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八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豆瓣9.0,好笑到残忍
送交者: jmzjmz[♂★★★★平凡之人★★★★♂] 于 2021-11-29 15:08 已读 849 次  

jmzjmz的个人频道

近日,一位思考海德格尔的农民工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他在痛苦和无聊不断摇摆的人生之中试图理解咀嚼出深刻的意义,这与其工人身份形成了强烈反差,带给许多人深深的触动。
▲11月初,有人在豆瓣“海德格尔”小组中发布了一封《我是农民工,请问要如何才能入读大学”的求助帖》,他的故事经报道后引发广泛热议
从早到晚,不停歇地付出体力劳动,是这位工人的生活日常。他每天要面对的、与身边人无异的现实是:勉强够吃饭的薪水,无人交流的苦闷,被重复而空洞的工作占据的生活;
但他可以找到的、属于一个人的世界是:在哲学中求索,在那些珍贵的无意义时刻思考自己的存在问题。
这位痴迷于哲学,却饱受农民工身份制约的年青人,也引起了关于“农民工应不应该读海德格尔?”“读不读得懂?”等许多讨论,就连相关报道的叙事姿态也被纳入种种分析之中。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位农民工面临的困境与选择。
工人,是什么?是伟大的建设者,还是长期被忽视的群体?要回答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我不由地想起一部聚焦于工地建筑工人的电视剧——《做工的人》。这部台剧在2020年饱受好评,目前在腾讯视频上同样有不俗的口碑,豆瓣评分也高达9分。
▲《做工的人》豆瓣评分
虽然这部剧里没有海德格尔的身影,有的只是一群形象邋遢、没钱没地位的建筑工人。他们胸无大志,一心只想搞钱。
但意外地,他们面临的困境,却有着某种相似共通之处。他们都有着各自对生活的渴望,却难以避免地受困于社会结构对他们的制约之中。


搞钱的人

《做工的人》中,铁工兄弟阿祈、阿钦和板模工昌仔、怪手阿全,是一群怀抱着发财梦的工地好友。经济上的窘迫,是这群建筑工人的共同特征。
整个故事,就是沿着主角阿祈的搞钱之路铺陈开来。
▲《做工的人》剧照
搞钱第一步:开庙。
有没有人想过,寺庙的功德箱里到底能装多少钱?阿祈想了这个问题。当他在寺庙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往功德箱里塞香火钱时,突然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开庙。
▲《做工的人》剧照
“我坐在这里仅仅二十分钟,有二十个人来拜四面佛,半个小时就赚到我们一天的工资。神明什么事也不用做,坐一天就赚到我们一个月的薪水,而且我只算一天八小时而已喔,神明却是全年无休。”
阿祈用智慧的头脑参透了佛祖普度众人的慈悲:“佛祖是照顾我们这些穷人,它跟我们说,开庙也是一门生意。”
▲《做工的人》剧照
就这样,阿祈拉上了他的工友昌仔和阿全,做起来开庙赚钱的美梦。
穷的人,连神明的钱都不会放过。
赚钱的第二步:养鳄鱼。这是阿祈发现的第二个商机。
鳄鱼从天而降,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工地里。当大家都在惊愕地看着这只鳄鱼时,阿祈已经从鳄鱼想到了鳄鱼皮。
虽然他不知道一个鳄鱼皮包为什么可以卖这么贵,也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但他知道,有人喜欢的东西就有赚钱的商机。

于是,阿祈和工友找了个废弃的浴缸,把鳄鱼养起来,想着等鳄鱼养大了、养多了,卖给皮包公司赚个钵满盆盈。
赚钱第三步:挖古董。
古董的价值,就像谁也看不懂的名画,动辄拍出几亿的高价,如果有幸拥有一尊古董,那么就再也不用混迹于工地了。
开挖掘机的阿全,就在一次作业过程中,挖到了一个青花瓷瓶。阿祈立马发现了商机,他们一行人带着这个青花瓷瓶参加电视拍卖,没想到,竟被专家鉴定为真迹,价值60万。幸福来得太快,一把吹散了阿祈和工友命运里久不散去的穷霾。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羡慕阿祈的运气,还有他聪明的脑袋,并默默回想起那一句至理名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但这并不是一个励志的逆袭故事。阿祈的这些天真的赚钱大计,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开庙买神像,可他遇到了诈骗,凑的十几万买的是一尊根本不存在的佛像,要不是警察及时提醒,他还要被骗更多钱。
▲《做工的人》剧照
鳄鱼产业也根本没有壮大起来,那只养在浴缸里的鳄鱼,因为水加太满,偷偷从浴缸里溜了出来,第二天从楼上摔下来,当场去世。
▲《做工的人》剧照
至于挖出来的古董,不过就是一个高中生做着玩的赝品,一文不值,最后落得个被拍卖员当场敲碎的下场。
▲《做工的人》剧照
兜兜转转一大圈,除了欠下一屁股债,什么也没捞着,他们三个人也被工友们戏称为“三傻”。
这些剧情被设计得十分诙谐,但是掩盖不了其悲凉的底色。
▲《做工的人》剧照
他们缺钱,所以想赚钱,阿祈一行人虽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实则与社会有着巨大的隔阂。他们不知道自以为严肃的赚钱大计,其实是多么地无厘头。
他们越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些事情,就越显出他们的天真和笨拙。


没有资格的人

发梦,梦破。
一场场荒谬搞笑的发财梦,种种天马行空的古怪梦想,搞笑戏码轮番上演。
但这部剧不止是喜剧,《做工的人》在该刺痛观众的时候,也毫不含糊。
▲《做工的人》剧照
故事开篇,因工地坍塌,承包商蚬仔被钢筋插入身体,主人公阿祈一行人把他送到医院后,护士见到他们是工人,就要求先付清医药费再进行治疗。 
开挖掘机的阿全呛声护士:“工人就要先缴钱,穿西装的就不用?”
护士只是冷冷地答道:我们这里只分有缴钱的人跟没有缴钱的人,没有分有钱人和穷人。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总之,没有钱就不能治疗。
因为缴不起2万块的医药费,阿祈他们只能眼看着蚬仔躺在病床呻吟。
故事的最后,蚬仔因为病情扩大而去世,但如果有足够的钱进行治疗,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这时,该剧的第一个核心问题被抛了出来:没有钱,是不是就没有资格活下去?
该剧抛出的另一个沉重的问题是:农民工的身份是不是有“原罪”?
阿祈的弟弟阿钦是一名稳重靠谱的铁工,在剧中多次救阿祈于水火之中。他在年轻时谈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是因为被对方父母嫌弃自己是一名工人,最终无奈分手。
▲《做工的人》剧照
一次,他偶遇了前女友,一向稳重的他埋藏心里多年的郁结彻底爆发,执意带着她骑摩托兜风,因超速被交警拦下:
“骑这么快干嘛,去投胎啊?”
他怒不可遏地冲着交警大喊:“对,我再投胎就当警察,当医生,当律师,当餐厅老板!”
言语之中,满是对自己是一名工人的羞愧与不甘。
▲《做工的人》剧照
这种对工人“原罪”感的讨论,在原著中表达得更为彻底。
《做工的人》改编自同名原著,作者林立青是一名工地监工,在工地混迹十几年。这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他在工地生活的所见所闻。
▲《做工的人》剧照
林立青在书中提到一段故事:在郊区有所谓的“伴唱小卖部”,小卖部不是卖吃的地方,而是服务于工人们的寻欢场所。
在书中,有一些残障女性会靠着工人们的消费得以生存下去。其中有一个跛子工人与一个患有白内障的秃子,他们也会召肢体残缺的残障女性。
这种令人哀伤的共生关系,就连旁人也会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作者没有对这件事情进行评价,只是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偏远郊区,离市区远得要死,你要去哪里工作?能去哪里工作?市区的酒店有可能收这些残疾女子吗?年过五十的背部大面积灼伤者?正常的工作能接受残疾者吗?右手没有了四只手指的中年妇女?
这些从苦难人生中滋生出来的质问,着实超出了道德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也令人格外唏嘘。
剧中也有一段关于工人身份的讨论,工人们其实深知自己与城市里其他人的那种“不一样”:
“说到这个尊严,尊严是给那些有在领固定薪水的人讲的,像我们这种,靠天吃饭的人,是老天决定要不要给我们尊严。”
▲《做工的人》剧照
生活太过现实,未来太过黯淡,故事里的这群工人才会在一个个发财梦里慌不择路。


温柔的改编

老实说,林立青所写的原著中没有什么让人感到舒心的句子,有的只是贫瘠、挣扎与无可名状的痛苦。相比之下,电视剧柔和了很多。 导演郑芬芬曾说:“表面上,我讲的是工人,其实,我真正要讲的是穷人。他们穷,心地却良善无比;他们处在困境之中,仍想着要逆流而上;他们历经磨难,却还是笑看人生。”
▲《做工的人》剧照
换句话说,原著作者只是把他见到的建筑工人的生活呈现出来。而导演希望借助建筑工人的题材,描述更具普遍性的穷苦人的生活。
想要概括、想要抽象,再加上导演试图在悲苦的人生中发现光亮的倾向,我认为这是剧集与原著最本质的区别。
因此,这部剧在悲凉之余,增添了不少温和但不真实的内容。
剧中,“三傻”那些以灰头土脸的失败告终的投资活动,虽然为整部剧增添了不少令人捧腹的情节,但是这些失败的行为并没有让主人公们承担什么经济上、生活上的代价。
▲《做工的人》剧照
昌仔把钱败光后,只要回家穿上“老婆原谅我”的T恤,再打扫一下卫生,就可以换来老婆的原谅;
▲《做工的人》剧照
即便阿祈拉着朋友一起被骗了十几万,他的信誉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依然能在下次整活儿的时候得到朋友的支持;

▲《做工的人》剧照
被阿祈私下抵押的地契,也没有对家庭关系的张力起到有别于其他事件的作用。
▲《做工的人》剧照
这些设计让整个故事裹上了一层糖衣,但也不可避免地让故事的合理性打了折扣。
改编走的最远的地方,是将阿祈描述为具有一丝神性的人。
阿祈的儿子小杰中了200万的彩票,就在阿祈觉得自己终于时来运转,人生即将翻盘之际,他看到已经去世的蚬仔的妻儿因躲债惶惶不可终日,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吃不上。于是他偷偷把这张中奖彩票送给母女二人,还对妻子谎称自己弄丢了这张彩票。

这使得家庭关系陡然紧张起来,妻子提出离婚,并且离家出走。自己也在忧虑之中得了中风。 如果阿祈孑然一身或人生顺遂,这样的行为也许站得住脚,但他处在健康日益恶化、负债累累、整个家庭指望着这200万翻身的境况时,这样的行为就需要更强有力的动机和逻辑进行支撑,否则就不得不面临道德争议。
▲《做工的人》剧照
但是我也能够理解导演这样处理的苦心,如果沿着原著的思路走下去,那么整部剧集就会变成一场对观众的诘问。
因为,林立青在书中做的事情是替台湾的工人们呐喊,描绘出他们被牺牲、被摧残的生活状态,并提出一连串让人无法回答、也没有资格回答的问题。
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残酷悖论是:城市建设,离不开这些建筑工人;城市建成,也容不下这些建筑工人。

这种困境十分像短篇小说《那些离开奥美拉斯的人》所描写的场景,一座富饶幸福的欢乐之城,建立在被囚禁在地下室,只能过着凄惨生活的儿童的不幸之上。
所有的市民成年后都要被带来这座地下室,知晓这名儿童的存在。只是,但凡有人试图解救或援助这名儿童,那么整座城市的富饶和幸福将一瞬间灰飞烟灭。
林立青笔下的建筑工人,就像这名被牺牲的儿童。城市人的幸福建立在他们的不幸之上,但是又好像无力化解他们的痛苦。

我还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借伊万之口问出的那个问题:
“回答我:你想象一下,你在建造一座人类命运的大厦,目的是最终让人们幸福,给他们和平与安宁,但为此目的必须而且不可避免地要摧残一个——总共只有一个——小小的生命体,就算是那个用小拳头捶自己胸部的小女孩吧,用她的得不到补偿的眼泪为这座大厦奠基,你会不会同意在这样的条件下担任建筑师,告诉我,别撒谎!”

陀氏笔下应对这个问题的阿廖沙,希望诉诸上帝的力量解决这个矛盾。但是在书中,却没有什么神明可以把这些工人拉出苦海。就像作者所写的那样:“在这些工人身上诸神隐灭。”
《做工的人》这部剧最大的尝试,也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这群做工的人。
喜欢jmzjmz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mzjmz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娱乐八卦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