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体坛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这群中国最狠的姑娘,吊打了他国整整40年
送交者: 炫笔伏逼[♂☆★★★不闻风知★★★☆♂] 于 2020-04-12 20:51 已读 5798 次 3 赞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关注 6park.com


2020年大年三十,

中国第一部全民爆款体育电影可能要诞生了:

《夺冠》。


这部电影以中国女排40多年历程为原型,

讲述1980年代和当下新一代女排的两次崛起。



4年在国内没有新片上映的巩俐,

领衔出演郎平。

惠若琪、朱婷等排球名将出演自己,

第一批观众对它的评论是“燃”和“催泪”,

“一部像一场比赛一样跌宕起伏的电影”

“心潮澎湃,像是回到了那个开着电视挪不开视线的夏天。”

巩俐在《夺冠》中饰演郎平



女排国手们真人出演《夺冠》

什么是女排精神?

追求个性的当下,

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有人说,这部电影贵在“把女排精神

依托在了此前从未公开的细节上,

展现了人味儿,这就立住了。”


郎平女儿白浪饰演青年郎平

一条盘点了中国女排40年历史的诸多细节,

一只小小的排球,

映射的是国力和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我们曾经非常在乎输赢,

但我们渐渐学会了追求更重要的目标。

“等我们真正强大了,

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唯一的目的。”

编辑 | 闫坤沐



巩俐演郎平:我们都是玩真的

“原来我不太懂球,但是接触完之后,我觉得如果让我再活一次,可能我会成为一个排球运动员,我愿意这么做。”在演完郎平之后,巩俐接受新浪娱乐娱理工作室的采访,说了这段话,由此可见她对这个角色的投入之深。

每个知道巩俐要演郎平的人,都被巩俐的形象之贴合震撼过。公布选角时,仅仅因为一个后仰的背影和走姿,就上了热搜第一。郎平的女儿白浪见到巩俐的第一面就说:“这就是我妈妈”,前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也感叹:“她第一天走进来我们所有人都哇!惊呼,真的好像哦,推眼镜的动作、竖大拇指、说话的口吻(都太像了)……”


巩俐之所以能做到“人肉复印机”一样的效果,得益于她的专业和敬业。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不仅做足了案头工作:采访了郎平本人能接触到的所有运动员,还到宁波北仑女排训练基地住了十天,在集训时贴身观察郎平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记录了整整一本笔记。

巩俐诠释郎平的过程,也是她对女排精神的理解不断具象化的过程。

事实上当陈可辛找她时,她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压力太大了。因为郎平指导是家喻户晓的、是全世界女性的代表人物,我很害怕我演不好。”


巩俐在拍摄现场和女排队员玩游戏

然而当她真正接触到郎平和女排这群姑娘,却很快被她们触动和代入。郎平腰和腿不好,做过将近20次手术,平时累了都会在场边稍微坐一下,但巩俐去旁观训练时,发现郎平从来没坐下过,一问才知道,这全是为了让巩俐看到她真正执教时候的状态,因为电影里巩俐是不能坐下的。

除此之外,巩俐几乎每一次看女排夺冠的视频,都会流泪:“她们太不容易了。”


新一代女排姑娘中有很多人也参与了电影拍摄,在其中饰演自己。郎平教她们“拍戏我们很多东西都是玩真的,没有什么特别虚假的”,也和姑娘们玩在一起,她还把她理解的女排精神随手画成了随笔。


巩俐在片场的随笔画《关注》和《团队》

在这样的氛围下,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剧组的每个人都尽了全力。白浪饰演青年郎平,为了更接近妈妈做运动员时的身形,她一个月减肥30斤。朱婷演哭戏时,调动了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哭到坐在墙角喘不过气。做一件事就要争取做到最好,这是女排精神最好的体现。

女排精神变迁史:

从“不能输”到“不把赢作为唯一的目的”

在电影中,巩俐饰演的郎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台词是:“等我们真正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唯一的目的。”这句话也是女排精神40多年变迁最好的缩影。

曾经,我们非常需要“赢”。1981年女排在世锦赛夺冠,是我们获得的第一个重量级集体项目世界冠军。


1981年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的瞬间

当时,电视还是稀罕物,很多人靠听广播听完了比赛,胜利的消息传开后,北京大学4000多名学生冲出宿舍,在操场高喊“中国万岁”。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发文号召“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

从那时到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世界大赛五连冠,其中包括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一度成为全民偶像,寄给她们的信件每星期都得用麻袋装,她们也被印上纪念邮票……

对于五连冠的分量,女排随队记者何慧娴做了最准确的评论,“我觉得这有时代原因。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家都像一堆干柴一样,要把失去的时间拿回来,这个时候,中国女排她们艰苦创业、团结拼搏,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人民需要的一种精神。”


女排夺冠瞬间被做成纪念版邮票

然而全民追捧的代价,是接受不了失败。

五连冠之后,女排整整17年没有拿到世界冠军,1988年“兵败汉城”,回国后,当时刚上任不久的教练李耀先不得不引咎辞职。

到了1994年世界锦标赛,女排仅仅拿到第八,在那个以输赢论英雄的年代,这样的成绩被媒体形容为“耻辱”,重压之下,那一代女排队员仅仅二十四五岁时就坚持不下去,纷纷递交了退役报告。

2003年,在陈忠和的带领下,女排以全胜的战绩拿到世界杯冠军,重回巅峰,当年他被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写道:“为2003年中国体坛赢得分量最重的世界冠军”。

转变发生在2008年。那一年,我们成功举办奥运会,并且以48枚金牌的成绩第一次登上奖牌榜榜首。从那时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民族自信的增强,夺冠不再是大家唯一看重的东西。

郎平当时执教的美国女排胜了陈忠和率领的中国队,那场比赛被称为“和平大战”,《人民日报》对此的评论是:“金牌有所属、体育无国界。”


《夺冠》中“和平大战”的片段

而到了2020年,又是一个奥运之年,不久之前,中国女排确认被分入“死亡之组”,新闻公布后,网友的热评是:“希望你们放松心情去打球”,“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终于,观众也学会了享受比赛的乐趣,而不是只看重输赢本身。

今年春节档意外遇上新型肺炎,无论是否选择出门观影,都可以和一条一起,在细节中回顾女排40多年的历程。它不光是一支运动队的奋斗史,也是我们共同写就的民族志。





左滑查看女排历年战绩图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这支女排国家队,是1976年6月组建的。第一任教练袁伟民,因为对队员要求严格,被媒体塑造成不苟言笑的大魔王。一次坐车经过上海人民广场时,他被青年人拦下来,趴在车窗好奇地问:“侬会笑伐,侬笑笑看”。


黄渤在《夺冠》中饰演陈忠和

袁伟民之外,对女排贡献最大的两位教练,一位是郎平,一位是陈忠和。这两位都和袁伟民有关。

1978年,袁伟民看中还不到18岁的郎平,让她跳过国青队,从北京队队员直接晋升为国家队主力。同年郎平参加曼谷亚运会,是她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喝到传说中的可口可乐,喝了两口忍不住吐槽:怎么这么难喝,像中药一样。


运动员时期的郎平

很多年后,作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也用同样的方法发掘了当时在青年队寂寂无名的朱婷,并把她锤炼成当今排坛第一人。

袁伟民自己原本是男排队员出身,执掌中国女排后,把女排当男排来练,从地方队调男排队员给女排当陪练。陪练中有位福建省队来的“小陈指导”,除了脾气好、技术好之外,“演技”也很好,擅长模仿各位世界名将,不仅能模仿过网线路、扣球落点,甚至偶尔会模仿她们的神情动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好的陪练要有当替身演员的功底。


袁伟民和陈忠和的合影 图源:陈忠和自传《笑对人生》

这个小陈指导,就是日后上任女排主教练的陈忠和。1994年,郎平第一次受邀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点名要他担任自己的助手。那时,他家里几经变故:大哥、发妻、父亲先后去世。他自己刚刚在福建重新组建家庭,正要开始稳定的新生活。但面对郎平的邀请,他一口答应。

郎平后来离开中国女排,去国外任教,几次换帅后,陈忠和接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郎平率领的美国队和陈忠和率领的中国队相遇,最终中国输掉了比赛,没能进入决赛,但郎平本人对此非常坦然:“两个球队都是中国教练,这说明中国人在排球界的影响力,应该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日本:第一个对手,也是第一个朋友

中国女排第一次交手,就是日本队。1923年,中国曾组建一支女排赴日参加远东运动会,在当时,女性能代表国家参赛是了不起的事情,无数民众自发送行,只可惜姑娘们最终0:2告负于日本,黯然回国。

日本女排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瞩目,被称为“东洋魔女”,曾创下118场国际赛连胜纪录。

1965年,带领日本队走上巅峰的“魔鬼教练”大松博文,还曾经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约,来中国对女排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特别集训。

1980年代初,中国队主攻手杨希曾经是全队的“颜值担当”。她的长相酷似日本女星山口百惠,在日本尤其受到欢迎,日本甚至还有球迷自发组织的“杨希接待委员会”,走到哪里都有人摇旗欢呼。


老女排合影,左二为杨希

1981年,努力5年后,中国女排迎来自己的首个巅峰:在大阪世界杯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决赛时,遇到的对手就是日本队。

这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比赛。根据积分规则,中国队只要拿下两局冠军就到手,于是在赢下前两局之后,心态产生变化,又连丢两局。关键时候,袁伟民冲队员们大吼:输掉这场比赛,冠军毫无意义,你们会后悔一辈子!队员们如梦初醒,赢下末轮,以全胜的战绩毫无瑕疵夺冠。


1981年世界杯中国队得分画面


1981年世界杯中郎平庆祝得分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竞技体育中收获的第一个重量级集体项目冠军。

八十年代初,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热播,里面的女主角有很多神奇的招数,如“晴空霹雳”“幻影旋风”。



《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绝招“晴空霹雳”

一段时间里,郎平收到70%的信都是说你要学女主角小鹿纯子,郎平开玩笑说:“这小鹿纯子把我害苦了,我觉得我这扣球就够棒了,空中腾的时间太长了,还让我折俩滚,这我估计我退役也学不了了。”

在后来的五年里,女排接连拿下两届世锦赛、一届世界杯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成就辉煌“五连冠”,成为全民偶像。


“五连冠”这批运动员,退役后大多从事和体育相关的职业,进入体育系统做公务员是最普遍的选择。张蓉芳后来成为排管中心副主任,朱玲成为四川体育局局长。而孙晋芳在2004年就任网球管理中心主任,成全了李娜这一批运动员的市场化单飞。

刻苦:工作人员捡球都要日行两万步

女排刚成立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条件艰苦,位于福建漳州的训练基地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地面是泥地,队员们在泥沙中打滚,大腿被磨破不断渗血,晚上睡觉时和床单粘在一起,疼得直叫。

女排集训通常在春节前后开始,另一个位于湖南郴州的训练基地没有供暖,她们只能烧木炭取暖,队员周晓兰曾经煤气中毒。

1976年唐山地震,唐山籍队员曹慧英家人失联,一般人在这种时候会支撑不住,但她没有缺过一次训练。


郎平进入国家队后,常常自己加练。张蓉芳回忆说:“她练蹲杠铃的时候,腿太细、太长,不能正常做动作,屁股这么扭一下,那么扭一下,脸上的表情特难看,龇牙咧嘴。”

出国比赛要买廉价机票,遇上长途飞行,袁伟民会要求队员们去飞机后排练蹲。队员张洁云回忆:“我们当时练的太苦了,特别恨袁伟民,打他的心都有了。”


除了练排球,队员们还要克服两件事:吃西餐和晕机、晕车。由于吃不惯西餐,队员们出国比赛,行李箱里都塞满了各种榨菜和方便面,这样的饮食难以支持比赛的体力消耗,袁伟民就让厨师特意做西餐逼她们适应。

为了避免比赛时频繁坐车、坐飞机带来状态波动,临近比赛时,袁伟民让队员每天中午吃完饭坐汽车出去转一圈,回来接着训练。

1995年执掌教鞭的郎平,不仅对队员要求严格,对自己也非常苛刻,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几次因为缺氧而晕倒。


2001年2月2日,中国排协宣布陈忠和成为新一任女排教练。当时外界普遍的声音是——不看好。有报纸写道:“他的一团和气压不住阵,没有任何让人相信的理由。”

事实上,陈忠和经常笑,不代表他不严格。上任之后,他奉行“两严一大”的原则: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坚持大运动量。

训练时间“朝八晚无”,意思是从早上八点开始练,晚上什么时候练完什么时候结束,一周只能休息两个半天:“一切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做准备。”

队长冯坤曾经在硕士论文中把国家队生涯形容为“痛苦的炼狱生活”,累到看到食物都提不起兴趣。周苏红曾经看着饭菜放声大哭,冯坤看到圆形的东西就反胃,在食堂看着盘子发呆。

2018年备战世锦赛,工作人员透露,自己光是替女排队员们捡球,每天都要走2万步以上,姑娘们的训练量可想而知。

集体:赢的不是个人

郎平进入国家队前,中国队的主攻手是杨希。为了培养郎平,进入国家队两个月后,袁伟民就让她作为首发主力参加世界大赛,当打之年的杨希成全了更有未来的队友,把主力的位置给了她。

1981年世锦赛夺冠时,所有球员都在球场上欢呼、拥抱,只有陈招娣没有上前。这次比赛,她顶着严重的腰伤坚持到最后一刻,而等到获胜时,她只能在场下躺着。1983年,陈招娣退役时,被鉴定为二级伤残。


女排首次夺冠后的合影

夺冠后,孙晋芳无意中说了一句:“咱们全队12个人,11个人上场打了,只有周鹿敏没有上,她多舒服啊”。无心的一句话,遭到袁伟民严厉批评,孙晋芳事后郑重给周鹿敏道了歉。

到了女排的郎平时代,她提出一个“大国家队”理念,放眼全国,只要她觉得是个苗子的队员,就拉到国家队来试训,每年进国家队大名单的选手多达二三十人,一个位置最多时有三四个人在竞争。


朱婷被她注意到时,只是河南二队队员。袁心玥被她点名时,还打不上全国联赛,但她们后来都成为国家队的主力。

助理教练安家杰这样说过:“嗨,这些队员都逃不过郎导的眼睛,我们都看不上的,她都能看上,拿来一练就是星儿。”

朱婷是新一代女排国家队唯一的农村出身的小孩。前任队长惠若琪家境优渥,张常宁出身排球世家,从小接受专业训练。


前女排队长惠若琪


现役女排国手张常宁

学习:“用脑子打球”

袁伟民1974年退役,1976年当教练,上任前可以说毫无教练经验。上任12天,他就带着全队迎战来中国访问的秘鲁女排,这是他第一次以教练的身份指导比赛,全程不停在场边大喊:“XXX,你这么打!”,被调侃:干脆自己上来打吧。

从1976年到1984年的整个执教生涯中,袁伟民没有先进的设备,所有战术、技术统计全靠手写。


《夺冠》中吴刚饰演的袁伟民在场边记录赛况

8年里,他带队参加了250场国际比赛,只输了27场,每一场球的数据都有详细记录,留下两本珍贵的本子。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很多记者问袁伟民当时当刻的心情,他只记得第一件事不是欢呼,而是赶紧在本子上记下比赛数据。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

这个时期,作为陪练的陈忠和经常被派去观察别的国家队训练,是负责“偷师”的无名英雄。


彭昱畅在《夺冠》中饰演青年陈忠和

1986年郎平退役。作为全民偶像,她不想被过度关注,放弃了当官的机会,自费赴美留学,学习体育管理。

郎平第一次临危受命回国执教时,搭档张蓉芳发现她很爱读英文原版书,有克林顿、撒切尔夫人、乔丹的传记,还经常念给队员们听。

2013年,郎平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更明确地对队员提出,要用脑子打球。

训练时,她会拿出专门的时间请球员分析,这个球为什么这样打,让她们形成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依靠大训练量培养肌肉记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郎平一手促成朱婷去土耳其联赛打球,被球迷称为“留学”。

郎平说:“我觉得像朱婷这个水平一定要出去打球,多跟外国选手交流,而且国外的联赛挺时尚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都在,一个队中会云集了世界上很多好的运动员。”

事实证明,朱婷“留学”三年,拿下8个冠军,6个MVP,很快成长为世界排坛第一人。


朱婷为瓦基弗银行队效力时的扣球瞬间

待遇:市场化之路

1981年,带出英雄之师的袁伟民,工资是每月56元。

1986年退役后的郎平,带到美国的全部身家是300多美元。

到了美国之后,郎平最初为大学校队当教练来换取学费。后来,为了赚钱,她曾经复出到意大利一家俱乐部打球,体会了为钱工作的尴尬:“每次受伤,不能上场,都不敢看老板的眼睛,觉得白拿了人家的工资”。

1993年,她成为八佰伴世界明星队教练,带队在香港、日本等地打比赛,年薪20万美元。

1995年,郎平回国当教练后,被确定为高级教练第三档,工资335元人民币,津贴144元,连各种补助在内,每月的工资收入折合70美元左右。1998年,到手工资涨到974元。

对当时的郎平来说,最大的消费是给身在美国、跟随前夫生活的女儿白浪打越洋电话,一个月的工资也许都不够电话费。


郎平女儿白浪在《夺冠》中饰演青年郎平

进入21世纪,女排国手的工资在1000多元,主力队员加上奖金收入能到5000元左右。2003年女排大奖赛,她们夺冠,每个人可以分到大约10000人民币的奖金。陪练们不在队伍名单上没有钱拿,姑娘们会和他们分享奖金。

朱婷出身河南农村,家乡是国家级贫困县,家里五个女儿,她排行老三,为了家里的生计,姐姐们很早就出去打工,朱婷不愿意走这条路,才进了体校。

2016年,朱婷在郎平的主导下,进入土耳其联赛豪门瓦基弗银行队,年薪110万欧元,第2个赛季涨到135万欧元,正式成为世界女排年薪最高的球员。

变革:郎平的价值

1995年第一次回国任主教练,郎平组建了自己的教练队伍,带来了美式作风,开诚布公地讲:给大家三个月期限,如果有谁觉得无法和她合作,可以离开。如果谁的工作不符合她的要求,“也会请你走”。

2013年第二次回国任主教练,郎平53岁,面临中国女排前所未有的低谷。100天内接连输给泰国、韩国,在亚锦赛都仅仅拿到第四名,是38年以来最差战绩,被媒体嘲讽为“384”。史无前例的低谷也是史无前例的改革的开始。


郎平首先改变了人员的配置,从美国引进了专业的体能教练和康复师,为每位球员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深蹲被从训练动作中删除,这个动作训练强度大,但是对膝盖损伤也大。

此前,中国女排夺冠的代价是队员们普遍的伤病。多次骨折的赵蕊蕊被球迷称为“玻璃美人”,队长冯坤膝盖严重积水,肿得像馒头,靠冰敷和打封闭针坚持。

2006年,老队员伤病集体爆发,世锦赛只拿到第五。陈忠和卸任后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直言成绩波动是因为伤病过多:“主要是伤病多一些,像赵蕊蕊本来连续打8年也问题不大。有人说,我不敢启用年轻队员、保守,那个时候主要是伤病困扰了队伍的发展和训练……伤病的预防我们当时做得不够。”


朱婷刚进国家队时,因为缺乏营养,身体瘦力量差,盲目上训练强度很容易练坏,郎平先给她时间增肌,直到肌肉能给骨骼提供有效的保护。那段时间她自费从美国买蛋白粉监督朱婷吃。

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中国女排参赛的队员有12个人,但随行的教练团队13人,比运动员还多。这在美国、意大利等强队里早已经是标准配置,但在中国还是头一次。


郎平对队员管理主要靠自觉,比如她从来不收手机,但是:“我要明确告诉你,晚上玩手机会影响第二天的训练……场下她们会聊网购、游戏和电视剧,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尽量去理解。”

郎平给国家队带来的改变是“不再只有苦大仇深式的拼搏、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而是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科学的方法以及专业的团队。”一支队伍的发展从此变得可持续。

竞技:“奖牌有价值,但人格更有价值。”

199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出师不利在小组赛输给了韩国。接下来的对手是古巴。有人悄悄向郎平建议,她和古巴队教练关系好,能不能去求求情,让古巴队输给我们,开赛以来他们只输过一局,丝毫不会影响他们什么。

古巴的教练是郎平在八佰伴明星队时的助教,古巴比较穷,他一年有九个月都率队在国外训练、比赛,就是为了节省经费。他曾经向郎平诉苦,郎平问他为何要坚持,他说:为了生存,我有三个孩子要养。

郎平最终并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她对此的回应是:我不可能为了一块奖牌去做丧失我人格的事,我哪怕牺牲了,也不能跪在那里死,也得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奖牌有价值,但人格更有价值。


2002年世锦赛,为了尽可能拿好名次,小组赛中,陈忠和为了躲开俄罗斯队和意大利女排,使用“田忌赛马”的策略,输给了实力明显比较弱的希腊和韩国队。

尽管以这样“躲躲闪闪”的方式挺近四强,最终还是输了半决赛,没能更进一步。这样的过程和结果在国内受到极大的舆论压力,陈忠和不得不出面道歉。

荣耀:14亿人的集体记忆

1981年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时,回国以后,女排收到了3万多封信,还有源源不断的礼物从全国寄来。武汉人寄来武昌鱼,有个广西青年工人,自己打了一把像工艺品的铁榔头,送给被解说宋世雄称作“铁榔头”的郎平。

40年来,虽然几经沉浮,女排依然是中国人的“团宠”。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国对阵的收视率是50%,决赛的收视率是72%,意味着当时只要开着电视的人,有三分之二都在关注这场比赛。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女排依然是为数不多的集体记忆。

2019年,女排以11连胜的成绩拿到世界杯冠军,这也是这个集体历史上的第10个世界冠军。比赛结束后,她们被派专机接回,并且上了国庆阅兵的压轴花车,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礼遇。

面对外界的追捧,郎平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其实都是沾了排球的光,沾了这个集体的光,不能把它融为个人,这样的话我们这个集体才能一直向前进。”

2020年东京奥运会分组确定,中国队和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分在一组,强手环伺,是“死亡之组”。但球迷对此已经很平常心:“进哪个组都一样,拼就完了。”

无论输赢,我们的中国女排,拼得漂亮!

参考资料:

《我的执教之道》,作者:袁伟民

《激情岁月——郎平自传》,作者:郎平 陆星儿

《阳光总在风雨后——中国女排的故事》,作者:宋元明

《笑对人生——陈忠和自述》,作者:陈忠和 陈继共

《郎平:全球资源与中国合力》,刊登于《三联生活周刊》,作者:李翊

《郎平 阅读者》,刊登于《人物》,作者:王晶晶

《巩俐:我这样演郎平》,发布于《娱理》,作者:何小沁 6park.com

举报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炫笔伏逼 加上 50 银元!

版主:usflorida于2020_04_13 5:19:00编辑

版主:usflorida于2020_04_13 5:20:20编辑

版主:usflorida于2020_04_13 5:21:03编辑

喜欢炫笔伏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炫笔伏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体坛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