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英国政府终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送交者: 余一笑[布衣] 于 2013-10-24 18:24 已读 7996 次 3 赞  

余一笑的个人频道


  罗思义   原伦敦副市长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上周访问北京期间与中国达成大量经济协议。但这些协议最终能够达成对英国来说殊为不易,因为英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政治和经济教训。   经济领域方面,英国金融机构获得了800亿元人民币(折合130亿美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可用于投资中国内地的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重要的一步是,中资银行被允许在伦敦开设分行从事批发银行业务,而不再只是以子公司模式运营。这意味着中资银行将能更大程度上获得来自中国总部的财政支持,满足其资本和准备金需求——伦敦早前严格的监管制度导致中资银行将他们的欧洲总部从伦敦转移至卢森堡。   协议内容包括将开启人民币和英镑的直接货币交易,虽然确切的时间表还没有宣布。这是继英国和中国6月达成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折合326亿美元)的中英货币互换协议后的又一重大进展。英国宣布将加快为中国企业和游客办理赴英签证。   至于非金融领域,继早前开发商总部基地(中国)控股集团(ABP)公司在伦敦东部港口区签署一项高达1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后,中国还宣布将投资靠近曼彻斯特机场的英国房地产项目,该项目总额达12.8亿美元。   中国也将参与英国的核电项目建设——虽然中国不一定会因此获利,因为这些项目本身在英国就非常具有争议性。   这些协议最终能达成部分应归功于英国政治家同心协力展开的魅力攻势。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和财政大臣奥斯本刚联袂访问了北京,首相卡梅伦(Cameron)则将在秋天访问中国。   英国此次的做法显然与其三年前的政策大相径庭。当时刚当选首相的卡梅伦不顾中国的警告,挑衅性地会晤了达赖喇嘛。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为此表示:“坦白来讲,中英关系受到损害是因为卡梅伦首相与达赖会面造成的。”约翰逊则关闭了前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在任时设立的伦敦驻北京和上海办事处。   除签署了一些对中国有利的经济协议外,英国此次的政治作派变化极大。奥斯本一再强调说,卡梅伦没有会见达赖的计划。曾在报纸专栏撰文猛批英国的中国普通话教育,并宣称“中国文化影响近乎零,亦不会增加……”、素来多话的约翰逊在接受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时五次拒绝回答他会否会见达赖喇嘛的问题,而只是谨慎地称“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市长”。   总之,现实世界给英国政治家们上了苦涩的一课。他们曾傲慢地认为,即使他们侮辱中国,也不会有任何后果。相反地,面对中国的经济崛起,他们不得不彻底调整他们的态度。欧洲国家应该记住这样的教训:如果有哪个国家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例如支持达赖喇嘛的分裂活动,那它将会遭受不能承受之痛。   当然,中国政府不会像我这么直白地指出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国家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教训,但其他评论员可以不遵守外交礼仪要求道出事实。英国领导人已经发现,如果他们要追求自己国家的利益,他们就必须尊重中国的核心关切。新当选的澳大利亚保守派总理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则与英国领导人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在当选的第一天就向中国示好,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英国的经验是欧洲过去五年来大趋势的缩影。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德国,其经济往往大受裨益。但和英国保守派一样立场的其他欧洲国家对华政策几乎都经历了一个前倨后恭的过程。   五年前,临近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法国总统萨科齐(Sarkozy )曾威胁不出席开幕式。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10年11月访问法国时,萨科齐总统打破惯例亲自前往机场以最高礼遇迎接了他。   2008年初,爱尔兰的《爱尔兰时报》就大多数爱尔兰政党重要人物发起的抵制北京奥运会活动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支持抵制的爱尔兰人占43%,赞成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人数则占57%。大不相同的是,2012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爱尔兰之际,每个主要政党和报纸都称支持加强与中国的联系。   自2008年受到欧洲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以来,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已超越了对欧洲的债券购买交易。中国最近与英国达成的协议是继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购买了葡萄牙电力公司21%的股份、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CIC)购买了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9%的股份之后的新投资。   英国媒体一直在热论与中国的关系。例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就习近平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前访美时的标题为“中国未来的领导人习近平既受到了热情款待……也受到了警告”;相反,英国《卫报》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经济:令人头痛的争论”的社论:“任何人评价中国经济前景前都必须首先承认,中华帝国取得了当今世界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即便如小报英国《每日镜报》,也发表了一篇强调英国与中国贸易关系积极作用的文章。   中英这次不仅达成了一些对中国有利的具有实质性进展的经济协议,而且英国重要政治家访问中国的政治基调也有所改变(不再称赞达赖等等)。这显示英国政治家希望果断解决争议,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有利。在保守党领导的政府挑衅性地会见达赖后,中国政府对英国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这清楚地表明,中国会把其他考虑置于次要地位以捍卫其国家核心利益。尽管如此,中国显然更倾向于与英国保持更好的关系以有所获利。除英国经济投资外,伦敦还是欧洲金融中心和世界最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这对中国相当重要,因为中国正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英国政府早前对华政策徒劳无益,纯粹是浪费了时间。现在看到奥斯本访华达成的成果我很高兴,因为这显示中英关系回归理性路径。英国政府大幅调整其政策的做法显示,其早前的政策让其遭受的损失远甚于中国。但现在英国政府悬崖勒马改弦易张对中英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每个与此相关的人都会因此受益。



喜欢余一笑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余一笑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