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八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天才迷你花”多一位!演技派希望在10后身上了
送交者: 婉君[★★★★不服⭐来赌★★★★] 于 2022-06-26 3:45 已读 800 次  

婉君的个人频道

在这个去电影院就值得庆祝的时间段,看《人生大事》本来是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情,但真的看出了惊喜。

这部电影用武汉方言拍摄,男主角从事殡葬行业,跟偶遇的小女孩机缘巧合变成了家人一样的关系。

我知道你立刻就想到了《入殓师》等各类片子。无论是“殡葬行业”和“和偶遇的孩子产生了亲情”这两种都有佳作珠玉在前,因而观众显然会带着更多联想和比较维度去看《人生大事》。不过,在这种基础上还能获得现在口碑,也是很不容易了。

关于这个电影的看点,首先要赞美本片的女主角,也是小女孩小文的扮演者杨恩又,没有她,这个电影简直不能成立!!

电影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概念,小女孩扎两个发髻,手上总拿着木棍自制的火尖枪。

如果小演员选不好,连这个“小哪吒”的设置都会显得很尬,可能会让观众觉得硬蹭热门动画的热度。但是杨恩又出色完成了设置,她长得可爱又表情倔强,手握着木棍天不怕地不怕,完全就是现实里的“小哪吒”。

开场小文就失去了抚养她长大的外婆,但是影片并没有着急利用小孩的无辜面庞去煽情,反而展示她的刚强和暴脾气。

外婆去世后小文身边没有任何真正关心她的亲人,而她还不能理解“死亡”,所以一定要追着所有外婆的线索找到她。

《人生大事》在铺陈了小文所有对外婆的寻找之后才安排她终于理解了“死亡”而哭泣,煽情点来得很迟。而不到9岁的杨恩又哭得真挚又感人。

记得几年前《隐秘的角落》让“普普”的扮演者王圣迪横空出世,导致我们这种女演员爱好者直接把目光开始锁定到10后。现在,“天才迷你花”又多了一个2013年生的杨恩又。有这么灵的小女孩,看这个电影确实不亏了。

另一个主角就是粉丝数量极其庞大的朱一龙。导演刘江江特别会拍朱一龙,给他的设置都是最有利于他发挥的。

本片是方言电影,全是武汉话。方言能迅速消解掉偶像本来给人的既定印象,也方便他们更容易进入电影情境。

朱一龙扮演的莫三妹,是从小被父亲暴打的不争气的孩子,生活不如意,在抑郁时刻也差点滑向暴力边缘。这种暴力的外表跟朱一龙过往文弱形象有反差,而武汉方言则增强了他演绎“粗暴外表内心受伤”人物的表现力。

另外导演还特别突出朱一龙眼睛的优势,反复给他眼睛和睫毛的特写。

感觉《人生大事》后,流量转型演电影出现了新风口:用自己家乡方言演戏。

(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

《人生大事》的剧情,其实是大家都能想到的那种发展方向。

朱一龙演的这个男主角莫三妹,一事无成、坐过牢,不得不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丧葬店,本来是图着继承过来就能得到店面房产,一次业务里他偶遇了小女孩小文,孩子当然会帮助他成长,他当然会体会到殡葬业的意义。

难得的是这些剧情几乎所有观众都能想到,但在细节处理上有很多的细节和表现力,所以不会让观众觉得倦怠。

描写“殡葬业”这个创意,在电影题材里也不算首创,不过《人生大事》能做很多国内特色的东西。

例如死者身体僵硬时要用热毛巾擦拭,让他们身体变软再抬走;

还有武汉话喊的下葬口号出现。

我们中国办丧事,不似西方那么庄重肃穆,有很多热闹的乡土的成分。《人生大事》找到一个切口去理解中国式的丧葬礼仪,死亡是需要认真告别的,但是中国人总是在葬礼里也有点热闹,也是面向生者更积极的态度。(最重要的一次葬礼还把一句互联网骂人的话拍成了高潮剧情。)

导演刘江江的爷爷和大爷是木匠,会帮村里的人做棺材,他因此有机会去很多村里的葬礼,对葬礼的印象是“有好吃好玩的”“有唱戏的放电影”的。所以他是用自己的感知拍出了中国式殡葬业的图景。(据《新京报》)

男主角帮助小女孩理解外婆的死亡,则产生了关于死亡和送葬更温情的解读,“离开我们的亲人变成了星星”“送葬的就是种星星的人”,这类台词或许很多鸡汤故事里也都有类似的,但放在剧情里很自然。

关于死亡理解的概念被具象为生活细节,小女孩的童真重新诠释了殡葬文化里那些通常认为是“吓人”“不吉利”的元素。

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有这个感觉:一开始觉得纸扎的童男童女是有点恐怖,但是看完电影也觉得怪可爱的。――这正是小女孩渐渐走进“送葬者”生活之后的视角。

电影的另一个主题是家庭和血缘关系:既有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有超越血缘的亲情。

男主角的暴戾来自于父亲,他是被父亲打大的,父亲的教育就是“你不如你死去的二哥你什么都不行”。这在中文互联网上是被诉说了千百遍的主题,但是只要抓住一些细节去拍,还是能让观众有共鸣。

正如男主有滑向暴力的可能,但也有向善的可能一样。这个父亲的形象也是优缺点并存。他对送葬这个职业真的有信仰,也把这种职业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另一面就是他只能用打人来完成这种教育。这种家长还是很常见的。

而男主角从父亲身上受到的影响也体现着父亲的优缺点:虽然儿子一开始对殡葬业无感,但他确实耳濡目染学会了这门看起来不够光鲜手艺,天然地就能平视死亡;儿子的暴戾是因为他没有被爱过,但是这样的人面对更需要保护的孩子会被唤醒责任感。

小女孩小文的人物设置则充分说明了:孩子是家长教育的镜子。

在刚刚失去外婆时,从小文身上的细枝末节就能推断出她从前和外婆相依为命的生活:掉下地上的东西小文立刻要捡起来吃,因为外婆说“掉地三秒之内可以吃”“粒粒皆辛苦”;她最爱的玩具不是多贵的高档产品,是外婆缝到一半的布老虎;她熟悉的不是高贵的早教班,是打麻将和广场舞。

这些市井的元素在小女孩身上构成“笑点”,但是仔细想一想,穷人是这样带孩子的。然而物质不富裕的外婆可以把孩子带得这么开朗勇敢,小文好像一个活在童话里的小英雄。

孩子也知道谁会关心自己。与其和有血缘关系却想抛弃自己的舅舅舅妈在一起生活,还不如回到跟所有人都能做朋友的环境里,哪怕这里是专门为死人送葬的“上天堂”。

等小文在“上天堂”店里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模仿莫三妹,模仿葬礼的仪式。大人如何对待她,她就如何对待大人。从跟着外婆,到跟着男主角出入葬礼,都不是什么富裕日子,但她都是开心的。

“选择成为家人”“后天的家人”也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话题,但拍出令人信服的感觉,需要把目光对准相处的本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难得的是,成年男人和小女孩的相处可能是不少经典电影的喜欢用的模型,然而这种关系模式是不能无限美化的,必须要注意分寸和界限。

看得出来《人生大事》做了小心翼翼的防守:对小女孩的抚养其实是三个人共同完成的,有一个很靠得住的女性参与;在剧情里科普了我国对单身男子收养女孩的法律规定,(未婚单身男子收养小女孩年龄必须相差40岁以上),剧情里出现“收养”情节也严格遵守了规定。

最终,故事还是让小文的亲生母亲出现了,除了让剧情多一层冲突之外,可能也是对现实里“母亲”“母职”的一种理解。哪怕被注销成死亡户口,母亲有机会,还会回来找孩子的。

总的来说,全片优点是非常流畅丝滑圆熟,即便有很多我们知道会发生的套路,但是依然有看点,预感到剧情走向的观众也能有所触动。剧情也相当密集,没有沉溺在没完没了的煽情里,很多个地方都快速推进。

如果要说缺点,可能是在生母出现之后那部分确实每一步都不是很意外,可以考虑再精简,或者更注重男主角感同身后,希望“孩子有妈妈”的心理跟整个故事逻辑结构产生关联。

也许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这部电影都是普通人,没有人开金手指、没有人有通天本事、没有大圣人。大家只是这么稀里糊涂带着人之常情的本能的善良去碰撞,很正常的人类情感放在一起,就很好。

(本文配图均来自公开预告片或海报)

喜欢婉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婉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娱乐八卦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