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车迷沙龙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比亚迪为滴滴定制网约车D1,车企真会变成出行平台代工厂吗?
送交者: 浩瀚宇宙[★★★★✦★★★★] 于 2020-11-19 11:16 已读 2726 次 1 赞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滴滴D1,为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这款车不仅改变了产品定义,而且将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的矛盾抛了出来。未来,谁将成为主导?

2018年4月,滴滴在洪流联盟的愿景中,提到了“联合开发新一代为共享而设计的汽车,并推动大规模运营”。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

相隔937天,那支射出去的箭,终于转回来了。

滴滴与比亚迪,一个出行服务平台,一个制造产业平台,首次以联合开发的形式,酝酿出了D1这款车,对行业的触动其实非常大。 6park.com

6park.com

▎滴滴D1是一款怎样的车?

车长为4390mm,轴距为2800mm,轴距与车长的比例达到了63.8%,发挥了纯电平台的独特优势。

宽度为1850mm,高度为1650mm,在视觉上是“宽大的,而非瘦高”,这也属于电动车的典型形态。

舱内空间得以最大化地利用,而空间是网约车最核心的诉求。 6park.com

6park.com

滴滴是产品设计需求的提供方,因为他们有海量的数据,可以站在司机、乘客的场景需求上思考问题。所以,滴滴D1产品定义的专属性非常强,一切为了共享出行。 6park.com

6park.com

司机的座位是黑色座椅,耐脏,偏硬,有腰托和肘托,注重支撑性,缓解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

乘客的座位是白色座椅,干净,偏软,为舒适取向,换取乘客的好心情和舒适体验。 6park.com

6park.com

在中央扶手处,专门为司机配备了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便于存储一些物品,诸如文件、药品、纸巾。

针对后排乘客,在前排座椅背板上,有杯架、挂钩,以及USB接口,包括一块显示屏,内含影音娱乐功能,非常像航空座椅的设计,同时,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又相当宽裕。 6park.com

6park.com

这款车的右后门是一扇侧滑门,不仅鼓励用户在后排落座,也鼓励用户通过右后门上下,而且非常方便,由司机来控制,享受到一定的尊贵感,也不至于仓促开门,与闯入的自动车、电瓶车相碰。 6park.com

6park.com

在车窗前,会有一盏“接驾灯”。当司机接单之后,乘客会收到一个匹配的接驾灯颜色。所以,当网约车驶来时,不必开着电话问司机是哪一辆车,也不必盯着车牌找车了,司机也不用滥用双闪灯了。这是非常典型的用户思维。

后排乘客座位是有加热功能的,最关键的是,乘客可以远程设定车内空调的温度、风量,以及打开后排座椅加热功能。这在冬天呼叫网约车,简直是非常暖心的一种设计。 6park.com

6park.com

当然,滴滴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这款车,其车机系统来自于滴滴,被称作DIIA系统。设计初衷是为了摆脱司机对手机支架的依赖。理论上,司机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完成一些操作,而不必在屏幕上点按。

司机与乘客的“痛点需求”,滴滴意识到了。在已有量产车型无法解决的前提下,联合开发一款为共享出行专门设计的车型,可能是最合适的办法。 6park.com

6park.com

▎为什么是滴滴?

从安全问题的泥淖中,跋涉而来的滴滴,在今年做了2件事。

一是6月末,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网约车自动驾驶的央视直播;二是11月末,发布这款定制网约车D1。

围绕着出行市场,滴滴的布局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滴滴有后装的桔视系统,可以采集驾驶场景信息,再利用算法筛选,将实际场景导入到仿真引擎中,进行自动驾驶的算法训练。 6park.com

6park.com

D1定制网约车的出现,桔视系统由后装变前装,滴滴可以更深度地参与一些场景应用。

举个例子,滴滴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的续航里程进行针对性派单,当车辆续航里程不足时,也可以为司机规划最佳的补能路线,并且实时监测车辆的健康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抛锚意外,也就变相提高了运营效率。

技术越发展,自动驾驶的普及成本将越来越低。滴滴有心在自动驾驶的领域上寻得一定的领先地位,无论是技术输出,还是技术合作,都将是新的赢利点和制高点,同时,自己有深度参与的“硬件”,替代与应用都将更加直接无阻。

简言之,滴滴D1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下层建筑,往上的空中楼阁不至于没有根基。 6park.com

6park.com

站在今天,滴滴有一个新能源的承诺。预计十年间,推广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车。按照这个节奏,每年有100万辆的替换缺口,滴滴D1是第一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D系列车型加入。

滴滴主攻的出行业务,终究是服务行业。滴滴D1真正想要推广开来,满足司机和乘客的双重需求,也就成为了产品定义的初心。

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则:

1、优化体验,在第一部分提到的场景化设计,皆是这一出发点。

2、确保安全,桔视系统内外皆有录像,产生纷争有据可依,各种驾驶辅助系统,减轻驾驶压力。

3、搭建新的商业模式,这里非常富有想象空间。滴滴D1可能以租赁形式进行运营,并且尝试按里程付费的模式。再往深了想,里程付费可能有梯度执行的方式,引入更多的奖励机制。

车辆仍然是重资产,但这份重资产会被分散开来。司机不用背负车辆资产,每天开车就像上下班,赚取每公里的差价,而当车辆到达一定使用年限,或者完成一定的盈利预期,甚至可以进入回收再造的渠道中去。

毕竟,作为商业用车,电池最需要再更换,但其他零件则可以长期利用。滴滴可以勇敢地去尝试,当然,相关法规还需要再更新。

▎为什么是比亚迪?

在很多分析观点中,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比亚迪。

在滴滴的联盟中,有很多主机厂,但最终愿意为滴滴定制车型,并且有能力造出量产产品的,目前只有比亚迪。

毫不夸张地说,比亚迪是最有供应商角色潜力的一家车企。这没有任何贬斥之意,反而说明了比亚迪技术能力的完备性和灵活性。

比亚迪的e平台,本就是开放式的。不仅可以自己造车,也可以灵活地为其他角色造车,包括滴滴,以及丰田。

在过去,汽车是纯粹的机械集合体,所以,“硬件整合者”非常重要,也就形成了以车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车企会去打造一个品牌,在品牌之下,售卖商品。

但是,在未来,汽车的属性将从“硬件”转变为“硬件+软件+服务”。很显然,硬件不再是中心,而会退居为“平行供应商”的身份。

那么,谁将跳出来整合资源?可能是一如既往的汽车品牌们,他们代表了制造产业平台,也有可能是滴滴这样的出行服务平台,可以提出非常定制化的场景用车需求。

焦点争夺,明里暗里都将持续下去。 6park.com

6park.com

比亚迪看得其实很清楚。围绕着汽车无非有两大市场,私家车市场和网约车出行市场。

从目前看,私家车市场绝对占主导份额。但我们的眼光可以长远一点,当自动驾驶越来越可靠,成本越来越低,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私家车吗?

不论多久,市场份额的天平,最终会倾向于网约车,准确来讲是共享车。我们一直在等待一种商业模式的落地,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送车主上班之后,转变为共享网约车,在公共道路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听起来美好,但有些天方夜谭,但我们所努力的,不正是那个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社会吗?既然这块蛋糕如此鲜美,为什么不身先士卒呢?有实力提供定制化的硬件服务,一定要在意谁是主导吗? 6park.com

6park.com

▎写在最后

未来汽车产品的演进方向,是从联网到在线,最终实现赋能,通过数据的有效利用实现汽车能力的质变。基于这个判断,未来汽车行业会诞生出行产业平台公司,打通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

前者连接海量用户,集聚生态合作伙伴,打通碎片化、孤岛式的出行需求;后者融合智能制造体系,完成规模化的私人订制,打通“设计-生产-服务”全链条。

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由谁来主导打通?取决于谁能充分开放,将海量用户与生态合作伙伴接入。从这个角度来讲,出行服务公司的机会相对较大,滴滴走在了前面,而传统整车厂即便困难重重,也在为此努力转型。

硬件服务,同样是未来汽车产品的关键一环,术业有专攻,作为制造产业平台的比亚迪看得其实很通透。

喜欢浩瀚宇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车迷沙龙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