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车迷沙龙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Waymo的新车还是一张图,百度先把车造出来了
送交者: 当归[☆★声望品衔7★☆] 于 2022-07-21 16:14 已读 6296 次  

当归的个人频道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晓寒

编辑 | 肖涵

百度又出了一款新车!

7月21日,由百度与央视新闻联合举办的主题为“AI深耕,万物生长”的2022百度世界大会如期召开。在会上,李彦宏发布了百度的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再次向自动驾驶行业扔下一张王牌。

▲RT6

与前五代车型基于乘用车自行改装或者合作前装改装而来不同,RT6是百度IDG团队根据Robotaxi出行服务的需要,从零开始自主研发设计打造的一款完全面向Robotaxi市场的车型。

其内部空间完全为乘客服务,提供了MPV级的舒适体验;EE架构完美符合无人车各类感知和计算设备需求;架构、转向、刹车、通信等7大核心部件均实现冗余设计…

并且最最最关键的是,这款车的成本还被压缩到了25万元的水平。

当下全球L4自动驾驶产业正进入调整期,靠融资为生的创业公司们纷纷进入L2市场希望获得营收。百度、谷歌(Waymo)两个科技巨头则把注意力放到了真正最重要的事情上――造纯正的无人车,为后续的商业化运营做好准备。

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虽然离L5还很遥远,但在道路基础设施完善、路权清晰的区域内,其事故率已经接近老司机水平。也就是说法律法规逐渐开放之后,Robotaxi服务可以迅速大规模在多个城市落地。

待到那个时候,谁有最合适的无人车,谁就能够迅速抢占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谷歌(Waymo)和百度显然都看到了这个趋势。前者去年宣布和吉利合作造Robotaxi,目前还是假想图阶段。

而百度则直接把车展出来了,谁先谁后一目了然。

一、算法达到新阶段 行业呼吁更安全的无人车

Robotaxi是一个软硬件一体的复杂系统,只有软件技术足够成熟了,谈硬件才有意义。百度在此时推出量产级的无人车,软件真的到位了吗?

“从这么多的实际运营数据看,我们的算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阶段。”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云鹏这样向车东西介绍道。

▲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云鹏

百度一直走在国内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前列。近年来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沙等多地部署了Robotaxi服务,累计接单量超过100万单。百度还具备主驾无人、前排无人、整车无人等多种测试牌照与资质。

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阶段,外界多使用MPI接管里程指标来粗略衡量某家公司的技术水平。但到了Robotaxi的落地应用阶段,运营事故率显然更具说服力――打车用户的行驶路线各不相同,反应的正是在复杂城市公开道路的行驶能力。

技术不断突破背后,是百度在技术研发上的思维突破、落地区域的合理选择以及车路协同技术的合力助推。

王云鹏告诉车东西,此前搞技术研发时一直背着一个“零事故”的包袱,但实际上在任何领域,都没法设计出这样一个完美系统。在全球公众对各种自动驾驶技术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且认识越来越理性的时候,抛弃这个思维包袱就会让研发更容易一些。

▲RT6内部

现在城市道路设计越来越合理,路权划分也越来越清晰,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这些都会大幅减少道路上的冲突和博弈,让自动驾驶实现更容易。

各地政府机构的思路与百度不谋而合。比如北京就把位于东南角的亦庄经济开发区设为了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这里不仅道路基础设施完善,还具备车路协同和5G通信能力,非常适合Robotaxi车辆部署。

软件算法达到了新阶段,中央多部委积极引导,各地监管政策也呼之欲出,毫无疑问下一步正是Robotaxi等自动驾驶车辆开始规模部署的新阶段。

这时候显然不适合再用基于乘用车改装的自动驾驶车辆:一是乘客体验不能最佳,二是还会因为系统可靠性不达标、故障监控及冗余不到位而产生安全风险,且数量越多风险越大。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行业的新发展阶段,正在呼吁真正为无人驾驶设计的Robotaxi登场。

二、监控冗余不能少 空间全为乘客服务

既然时代呼吁新的硬件,那么无人驾驶到底需要怎样的车辆呢?

虽然从外形来看,百度的RT6明显与有人驾驶车辆不同,但其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全面冗余的故障识别和风险降级。

自动驾驶系统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模块都是电子系统,需要传输电子信号。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比如信号传输失效,都会影响车辆安全,因此在可能失效的关键环节设置冗余系统至关重要。

据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监徐宝强介绍,除了常见的刹车、转向两大执行器具备冗余设计之外,其还在电源、通讯、计算单元、传感器和架构五方面设置了冗余,达到了目前业内最全面的七重冗余。

▲百度汽车机器人部总监徐宝强

比如车内通信方面,架构上部署了两路CAN总线,当有一路不能传输信号时另一路会立即补上,保证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又比如其在主自动驾驶系统之外,还设置了一个冗余计算单元。若主系统宕机,备用系统能进行简单的靠边停车等操作,保证车辆安全。

这里问题又来了,现在量产的乘用车,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在EE架构方面都极为先进,为啥不能通过和车企合作,以生产线改装(前装改装)的方式造无人车呢?

“前装改装也只能改一部分,冗余程度还是不够。”徐宝强回忆道,“我们早期改装的自动驾驶车辆,就遇到过刹车信号不能传输到刹车控制器的问题。所以RT6就准备了两套刹车系统,普通乘用车根本不会这么做,因为人就是冗余。”

传感器方面,RT6搭载了8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以及6个毫米波雷达。最主要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在车顶和车身四周都有安装,同样具备冗余能力。

全新自研的另一好处是RT6的乘坐空间做到了最优解。

▲RT6

因为MPV+SUV的跨界外形设计,RT6得以在一台4.7米的A级车内安装两个带腿托的独立座椅,且拥有一个宽大的中央扶手,能给乘客提供极佳的乘坐体验。

同时,其前排座椅还采用了标准接口设计,在不坐人的情况下还可以换成移动售货机、办公桌、行李架等部件,为车内乘客提供多样化体验。

总结来说,RT6让汽车产业的美好愿望――把汽车变成第二起居室或移动空间,变成了现实。

此外,RT6还认真考虑了车外交互问题。其车灯采用了矩阵式设计,可对每颗灯珠进行编程,可显示不同的灯语提示车外行人或乘客;其车门采用了触摸密码锁设计,乘客通过萝卜快跑打车后,输入正确密码才能上车…

三、两大举措降成本 Robotaxi能盈利才行

在自动驾驶行业早期,因为要使用价格昂贵的机械式激光雷达、高精度组合定位等精密仪器,各家的测试车硬件成本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万。

因此外界有舆论认为,即使不考虑算法是否成熟的问题,Robotaxi以后也难以具备商业价值――用几十万的车去挣几十块的出行钱,算不过来账。

作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领头羊,百度当然知道这个问题。其多年来一直在迭代自动驾驶车辆,目标是要做到:每次迭代成本下降50%,性能提升10倍。

RT6作为第六代产品,其成本价已经从上代车型Apollo Moon 48万降到了25万,基本实现了成本下降50%的目标。

按照百度的计划,2023年下半年会小批量投入到萝卜快跑试运营,年规划产能会根据运营部署节奏,并在2025年达到数万台的部署规模。

这显然是当下全球最大规模Robotaxi部署计划。百度的自动驾驶雄心壮志背后,25万的成本价就是重要支撑。

▲RT6

25万,意味着与有人驾驶的出租车和网约车相比,Robotaxi具备了盈利的可能。

王云鹏跟车东西算了一笔账。按照运营周期内5年折旧计算,Robotaxi每天的折旧成本是136元,再加上电费和车辆维护成本,运营一天的成本是200~250元。按照每单载客20元计算,每天跑12单就覆盖成本了,再跑的订单就都是利润。

再加上Robotaxi能够比人类司机工作更长时间,其利润率要远比目前有人驾驶车辆表现更好。

“我们的乘坐体验更好,利润率还高,就能通过更优惠的价格来激励出行平峰期的打车需求,缓解出行行业的潮汐问题。”王云鹏补充道。

与目前业内的大部分L4测试车相比,RT6的成本着实低了很多。这背后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王云鹏讲到了几个关键细节。

首先,百度在算法上的持续迭代和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比如最早时候需要使用昂贵的高线束机械式激光雷达和大算力工控机,但现在只需要使用半固态激光雷达和嵌入式低功耗SoC即可――现在所有激光雷达还没有过去一颗贵。

其次,RT6采用了换电设计。百度未来会跟换电公司合作,车辆电池的产权由换电公司持有,RT6在运营时向换电公司付电费,这样RT6的硬件成本就省去了电池这个大户。

最后,RT6作为一台无人车并不需要考虑人工驾驶的问题,其车辆也省去了传统乘用车中为人类驾驶设置的各类硬件、功能和系统,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

四、科技巨头思路一致 百度领先谷歌一步

当下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调整期。

创业公司缺乏造血能力,无法持续支持长时间的L4研发投入,最近纷纷转向研发L2产品来获取营收。资金实力雄厚的科技巨头、传统汽车集团和造车新贵们则将目标牢牢地锁定在L4之上。

长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让他们能够比外人更加清晰的看到技术的发展趋势。虽然最近几年一直有对L4自动驾驶不看好的声音存在,但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动驾驶技术恰恰到了规模商用前夜。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谷歌Waymo去年底和吉利开始合作研发专用的Robotaxi车辆、特斯拉从前年起就抛出了要部署Robotaxi车辆的计划、小鹏和理想汽车也纷纷涉足L4自动驾驶赛道…

▲RT6

这些案例正说明了科技巨头和一线车企们,对Robotaxi发展持有同样的思路。

对特斯拉、小鹏和理想等车企来说,其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造车经验,待软件技术成熟之后,能够迅速造出专用的Robotaxi出来推向市场。

而对软件强但却没有造车经验的百度IDG团队来说,想要在2025年继续保持领先,就必须比别人更早进行布局――2021年成立车型团队、2022年拿出样车、2023年小批量生产,2024和2025年才能真正大规模部署。

谷歌Waymo在去年年底和吉利宣布合作消息后,目前仅仅是放出了几张渲染图,百度今天则直接把实车展了出来,速度显然要更快一些。

再加上在国内多座城市的庞大落地规模、100万单的实际运营成果和数千万公里的测试里程,坚定L4自动驾驶研发的百度,将持续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赛道的领头羊。

喜欢当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当归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车迷沙龙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