的雷佳,王丽达等人的民歌高音更加依赖于假声,半真声,美声化程度更高,优点是更加大气磅礴,结论就是歌路不同很难进行比较。金铁霖美声出身,把民歌美声化,听听朱逢博、郭兰英、蒋大为这些人的民歌,再听听祖海、雷佳、吴碧霞这些人的民歌,就知道不同了,后者的唱法高音假声多,为了音色统一,中低音掺入假声,听感上更优美,更大气,其他的就呵呵了,因为真声少,这种唱法还有不接地气,外强中干,千人一声的特点,在女民歌手中尤为严重。事实上目前流行的金铁霖民族唱法声带技术更趋向于美声,而且放弃了低位置的共鸣(胸腔共鸣),专攻更高位置的共鸣(头腔共鸣),所以金氏民族唱法听起来更尖和亮。由此看出一般的民族歌手应该缺乏胸声,而谭晶却不同,她的胸声很足,通俗歌曲《青藏高原》就是一例,谭晶版本的青藏高原水平相当高,应当与谭维维,姚贝娜,彭丽媛版本不相上下,处于第一方阵,仅次于李娜。在歌手节目中,谭晶的《再见青春》全程胸声,最后一个真声高音达到F5,难度很高,谭晶的完成度相当好,由此可见谭晶的通俗演唱功力之深厚。
谭晶的通俗唱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唱法比较浑厚(《唐古拉》是代表作),这一阶段谭晶的通俗唱法刚猛穿透力强,位置稍低,有很强高音强声能力,像《大草原》、《大地》、《青春集合在军旗下》、《绿叶对根的情意》等歌曲里那种十分霸道强势的唱法,这种唱法焦点小,声音集中,通道打得很开,声线被共鸣包裹,共鸣虽是高位置为主,但也能明显感受到低位置共鸣。而且咽壁的力量很足,使声音扎实有力,充满金属感和穿透力,高音可以轻松地唱出很强的张力。
再后来,谭晶的重心倾向了“民族”,开始了她的跨界融合之路---她的声带机能非常强悍。她的通俗唱法也趋向了以气声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偏向邓丽君,王菲这类歌手,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细腻、清丽、自然,位置较高,但因为以气声为主,声带不完全闭合,被气息所包裹,所以声音辨识度较低,但谭晶的融合工作却很成功。如:《白云的故乡》中的马头琴唱法---在歌唱中塑造出了如悠扬的马头琴声一般的有层次感有画面感的明暗音转换。[马头琴唱法]的歌唱方法是动态的,对于每一个确定音型、确定音高、确定响度的唱音,发声方法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个(声音表现)差别很大的范围内,有一组连续变换的发声方法,可对应一组连续变化的声音表现。从洪厚的、深沉的、收敛的暗音,到水润的、清脆的、洒脱的亮音,每个唱音都有这样一组连续变化的声音表现,我们可以形象地称其为该唱音的特征线。
还有《在那东山顶上》谭晶的真假声结合---《在那东山顶上》,具有原生态唱法具备、传统混声唱法不具备的平稳的力度与宽度,和扎实迫近的真声声质;又有着和原生态唱法(如蒙歌、藏歌唱法)截然相反的——小嗓民歌般精致细腻的声线和明亮的金属色泽音效。更令人费解的是,谭晶演唱这首歌时,越往高音,声音反倒越扎实、越细腻,演唱起来毫不费力。
歌手总决赛吴碧霞的九儿与谭晶的九儿旗鼓相当
吴碧霞老师是民美唱法,最高音比谭晶老师高了大概3key,听感上也更加优美,但是以半真声为主的唱法情感震撼力是不如真声的,自然也不如谭晶版九儿感情充沛。关于谭晶《九儿》的赏析,在一些回答中有提及,在此完整地整理出来。首先要弄清的一个问题是:《九儿》到底是一首民歌,还是通俗歌曲?
现今对于民歌的定义是:创作于古代或近代时期的民族民间歌曲,具有民族性、民间性、时代性、地域性的特征。按照这个定义,发行于2014年的《九儿》显然不是一首传统民歌,而是一首融合民族、通俗元素的新创作歌曲,也称为“新民歌”。其最大的特点是民通结合,倒是非常适合谭晶这位民通派的代表人物。
歌曲本身有较大的演唱难度,转了两次调,音域A3-#G5。歌词只有四句:身边的那片田野啊,手边的枣花香,高粱熟来红满天,九儿我送你去远方。
谭晶在这首歌中真正做到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人歌合一”。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一般的学院派民族美声唱法歌唱家,演唱中假声比例较大,尤其到了高音处,或尖锐刺耳,或高而无力----但是谭晶、彭丽媛这样的高音真声含量与力量感、穿透力质量极高者,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尤其是“高而无力”(比如雷佳)是金铁霖唱法众多歌手的通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从前大型国家级晚会,最大最重要的那首歌的独唱重头戏,男高音通常是李双江,女高音必定是彭丽媛;因为他们不止会民美唱法,还掌握了真声民族唱法体系的精髓与绝活,比如彭丽媛,左手是“金铁霖唱法”为代表的学院派民美,右手是周璇&郭兰英等以及无数民族民间戏曲与曲艺大师尤其老生(须生、大官生)、青衣&花旦传下来的中国真声传统唱法技术。
。
谭晶老师的跨界融合唱法,吸取了民族、美声和通俗唱法的优点,既能保持音色优美、气息绵长,又能保证音质扎实、情感熨帖,具有非常好的现场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也是学院派民族唱法出现同质化现象后,一个非常好的探索方向。
吴碧霞的《九儿》,她一开口定的音,我这个半专业听着好像是B,然后她第二遍唱升了一个调,第一个音是C,也就是俗称highC,然后跟腾格尔互动完后的第三个九儿,我觉得好像是F,highF?然后又升一个调,highG?…最高音感觉到高高音的D…当然不是唱高,就牛逼…但是能唱她这么高,一开始就跟唱着玩一样唱这么高,还这么稳。真的太厉害了…那么高音居然还不显得尖,有一段声音已经跟乐器声合为一体了。评分完成:已经给 大秦帝国111 加上 50 银元!
喜欢大秦帝国111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大秦帝国111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