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八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们与恶的距离》| 抱歉安利晚了,我要吹爆这部9.5分华语良心剧!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19-05-06 10:56 已读 5129 次 1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去年,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经上线播放,口碑炸裂。阴暗,扭曲,毛骨悚然的故事,完全打破了台剧固有的小清新以及不痛不痒的风格。


今年台剧更是放大招,和HBO联合制作,推出一部名为《我们与恶的距离》良心剧,每集播出的收视率都创新高,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5分。


目前该剧已经完结,共10集。由近15年没有接演台剧的贾静雯与金钟奖得主吴慷仁共同主演,主题特别,取材于引发舆论关注的新闻素材,比如:无差别杀人事件、媒体嗜血、网络暴民、废除死刑、精神分裂杀人犯......


《我们与恶的距离》以凶手、受害者、受害者家属、媒体和律师团队等多元视角看待事件的发生、发展、衍生问题,探讨的内容十分广泛尖锐:犯罪的根源、公民与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等。网友们对此纷纷留言“沉重又真实”,因为看到了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且不敢碰触的敏感话题,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直面人性。


该剧由一起在现实里发生过的“无差别杀人案件”切入。


2016年3月28日上午,台北市,一名妈妈带着4岁的女儿“小灯泡”逛街。突然,路口冲出一名男子,对着女孩连砍了23刀,乱刀之下,女孩身首异处,当场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女孩和男子没有任何纠葛,女孩的家庭也与男子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场随机杀人事件,也是无差别杀人事件。嫌犯行为之恶劣,手法之残酷在当时引发众怒,嫌犯被捕后甚至在警局门口两度遭到民众痛殴。

然而,女孩的妈妈却做出了异于常人的举动,她的态度是,坚决不处死凶手。因为比起让一个嫌犯去死,她更想知道背后的真相——“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家庭、学校、亲人、朋友、社会,没能接住他?我们要如何改善、预防?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继续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有继续速速执行死刑?”

这个事件被改编成现在的这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将受害者家庭、加害者家庭、为加害者辩护的律师家庭这三个特殊的家庭,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网,在这一刻交汇在一起。


01

先来看看受害者家庭,即贾静雯所饰演的宋乔安一家。宋乔安是一位电视台的新闻部副总裁。一开始便是贾静雯扮演的职场女魔头宋乔安骂走了一个职员,而这样的宋乔安是在儿子天彦罹难后开始性情大变,工作极其冷酷苛刻,逼走手下一个又一个员工。


因为她无法从失子之痛中走出来,甚至不敢进儿子的房间,只好用工作来躲避现实。


三次都忘记自己女儿天晴的生日,母女关系也渐渐形同陌生人。可想而知,女儿对妈妈有多么失望。


而她的丈夫精神出轨,也成为她心里过不去的坎。她越来越疏远丈夫,夫妻关系渐渐冰冷。


她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每天用酒精麻痹自己。拒绝心理咨询,成为了一个没有“病识感”的病人。在律师的再三劝说下,丈夫认识到了应该与凶手沟通,找到事件真相与杀人动机,从而避免下一个受害者出现,也就是可能需要争取凶手的缓刑。


此时已经将自己禁锢到过去而越来越极端的宋乔安果断拒绝:“如果杀人犯还有他们的家人,都不用负任何责任,我们家天彦算什么?”其实,与其说她痛恨凶手,不如说她在痛恨没有及时赶到的自己。


“没有在接完电话后立即返回,而是喝了一杯咖啡”——成了宋乔安最大的负罪感,她甚至希望自己当时能与儿子一同去死。


这便是因孩子罹难而分崩离析的受害者家庭,虽然还维持着表面的关系,但内部早已千疮百孔。


02

作为整个案件的加害者,凶犯李晓明犯罪之后没有离开现场,而是等待着警方的缉拿。他不后悔做过的事,不求谅解。李晓明的家人,即使是加害者家庭也被拉入了这场旋涡,站在了舆论宣泄的风口。


凶犯的父母曾想在受害者追悼会上道歉并提出赔偿,但最终只有一句无力的“要怎么道歉,要怎么赔偿?”愤怒的公众要求凶犯的父母下跪,他们家的饭馆深夜被砸,其父终日醉酒不醒,妹妹李晓文放弃学业,瘫在床上两年,被看不下去的妈妈强制抱起去洗澡,并为她换了一个新的身份——“李大芝”。


“家里死三个人就够了”,这是妈妈最后对妹妹的话。

凶犯父母最终选择了避开人群,但即便住在偏远地方,也要终日带着口罩,在家里玻璃上糊满报纸,成为彻底“见不得光”的家庭。

在与儿子的辩护律师王赦交谈时,凶犯妈妈痛心讲道:“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二十年,去养一个人杀人犯,我不会做人的妈妈。”

这个加害者家庭已经自暴自弃了。他们拒绝面对社会,并从此将自己贬低到尘埃里。

03

不仅李晓明的家属受到全社会的攻击,就连为他辩护的律师王赦也难以避免。在一开始便被愤怒的受害者家属泼粪,之后他还要接“在公园怒杀两幼童”的陈昌案,以及为“疑似绑架幼童”的精神分裂者应思聪辩护。



身怀六甲的妻子理解他,始终站在他身边。受害者家属认为他是丧失良心的混蛋律师。加害人家属不愿意与他沟通,甚至连李晓明也难以理解王赦为何为自己辩护。


王赦是理想主义的,他想找到这些随机杀人罪犯的动机,而不是用死刑来遮掩事情的真相。他想找出“果”之后的“因”。可这与大众的观念背道而驰。他原本幸福的家庭,也因此岌岌可危。


04

与“恶”的距离是远还是近?

在这三个特殊的家庭视角下,我们发现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也都可能是无意识的加害者,正如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个人。如剧名所言,故事本质上聚焦的还是“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凶犯李晓明无差别杀人是一种最大的恶,但这种恶是如何滋生的?会否在制造大恶的过程中,我们曾是无意识的帮凶?要如何避免这种大恶的产生?

由此就引向对人性“恶”的探讨。

《我们与恶的距离》每一集开头的部分做成了Youtube视频的形式。那些不加求证而只是由新闻标题想象的评论与不负责的指责;不断上涨的点赞数;站队的互掐;将娱乐至死的看客的嘴脸暴露地淋漓尽致。


新闻媒体在未求证事实前,为拼速度不惜播报假新闻,明知会引起社会动乱,还是将镜头转向情况不明的孩童。

这样,从受众获取信息的源头,就已经浑浊了。

而只在乎追不追上热点的大众,不负责任的大肆评论却对真相置若罔闻。事后则高高挂起,不闻不问。甚至嫁接罪行,只为宣泄。两个老人被重重的话筒包围裹挟,颤抖地下跪都止不住人们的嘲讽谩骂。


剧中凶犯李晓明的妹妹李大芝遇上了大学里面的学长,以为是重新约会,但是实际上,师兄只是想做一篇有关的报道,想从她身上看到更多有力的素材。对于被害者,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媒体会为了博得更多的头条而不择手段。

社会上发生类似这样的恶性事件,我们在义愤填膺讨伐罪犯或者同情受害者时,对事实的真相以及对防微杜渐的措施就可以不管不顾吗?


当应思聪从进幼儿园就为了拍摄电影,宋乔安坚持不连线幼儿园,而是邀请了专家——林一骏。林一骏不断地强调在伤人事件中,只有百分之五的犯人有精神病,而且在百分之五当中极少数是会攻击其他人的,大部分都是攻击自己家人。

如果这样的话,死刑的威慑力就对那些有潜在动机的罪犯无计可施。因为我们总是无法想象人性究竟有多“恶”。


05

“恶”的背后是希望

最后,《我们与恶的距离》给我们展示了好的结局。


受害者家庭宋乔安终于放下了胸口的大石头,敞开胸怀去温柔对待周边的人和事,与丈夫和好如初,女儿也开始亲近她。

尽管在工作上,公司被奸商收购违背了她做新闻的原则,要强的她离开了品味新闻,这个多年奉献把公司当成家的地方,毅然决然的离开,在TVONE任职高管,重新开始她新的征程。

最美好的画面,是他们一家去露营,一起骑自行车的这段,她踩到很累了停下来休息的片刻,看到了儿子,在前面对她说:“希望就在云后面!”这句话,相信将是陪她度过所有难关在座右铭。


其次是,政府枪决了李晓明,并没有为受害者做出任何挽救的措施,死刑解决不了问题。加害者家庭李晓文和她爸妈,终于是勇敢地站出来面对社会大众,不用再每天过着不见天日,被人唾骂的生活。

他们出去卖粽子,也被大众接受了,至少会有人买他们的粽子。媒体也重新找他们做采访,了解加害者家庭的心声。

其实在另一个层面上,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没有一个爸妈会花20几年去培养一个杀人犯。


我们在看过那么多人性百态后,仍希望并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好,哪怕步履缓慢。这或许就是未来的样子,是我们应该去努力实现的样子。


这部探究人性的良心剧,也正是我们国产剧该有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热衷于翻拍过去的经典和冗长拖沓的肥皂剧。


评分完成:已经给 狂心中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娱乐八卦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