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八卦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谢天谢地,还有国综不拿他当笑话
送交者: 婉君[★★★★不服⭐来赌★★★★] 于 2022-06-28 15:49 已读 937 次  

婉君的个人频道

笑死,我敢说如果人生是仰卧起坐,没有谁比TVB更会鲤鱼打挺。

总在你以为它快凉透的时候,反手甩个王炸:

“扶我起来,我还能打!”

一年前,主持人方东�N带着《寻人记》横空出世,一举被捧上9.3分神坛。

一句“风起时,人群是那么像羊群”,尽显大时代裹挟下,小人物的悲欢。

一年后,金句王带着原班人马强势回归。

画风还是一如既往的幽默,评论区却已哭到稀里哗啦。

不是什么打拐、寻亲节目,《寻人记》是一部回访纪录片。

找的是80、90年代,民生新闻里出现过的素人,看看30年后的他们都咋样了。

比如小时候因吃油炸食品,被当成反面教材的小胖子,现在减肥成功了吗?

高考失利的校草,后来去了哪?

打小就热衷于排队买邮票的“小炒家”,一夜暴富了没有?……

一没明星二没热度,它其实更像亚洲版“人生七年”。

但就是这些镜头下最普通的普通人,拉起了人与人之间微薄的联结。

尤其在大环境持续下行的当下,成为了一小撮人的一座宝藏避难所、一颗定心丸。

01

恶人好人

答案是两极的吗?

《寻人记Ⅰ》播出时,很多人被里面温暖正直的小人物感动。

以至于谁也没料到,《寻人记Ⅱ》一上来,就是位“抡拳乱打”的老师傅――

纵横香港投诉界40年的“万人嫌”,安仔。

安仔很“神奇”,彻底颠覆了我对“小人物”的认知。

他的口碑非常两极化,有人怕他恨他,说他“锱铢必较”、“脑子都不正常”。

邻居们纷纷出面控诉,还不忘提醒节目组千万打厚码――免得事后被找上门。

“我看见他啊,比见鬼还惨!”

安仔和常人确实不太一样,他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走路有点一瘸一拐。

而且永远西装革履,连在家做饭都要打着领带。

更怪的是他爱较真的性格,安仔要是论第二,恐怕全天下没人敢认第一。

早在80年代,安仔就火过一把。

买腊肉,一斤肉里被搭了四两骨头。

其他人都认栽,一点小亏嘛,吃就吃了,维权还费劲。

安仔不行,他当场发飙,和老板吵了起来。更让他受不了的,是老板还骂他“傻”。

气得他天天找茬,一路把这家店投诉到倒闭。

他还有一个专门的小本本,上面写满了政府高官的电话。

不论公交车超载、汽车违规停泊、还是有人乱丢垃圾……

只要让他不满,统统打电话投诉。

最夸张的是,当年节目组去他家采访,因为打了个灯,结束后竟被索要电费――

他似乎完全不懂人情世故。

因此人送外号,“鬼见愁”。

然而,更多人嫌弃安仔,还不是觉得他“傻”,反而是怀疑他“背地里其实精着呢”。

为了解安仔背后的秘密,节目组跟随到他家,迎来了第一个震惊点――

这哪里是家,分明就是一个仓库。

安仔完全是个“囤货王”,光是收音机,就囤了足足60部。

冰箱囤了10个。而且通通上了锁,当保险柜用。

里面塞满了鱼翅、花参、鲍鱼等高贵海货……看得观众目瞪口呆。

弹幕里有人调侃其富有,但更多的是质疑。

因为安仔连工作都没有,“奇了怪了,他哪来那么多钱?”

原来作为一名缺陷人士,安仔不仅领着政府补贴,还拿过不少意外保险补偿――

光是去年,就获赔了四次。

“专业碰瓷?”,听到这个数字,弹幕里已经有人坐不住了。

安仔告诉主持人,自己从没做过违法的事,获赔是因为客观身体原因,非常容易摔倒。

更大的反转在菜市场。

时隔30年,节目组再次跟着他去逛菜场。

发现曾让商贩闻风丧胆的安仔,如今竟然人见人爱。

杂货摊奶奶免费送给他小菜,水果店老板半卖半送,肉铺老板热心地多给他一份……还夸他是“好人”。

一位商贩大哥告诉主持人,这是因为安仔的“投诉技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其实也很感人。

比如有次菜场下水道堵塞,污水渗得到处都是。

店主四处反映,全都石沉大海。

这时,“狠人”安仔出场了,他一通电话直接搬来了视察的高官,问题飞速得到了解决。

他们感激安仔,安仔也很得意,指着各个摊子,细数谁对他最好。

“他两极的,要嘛极好要嘛极坏。”

接受采访时,安仔的四哥这样评价,脸色流露出无奈。

到这里,终于可以给安仔盖棺定论了吗?《寻人记Ⅱ》没这么做。

“又可怜又可恨”这几个字已经被滥用了,概括不了安仔一整个人生。

考虑到这个人物的特殊复杂,节目组一改第一季“一期一换主角”的设定,给安仔一个人拍了整整两期。

02

标签背后个体的复杂与鲜活

不满足于“白痴”或“精明”的标签。

节目组试图探寻这位神奇的“投诉王”,究竟何以至此。

他们费劲地找到了安仔曾经的好友,教会里的梁牧师。

通过梁牧师之口,一个更具体的安仔形象,逐渐展现在观众面前。

原来安仔小时候其实很聪明,不幸一次发烧烧坏了脑部,从此饱受歧视。

被同学排挤、被老师误解、被街坊嘲笑……在香港,像安仔这样的“弱能人士”有36万。

如果不出意外,安仔也会这样长大,然后成为一个寻常村子里默默无闻的孤寡老人,压根儿无人知晓。

显然,安仔偏偏没有。

安仔自称“元朗特首”,因为在他居住的元朗屋��,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他的名字(尽管有些是“恶名”)。

把自己被欺负的原因,归咎于“我那时软弱,只会忍”。

安仔认为,如果自己能更强硬一点、凶悍一点,就没人敢瞧不起他。

所以长大后,只要有人搪塞他、戏弄他,他就亮出自己的法宝――

“投诉”。

他会通过法律手段,要人家好看。

在这场“战斗或逃跑”的战争里,安仔选择了前者。

他不仅没有像绝大多数弱能人士,找个角落偷偷躲起来,还要高视阔步,明晃晃地走在大街上。

他发起的一些“维权之战”其实并无必要,但因为神经紧绷,时常有应激反应,让小事化大。

看到这里,观众才开始理解,原来一个人的外表强势,可能正是因为自卑;一个人的好斗难惹,也许只是怕被人轻视。

像洋葱般一层层剥开,《寻人记Ⅱ》通过抽丝剥茧,让屏幕对面的你我看到了安仔脆弱的内芯――

这其实,只是一个不甘站在弱势地位的弱势人员。

而投诉,只是他自我保护和确认自我的武器。

在这一集里,还有一个细节让我难以忘怀。

不知是有意无意,摄影师的镜头,曾经轻轻扫过安仔家中的玻璃柜。

这个56岁的老人,居然还喜欢收集巴士模型和复活节蛋。

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闪现了《大佛普拉斯》。

靠捡垃圾谋生的肚财,40多岁依然热爱夹娃娃。在他死后,菜埔走进他那个飞碟般的房子屋,发现堆满了夹来的娃娃。

像他们这样的人,内心或许都很孤独吧。

唯一懂自己的梁牧师移民澳洲后,安仔和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去世后,他就搬到元朗一个人生活,平日里没有朋友,家里能坐的只有一把椅子。

为了让他和老友重聚,节目组帮他远程连线上了梁牧师。

看到老朋友的那一刻,安仔一改先前的乖张,像做错事的小孩吐了吐舌头。

脸上第一次有了笑容。

让人莫名想到爱因斯坦这张经典照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主持人方东�N还找来一名精神科医师,给他上门诊断。

安仔兴奋地叭叭说个不停,一讲就是三小时,医生都插不进话。

“类似自闭症谱系障碍”,医生说出这个诊断后,观众才猛然明白――

原来他那些奇怪的社交举止,本质是因为病了。

就像一条豆瓣短评所说,“其实安仔思路清晰,人不傻还挺聪明,如果身边有人发现早做治疗,指不定有大成就”。

可惜我们在生活中,一旦碰到安仔这样“难以理解”的人,往往下意识地就把他当成了“奇葩”、“神经病”,然后避之不及。

即便偶尔提起,也是当作茶余饭后刻奇的谈资。

《寻人记Ⅱ》好就好在它没有这么做。

没有把人拍成一个跳梁小丑,然后耍噱头骗流量。

它不断去发问、去追寻,从而一点点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剥出来的结果让人唏嘘,而后再不愿因为看到的表象,就粗暴武断地判定身边人。

03

不太好地活着

带着这样的新视角,再去看《寻人记Ⅱ》,才会发现里面很多人物,都很令人动容。

像安仔,表面上看,他的家里因为囤货非常杂乱。

但换个角度会发现,另一方面,他其实和这种杂乱相处得很好。

比如,他会用绳子把遥控器挂起来,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要找;

专门准备了一支长木棍,方便“远程开灯”;

会把领带卷起来塞到袜子里,因为这样就不容易皱;

还会把钱塞到小铁盒里,当作钱包随身携带:

“别人的钱包掉地上听不见,我这个一丢就会嘭一声。”

安仔对着镜头模拟,小铁盒掉地上的一刻,果然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看得主持人都夸他,简直像个发明家。

在安仔的生活里,我看到了一种奇妙的秩序。

这种秩序和普通人不太一样,但我想,这是安仔找到的应对这个糟糕世界的方式。

在他的世界里,问题并没有被解决,杂乱每天都还在,就像他的疾病一样。

但他和这些“问题们”共处了几十年,就这么不太好而坚韧地活着。

经历了那么多歧视嘲笑,朋友的离开,母亲的去世……现在,他56岁,孤身一人,却依旧每天西装笔挺,昂首挺胸地生活。

我相信,如果他的母亲能看到,也会欣慰他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我喜欢看安仔这样的故事,因为比起娱乐明星,它更接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没有逆天改命,只有负隅顽抗。

像这样的故事,寻人记里还有很多。

开头提到的那个因为儿童肥胖问题上了电视的小胖子,30年后还是没能减肥成功。

但他不再像过去那样胡吃海喝,即使面对自己最爱的冻柠茶,也会平静地告诉服务员要“去甜”。

看到鸡翅也不会再狂干十几只,因为“要控油控糖”。

他还坚持健身,娶了一个老婆。

成功从一个放肆的胖子,变成了一个节制的胖子。

受香港那一时期“炒货热”的影响,11岁就会和同学一起倒卖邮票赚钱的“小炒家”,一度因为集邮狂热,导致成绩从80多下滑到50多。

妈妈曾担心他学坏,网友则猜测他会一夜暴富。

然而30年过去,他既没有赚得盆满钵满,也没有坑爹坑娘。

因为对数字敏感,他大学学了会计,毕业后从事金融业,帮一些公司在港交所挂牌。

老老实实,一干就是十几年。

《寻人记Ⅱ》里最令人寻味的地方就在于,小时候出生在什么阶层的人,长大后基本都还在那个阶层。

普通市民依旧是普通市民,中产依然是中产,董事长的儿子长大后还是董事长。

贫富依旧,肥瘦无差,似乎每个人营营役役三十年,只是为了走到一开始就注定的终点。

一切都没有改变,甚至,生活还会不断从你手里夺走更多。

寻人记第一季里,寻找过一位高考失利的校草,30年前,他曾在码头和两个铁哥们儿一起接受采访。

他们都不是学霸,每天嘻嘻哈哈混一起打闹,还对着镜头“大放厥词”,说着“钱不重要,兄弟才是第一位”这种一听就没遭受过社会毒打的天真言论。

然而画面一转,30年后的码头,只来了校草一人。

他说其他两位都已过世,“人生很短,也很无常,原来很多事并非必然”。

看得很多观众不禁感叹,“生死之交当天不知罕有”。

主持人说,但人生最难寻的,可能还是爱人。

《寻人记》第一季结束时,一些人点名还想再看“龟兔夫妻”。

两夫妻在香港的“相亲潮”里认识,因为妻子性子急丈夫慢悠悠,自称兔子和乌龟。

结婚三十多年,他们见证了香港这些年的离婚率蹭蹭上升,依然罕见地非常恩爱。

时隔一年,节目组再去他们家拜访。

一瞥间,家里跟去年并无分别,然而诧异的是,出来迎接的只剩妻子。

原来上一季采访完没几个月,丈夫就突发心脏病去世。

“为什么给我们这样的结局?”,妻子红着眼眶发问。

可惜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她只知道以后很多问题,都要自己一个人去解决。

以前每晚睡前,累到人事不省,她就会一只手伸过去催老公,“快量血压,我困死了”。

现在,她要自己量。

“龟兔赛跑,乌龟如愿先走到终点。”

字幕缓缓打出这行字时,很多观众忍不住湿了眼眶。

就像西西弗推石头,寻人记里的每个人,30年后发现人生依然有很多痛苦。

但他们承受痛苦的能力,却变得更强了。

兔子女士说,“因为除了妻子,我还有别的身份,我还是一个老板、一个妈妈、一个女儿”。

没有乌龟,她的日子还得照过。

校草高考失利后,拍过广告,当过空少,后来成为一名商人。

但他仍然和之前一样认为,一张薄薄的成绩单定不了生死:

“任何事都有take two,大不了就重来。”

很多当下以为跨不去的槛,把时间跨度拉到30年后再看,也许都不是事。

活得好不好是其次的,关键是还活着。

就像前段时间罗永浩再创业、新东方开直播的新闻,朋友圈很多人受到鼓舞并纷纷转发:

“牌再烂,至少还在牌局上。”

寻人记也是一样,在艰难时刻,看到一些普通人依然充满韧性地活着,没有被风浪打倒,便能化作生活的信心。

或许主持人方东�N的那句旁白,早已诠释了这档节目的真谛:

“人生就是这样,偶然遇上惊喜,必然遇到白果。但爱过,痛过,努力过,就没有白过。”

关关难过关关过,在风高浪急的大时代依然没有放弃,就是普通人最大的英雄主义。

喜欢婉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婉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娱乐八卦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