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八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想成为女人
送交者: 潜水人[♂★★★声望勋衔13★★★♂] 于 2019-08-18 1:42 已读 1079 次 1 赞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维密刚签下了首位变性人模特:22岁的巴西姑娘,瓦伦蒂娜。



这个品牌近年来颓势明显,被批评为固守取悦男性的“性感”,不再容易触动年轻一代的心。就在去年,维秘的首席营销官还说:

公司不应聘用变性模特。结果招来大量批评。



这次签下瓦伦蒂娜,应该就是看重她身上那种“勇敢做自己”的能量。


4天前,瓦伦蒂娜在INS上发了这张在维秘后台的照片,昨天确认签约。

瓦伦蒂娜看惯了这类偏见,但她很少抱怨,她在INS动态里写道:“永远都别放弃梦想。”






01 小渔村诞生的幸运儿



瓦伦蒂娜是一个幸运的姑娘。
出生在巴西北部的一个小渔村,

从小,虽然男儿身,却觉得自己是女孩。



爸爸是渔民,妈妈是老师,虽然说不上什么开阔的见识,但他们有爱,对孩子的性别认同给予了充分尊重。


8岁时,爸妈带瓦伦蒂娜去看心理医生,

确认应该做变性手术。
“爸妈一直都非常支持我,他们为我感到骄傲。”她说。


在成长过程里,瓦伦蒂娜也很少感受到周围人的恶意。
街坊四邻都没把她当作不正常孩子。“在我的家乡,大家都很尊重彼此。他们把我当正常人对待,从不让我觉得自己是特殊的。”






在那个小渔村里,瓦伦蒂娜萌生了当模特的梦。她找每一个有相机的人帮她拍照,在镜头前拗出各种造型。晚上,她照着电视剧里的女明星,模仿她们的姿势和表情……
但从当时环境的落差来说,这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离开渔村之后,她本来是去学建筑的,
但终究还是不能斩断对时尚的兴趣。她从建筑学校辍了学,转而去上时尚课程——不是要当模特,而是更实际一点,准备去做个设计师。



2016年11月,瓦伦蒂娜登上《ELLE》巴西版封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一个化妆师相中,被带到了圣保罗。
在陌生的大城市里,她感受到了对变性人的歧视。客户拒绝让她出镜,理由是变性人的身份与品牌所秉持的价值观不符。
接不到工作,她一度怀疑自己闯进了一个不欢迎她的行业。她想,“要不就算了吧。”



她四处寻找其他机会,比如去里约拍了一部独立电影……
而随着佩伊奇、莱亚等一批变性模特逐渐在时尚界闯出了一片天,变性模特的生存环境也在变好。瓦伦蒂娜又开始能接到杂志的邀约了。


再根深蒂固的偏见,只要很多人一起努力,就一定有消融的时候。
2016年妇女节时,瓦伦蒂娜推出了一个短片,公开宣布自己是变性人。她片中说:

“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是很棒的事。”






瓦伦蒂娜也是首位登上《Vogue》封面的变性模特。



在计划拍摄这个封面的时候,民粹政客正在法国大选中摇旗呐喊。在大洋彼岸,特朗普则废止了一条保护跨性别者权益的法案。


封面上印着一行字:

“变性人正在如何撼动这个世界。”
《Vogue》法国版的主编奥特觉得:“人类社会不但没能进化,反而在不断地退步。”



在奥特看来,变性人是反抗精神的最佳代表——她们反抗一成不变的审美,拒绝服从任何刻板化的腔调,拒绝与任何东西保持一致。


但瓦伦蒂娜不喜欢“跨性别者”、“变性人”或“LGBT”等标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几乎从不使用这些词。

在她看来,真正的尊重应该是

像她家乡的那些人一样,

把她当成普通人看待就可以了:

“瓦伦蒂娜就只是瓦伦蒂娜,

而不是一个符号。”







奥特也说:“朝向一个多样化的社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变性人登上封面不再被大肆讨论,我们的目标才算是实现了。”





02晚年才敢面对自己的“美国英雄”
比瓦伦蒂娜登上《VOGUE》影响更大的,是4年前凯特琳·詹纳登上

《名利场》封面,

封面写着一行字:“叫我凯特琳”。






凯特琳变性前的身份是布鲁斯·詹纳,

一位顶着奥运冠军光环、

将秘密保守了65年的“美国英雄”。

也是卡戴珊家族的“继父”。





“如果我到死都瞒着这个秘密,

什么都没做,

那么死前躺在床上,我会对自己说,

’你虚度了你的一生,

你从没有面对过你自己。’

我不希望那样。”

凯特琳·詹纳解释自己的举动说。






她说5岁时便认定自己是女儿身,

8岁时偷穿母亲的衣服。

“我认识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的人,

从来没有,异类如我只能默默承受。”



三十多岁时,他尝试给自己偷偷注射激素。后来又去接受各种面部整容手术,

为了让五官变得更精致柔和一点,

这样能给他带来一点视觉上的安全感。





“我原以为要将这个秘密带进坟墓的,

从未想过有这么一天我能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家人、朋友和公众……”

但这个过程仍然充满了代价,

在接受变性手术的前期,

他一度被狗仔队跟踪到

几乎想用自杀来了结一切……



当时,她88岁的母亲站出来支持着她:

“这些年‘他’过得太不容易了,

希望以后的生活大家能

给‘他’多一点自由。”









03“我不想成为榜样,我只想成为一个女孩儿”



有一部电影《女孩》(Girl),

讲的也是变性的故事。

主人公Lara,从始至终,

都相信自己是个女孩。


她迷恋芭蕾,却被自己的男儿身困住:

无法站稳,无法优雅、无法轻盈……

她和别的男孩约会,
也要经受无法正常往下发展的尴尬……



她有一个开明的父亲。

父亲鼓励她不要有心理负担,并说:

“你的勇敢已经成了其他人的榜样。”

但她回答说:

“我不想成为一个榜样,

只想成为一个女孩儿。”



当生理和心理继续拉扯时,

她选择了摧残自己的身体……






Lara有一个真实的原型,叫Nora。

Nora告诉导演,这个过程里,

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她自己的状态,

化茧为蝶,必然会经历的种种挣扎。



为了普通的、正常的生活,

为了活出真实的自我,

他们就要在精神和身体上,

付出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

这样的人生,别人不仅没有资格非议,

而且,理应送上敬意。





正如詹纳在演讲中提到的:

“这段变性经历比我想象的要难熬得多。

仅就这个理由,变性人就值得拥有

一样宝贵的东西——大家的尊重。”



无论是詹纳,还是瓦伦蒂娜或Nora,她们都是强大的,也是幸运的,

一路上身边都有所爱的人,呵护的人。

但在很多地方,有时就在我们身边,

很多跨性别者仍然活在偏见之中,

失去至亲家人的理解,

甚至遭受凌辱,伤害……












跨性别者(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有人属先天原因,有人受后天成长环境影响,比如被父母按照异性的形象来打扮。



总体而言,男性先天跨性别几率约为1/3万,女性为1/10万;但女性的后天跨性别几率比男性更高。



只有部分跨性别者会寻求做变性手术。其中,心理困扰明显的后天跨性别者,更容易对手术后悔,所以对其手术一般会比较谨慎。



由于对跨性别的定义没有完全统一,所以各国的数据也很不明晰。一般的统计资料,它占人口比例,从十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都有。




九成以上的跨性别者在18岁前就已有清晰的性别认同,而且,目前没有任何案例证明这种认同能通过治疗扭转。



据统计,在中国的跨性别者中,超过十分之一的人曾尝试过自杀。近九成的原生家庭不能完全接受跨性别孩子。



中国尚未公布对这一群体的权威数据,有公益组织推算,认为数量在400万左右。




对中国有“变性”手术需求者的调查显示,受限于经济条件、父母意见和年龄,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做上手术。


性别也好,器官也罢,

其实不过是外在的壳儿,

他们最最核心的诉求,

是成为想要认同的自己,

是在社会里坦坦荡荡活出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这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件好事。”




这比几场手术要复杂多了……


喜欢潜水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娱乐八卦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